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洗澡也有講究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媽寶經兒


與孕前相比,準媽媽的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會更加旺盛,因此準媽媽應該經常洗澡,以保持身體清潔,但是準媽媽衣食住行都必須要小心,稍有不慎,會造成傷害,其中也包括洗澡,洗澡一些細節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具體建議如下:

1.孕早期水溫禁止超過42度

在懷孕的最初幾周內胚胎特別容易受到熱的傷害,洗熱水澡或者桑拿浴都可能對胚胎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傷害,阻礙大腦組織生長,造成畸形死亡,出生時體重低,流產等。

2.孕中期洗澡時間避免過長

洗澡時因為浴室通風不良,空氣混濁且溼度大,加上熱水的刺激,準媽媽很容易出現頭暈,胸悶的缺氧症狀,因此準媽媽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15——20分鐘之內。

3.孕晚期洗澡注意防滑



孕晚期準媽媽慢身體比較笨拙,一定要注意防滑,洗澡時可以坐個小凳子,或者鋪上防滑墊,也可以讓準爸爸幫忙,以免摔倒劃傷。

4.水溫

準媽媽洗澡水溫控制在36--40℃之間,或者自行調節到和體溫差不多,準媽媽感到不涼即可。

5.避免坐浴

懷孕期間,準媽媽的陰道子宮很容易受到細菌感染,而坐浴下半身浸泡在水中,水裡的細菌極易進入陰道或子宮,從而引發炎症。因此建議準媽媽淋浴。

6.不要用太多的沐浴露



準媽媽洗澡時最好不要用太多的洗髮水和沐浴液,可以選擇用孕婦專用的洗髮水和沐浴液。

7.洗澡後塗抹橄欖油

準媽媽洗完澡後可以在身上塗抹橄欖油或者嬰兒潤膚霜,保持皮膚滋潤,避免乾燥,尤其是腹部,可以輕柔按摩促進吸收,預防妊娠紋。


丁媽親子時光


孕婦洗澡也有講究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孕婦屬於高危人群,日常生活必須注意,尤其是洗澡,一不小心,很容易傷害到自己跟胎兒。注意事項整理有以下幾點:

1.洗澡水溫:

洗澡水溫要注意35-38℃最好,不要太涼,孕婦抵抗力差,太涼的話容易感冒;不要太熱,太熱的話,孕婦容易缺氧頭暈,也會導致胎兒缺氧,而且太熱的話,還可能會會導致皮膚乾燥,易出現瘙癢不適,甚至還會出現妊娠紋;不要冷熱交替,冷熱交替,容易刺激宮縮,導致流產或者早產。

2.洗澡方式:

洗澡方式建議淋浴,坐浴的話,洗澡的時候身體流下來的髒水會進入下體,易導致陰道炎症,所以孕後淋浴最佳,可以搬個椅子去浴室,坐著洗。

3.洗澡用品:

洗浴用品建議選擇孕婦專用的。

4.洗澡時間:

洗澡時間不要太久,10-15分鐘為宜,主要還是孕後體質比較差,長時間洗澡的話,容易累到自己,而且隨著洗澡時間增加,室內溫度升高,氧氣逐漸減少,也會導致孕婦頭暈缺氧的。

5.洗澡時不要開浴霸:

洗澡前可以開浴霸增加浴室溫度,但是洗澡的時候就不要開了,因為浴霸不僅有輻射,對胎兒有影響,而且浴霸光線照在身上,容易刺激皮膚,導致皮膚乾燥,易出現妊娠紋、斑點等情況。

6.洗澡時要有人陪伴:

孕婦自己在家的時候不要洗澡,以免受傷;洗澡的時候浴室的門不要鎖住,以免受傷;可以老公進去陪著一塊,以免受傷。

7.洗澡時注意防滑:

洗澡的時候要穿著防滑拖鞋,避免滑到;使用椅子的話,要選擇防滑的椅子,以免滑倒;最好浴室使用防滑墊。

8.洗澡的時候不要太粗暴:

