為什麼卡薩布蘭卡會讓人難以忘懷?

neomijiang



二戰諸多盟國領導人會議中,卡薩布蘭卡會議似乎是被少提及的,不知何故,斯大林因戰事正緊未能與會?

1943年1月14日-24日在卡薩布蘭卡舉行的英美領導人會議,不但確定了二戰此後的走向,還確定了戰後中東、遠東、南歐、法國的諸多格局。丘吉爾力排眾議,反對過早登陸法國,而主張率先攻擊“歐洲最柔軟的下腹部”,登陸西西里拿下意大利,然後進攻巴爾幹半島,於是才有1943年7月的西西里登陸戰。


羅斯褔則說服丘吉爾加強對緬甸的反攻,在太平洋戰場投入更多兵力。會議還決定英美空軍白天黑夜不間斷對德國實施戰略轟炸,其中英軍夜間炸,美軍白天炸。



會議結束後的新聞發佈會上,羅斯福出人意料地正式宣佈,盟國將打到軸心國無條件投降為止。此話連丘吉爾也為之一驚,因為對德國、對德蘇之間的戰爭,丘首相其實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


到卡薩布蘭卡當然不能不去Rick’s Cafe ,因電影《北非碟影》而聞名。電影是根據當時美國比較著名的舞臺劇改編的。實際上,電影拍攝的時候,全劇組所有人中,只有扮演山姆的黑人演員到過卡薩布蘭卡,劇中的Rick’s Cafe 是在華納兄弟的片場搭建的。


咖啡館始於1930年,因美國的外交官常來這裡喝咖啡,很快成為西方駐卡薩的外交和商界人士聚會之地,二戰時更是逃離歐洲的難民們,在這兒以各種方式延續生命的福地或絕望之地。


咖啡館於1990年代經過重新裝修,復原了電影中的咖啡館場景,如今已成著名旅遊景點。許多《西方經典電影歌曲集》將希金斯作詞曲並原創的《卡薩布蘭卡》當成電影插曲收入其中,是錯誤的。

希金斯的歌曲《卡薩布蘭卡》發表於1982年,而電影上映於1942年。電影的正宗主題曲As Time Goes-by 在後人耳中,反而沒那麼如雷貫耳。


世界真的很大


摩洛哥是北非阿拉伯國家,面積44.6萬平方公里,人口3527萬。因為沒有石油資源,摩洛哥的人均收入只有3000美元。雖然摩洛哥不富裕,但摩洛哥的工業體系相對比較完整,不像那幾個暴發戶兄弟,如果沒有油,比摩洛哥還不如。

 摩洛哥的工業主要分佈在哪裡呢?其實,摩洛哥的大城市不多,除了首都拉巴特,就是全國最大城市達爾貝達,以及內陸城市馬拉喀什。

達爾貝達在摩洛哥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這麼比吧,摩洛哥的達爾貝達,就相當於中國的上海,美國的紐約。摩洛哥的工業,有80%都集中在達爾貝達,可以說達爾貝達是摩洛哥經濟的命脈。你說美國可以沒有紐約嗎?達爾貝達是摩洛哥的“金融中心”,摩洛哥每年都要在達爾貝達舉辦國際博覽會。達爾貝達是摩洛哥最“洋氣”的城市,是摩洛哥重要的對外窗口。

摩洛哥人把達爾貝達當成心頭肉,外國人卻沒覺得達爾貝達有什麼出奇的地方已。但是,達爾貝達還有另外一個聞名全球的名字——卡薩布蘭卡。

達爾貝達就是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北非諜影》)已經不是一部普通的電影了,這是一部可以穿越時空,並與歷史融為一體的偉大記憶了。

如果你是電影迷,你不可能不知道《卡薩布蘭卡》。即使你不是電影迷而是音樂迷,也應該知道那首貝蒂·希金斯演唱的電影主題曲。

1942年,日本鬼子偷襲珍珠港,二戰正打得昏天黑地,在美國,一部電影在年底的美國熱映。電影講的是殘酷戰爭背景下的愛情,這樣的愛情,無疑更能讓人記憶深刻。德國軍隊橫掃歐洲,很多歐洲人逃到距離歐洲非常近的摩洛哥卡薩布蘭卡避難,準備前往美國避難。在卡薩布蘭卡,有個名叫裡克的酒吧老闆,邂逅了伊爾莎。伊爾莎準備和身為捷克反德組織負責人的丈夫維克多前往美國,在酒吧與裡克偶遇。可二人驚訝的發現,他們彼此都曾經是自己的舊愛。

