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納雍:高壽老人去世,喪事當作“喜事”辦,前後需要一週時間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喪葬習俗。雖然喪葬品準備及喪葬程序不斷減化,但是主要內容並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上大同小異。小編在貴州省納雍縣發現在給高壽老人辦喪葬禮儀時,有很大不同。圖為上百號人抬棺材上山下葬。

這個地方把高壽老人的喪葬稱為“老喜”。高壽老人過世,當地會把喪事當作“喜事”來辦,也叫“喜喪”。一般“老喜”都要操辦一個星期左右或者更長時間,目的是為了讓逝者生前的子孫和親戚鄰里,有時間前來祭奠。老人去世後,孝家們跪地迎接前來祭奠的親戚。

按照當地的風俗,孝子們會請“先生”為老人祈禱誦經。“先生”身穿仙衣,圍繞棺材手舞足蹈唸唸有詞,送老人一路好走,祈禱到了那邊不要受罪。圖為“先生”在舉行“過殿”儀式。

老人去世後,逝者的生前好友或親戚朋友及後人們的好友親戚都會前來祭奠,來送逝者最後一程,並安慰孝子們。圖為孝家親戚帶著貢品前來祭奠。

老人去世後,後人們很悲痛,他們會經常自發的在棺材周圍哭泣。圖為孝媳孝女孝孫圍繞棺材哭喪。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喪葬習俗。雖然喪葬品準備及喪葬程序不斷減化,但是主要內容並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上大同小異。小編在貴州省納雍縣發現在給高壽老人辦喪葬禮儀時,有很大不同。圖為幫忙的人用竹條捆綁棺材,準備抬棺材上山下葬。

這個地方把高壽老人的喪葬稱為“老喜”。高壽老人過世,當地會把喪事當作“喜事”來辦,也叫“喜喪”。一般“老喜”都要操辦一個星期左右或者更長時間,目的是為了讓逝者生前的子孫和親戚鄰里,有時間前來祭奠。圖為下葬當天,法師在用羅盤給棺材定位。

圖為“先生”在靈堂裡做道場,超度亡靈。

祭奠逝者的貢品在當地來說很豐盛,常見的有用豬頭和豬腳當祭品。圖為孝家親戚抬著豬前來祭奠。

舉辦這樣的“老喜”活動,當地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用孝子孝媳的血來書寫祭文。圖為用縫衣針扎破孝子孝媳的手指,放血書寫經文。

圖為法師在孝子孝媳的血書寫經文。

由於當地為山區,路況不好,多為山路。不像平原地區,基本上棺材前後有8到16人抬棺就夠了。這個地方,前拉後拽,需要上百號人抬棺。圖為上百號人抬棺材上山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