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軍迷圈廣為流傳的關於軍事的謠言?

戰鬥機解說家


軍迷圈裡的謠言多了去了,這裡我就挑幾個比較典型的,首先是這個“世界僅存的30枚氫彈在我國”,真的是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啊,這個謠言我已經闢過很多次了,效果不大,直接跟你說吧,現在五個核大國(即五常)洲際導彈上的都是氫彈,原子彈這種落後的玩意五常早就不玩了,也就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兩個國家才會把原子彈當寶貝一樣!


先給大家解釋一下核武器小型化技術和氫彈技術之間的聯繫,直白來說就是隻有掌握了氫彈技術,才算成功了掌握了核武器小型化技術,不是說原子彈的體積不能做小,原子彈同樣可以做到很小,但是原子彈如果體積小了,它的威力也大不起來,只有氫彈才能滿足在小體積的同時,擁有可觀的爆炸當量,最典型的例子,美國三叉戟D5導彈上的w88熱核彈頭,不到兩個煤氣罐大小的體積,重量也才260kg,但是最大當量可達47.5萬噸TNT,這種威力只能是熱核彈頭也就是氫彈的威力,絕對不可能是原子彈的,因為原子彈如果做成那麼小,其爆炸當量絕對達不到幾十萬噸,能有幾萬噸就頂天了!

所以啊,現在能當武器使用的原子彈,受制於體積限制,其爆炸當量撐死了十幾萬噸(法國有個導彈上的鈈彈頭當量好像在12萬噸TNT作用),如果做成幾十萬噸當量的,那麼就不叫原子彈了,叫'裂變裝置"更恰當一點,因為那種體積巨大,重量都可能十幾噸甚至幾十噸的玩意,完全沒有實用性,用飛機空投?這是二戰時期的戰術,今天已經過時了,所以,小體積、大當量的只能是聚變武器,也就是氫彈,絕對不可能是原子彈這樣的裂變武器的,希望大家以後別再說什麼美國、俄羅斯沒氫彈了,人家不但有,數量還比你多、技術也比你先進(核武器小型化技術最好的是美國)。

當然,如果你說美國和俄羅斯沒有特大當量的氫彈,比如幾百萬噸甚至上千萬噸當量的那種,那麼這種說法還說得過去,畢竟這兩個國家以前確實公開銷燬過這些特大當量核武器!除了這個氫彈的謠言以外,還有就是關於“防彈衣不防彈”的了,或者是防彈衣即使擋住了子彈,其動能也會把肋骨震斷、內臟震傷這樣的段子,不存在的,防彈衣不防彈那就不叫防彈衣了,因為針對不同威力的槍彈,防彈衣的防護等級也不一樣,最高等級的防彈衣(NIJ體系等級IV級)都可以抵擋M1加蘭德步槍發射的穿甲彈了,如果是普通步槍彈甚至是手槍彈的話,擋住還不是綽綽有餘?當然,如果你拿軟質防彈衣去抵擋步槍彈的話,就是屬於典型的找死行為了!

▲三稜軍刺傷口縫合示意圖

最後再說一個關於三稜軍刺的,什麼三稜軍刺的放血槽、刺進去拔不出來、傷口難以縫合等,全部都是謠言,三稜軍刺那“三根筋”根本不是什麼放血槽,而是當時那個年代生產力不足,沒有足夠的鋼產量來打造合適的軍用刺刀,迫於無奈才弄出“三根筋”這種結構的,因為這樣可以提高軍刺的結構強度,至於刺進去拔不出來?更加不存在了,人的“拔”這個動作的力氣是要大於“刺”的,只要能刺進去,基本上也就能拔出來,還有什麼傷口不容易縫合也是扯淡,冷兵器的傷口難道還有子彈厲害?被子彈打中的傷口對於外科醫生來說都不是問題,至於軍刺這種冷兵器產生的傷口,也就是絞幾針的事情!