一段刻骨銘心的曠世絕情,在大西洋東岸的卡薩布蘭卡轟轟烈烈的上演……

扮演裡克的是亨弗萊·鮑嘉,扮演伊爾莎的則是絕世美人英格麗·褒曼。

《卡薩布蘭卡》這部電影有多偉大?直接橫掃1944年第16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都是《卡薩布蘭卡》的囊中物。因為這部電影,亨弗萊·鮑嘉和英格麗·褒曼,在電影史上成為不朽。2007年,好萊塢要評選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只取前10名。而《卡薩布蘭卡》,眾望所歸成為第一。

可以說,《卡薩布蘭卡》這部電影成就了摩洛哥城市卡薩布蘭卡的知名度。可是,如果你在摩洛哥人面前說卡薩布蘭卡如何如何,他們會很不爽。

摩洛哥人愛的是達爾貝達,而不是卡薩布蘭卡。

達爾貝達在阿拉伯語中是“白色房子”的意思,而之前達爾貝達的名字叫安法,意為“高原”。公元1770年,摩洛哥在被葡萄牙毀掉的安法舊城基礎上建立了達爾貝達。西班牙在統治期間,又把名字改成卡薩布蘭卡。雖然卡薩布蘭卡在西班牙語中同樣是“白色房子”的意思,但摩洛哥一提起卡薩布蘭卡就會想起西班牙乾的那些事,自然不喜歡卡薩布蘭卡。摩洛哥認為現在歸屬西班牙的休達、梅利利亞是摩洛哥的地盤,兩國經常互懟,你說摩洛哥能喜歡西班牙嗎?

所以,摩洛哥對卡薩布蘭卡並不買賬,即使同名的電影有全球影響力,人家也不稀罕。老子就喜歡叫達爾貝達,老子樂意!


地圖帝


去年8到12月,公司派我到卡薩布蘭卡出差3個月,我不得不承認摩洛哥可能是非洲法語區最好的國家,卡薩也可能是最大的城市,可能是我在黑非洲呆的時間久了,看到歐式和阿拉伯式混搭風格的建築也令我沉醉。那時我每天最重要的娛樂活動就是吃完晚飯在卡薩的街道走一走,轉一轉。兩邊街道的建築都有一種濃厚的歷史感,一棟一棟歐式的建築讓我想起了家鄉哈爾濱的那“中央大街”,但這些建築已然由於常年失修已經破舊不堪,但我走街上不僅上揚的嘴角也表達了我對這個城市的喜愛,甚至街角慵懶的流浪貓也透著些許的可愛。



自從摩洛哥對華免籤之後,摩洛哥迅速成為中國遊客最喜歡旅遊的非洲國家,而位於摩洛哥信仰的卡薩布蘭卡也成為了中國遊客的第一站,最著名的當然是哈桑二世大清真寺,這個大西洋的明珠面對著大海,經受著海浪的沖刷顯得莊嚴肅穆。

有人曾說,臺灣最好的不是風景,而是人情,我沒有如果臺灣,走過的只有非洲廣袤的大地,摩洛哥人的淳樸和熱情也向我展示了卡薩的魅力,並且坦誠地說,在接觸伊斯蘭國家之前,我對虔誠的穆斯林也是有一些複雜的看法。但是到了卡薩一切都變得不一樣,賣報紙的大爺會從家人到天氣然後再到房子都問候一遍,甚至我每天經過的銀行的保安也會向我說一聲bonjour!而最讓我感觸的是,有一天我在超市門口看到一位老人,穿著比較邋遢,以為他是一位乞討者(摩洛哥也確實有很多乞討的人....),正好手裡還剩5迪拉姆順手給了他,他用並不標準的法語告訴我,他有職業,不是一個乞丐,是一位走街串巷擦鞋的人,他邀請我把鞋放在他手中的小木箱上,要為我擦鞋....出於禮貌我也接受了他的服務,他和我說,他很幸福,有安拉保護著他們,每天賺的錢也可以填飽肚子,這樣很好。我努力理解著他的法語,但是卻被這位老大爺的陽光感動。最後我諮詢他可不可以拍張照,他整理了一下衣服答應了我,看到照片那一刻他笑的更開心,說我拍的很好看。然後我們互道再見,再也沒在街頭遇見過他。

這樣一個城市,怎能讓人不愛呢?


