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世界上哪個國家的軍力被高估了?

博聞雜趣


越南算一個,因為總是有人以美國在越南撤兵為依據得出越南軍事實力非常強大的結論,但是你們忽略了越南戰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而且現在的越南由於自身國家工業實力和經濟實力的落後有相當一部分裝備只是出於50-60年的水平,所以越南的綜合軍事實力現在只能排名全球30以後,而且整體還在靠數量的龐大去維持這個排名。下圖為在“獵豹”級護衛艦導彈發射筒旁邊用煤氣罐做飯的越南水兵,這種事情在大國軍隊中基本不可能見到。

先說下越南戰爭的問題,有人說“越南是唯一戰勝美國的國家”,但是你們有思考過越南戰爭的本質嗎?越南戰爭並不是越南與美國之間的矛盾,而是世界“社”與“資”兩大陣營之間的矛盾,只是這個矛盾點恰好在越南集中爆發而已。所以,蘇聯與中國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對越南幾乎不計成本的援助。

舉幾個例子吧,薩姆-2型地空導彈大家都很熟悉,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蘇聯援助越南的薩姆-2型地空導彈數量達到驚人的9500枚以上,9500枚地空導彈這個數量放在現在不要說越南,就連英法這種五常都未必拿得出來,所以僅憑越南想要獨自抗衡美國?而中國從吃的到武器甚至親自上陣,派出高炮部隊直接協助,援助的輕武器足夠援助200個師的兵力,連衛生用品都源源不斷提供給越南,糧食更是高達500萬噸。所以說,要不是中蘇對越南幾乎瘋狂的援助,越南恐怕連1970年都過不去,即便背後有這麼強大的後盾,越南也付出了1500萬人的代價。下圖為在河內附近被薩姆2擊落的美國 RF-4C

所以不要整天以崇拜的態度仰視所謂“擊敗美國的”越南。在1979年,越南自視為“第三軍事強國”,盲目的認為自己可以擊敗任何人,結果在“北上”的過程中被無情的反擊,在一個月之內被打回原形。我們不僅收復了被越南佔領的國土,而且將一部分當年援助的物資進行了回收。下圖為對越自衛反擊戰我方152毫米加榴炮對越南陣地射擊

回到現代,越南受到工業水平和經濟水平的影響,其軍事裝備更新速率非常低,甚至還有二戰制式的裝備在服役。可以說越南現在的裝備和當年“抵抗”中國自衛還擊的裝備是一樣的,40年來沒有什麼本質上的進步。下圖為越南裝備的美製M101型105毫米榴彈炮,這些榴彈炮是當年越南繳獲“南越”和美國撤退時遺留的,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但是40年之後依舊是越南炮兵主戰裝備。而這種榴彈炮則是美國二次世界大戰就定型的師一級火力配備,越南到現在都沒有能力生產這種火炮,不然也不會抱著他們不捨的退役。

越南陸軍是越南三軍中數量最為龐大的,達到41.8萬人,但是整體裝備水平也是最落後的,毫不客氣的說停留在上世紀50-65年代,根本沒有任何信息化可言。除了我們上述提到的M101型榴彈炮之外,還有蘇制T34中型坦克,這些坦克保守估計年齡已經達到60年以上。而真正的主戰坦克也是T54/55型中型坦克,這種坦克在中國被命名為59式,但是是由中國完全獨立生產,而且中國在運用59的過程中一直在不斷改進,雖然趕不上現代化主戰坦克,但是也絕對是一把好手。而越南的這些T54/55都是蘇聯“原裝”,越南在這50多年裡不僅沒有能夠進行仿製,而且連基本的現代化改造都沒有能力獨立完成,還要依靠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的幫助。下圖為越南T34和改進後的T55

海軍和空軍方面的裝備比陸軍略好,但也只是略微好。下圖為越南空軍蘇-30型戰鬥機,加上之前購買的蘇-27,越南一共有47架三代戰機,這也是越南空軍的主力。但是受到越南經濟實力的限制,蘇-27戰鬥機幾乎完全割閹了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只保留對空作戰能力,而且機內設備也是經過簡化的,甚至連衛星定位設備都沒有。而蘇-30由於是用軍隊經商得來的錢購買的,作戰能力沒有像蘇-27那樣割閹的那麼厲害,但是也無法跟中國高配版的蘇-30相媲美。除了這47架三代機之外,其餘的就是米格-21、蘇-22、米格23等沒有經過升級的二代戰鬥機,還只是具備AA-1這類早期空空導彈的發射能力。也沒有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加油機等現代化支援飛機。