哨兵ZH


很多事實,說了你也不信。自己看圖吧!都是秘聞



張某人有話說


現在是信息時代了,你想了解什麼事,在網上一搜就OK了。不過,這些信息往往魚龍混雜。戈培爾曾經說過,謊言重複千遍就是真理。咱們就盤點一下在網上被視為真理的假信息。

A、中國無人機技術很牛X。中國深圳大疆公司生產的各種無人機佔了世界民用無人機市場的70%份額,如果再加上其他國產無人機,估計能佔到80%左右。而國產軍用無人機這些年也賣得風生水起,在中東大顯神威,甚至傳出土豪沙特要購買彩虹4的生產線的消息,大有碾壓美國“捕食者”“掠奪者”等等無人機之勢。於是,久而久之,就給人一種“中國無人機技術很牛X”的錯覺。其實,我們的無人機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不少差距的。例如西方已經能造出隱身的飛翼結構無人機,美國的無人機已經實現了在航母上起降,自主空中加受油等。而我們在這方面,技術還等於零,所以,咱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別以為咱們的無人機賣得火,市場份額大就認為它的技術很牛X。

B、戰機是需要高低搭配的。一開始我對這“真理”也深信不疑,你看,美國的F15和F16,F22和F35,蘇聯(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咱中國的殲11和殲10,殲20和殲31它們不正是高低搭配的“典型代表”嗎?可縱觀整個世界空軍,這種所謂高低搭配的國家卻又少之又少。後來再一瞭解,蘇聯(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居然是分別屬於防空軍和空軍兩個不同軍種的。這種不同軍種,不同單位的戰機怎麼高低搭配啊?

其實,一個國家裝備什麼樣的戰機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的,並不存在什麼所謂高低搭配的問題。像一些國土比較小,以看家護院為主的國家,它們一般裝備輕型或中型戰機就足夠了。而一些國土比較大,需要長航時空中巡邏,對戰機需求量比較大的國家,才會搞所謂的高低搭配。當然了,有些國家領土不算大,但它有錢,而且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不大好,它需要有遠程打擊、威懾能力,所以也會搞所謂的高低搭配,例如以色列、日本、韓國、沙特等。

當然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任何一個國家的空中力量所裝備的各類飛機都是搭配使用的。戰鬥機用於奪取制空權,對地對海攻擊,預警機用於空中偵察、預警和指揮,轟炸機用於轟炸敵方地面、海面目標,長途奔襲敵人後方,運輸機用於人員、裝備、彈藥的補給,空中加油機用於空中加油,延長飛機的留空時間,等等。這些功能不同,用途不一的飛機搭配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作戰體系。

C、俄羅斯的核武器很牛X。現在的俄羅斯和前蘇聯相比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俄羅斯常常給人一種“軍事能力僅次於美國”的感覺。特別是在核武器方面,許多人都認為俄羅斯即便不能和美國平起平坐,但實力也應該排在美國之後。對於這種觀點我是不認同的。俄羅斯的確是繼承了前蘇聯70%以上的核武器,但這些核武器都是有有效期的。一枚核彈的壽命一般就是10到15年,其運載火箭也是這個數。就算進行技術延壽,它頂多也就20來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落千丈,軍工體系被拆得七零八落,人才流失、斷層也非常嚴重。特別是在葉利欽時代,俄羅斯軍隊連軍人的衣食住行都難以保障,更別提對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升級保養了。這種情況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隨著石油價格的飆升,俄羅斯靠賣石油發了財之後才有所緩解。而這時候距離蘇聯解體已經過去13年了。我先別說這些核武器絕大多數都是蘇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製造的,我就全當它們全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那年製造的,離2013也有13年了,基本上都屬於報廢品了。大家也看到了,這些年來,俄羅斯在航天器發射、洲際導彈試驗方面也一直是敗多勝少,所以,說俄羅斯的核武器很牛X,我是不贊同的。


血染戰旗紅



東風5A戰略核導彈,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戰略研究所”等其他國際權威軍事研究機構判斷,它的射程在13000㎞,運載能力超過1·5噸 也就是說:它可以攜帶一枚350萬~500萬噸當量的熱核彈頭(氫彈),是世界上威力巨大的洲際導彈之一!