林帶玉59574654


卡薩布蘭卡上空的“馬賽曲”

臨時客

卡薩布蘭卡是北非的一個地名,是法屬殖民地摩洛哥的一個重要城市。該城市之所以在世界上有點兒知名度,很大程度是源於一部描寫二戰時期愛情故事的經典電影 - “卡薩布蘭卡”,裡面的女主角就是著名的影星英格麗·褒曼主演的。現在,世界各地大同小異的都有些名叫“卡薩布蘭卡”的咖啡廳或者夜總會,很大程度也多少受到了這部電影的影響。後來,還有一首很出名的英文歌曲“卡薩布蘭卡”,大意是一對青年男女在看電影“卡薩布蘭卡”時相戀的故事,不過那是一首愛情歌曲,跟電影本身關係不大。

電影“卡薩布蘭卡”中,有兩處巧用了雄渾壯闊的“馬賽曲”,給觀眾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處是:一群醉醺醺的德國軍官們在裡克的咖啡館,乘著酒興,大唱納粹歌曲,給本來就充滿恐懼色彩的咖啡館帶來一種更加陰森森的肅殺氛圍。所有在場的法國人都默默無語、默默忍受。咖啡廳裡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小撮肆無忌憚、狂妄自大的德國人在唱歌,而一大群法國人卻難堪地沉默著,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就在此時,抵抗運動領袖拉斯洛徑直走到銅管樂隊前,鏗鏘有力地說:“奏馬賽曲!”樂隊頭兒看了老闆裡克一眼,這時候,裡克心中的正氣油然而生,用力地一點頭,給了一個明確的指示:卡薩布蘭卡上空的馬賽曲激昂地響起,就像衝鋒的號角,刺破寂靜的漫漫長夜!

“前進,前進!

祖國的兒郎!

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

激昂的國歌一奏響,現場的法國人全部霍然起立,放聲高歌!無論他是失意的軍官、見風使舵的當地警察、顛沛流離的難民,甚至是墮入風塵的法國女郎,全都勇敢地站在自由法國的旗幟下,唱出了心中不畏強暴、波瀾壯闊馬賽曲:

“前進,前進!

祖國的兒郎!

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

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

我們祖國鮮血遍地,

你可知道那兇狠的敵兵

到處在殘殺人民!

他們從你的懷抱裡

殺死你的妻子和兒女。

公民們,武裝起來!

公民們,投入戰鬥!

前進,前進,

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淨!”

一開始,德國人還在繼續唱著納粹歌頑抗,但雄渾有力的馬賽曲完全壓倒了他們。鬥志昂揚的法國人在國歌唱完之後,都情不自禁的高呼:“法蘭西萬歲!”

就在這卡薩布蘭卡的馬賽曲響起之時,電影中的一切懸念都迎刃而解了:失意的法國軍官們重新聚集在拉斯洛的周圍;抵抗運動的戰士們在繼續戰鬥;而裡克也放棄了個人恩怨,決意要幫助拉斯洛脫離險境;就連一向以隨風倒而自詡的警察局長雷諾上尉也在潛移默化中跟上了自由法國的腳步;……。

故事的結局很感人,裡克毅然承擔了一切風險,迫使警察局長簽發了拉斯洛夫婦離境的簽證,強行將他們送上了飛機。最後離別時,拉斯洛感動地對裡克說:“歡迎你重返戰場,這一刻,我知道:我們的事業必定勝利!”裡克對伊爾莎的離別贈言則感人肺腑:“在這戰亂的塵世之中,討論你我之間的感情已經沒有意義。我們三人都不過是滄海橫流中的小水珠而已,而只有正義的事業是不朽的!我們都屬於拉斯洛所領導事業,你一定要支持他繼續這個偉大的工作。”而絕代佳人伊爾莎對裡克的所有的感情,千言萬語都凝結成一句話:“願上帝保佑你!裡克。”

影片的結尾是這樣的,黑暗的卡薩布蘭卡夜空裡,激昂的馬賽曲再次響徹雲霄!




