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暴躁的媽媽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暢說育兒感悟


當過媽媽的人都知道,帶孩子的過程中怎麼可能時時刻刻保持溫柔不發怒?

畢竟,就算你沒有強迫症接受孩子四五個月開始延續到一兩歲的吃手、吃土甚至吃屎的行為,還會迎來孩子一歲多走路上癮一不留神就跑到馬路中間的不受控行為,如果你都忍住了,放心寶寶還會在他已經學會走路後毫無理由、不分場合的求抱抱求買東西,一旦不滿足撒潑打滾又哭又鬧。

他們精通七十二般變化,比孫悟空還精:弄亂你剛摺好的衣服,顏料灑在你剛拖好的地上,在你新買的準備公司年會穿的衣服上作畫,用你的口紅裝點家裡的牆壁……

告訴自己:“我要做個溫柔的媽媽”,我忍我忍我忍無可忍,長期唸經打坐的唐僧都忍不住得念緊窟咒,何況我等凡夫俗子,一頓咆哮必不可少。

哈哈哈,這就是帶孩子,前一刻還歲月靜好,下一刻就能火山爆發。不能打孩子、不罵孩子、要理解要尊重孩子,道理多麼簡單啊,可是卻苦了帶孩子的媽媽們了。

哪怕是正面管教的提倡者簡尼爾森,也提到過和孩子起衝突,所以她的觀念裡既教導我們要正面管教孩子,更提醒廣發的媽媽們正視自己的情緒,人無完人,實在做錯了也不必自責,不用逼迫自己完美。

努力去做一個好媽媽,孩子就能感受到我們的愛。實在控制不了脾氣來了,切忌唐僧還有一句“上天又好生之德”,嘴上積德,手下留情吧。


寶爸寶媽愛讀書


脾氣暴躁的媽媽,是什麼原因暴躁呢?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

光嘴上叫嚷著說,啊脾氣暴躁的媽媽要控制情緒啊,要管理自己的心情啊,要對孩子和藹溫柔啊,這些要求,這些漂亮話誰都會說,但是有用嗎?

並沒有。

媽媽脾氣暴躁,大約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媽媽自己從小就被暴躁對待,受到很多情感傷害甚至是虐待。心理上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溝通也不暢,越是不善於表達意見、以及越是不容易被聆聽的人,越是暴躁。

2、媽媽很辛苦,所有人把家務都壓給她做,要帶孩子燒飯做家務,沒有人幫她,還專門挑三揀四,批評這個或那個搞得不好,媽媽當然一跳三丈高。

3、沒有人給媽媽疏導壓力,光是給她佈置任務,甚至也不承認她辛苦。這個很容易激怒她。

4、管孩子的問題上,家裡人多嘴雜,你一句我一句,意見不統一。

5、媽媽自身確實也需要提高修養,多讀育兒書。(別看那些蠢的雞湯號文章)瞭解各種知識,比如你多瞭解孩子的成長週期、疾病原因,身體發育的狀態及原因,就不會因為無知而擔憂,而焦慮,而暴躁了。


以上,大致就是,媽媽需要周圍人的理解和幫助,切實的分擔家務,照顧孩子。

媽媽也需要多懂得,以及如果還是無法控制自己情緒,請去看心理醫生,學習情緒管理。


陳嵐的女拳


很多媽媽發現,有了寶寶之後,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有的時候真的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可是還是忍不住發脾氣。怎麼辦?

1、自己帶孩子,過於勞累

有了寶寶之後,又要帶孩子,又要忙家務,從早忙到晚,沒有人幫忙。身體勞累,精神疲憊,所以很容易產生壞情緒,忍不住要發脾氣

解決方法:讓家人參與到孩子的共同養育中,不要自己一把抓,給自己放假的時間和獨處的時間,調整情緒。

2、孩子怎麼說都不停

孩子處於頑皮好奇的年紀,前腳收拾完,後腳又弄得一團糟。簡直要抓狂,怎麼和孩子說都不聽。只能怒吼

解決方法:靜下心,深呼吸。想發脾氣的時候轉身離開,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想一想,孩子之所以不聽,是為什麼?是不是他手頭上的積木沒有搭完?是不是他過於專注沒有聽到?是不是你的脾氣讓他更加執拗找到原因,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說,其實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本身脾氣比較急躁