也正是東風–5的全球打擊能力和大當量的威力由此引發了一個謠言(訛傳),

“就是目前只有我國擁有36枚氫彈,其他國家都沒”。

那麼事情真的如此嗎?估計製造這個訛傳的人根本不清楚什麼叫做“氫彈”,或許他腦海當中仍然認為氫彈就是那種核爆炸當量在100萬噸以上,甚至前蘇聯R–36M(著名的“撒旦”SS–18洲際導彈)那樣的2500萬噸當量的大傢伙!

這張示意圖就是美軍目前最先進的陸基“民兵Ⅲ”洲際核導彈,所使用的W87型核彈頭。該彈頭已經出現了
30多年了,但仍然是世界上設計最精巧的核彈頭,它原先是專門給美軍“和平衛士”洲際導彈定製的,由於《美蘇限制進攻型戰略武器》條約簽署後“和平衛士”導彈被銷燬了,W87彈頭被搬到了“民兵Ⅲ”型導彈上使用。稍有核知識的人從這張示意圖當中就能判斷出來它是一枚先進的氫彈!也叫“三相彈”,就是先由鈈239製造成的微型“核扳機”先去→轟擊鈾235製造的小型原子彈→再由原子彈產生的裂變反應去轟擊外面包裹鈾238反射層……形成威力更加巨大的核爆炸(聚變反應),是一個轟擊→再轟擊→反射擠壓→再爆炸的過程!

這樣設計的氫彈要遠比1960年代的氫彈先進了許多,同時重量也輕了很多,據稱W87彈頭重量不到200㎏,所釋放的核當量為30萬噸TNT……如果要是第一代氫彈產生的這樣威力那麼至少需要500㎏,而著名的SS–18單彈頭2500萬噸則在2噸以上!
著名的“撒旦”SS–18的性能數據表,最先進的型號R–36M2型有兩種一種是可攜帶10枚100萬噸(有誤應該是80萬噸),另一種就是恐怖的2500萬噸當量單彈頭的(理論上紐約一枚就完了),不過單彈頭在2009年已經全部退役,10枚彈頭的那種延壽,等待新型“亞爾斯”液體洲際導彈的全面接替(就是SS–18的深度改進型)也就是說2500萬噸彈頭已成“絕唱”,今後100萬噸以上的當量都不會再有了。

從上面的初步解答就可以瞭解到,目前“五常”的核彈頭皆為氫彈,並且是更加先進的氫彈,早年間的那種大當量氫彈已經退役了。那麼,為何包括對於“大當量喜愛”的俄羅斯也不製造大當量彈頭了?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科技的進步,核彈頭的投擲精度獲得了極大的提高,據稱目前美軍“三叉戟–2型”潛艇發射的戰略導彈的CEP(投擲誤差)已經在50米之內了,11000㎞的射程這樣低的誤差讓人“匪夷所思”!同時,精度提高之後打擊敵方核導彈地下發射井的摧毀能力也提高了,早年間需要50萬噸當量才能摧毀的發射井,現在只需12.5萬噸當量就可以。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導彈防禦體系”在今後20年會逐漸的成熟,估計會有90%以上的攔截率!如果採用單彈頭非常容易被攔截,好不容易早期突防一枚到了最後還被攔截……與其這樣不如攜帶多枚“分導式”小彈頭進行突防!即便是有幾枚被攔截剩下的仍然會擊中目標……所以,摒棄大當量單彈頭,發展小型彈頭是今後洲際導彈發展的方向。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正在對“三叉戟–2型”模擬核彈頭進行測試,同人相比它實在是太小了!是想“小男孩”多大?2噸左右!


真正的核彈頭實彈,估計兩個人拿個扁擔就能抬走!

核武器進入到氫彈時代才能使核彈頭小型化,也必須通過各種複雜的數學模型、公式進行運算其構型,並且在所有材料的加工和電子元器件小型化方面下功夫……這些都必須要有先進的理論核物理、數學計算水平和工業水平,所以製造氫彈的技術門檻非常高!而且,五常之間似乎也有默契,就是不允許邁進原子彈門檻的國家再邁進氫彈的門檻!任何與氫彈有關的事情和人都進行封鎖!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技術洩露,這是“五常”立國的看家本領!也是可以說是“王冠”!