臨時客


是說的電影《卡薩布蘭卡》嗎?


對這部電影的記憶有點模糊了,印象最深的是那句:世上有那麼多的城鎮,城鎮有那麼多的酒館,她卻走進了我的


對於一向特別相信命運的我來說,這就是註定的重逢。



電影的情節,人物感情與複雜的社會現狀交織一起,種種矛盾夾雜,感情、生死都難以抉擇。


默默看幾遍,會被裡邊的人性和信仰感動。

電影的對白經典,歌曲《As Time Goes By》好聽!女主的眼睛很迷人。


花生353


卡薩布蘭卡位於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是摩洛哥歷史名城,全國最大的港口城市、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被譽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是一座美麗的城市.看過電影《卡薩布蘭卡》的人一定會印象深刻的,對這個詩情畫意的地方便會有了更多的嚮往。

電影《紅海行動》就是在卡薩布蘭卡拍的,主演之一的演員杜江就在明星深度訪談節目《星月對話》中聊到了他眼中的卡薩布蘭卡,他說會有一個很奇妙的事情,就是你會發現,電影就是一場夢,所以關於卡薩布蘭卡那個著名的咖啡館,其實根本就不在卡薩布蘭卡。只是當時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商人在看了那個電影之後,就在卡薩布蘭卡建了這樣一個咖啡館,是先有了那個電影,後有的那個咖啡館。其實他們,那場戲完全是在美國的攝影棚裡完成的。當然卡薩布蘭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城市,印象很深刻,有一個非常好看的清真寺叫哈桑二世清真寺,建在海上,非常地壯觀、美麗,當然非洲和伊斯蘭風情,也確實充滿了新鮮,我們走到一個完全,一眼看上去沒有任何你能懂文字的地方。我想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多多少少都會懂一點吧,英語國家我們可以懂,但到亞洲的國家也可以懂,甚至很多國家你可以看到隨處可見的中文,但是那個地方是,一片阿拉伯語,所以很興奮。


星月對話


  卡薩布蘭卡在西班牙語裡是白房子的意思,阿拉伯人則把它叫做達爾貝達,也是白房子的意思。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的門戶城市。這座城市裡的建築多為白色,遠遠望去,卡薩布蘭卡就如同一條白色的絲帶,蜿蜒地點綴在蔚藍色的大海上。卡薩布蘭卡無疑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座讓很多人深愛的城市。

  這座城市始建於12世紀,柏柏爾人是這座城市的始建者。柏柏爾人把這座城市叫作安法,15世紀,葡萄牙人摧毀了它。1770年,阿拉伯人在廢墟上重建了它。10世紀,西班牙人取得了這個港口的貿易權,將這座城市更名為卡薩布蘭卡。摩洛哥獨立後,阿拉伯人把它叫做達爾貝達,但還是有很多人把它叫做卡薩布蘭卡,或者將它暱稱為卡薩。好萊塢1941年拍攝的電影《卡薩布蘭卡》讓這座城市變得家喻戶曉。美國人在裡克在這座城市遇到了自己在巴黎熱戀過的伊爾莎。二人舊情復燃,難以自拔。但是伊爾莎此行的目的卻是保護自己的丈夫拉茲洛——一位反納粹地下工作者逃脫德軍追捕。最終裡克冒著生命危險幫助拉茲洛夫婦弄到了簽證,離開了卡薩布蘭卡。

  1943年1月,盟國在卡薩布蘭卡開會談論了今後的戰略、法國未來的政治安排和迫使法西斯國家無條件投降的最終目標。

  2003年5月16日,幾名男子割斷了服務生的喉管,闖入卡薩布蘭卡老城區的“西班牙之家”夜總會並引爆了身上的炸彈。幾乎與此同時,卡薩布蘭卡的猶太社區中心大門外、比利時領事館外、薩菲爾大飯店和猶太人墓地也發生了爆炸。自殺式襲擊事件再次將卡薩布蘭卡帶到了人們的視線內,也使熱愛這座城市的人感到無限悲傷。


一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96b05ee9e1002081c2c9103be9ce27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