而海軍方面也是依靠經商得來的錢購買了6艘俄製基洛級常規潛艇、4艘獵豹級導彈護衛艦和不到10艘毒蜘蛛級導彈艇,配備導彈的水面艦艇只有19艘,其餘超過100艘軍艦都是運輸船、登陸艇、火炮護衛艦等老式艦艇。與陸空裝備一樣,越南也沒有任何能力獨立設計製造現代化作戰艦艇,從這個角度考慮越南的整體工業水平連朝鮮都不如,只是停留在輕武器的小批量的仿製能力。

越南2017年的gdp只有2200億美元,軍費則為60億美元,這種經濟水平還要養活總數達到48萬人的軍隊及其裝備,所以越南不可能騰出那麼多國防預算不斷購買新裝備,只能隔一段時間靠軍隊經商和平時省吃儉用湊齊一部分錢來更換裝備。而越南自身重工業能力幾乎為0,沒有軍事裝備自給能力也是越南為什麼只能排30名開外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南現役裝備落後和老化的問題將越來越明顯。所以對越南來說,放下所謂“第三軍事強國”的夢,發展經濟和工業實力才是重中之重。


雛菊西瓜Peterpan


答案就是就是中國!被嚴重高估

我並不是說中國軍力不強,而是這幾十年的發展讓某些軍盲小粉紅整天喊什麼"雖遠必誅",這種膨脹,誰都看的見。

拜託你們今天看到的發展只是為了十幾年的忍耐在補課好嗎?忘了81192嗎?忘了大使館了嗎?忘了銀河號了嗎?還有好多恥辱怕是你們不知道!我們當年軍隊全忍了,今天最多充其量也就是不會讓別人騎在你頭上拉屎罷了。早說想去與我們心中那個唯一的對手一決高下,還早得很!

不說情懷,數據說話,軍盲們最津津樂道的所謂"解放軍火力不足恐懼症",看到火箭炮打那麼遠,班組一人一個120,就高潮了。

實際上我軍目前的人均單兵火力支援能力,連屬火炮數量,都低於歐洲某兩國,所以這幾年在大力發展合成旅。畢竟砥平裡給我的教訓太深刻,目前還遠沒有到某軍盲論壇吹噓的獨步天下,世界第一的地步。

我們現在的整體軍力水平,從以前的望其背影,到現在的望其項背。這是比較客觀的評價。

泱泱中華,稱霸東亞數千年,落後捱打那是從1840年才開始的,到現在也就100多年的事情,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從來只有做第一。所以不要再去拿什麼吊打南亞猴子,碾壓東亞小國這種標題黨來毒害群眾了,大人打小孩有什麼好驕傲的。我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達到那個目標之前,一切的膨脹都是危險的!


左轉音波


日本被嚴重低估


喝茶老逗


個人認為有以下三個國家。

英國,將軍比坦克多,艦長比艦多,手裡確實還有很多不錯的軍事技術,但是沒有足夠的財政轉化為常備軍力,勉強造出來的不少也是縮水貨,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威懾力在未來五年看不到上升的可能性。

朝鮮,許多人都以為朝鮮陸軍龐大,什麼戰鬥意志強,之類的,說實話一隻上世紀60年的裝備的軍隊,你認為有什麼戰鬥力,70年沒打過仗,怎麼就得出戰鬥意志強的?朝鮮100萬軍隊堪戰的沒有pla兩個集團軍強,韓國也是同理

俄羅斯軍事實力回到了19世紀克里米亞戰爭時代的狀態了,那也是一種殖民地干涉作戰的軍隊類型。19世紀末俄羅斯在米柳金的主持下進行了軍事改革,最重要的成果是普遍義務兵役制和軍區制度。然而這些成果在謝爾久科夫“新面貌改革”後喪失掉了。


郭先生29050861


世界上軍事實力最被高估的估計就是日本了,日本的軍事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被很多人認為是僅次於美國、俄羅斯。

事實上不是這樣 因為日本二戰坦克後,很多屬於進攻性的武器都不能發展或研製,只能裝備屬於防禦性的武器,比如導彈技術、轟炸機、強擊機、核武器、航空母艦等等進攻性武器。

日本自衛隊在25萬人左右,陸軍裝備除了坦克和火炮外,導彈沒有,直升機基本上也是進口美國,空軍F-15、F-35都是進口美國的、F-2也是在美國F-16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的,航空發動機等等也基本靠進口,因為有美國的限制,轟炸機什麼的沒有,日本的各類戰鬥機數量在1000架左右,不過基本上是進口的,就算是戰時也不可能有能力大規模生產。