解決方法:學會接受自己的脾氣,接納自己。首先不要過於內疚。然後試著改變自己。想發脾氣的時候,轉身離開讓自己冷靜。完全平靜下來之後再和孩子溝通。

可以多和家人朋友溝通,學會傾訴。學會調節自己。讀一些關於情緒和育兒的書籍,幫助自己慢慢調節。

孩子是無辜的,不要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傳染到孩子的身上。


木小暖同學


首先,脾氣暴躁的媽媽,應該承認,自己脾氣不好是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每個成年人包括媽媽自己也是從小孩子成長起來的,孩子的天性裡都有頑皮、不諳世事的一面,所以有時候孩子調皮搗蛋,弄得大人很惱火,實在是在正常不過的情況。以前的老人,經常說,我們那時候一個婦女帶四五個孩子,也沒像現在全家帶一個孩子這麼焦頭爛額,那是因為以前大人忙,根本沒時間精力管孩子,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加上孩子多,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根本不用大人管,即使調皮搗蛋了,大人可能都不知道,因為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現在的大人呢,因為家裡孩子少,孩子需要大人陪著玩,大人也就陪孩子玩,然後注意力基本都在孩子身上,那麼孩子只要稍微不合大人的心意,就是調皮搗蛋,就是惹禍了,大人就容易火冒三丈。我們先認清楚這個時代的特點和養育環境,就更能平和地對待孩子做出的那些可能引起你暴躁的事情。

第二,忍住自己的脾氣,其實是跟自己的內心和解。一個女人,從女孩成為女人,再成為媽媽,這個過程中,其付出太多,跟之前的自己相比,有了寶寶,她不僅犧牲了大部分的自由,她放棄的,可能還有正在上升期的事業以及經濟上的獨立,因為照顧寶寶要太多的時間精力,所以很多媽媽也沒有精力在於往日的朋友們聯繫,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自己的人脈圈。還有的媽媽,從前很愛美,可是有了寶寶之後,很多化妝品都不能用了,甚至很多護膚品都不能用了,連一些帶亮片等裝飾的衣服都不能穿了,只能穿上媽媽裝。加上生完寶寶之後,身材可能走樣了,以前的衣服可能都穿不上了。不要看電視裡那些明星,誰誰誰生完孩子產後恢復好身材,重返舞臺。那是明星,大多數普通寶媽變成了蓬頭垢面的大媽。加上丈夫或者家人的很多不理解,若再有婆媳矛盾之類,反正各種因素在一起,哪個寶媽會不鬱悶呢,不得產後抑鬱症就不錯了。在這種情況下,寶媽要積極應對,我上面說的那些情況,在現實裡比比皆是。寶媽脾氣暴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法接受自己以及自己現在的生活。所以,要學會接受這個時期的自己。再怎麼變化,你生養了寶寶,都是偉大的。即使全世界都沒人理解你,這個時期比較特殊,你要看得起自己。實在沒法跟自己和解,就行動,想辦法改變現狀才最有力量。


瑞士木瓦


父母的情緒容易影響到孩子。父母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容易令孩子情緒波動,假如父母長時間感受到無助、挫敗及壓抑,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要找適當的方式調節。 (這個時候不妨試試放鬆法,坐在沙發上,先深呼吸,然後吐氣使自己放鬆,放鬆到全身都沒有力氣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不能生氣,不要生氣,孩子會學習我的處事態度”,然後再繃緊全身至發抖,再次放鬆,此時會平靜很多)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自己特別生氣的時候喝一杯冷開水也會緩解自己的脾氣)

作為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主要有兩個優點,一是給孩子做了榜樣;二是給孩子留了足夠的面子。)值得注意的是,家長應該避免讓孩子當眾難堪,給孩子留好足夠的面子,回家在對其講,面子不是光靠人給的而是需要自己掙的。

當孩子做出讓你生氣的事情,你壓下了怒火。但是孩子不知道你生氣了,你就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單獨的給孩子說,你做的什麼什麼事哪裡使我生氣了,如果你想媽媽下次不生你的氣了,你應該怎麼處理今天這樣的事情。引導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問題。