通過上面這些簡單粗略的介紹,就會清楚的明白,目前“五常”的核武器,皆為“氫彈”!而非我國獨有,而早年間的大當量也由於科技水平的進步被摒棄了,取而代之的是設計水平極高、投擲更精確、爆炸當量可以調節的新型氫彈。


皇家橡樹1972


就說一個謠言,都說殲20大,就認為殲20太大,上不了艦,自己對比著看吧,殲16和殲15同樣脫胎於“側衛”,尺寸相差不大,那麼殲20有多大,大家清楚了吧



戰忽局反噴辦主任


我見過的謠言是尼克松救中國,好像是真的似的,經常有人發這個來感恩美國,

但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美國ProQuest資訊公司《國家安全檔案數據》美國Gale公司《解密文件參考系統》內檢索你找不到任何一份尼克松救中國的檔案,倒是找一份1969年8月12日的中情局根本不信蘇聯敢用核武的NlE11-13-69號文件(文件名《中情局關於中蘇分裂的評估與預測》,還有一份美國計劃要是發動對蘇核戰就算中國不參與也要滅了中國的《1959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5904號文件》

在《尼克松回憶錄·中冊》總統職位·1969-1972>一章裡只提及和蘇聯的反彈道導彈談判和美蘇的核武器數量,無一字提及他做了這麼一件驚天大好事,也無一字提及中國,

連當事人都沒提過的事到底從哪來的?


萬乘之尊


如果有的話,那麼清朝不重視火器發展,肯定是一個謠言。以明朝與清朝同時期火器發展對比,就可以明顯看到答案。

明朝最早的火器部隊,其實就是從越南得到的神槍,才組建了神機營。而且一直裝備這種火器長達100多年。明朝到了中期的嘉靖時期,才引進佛郎機,鳥銃,發明了三眼銃,才算取代了越南神槍。

到了明末最後30年,引進了紅夷大炮,但是產量很低,只有幾百門。而且絕大部分都是500-1000多斤的小紅夷炮。而且,明朝引進鳥銃以後100多年,也沒有普及鳥槍,主要步兵火器還是三眼銃。

清朝建立初期,就建立起壓倒明朝的野戰紅衣大炮部隊,而且都是3000斤級重炮。到了清朝建立100年的時候,清軍已經普及鳥槍,同時換裝,升級版的重型鳥槍,裝備比例達到一半。徹底淘汰所有三眼銃等火門槍。

明朝到嘉靖皇帝,也就是建國154-198年,才開始引進了佛郎機,鳥銃。清朝建立同時期是,1798-1842年。在這期間,清朝也進口了200多門5000-9000斤西洋新型大炮。另外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鴉片戰爭檔案史料第115頁說,清朝截止1842年,清朝又引進西洋火炮900門,仿造西洋火炮550門。

在1626年,明軍才利用購買沉船火炮的方式,得到了少量紅夷大炮。此時明朝已經建國258年。而清朝建國258年已經是1902年。

此時,清朝早就開始生產裝甲巡洋艦,各種口徑的姆斯特朗大炮,馬克沁重機槍,連發步槍,一直到後裝山炮等等各種武器裝備。經過對比,真沒發現,明朝火器發展多麼先進,也沒發現清朝多麼輕視火器發展。


深度軍事


有哪些軍迷圈廣為流傳的軍事謠言,這道題太棒了!關於軍事謠言方面實在是一言難盡阿.....實在是不明白這些謠言怎麼流傳起來的....

  1. 日本一星期就能造出核彈。一個星期?你咋不上天呢?就是蘇聯一個星期都造不出來一發核彈(日本得從濃縮鈾提煉開始,一週弄完....這飛的有點快)


  2. 日本只要需要就能造航空母艦。(理由的日本二戰就能造出航母,想啥呢?只要需要就能造航母?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廢了多大勁?日本在航母方面有資格和英國比?要知道彈射器,斜角甲板,滑躍甲板,助降系統,現代航母基本上都是英國發明的,然後emmm女王漏水了....)