日本稍微強點的就只有海軍的,很多軍艦都是近萬噸宙斯盾系統的 、還有幾艏稍微的直升機驅逐艦,不過也只是兩萬、三萬噸級別,相對來說航空母艦還是比較小,載機也就10架左右,那樣的規模只能欺負小國,不過日本的常規潛艇技術可是數一數二的,不過數量有限,也不能發展核潛艇。

所以說日本的軍事實力是有限的,除了海軍裝備,其它武器大部分都不能自主生產,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日本的軍事力量是沒那麼強大的,而且日本雖然是科技大國,不過日本本土沒有什麼戰略資源,特別是鐵礦石、石油等等戰時的關鍵資源,100%要靠進口。

不過也不能忘記,甲午戰爭時日本經濟軍事遠遠比清朝還弱,結果清朝還是被了、二戰時更是席捲整個西太平洋。





國光軍的奮鬥


軍力被高估的國家其實還不少,不能一一展開,想重點談談日本印度和以色列,因為個人認為這三個國家比較有代表性,是很經典的案例。

首先說日本,其自衛隊綜合實力排名常年進入世界前十,這一點倒是沒什麼爭議,主要爭議點集中在他的海上自衛隊實力和軍工潛力(尤其是大家津津樂道的核武研發製造潛力)。

一說起日本海上自衛隊,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支僅次於美國海軍的強大的海上武裝力量,而事實上,日本海自至今仍沒有擺脫以反潛和防空為主要任務的防禦性力量的身份特徵,其嚴重缺乏遠洋進攻能力,被大家認為是輕型航母的DDH至今只能裝備反潛直升機,要想裝備F35B還得進船塢改進甲板,宙斯盾艦也只具有防空和反導能力而沒有類似於美國提康德羅加和阿利伯克那樣的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真正稱得上進攻性裝備的是他那20多條蒼龍級常規潛艇,在多數國家都沒有很強的反潛能力的情況下這些蒼龍確實可以對敵方海軍造成很大威脅,但面對東亞某大國已經具備的比較完整的體系作戰能力,缺乏體系作戰能力的日本能把這些蒼龍發揮出多少水平值得商榷,至少目前來看,日本海自雖然是一支實力不容小覷的力量但離世界第二的位置還很遠,至少東亞某大國的海軍實力已經形成了對海自的優勢,俄羅斯也完全可以憑藉其強大的核潛艇力量讓海自好好喝一壺,說海自世界第二的人可能還身陷在二戰日本聯合艦隊的影響中不能自拔,嚴重有失客觀。說完海自,再說日本軍工潛力,誠然,日本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基礎工業實力,但這些只是發展高水平軍工業的基礎,能不能發展起來還取決於其他因素,比如某些細分領域是否有涉足,涉足程度深淺。日本二戰後也是一窮二白,靠著朝鮮戰爭當美國的後勤基地才緩過來,後期的經濟騰飛實力劇增更是完全離不開西方世界的支持,美國在限制日本的同時也很大程度的在某些方面給予了日本支持,日本能長期獲得大量美國軍用裝備和配套系統就是明證,但是這並不能掩蓋其在某些領域的空白,這些空白不是某一天美國突然放開了限制就能立刻補起來的,當代軍工科技水平早已不是二戰時期所能比的,難度和綜合性都要高得多,這些對於日本這樣一箇中等體量無法面面俱到的國家來說是很現實的困難,不容忽視。再說核武,不懷疑日本有研發核武器的潛力,但是核彈頭雖然好造,要具備實戰能力卻還需要其他配套設備的支持,日本有相關技術儲備不假,但會做和能不能真正做的時候做好是兩個概念,何況核武器的研發製造需要大量時間成本,因此所謂日本短期擁核的觀點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再說印度,印度綜合軍力常年排在世界第四,這主要源於印度較大的軍隊規模,擁核國家和比較先進的裝備水平,但是印度至今沒有形成完整的科學的獨立自主國防工業,武器裝備萬國牌在戰時對後勤也是一個極大考驗,而且嚴重缺乏完整的體系作戰能力,戰時不同部隊各自為戰的可能性比較高,軍隊建設思想也比較低級幼稚,這些因素無一不在制約著印度軍事實力,個人認為,真正放開手腳大打,印度會敗給英法日等國,這個世界第四當的有點兒名不副實。