再者你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多一些親子的互動,共同管理情緒問題,可以做做情緒管理的小遊戲。輸了有點小懲罰什麼的,當然也需要獎勵。


暗香疏影,冰壑玉壺


帶小孩真的是多溫柔的媽媽都會變的脾氣暴躁!哈哈哈。但是娃是自己生的,與其痛苦的生活,不如找點方法和娃和平相處。

我現在也自己帶娃,所以一點點個人經驗,除掉一小部分帶的冒火,大部分時間還是愉快的。

雖然有娃了,但是!我們自己還是要有愛自己的能力的,只有自己開心了,你才能讓娃也快樂,平時想吃吃該喝喝,買衣服,做頭髮,讀書,看電影,學技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去做,千萬不要因為有孩子了,就什麼都想著孩子,自己省吃儉用的,這樣長久下來會讓自己覺得孩子虧欠了你,會覺得你本來可以過的更舒服,但是為了孩子,什麼都沒有,這樣的怨念經過長時間的發酵,脾氣就會越來越不好。

其次你可以把孩子當成你的朋友,不要想著事事控制她,有事情和她商量,有問題也可以撒個嬌,比如我姑娘吃飯挑食,我就會對她撒嬌,哎呀,這個青菜不好吃嗎?媽媽那麼辛苦的洗好菜,然後煮好,以為你愛吃呢?好難過呀?這時候我姑娘就會說:那好吧!我吃一些,那我就說,要是你實在不愛吃就少吃一點,但是不可以一點不吃。

陪她玩的時候就專心的陪,搭積木,塗畫畫,各類幼稚的遊戲,我們就當重新學習一遍,找找其中的樂趣。然後平時做事的時候也可以帶著她,比如煮飯,你就讓她摘下菜,不要嫌棄她的笨手笨腳,洗衣服就讓她洗下襪子,不愛吃水果就買個兒童水果刀讓她自己切,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對於自己動手做成的食物,特別有食慾。。。

如果孩子還小,做不了這些事,就更要從寵愛自己逗自己開心了,千萬不要奢望老公來做這些事,不然很容易得抑鬱症,無論什麼時候靠自己最靠譜了。


生活糖果色625


這是一個讓很多媽媽頭疼的現實問題,我們就從以下幾點來分析並解決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脾氣暴躁的媽媽們為什麼會那樣暴躁?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自己的父母影響,傳承了老一輩的暴躁性格,這樣是很難改變的,我把這類性格稱為家族式暴躁;第二類很常見,屬於工作生活、婚姻愛情不盡如人意,在單位受領導氣了,回家受老公冷落了、等等一系列原因導致這些辛苦的媽媽們脾氣暴躁起來,且爆發出來都是咆哮加訴苦式的,甚是讓人心疼!

二、這些脾氣暴躁情緒失控的媽媽們對孩子會產生一些什麼影響呢?我把可以預見的影響分三大類;第一類孩子會在這樣的氛圍中直接失去自我,表現為沒有自信,嚴重自卑,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最終導致自我封閉;第二類孩子會產生厭學情緒,學習不思進取,滿腦子考慮的也許就是放學後會不會又得到媽媽的一頓咆哮式吼罵,那麼學習成績必定會直線下降;第三類,也是最嚴重的一類,這類孩子從小在媽媽的語言情緒暴力中成長,他們無法獲得有效的溝通交流,自己的主張也沒有釋放的出口,那麼伴隨他們成長的將是無盡的沉默,踏入社會後,他們很難適應社會的生活節奏,這有可能會影響他們一生!

三;脾氣暴躁的媽媽們應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去引導教育孩子呢?首先就是萬不可衝孩子發脾氣,因為孩子理解不了成人的世界有多麼複雜和辛苦,那麼媽媽們應該在孩子面前剋制自己的暴躁情緒,多用商量和引導話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們主動找自己溝通並付諸於行動,然後多帶孩子進行社交實踐,比如讓孩子負責購買他們自己的學習生活用品,讓他自己管理自己的房間和零用錢,不要刻意去幹涉孩子的每一個決定。

綜上,脾氣暴躁的媽媽們必須要在生活中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能衝孩子發脾氣,畢竟脾氣發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另外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充滿和諧和幸福感的家庭環境,而不是一個隨時會爆發語言暴力的家庭;願天下所有媽媽們都善良賢惠,願天下所有孩子都能在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快樂成長!