  3. 日本軍力強於中國。(最近某些別有用心都軍事公眾號誤導非常嚴重...拿日本海自總噸位和咱們四年造的軍艦總噸位進行比較,然後表示日本海軍無敵阿(四年下水一個日本海自)emmm

  4. 滑躍航母無法起飛預警機。(2005年美國為了拓寬艦載預警機的銷量,曾經試驗過e2c預警機的短距離滑躍起飛能力。 然後實驗結果表明E2飛機可以在165米滑跑起飛,連滑躍都不用....)



這條線就是e2c無約束滑跑起飛線
  1. 滑躍起飛只能使用蒸汽彈射器,不能使用電磁彈射器(等等?常規動力和核動力最大的差距不是就是核動力用的是裂變熱能燒熱水嗎....而且小鷹級28w馬力,尼米茲才26萬馬力,常規動力航母發電量咋就不如核動力的了?)
  2. 核動力就是吊...(要是漏了,確實屌,而且核動力艦艇造價那是翻倍阿!貴啊!)

還有很多....實在是寫不動了....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一說這個特別開心,第一個想到的是“雅加達之虎”,“蘇軍入侵布拉格的尤里的復仇計劃”……不知道的請自行百度。


其它關於抗日戰爭中兩個重大謠言,一個是三八大蓋一槍兩眼,殺傷力不如國產中正式,這個要說八路愛換三八大蓋,是補給不足還說的過去,常公那邊部隊幹嘛也愛換裝三八大蓋?他的嫡系總不至於連中正式都配不齊吧?另一個是日本第四師團是窩囊廢師團,說什麼抗日時連中國軍隊都知道,日本有這麼個窩囊廢師團,都愛爭著跟它打,實際上跟它幹過的都被重創!


“泰山軍”第十軍被它幹到軍長李玉堂被撤職,大阪是商業城市,第四師團打仗確實不像別的日本部隊一樣,只會莽上去,第四師團打仗非常善於動腦子,應該說是當時唯一具有現代思維的日本軍隊,其它日本師團,都是地地道道一戰思維水平,第四師團善於打巧仗,不肯隨意犧牲,不像別的部隊一樣洗腦徹底,確實是被其餘日本部隊排擠,不願意跟他們一起打仗,但是凡他們參戰的,都打贏了,一直到後面南洋打美軍,十六師團花一個月,作出重大犧牲也沒啃下來的美軍,第四師團上去,一個星期搞定!所以現在自衛隊也還保留著第四師團番號。我不知道怎麼會有人相信,那個時代的日本,第四師團的人靠裝病怠工就可以賴掉戰事,日本軍隊還拿他們沒辦法。


李三萬的三萬裡


說到謠言就不得不提網上廣為流傳的關於二戰德軍第11軍長又切爾卡瑟合圍圈德軍最高指揮官施特默爾曼的死因了。內容如下:‘’戰後,蘇軍打掃戰場時,在戰況最激烈的高地上發現了施特默爾曼將軍的屍體,手裡緊緊握著一枝步槍。他的制服血跡斑斑,但胸前的勳章卻熠熠生輝‘’。這一描述並非事實,卻不知為何在網上傳播如此廣泛。

施特默爾曼將軍並非死於後衛部隊的防禦戰中,死時手中也沒有握有步槍,而是在乘坐汽車在撤退途中被蘇軍的反坦克炮炸死的,連同他的副官一起。當時車裡還有駕駛員和俄國輔助人員,由於炮彈是從汽車後部射入的,所以前排的兩個人倖免於難。他們由此成為施特默爾曼將軍真正死因的重要目擊證人。

所以施特默爾曼將軍並不是參加某個戰鬥而戰死的,而是在撤退中被蘇軍的火炮炸死的,但是這不能說明施特默爾曼將軍不夠英勇。事實上他一直和後衛部隊待在一起,他們是在執行完掩護任務後才開始撤退的,雖然施特默爾曼將軍陣亡了,但是突圍行動卻成功了,56000人的部隊有35000人突圍成功,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將軍的犧牲也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