有些女性習慣洗澡的時候使勁兒搓,恨不得搓下一層皮,但是建議不要太暴力,用沐浴露輕柔的搓洗,尤其胸部、腋下、下體處,清洗乾淨;肚臍不要摳,洗澡的時候溫水泡泡,然後溫熱的毛巾擦洗,或者棉籤擦拭。

9.洗澡頻率:

天氣炎熱或者出汗多的時候,建議每天至少1次;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可以兩三天1次,具體看孕婦需求,但是要注意,下體處一定要每天都要清洗,內衣每天換洗。

最後,洗澡的時候,浴室一定要空氣流通,可以把門或者窗開個小縫,千萬不要門窗緊閉,空氣不流通,尤其是家裡浴室比較小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了。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我會繼續跟大家分享更多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๑>؂

叮麻育兒


現在的人普遍吃的都比較精細,很多人的身體素質都不如過去,舊時代的人身體素質好。

總聽很多老人說,過去生個孩子就像小貓小狗下個崽兒似的,不像現在的人,注意這麼多。

但其實那只是因為社會條件不一樣了。

孕婦洗澡的時候,特別是月份大的孕婦一定要注意,洗澡的時候最好拿一個凳子放在旁邊。

切記要穿防滑的拖鞋,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去公共澡堂。

孕婦最好不要盆浴。採用淋浴是最好的,因為本身女人就是比較特殊的群體,盆浴的話其實容易滋生細菌感染一些婦科疾病,但是淋浴的話就能相對避免這些問題了。

孕婦洗澡的時候,一定不要洗太長的時間。因為在一個持續高溫下,孕婦容易缺氧導致暈厥。所以儘量時間控制在15到25分鐘左右。最好還是要有家人陪同。

洗澡的時候水溫不要太高了。因為本身洗澡的時候開著熱水器,開著浴霸,室內的溫度就會比較高,然後如果水溫過高的話,形成強烈的蒸氣容易對大人孩子都不好。

其實也不需要特別的太注意,只要不要太嬌氣就好了,也是分個人的體質,如果體質不好的人,一定要千萬注意。


理想被現實打死了


洗澡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解乏,大冬天洗個澡,還是可以暖身防寒。但是,孕媽洗澡不注意這幾個問題會增加身體的負擔,會給母體或胎兒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①注意脫水症狀

懷孕後女性激素分泌旺盛,其積存水分與提高體溫的作用。因此,身體代謝活躍,容易出汗最終提高脫水的幾率。 如果水分量不足的話,血液就會濃縮,無法很好地把血液與營養輸送給胎兒。

所以孕媽不要泡浴,簡單淋浴就好,洗完澡後多補充水分。

接著普及下脫水的症狀:口渴、頭暈、頭痛、噁心,嚴重者意識模糊,痙攣。



②注意洗澡水的溫度

懷孕的時候皮膚比平時更敏感。洗澡最好控制在38~39℃,洗澡時會帶走一些皮膚上的水分或油脂,過高的話,特別是超過41℃,不僅皮膚會幹燥,副交神經副交感神經緊張,人會很亢奮,入睡難,還容易長妊娠紋。洗完澡後最好擦下媽咪用的潤膚乳,特別是腹部周圍容易長妊娠紋的地方。

另外,入浴時間最好在晚點上9點前。

③注意防滑

沖涼房水多,肥皂沫多,容易打滑,孕媽最好穿衣雙能放滑的拖鞋,地上鋪一層防滑膠墊。

④時間不宜過久

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左右。有些孕媽很喜歡洗澡,即使在懷孕後期也會悠閒地洗上半個小時,特別愛泡浴的孕媽,洗澡時間過長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等現象,因而很容易導致跌倒。

另外,環境太熱子宮容易受影響”,過燙的熱水或洗澡時間過長,血液循環會增加,子宮的收縮會變大。突然子宮的收縮可能會提高流產和早產的風險。

孕後期,特別是臨產時期,要在家人在家裡的情況下在洗澡。如果破水了,為免感染就不要衝涼了;為免羊水流失過多,早產臍帶脫垂,孕媽要平躺下來,墊高臀部,躺去醫院。


美媽很帥


孕婦洗澡也有講究?聽過來人說完,才知道這7點一定要注意!

