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為什麼封建王朝統治者不吸取教訓?

靜夜史


事實並不是這樣,即使在封建統治者當中也有許多優秀的統治者在一直吸取這個教訓,只不過由於各自能力的不同,有些人根本無法達到來實踐的程度。

統治者和人民之間有天然的代溝,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一個封建統治者即使大權在握,他想做這些事情,也只能從整體國家的制度入手。而老百姓要的是一個非常具體非常微小的東西,那就是安居樂業。安居樂業談何容易,即使國家創造了非常好的制度和福利,老百姓也要靠自己的努力。

比方說雍正皇帝,他最大的一點功績就是廢除了賤籍。就好比如今廢除了勞教一樣。還有攤丁入畝等等。都是很好的政策。真實歷史中的雍正皇帝,其實比電視劇中的雍正更加寬鬆。比方說康熙和乾隆時期都對杭州等地的妓女娛樂等行業進行打壓。而雍正皇帝則較為開通,他認為這些東西無傷大雅,只要利於經濟發展就可以任其發展。但是強大的官僚集團並不買皇帝的帳。這是由階級決定的,畢竟各自有不同的利益。所以很多統治者是希望為老百姓做好事的,但是他手下的成千上萬的官僚集團的分子們並不同意這樣。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且這些利益當中,有相當的部分是正常的利益。這就造成了許多天然的矛盾。

像雍正皇帝這種還是屬於比較強勢,有作為能力強的皇帝。還有一部分相當大的比例的皇帝,他們連自身的安危,自身的地位都做不穩固,又怎麼能實現這些目標呢?即使是能力中等的皇帝,他們都得花畢生的精力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即使是這樣,也有相當一部分統治者達不到這個程度。

所以說即使是統治者,他也是歷史軌跡當中的一個特殊的點,他並沒有扭轉乾坤的力量。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封建統治者頭上的行為和想法,都是非常愚蠢的。事實上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看,統治者們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強大。國家是一個整體,如果要實現好的目標,那就必須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才能實現這個目標。而絕不可能是所有人站在幹岸上,然後指望一個精明強幹的人在水裡拉繩子。就會讓歷史這艘大船緩緩前進。

所以這不是一個主觀認識的問題,這是一個客觀困難的問題。


歷史小趣叟


因為穩定了,就開始飄飄然了,不接地氣了當然就開始自高自大,然後只要是封建統治的王朝就開始物價飛漲,苛捐雜稅,錢權勾結,官官相護,民不聊生,所以每當一個朝代到這種地步的時候,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桀傲不馴26118908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皇帝就是絕對權力,所以最終就是絕對腐敗。壞的皇帝是自己腐敗,好的皇帝是家族腐敗和集團腐敗,不管哪一種,最終都導致滅亡。可嘆的是從古至今,追求絕對權力的人從未斷絕過。


油價漲到一百八


因為君王根本不知道他已經失去了民心!他坐在紫禁城裡掌握著軍權,行政權,整個官僚體系!下面的七個軍機大臣為了保住烏紗和自己貪汙,每天都喊著粉飾太平的話!豢養的東廠也成了藉著各種藉口去剷除異己的機構!有些老百姓想說真話,就被扣上文字獄的帽子!還有些獨了點四書五經的舉人,每天喊著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自己卻勾結傳教士偷偷取得了去東洋和西洋的機會!還美名其曰,喊萬歲是生存,去西洋是生活!更有一些整天被洗腦的蠢民每天摸著辮子說:這天下可不能沒了皇上呀!有些人看了唐吉可德幻想自己能做告訴皇帝新裝秘密的小孩,結果被東廠抓走,並以越級告御狀為名終身押入大牢。君王每次出去巡查,軍機處大臣就讓當地巡撫趕緊淨水潑街,安排信得過的群眾在街邊三叩九拜並高估天降大吉,江山永固!這樣的情形,皇帝怎麼會知道已經失了民心呢?


十年82510990


不要低估既得利益者的頑固,吃到嘴裡了的他們就覺得這就是他們的,想讓他們讓一點點都是不可能的,最後大勢已去的時候,不需要他們讓了。


勇行萬里路


因為封建統治者一旦權力到手便忘乎所以,倒行逆施,有的皇帝更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寧予外敵不予家奴,想統治全世界,然而其卻是志大才疏、德不配位之人,一通亂招下來,搞得國內外矛盾一大堆,民怨沸騰,還禁民言,這樣的皇帝當然會失去民心,下臺也只是早晚的事。


帥帥爸11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個謊言。。。得民心者只能得民心,不一定能得到天下,得到天下需要武力統治!老虎能成為森林之王,靠的是武力,靠的不是民心!獅子能稱霸草原,靠的也是武力,不是民心。

一群狼管理一群羊,這群狼都不吃羊肉,羊會很開心,不會逃跑。一群狼管理一群羊,每天吃掉一隻羊,羊很害怕,但他們為了生存也不會反抗,因為他們是羊,羊是不會變成狼的,只會委曲求全,或者逃跑,或者用各種方法來延緩自己被吃掉的時間,這時候有些羊也許會出賣朋友,但羊終究還是羊,狼頭可能會更換,可能會換成另一頭狼,或者會換成一群獅子,但羊永遠不會成為統治階層,因為他們的本性是羊,因為他們沒有武力,羊要想成為統治者就必須有武力必須學會吃羊或者吃狼。。


我是微時代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依賴軍隊、地方政府等國家機器。統治者為了自身利益一方面攫取社會財富,另一方面依靠強力機構震懾和壓迫人民的反抗。

二,思想奴役。如儒家思想,宗教,三綱五常,忠君思想等等,固化了社會階層,給老百姓套上了思想、道德枷鎖。

三,統治階級的貪婪。他們也知道歷史的輪迴,但為了利益還是相信階級矛盾還沒到爆發的“臨界點”,相信局勢是可控的,不惜選擇對百姓的深度剝削。

四,統治集團內部失控。諸如黨爭之類,君駕馭不了臣,權官傾軋,則禍端四起,殃及整個國家。

五,自然災害。在古代,人類抵禦災害能力很低,同時糧食產量低下,如遇大旱、蝗災之年(或連續幾年),這是統治者無法預測的,饑荒之下必然天下大亂,揭杆而起衝擊壓迫自己的王朝就順天道合民意了。


十月河


沒有那個封建王朝統治者願失去民心,因為那樣會動搖他的統治,他風險最大。

統治者如果沒有智商,情商,財商,政商,就容易被底下的官員控制,出臺各種為他們服務的政策,引發民怨,失去民心。

秦始皇,漢武帝,李世民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因為他們心中的世界夠大,看的更長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人民要什麼,怎麼去做。

獨尊儒術後,帝王過得很快活,行政上的事都交給儒家做了,也就被儒家控制了朝堂,權力也被架空了,長久以往,帝王得了富貴病,不在有雄心壯志了。

所以中圍自從儒家當政後,就出不了明君了,昏君很多,才失去民心,被外族侵略。

儒家善於權謀,排斥將軍,喜歡愚民,滿嘴仁義道德,做的都是為各自家族的事,而且極端自私,殘忍,從刑法上就能看出。


光芒萬丈34957


新朝伊始,因為要打土豪分浮財,往往嚷嚷著平等,等政權穩定,就開始鞏固加強既得利益,兩代以後,就開始用佔山為王的心理把超國民待遇當做習慣,當做理所應當,把起事時叫囂的全民平等,為民服務拋於腦後,自持有功貪吃多佔,而後帶動整個體制內人口仿效並心安理得,即使國君想改,已經力不從心,任由腐敗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