最後談談以色列,說起以色列就不得不說以色列空軍,其實戰戰績的亮眼程度的確絲毫不亞於美國,幾次中東戰爭和小規模衝突也都取得了勝利,據此有不少人認為以色列的軍事實力甚至可以進入世界前十,但需要注意的是,以色列的主要對手都比較弱,也長期獲得西方國家的支持,這兩點才是以色列能夠在中東鶴立雞群的根本原因所在,其軍隊規模裝備水平戰爭潛力經濟實力軍工水平在全世界根本進不了第一梯隊,對於周邊低軍事素養軍隊的實戰表現加分並不能掩蓋其他方面的短板,雖然有核武器但規模很小嚴重缺乏二次反擊能力,整個國家體量和戰略縱深的劣勢都會使以色列在面對任何一箇中等軍事強國的全面打擊且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迅速潰敗,實戰經驗固然重要,但面對不同對手所積累的經驗是有很大不同的,美國常年在伊拉克打治安戰,這樣的實戰經驗對於和中俄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來說顯然沒什麼大用,以色列周圍個別的所謂軍事強國也不過是裝備水平和軍隊規模高一些罷了,軍事素養幾乎清一色的一塌糊塗。所以說,以色列綜合軍事實力根本不可能進入前十,個人認為排在前20左右比較客觀。


Mockingjay1988


世界上軍力被嚴重高估的國家應該是印度,而且沒有之一。從印度獨立到今天,印度在“大英帝國”的“優良基因”改良下,一直自我感覺良好,而現在一直以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自居。但是印度軍隊的“事蹟”可以比肩恆河水啊!

一、摔飛機。在過去的40多年裡,印度摔了超過1000多架飛機,平均每年近30架的“摔量”讓印度的飛機嚴重“不夠摔”,這讓印度的空軍不是去採購就是在去採購的路上。但是印度政府的採購不是以國家的需求為己任,而是以那家飛機制造公司給的回扣多為中標的基礎。印度計劃採購法國126架陣風戰機就是因為“回扣”問題黃了,最後採購36架,是否能成交還要看法國飛機制造商夠不夠“意思”,畢竟印度又相中了美國的F16戰鬥機。

雖然印度摔的飛機以俄式或者蘇式戰機為主,但是包括幻影在內的眾多戰鬥機、直升機、運輸機等等,只要被印度飛行員“相中”了,很少能逃出被摔的厄運。雖然在某些俄羅斯戰機身上由於設計缺陷,機身的強度一直不夠,但是印度混亂的維修、保養也是印度戰機墜毀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航空母艦。印度首艘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在推遲十年後預計在2020年開始海試,至於什麼時候可以交付部隊要看海試後各系統的情況而定。這艘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在資源缺乏、技術儲備不足以及俄羅斯內夫斯科設計局拖延的情況下,終於在拖延8年後快要完工了,這的確讓印度的多航母戰略進一步成為現實。

但是高28.1億美元的建造費用已經超出計劃的6倍,而有印度海軍的官員預算,整個航母的建造價格可能會達到40億美元,而美國第一艘核動力的航空母艦企業號也就5億美元。還有印度的首艘國產航母的推進系統有50%需要從俄羅斯等國進口,武器和空軍組件也有70%需要從以色列等國進口,可以說印度的國產航母一旦被擊毀或者出現設備損壞,印度根本就沒有維修的能力,因為根本就沒有額外的零件可以更換。

三、戰略核潛艇。作為三位一體打擊的重要一環,印度在核潛艇的建造上可以說是下了大力氣的。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印度首艘核潛艇殲敵者號的核反應堆於2013年臨界運行,之後有發展了射程700公路的K15“戰略”彈道導彈,這讓印度海軍一直“鼓吹”已經趕上了北方的鄰國。在沒有射程超過5000公里的戰略彈道導彈,印度的核潛艇可能只能在印度洋欺負像斯里蘭卡等無核國家。

雖然印度有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等眾多的世界一流軍事強國支持,但是在眾多的武器裝備中,很多都是印度“買來的”,而且在武器研發上,印度雖然有很多的國家“援助”,但是包括坦克在內一直非常非常不理想。雖然買來的這些準備能在短時間內讓印度的軍力提升,但是長此以往,印度軍隊戰鬥力提升空間有限。


昨思今明未武


我覺得是俄羅斯,除了核武器它們一無是處。


高傲曹


美國軍力嚴重被高估,越戰打了近20年都沒打得過。抗美援朝糾集十八個國家被落後的中國按在地上摩擦,如此先進武器的國家被打成熊樣,有臉面說軍力超強?可笑荒唐。如今的中國今非昔比,中國才是地球最強悍的國家,獨一無二。


RF


以色列,沒有美國她屁都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