① 保證浴室的設備安全

浴室是洗臉洗手洗澡上廁所的地方,因為經常使用水,所以空氣和地面都會比較潮溼,導致浴室很容易滑倒,所以每個家庭都要做好防滑準備,很多家庭都會選擇在浴室外的地板上鋪上防滑的地毯,注意地毯要定期清洗和替換,因為地毯很容易沾滿灰塵。牆壁上可以安裝固定的狀手,洗手盆要固定住,浴室裡放的沐浴露、臉盆之類的物品要放好,避免掉下來會驚嚇到孕婦。另外浴室的地面不要隨便放太多雜物,比如桶和盆之類的,以免絆倒孕婦發生意外。以前有看過新聞說有人在浴室洗澡的時候因為洗浴器漏電而被電死,所以在設備安全這方面孕婦本人和家人都要注意一下。

② 選擇合適的沐浴用品

懷孕期間孕婦對周圍的一切都比較敏感,尤其是可以與孕婦皮膚直接接觸的物品,比如沐浴露、洗頭水、護膚品等,選擇這些用品的時候要選無刺激性、沒有濃烈香味,且最好還要保溼護膚功能,選用的沐浴用品有刺激性會對孕婦和肚子裡的寶寶都有傷害。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選擇孕婦專用的產品,有的人會選擇在浴室放芳香劑進行除味處理,有孕婦的家庭一定要移除,因為它散發出來的味道對孕婦不好,平時只要多多進行打掃就好了,浴室也可以安裝排風扇。

③ 孕婦最好進行淋浴

孕婦選擇盆浴或者泡澡的話容易造成陰道逆行性感染,而淋浴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當然淋浴也是存在風險的,要在浴室做好防滑措施,防止孕婦在浴室洗澡的時候滑倒,也可以在浴室裡面設置扶手,在孕婦洗澡的時候家人要隨時注意浴室的情況,孕婦發生意外的話可以及時做好補救措施。建議在懷孕還沒有顯懷的時候可以站著淋浴,但慢慢地,肚子會大起來,行走也不方便,孕婦的中心不穩,這個時候可以為孕婦準備一個大一點的有靠背的椅子,坐在椅子上淋浴可以給孕婦減少一點重量,洗澡也會更加方便一點。

④ 水溫不能過高

現在冬天室外溫度比較低,很多人都會選擇用溫度很高的水洗澡,洗完感覺特別暖和,但是對於孕婦,水溫不能過高,建議水溫保持在37到42攝氏度之間,寶寶在子宮內成長,水溫過高會改變子宮內的環境,導致寶寶不舒服,嚴重的甚至損傷寶寶神經系統。而且我們都知道,洗澡的時候水溫過高就會產生大量的霧氣,孕婦可能會看不清楚周圍環境,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滑倒。

⑤ 孕婦洗澡時要通風,家人時刻注意

浴室要做好通風準備,不然裡面的蒸汽不容易排出,會有窒息的可能,孕婦在浴室暈倒麻煩就大了。家人在孕婦洗澡的時候要保持高度警惕,如果發現裡面一點動靜都沒有或者孕婦大聲呼救,一定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這就要求家裡人要有浴室的鑰匙。

⑥ 注意洗澡時間

孕婦的洗澡時間建議控制在15到20分鐘左右,如果洗得太快的話很容易發生意外,而洗澡時間太長,孕婦的身體受不了,會產生疲勞感。

⑦ 洗澡後慎防著涼感冒

孕婦洗完澡後要立馬穿上衣服,浴室與房間的溫度存在差別,貿然出去容易感冒,如果孕婦洗了頭的話要及時吹乾,頭髮溼著的時候一定不要睡覺。丈夫們可以幫自己妻子吹頭髮,既可以促進夫妻感情又可以使得妻子身心愉悅,寶寶也會更健康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