歲月便輕聲走過I


這位媽媽你好,那首先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對自己已經有了一份覺察。那帶著這份覺察,我們來回想一下,是孩子的什麼行為引發了你的暴躁情緒呢?

也許是孩子沒聽你的話,也許是孩子沒有按你的要求和標準來做事……等等,總之事情是超出了你的控制是嗎?所以才引發了你的暴躁情緒。那我這裡想給媽以的幾個建議是:

一、放下你心中想“操控”孩子的心,放下“應該”這二個字。

你走的路和孩子將要走的不同,你是用你舊有的經驗來要求孩子,而孩子要去向的是未來。所以,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和你的不同,是正常的。一個人連自己都操控不了,比如說你管不住你的暴脾氣,所以,更不要有操控別人、操控孩子的想法。更不要認為,你是為孩子好,孩子就“應該”聽你的之類的,放下這二個執念,當下次孩子再出現和你想法不一樣的行為時,你會輕鬆很多。

二、暫時離開。

也可能當你放下了執念,可是脾氣有時候還是會上來的時候,你就暫時離開孩子。比如到你的房間去,拿起枕頭摔打,把這一份怒氣發洩出來。因為我不建議媽媽們總是忍著憋著,這樣對身體健康也不利,所以要把它發洩出來。當然,不能摔那些貴重的東西哦,一定要是摔那些軟的摔不爛的東西就好了。這樣發洩完了以後,等你平靜下來、緩和下來,再去處理孩子的事情。

三、看的更長遠。

當你面對又犯錯了的孩子的時候,當你面對孩子一塌糊塗的成績單的時候,你想像一下,五年後、十年後,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呢?是希望他能認識到錯誤改正做得更好是嗎?是希望他能愛上學習是嗎?那想像一下,那現在、你正在做的事、你要所說的話,對你想要的效果有用嗎?有幫助嗎?他聽你一頓責罵,他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嗎?他知道如何改正做提更好嗎?他能愛上學習嗎?你是想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嗎?如果現在這些,對你想要的效果沒有用,甚至有反作用的時候,那就赽快想想其它辦法和作法。

所以當你看的更長遠的時候,你的怒氣會不會降下來了呢?

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榜樣媽媽教育學習者


我有三個孩子,全是自己一個人照顧的,心態非常重要,以前是和家公家婆小叔他們一起過的,矛盾太多了,幾乎每天心情都很差,當然小叔他們也有兩個孩子,家公家婆老了,身體也吃不消照顧那麼多孩子,所以窩照顧我三個孩子,家公家婆照顧小叔的兩個孩子,平時家公從街上買個東西回來都是沒有我還有的份,小叔公婆也是,他們說不懂我的孩子要吃什麼,所以只買他們自己孩子的份,這樣一來,我的孩子總是哭,孩子三四歲,不懂事,只知道為何哥哥妹妹們一起玩,為什麼有東西都是沒有我的份???所以我心情非常差,後來就到市裡租房子的,有錢真好,我一個人照顧三個孩子,每天都快樂,和三個孩子相親相愛,想吃什麼出去玩,足矣!


兩朵花621


我做過幼師,在幼兒園帶孩子很有耐心,但是現在一天24小時帶自己的寶寶有時候真的是耐心被消耗的一點不剩。尤其是現在帶著不到三歲的女兒和不到一歲的兒子,有時候很容易暴躁。帶孩子真的是每個女人生命的一次蛻變,再苦再難也絕不能退縮。人在累的時候,煩躁的時候脾氣很容易暴躁,作為全職媽媽沒有休息時間娛樂時間,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所以有時候很容易暴躁。儘量控制自己情緒,控制不住的時候我會先告訴女兒我就要生氣了並且告訴她原因,有時候她也會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