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心無旁騖 行穩己路

對中國而言,經濟穩定不僅是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基本要求,同樣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細覽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11月份中國經濟數據成績單可見,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的大格局沒有變,主要指標仍保持在合理區間: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製造業投資增速從4月份以來持續回升,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前11個月進出口額已超去年全年。

但與此同時,部分指標如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回落,說明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如何看待這種回落?這其中固然有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轉型升級所承受的陣痛,同時,作為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與支持者,中國經濟運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整個世界經濟大環境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震盪、油價波動、貿易增速放緩、投資增速下降……在地緣衝突、保護主義、結構失衡、債務高企等“黑天鵝”和“灰犀牛”風險疊加交織作用下,世界經濟警鐘長鳴。

部分發達國家保護主義傾向加劇,導致世界經濟上行預期持續減弱、不確定性風險日益升高。世貿組織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0月中旬~2018年10月中旬,世貿組織成員共實施了137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新增約11項貿易限制措施;各成員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所覆蓋的貿易總額達5883億美元,同比擴大了7倍多。

毋庸贅言,中國面臨的外部發展環境嚴峻複雜,變數、不確定性在增加。

在此關鍵節點,12月1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辯證看待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的變化”,為中國研判經濟形勢、部署經濟政策作出重要指引。

辯證看待,意味著既要看到經濟穩的大局,也要看到穩中有變、穩中有緩,增強憂患意識;既要看到經濟運行的風險挑戰,也要看到並用好中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堅定發展信心。

如何把控穩增長的大局?如何提振市場信心,保持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答案要從“六個穩”中找,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實際上,今年以來黨和政府圍繞“六穩”已採取了大量措施。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有力地駁斥了社會上一些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強調了“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並提出六大政策措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這一關鍵時刻的重要講話,對於提振民營企業信心、鼓勵民間投資從而實現穩預期和穩就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下一步,中國將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精準預調微調,引導市場形成穩定預期;著眼補短板、調結構、增後勁,擴大有效投資,降低民間投資准入門檻;推動消費供給升級,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穩定透明、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對中國經濟的韌性和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我們有理由保持足夠的信心——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擁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增長空間,經濟發展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變,經濟增長速度仍居世界前列。宏觀調控體系的不斷完善也為中國應對短期經濟波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的那樣,我們要繼續抓住並用好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定信心,把握主動,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