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個軍的軍部和軍長都被端了,但是手底下的師還存在,那這個軍還會繼續存在嗎?

番茄醬蘸土豆


謝 戰場上瞬息萬變,什麼樣的突發情況都可能發生,如果敵對雙方的戰略戰術運用得當,情報準確,非常有可能把敵對方的指揮部或者說一個軍的軍部,還有他的軍長及主戰指揮官一窩端掉,那應該採取什麼樣措施?

雖然戰場上有瞬息萬變,可是戰爭的雙方有一定的規矩,或者是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一個獨立的軍事主官,和一個獨立的指揮機構被敵方摧毀怎麼辦?

雖然我不懂軍事,但是我知道一個戰鬥序列有很強的獨立性,特別是軍一級的戰鬥序列,這個級別的戰鬥序列,一般都是適用於獨立作戰性能比較強的戰鬥部隊,它不但具備一個戰役的指揮能力,還要有配備齊全的相應機構。

比如在參謀長帶領下的參謀團,它的通訊團隊,他對敵方偵察機構,除了吃喝拉撒以外,還有這個軍部或者是指揮機關的通訊人員,更重要的是警衛隊。

特別是軍一級的單位,在大兵團作戰時,一旦這個指揮部和這個軍事主官被打掉,首先一條是必定要陷入一種慌亂狀態。

(遼瀋戰役的兵團司令廖耀湘)

遼瀋戰役的圍困錦州勝利後就發生過這樣的事,廖耀湘兵團猶豫不決的由瀋陽西進準備馳援錦州,可是又怕遭到阻擊,在廖耀湘兵團猶豫不決時,錦州已被我軍拿下。廖耀湘兵團不知向何處地方轉進的情況下,亂成了一鍋粥。最終廖耀湘及他的指揮部被端了。

一個兵團的兵力還沒怎麼使用,可廖耀湘這個總司令,連同他的總司令部,被我軍的一個連包抄,並且把他這個重要指揮機構司令部打掉了,可廖耀湘這個司令所管轄的兩個軍的建制還在,雖然最後潰不成軍,那是快速組織能力不夠,所以兵敗如山倒。

原則上講:作為一個軍的指揮部如果被打掉,那只是他失去了他的指揮作用,可以馬上組建新的總指揮部。如果軍長被打死了,那副軍長頂上,還有他的軍參謀長。如果是三三建制,那麼這個軍長的手下還有三個師長,起碼有個主力師長存在,這個主力師長應該作為第一責任人坐在軍長位置。

在亮劍這部電視劇中,李雲龍當上了師長後,在與楚雲飛這個師交戰中受了重傷,李雲龍如同死人一般住進了醫院,一住就是幾個月,可他的那個師在政委趙剛的帶領下這樣打著勝仗。

在三年的國內革命戰爭中,特別是國軍當中,師部軍部被打掉,師長軍長戰死這樣的事情很多,極個別的部隊番號撤銷,但是大部分還是恢復原來的建制。

(國軍部隊在整編)

戰爭是殘酷的,可是作為一個職業軍人如果沒有戰爭,就等於沒有靈魂一樣,可有的時候戰爭的殘酷,給這些職業軍人們帶來了無限的痛苦,那就是一個軍事主官,或者說是一個軍長,這個軍的前途和你手下部隊兄弟們的命運,就掌握在你這個軍事主官手裡。

一旦主官戰敗或者主官陣亡,他在副手應該有,或者具備靈活的應變能力,這就能快速的恢復他部隊的戰鬥力及指揮核心,軍部,師部等等遭到敵對方的摧毀也不是什麼大事,副職應該快速建立起強有力的新的指揮機構。副手馬上進入狀態履行新的指揮職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與朋友們一起探討千奇百怪的故事。


本人只是一個軍事愛好者,如有不同意見,請網友們及時指正,不怕吐槽!歡迎互動評論留言。(圖片來自網絡資料)


日堯居k古史


整編74師就是軍級建制,在孟良崮上不僅師長張靈甫中將陣亡,整個軍部也被消滅了,三個整編旅(師)建制盡毀。可是戰後僅一個月,就以未及到達戰場的三個新編團(第153、169、173團)重建起來,1948年再恢復番號為第74軍,軍長是原整74師副師長邱維達。



(第74軍重建軍長邱維達)

所以莫說還有師級部隊存在了,哪怕骨頭碎了還剩點渣,只要最高軍政部門喜愛,這個軍的番號一樣繼續存在。反之,如果是雜牌軍,即便只損失部分人馬,軍長和軍部猶在,一樣會被以“作戰不利”的罪名取消軍的番號,所餘部隊拆分編入其它部隊,誰叫你是後孃養的呢。

“西安事變”後東北軍被裁縮成六個乙種軍,其中第57軍繆徵流部在蘇魯地區作戰,為求自保與日軍密商“互不侵犯”,軍統上報後,重慶軍政部第一時間取消了該軍番號,沒有絲毫的客氣。



(第59軍繼任軍長黃維剛)

其實,真正連軍長帶軍部被端掉的是第59軍,因為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仍然兼著該軍軍長,南瓜店戰鬥中他的司令部被日軍圍殲,張將軍本人也壯烈殉國,但軍所轄的第38師、第180師和暫編53師三個師因為在外線作戰,反而損失不大,戰後第38師師長黃維剛接任第59軍軍長。

鑑於張自忠將軍的英雄事蹟,一時無人敢打59軍的主意,否則西北軍血統的部隊一旦主官戰死,還真容易被嫡系吞併了。不過,這個軍最終還是在淮海戰場起義了,對蔣介石而言,雜牌軍確實不可靠。



(第8軍重建軍長李彌)

淮海戰役收官階段,被圍殲的國軍部隊裡一共逃出三個兵團級主要將領,即第12兵團副司令胡璉、第13兵團司令李彌和第16兵團司令孫元良,另外第18軍軍長楊伯濤、第8軍代理軍長周開成雙雙被俘。秦漢他爸不用說了,隨即被棄用,而第18軍老軍長鬍璉、第8軍老軍長李彌立即受命重建這兩個主力軍。

這兩個軍哪還有師,都是靠收容潰兵和編練新兵重建的,但是在解放戰爭的最後階段,卻又都成為了“精銳”部隊,李彌在雲南敢在盧漢起義後反攻昆明,胡璉則又擴編成第12兵團自任司令(40000餘人),把軍長交給高魁元,該部從海上運動到金門,搞出了不小的動靜。



(第18軍重建軍長鬍璉)

在抗日戰爭中,中央軍第9軍軍長郝夢齡戰死、第79軍軍長王甲本戰死,但是部隊番號都沒受什麼影響,重新換個軍長而已。


度度狼gg


一般來說,一支部隊的指揮機關是一支軍隊的大腦,一旦指揮部被打掉,失去指揮的部隊很快就會被打垮,別說被打掉,就是和下屬部隊失去聯繫,都會造成嚴重後果。在抗美援朝中,第五次戰役中,3兵團的電臺車被美軍空襲炸掉,導致兵團指揮部和下屬部隊失去聯繫3天,導致命令情況通報不及時,使得3兵團的部隊在美軍的反擊下,損失損失比較大。

而如果是由於特殊情況導致軍部被打掉,下轄的部隊並沒有混亂,保持了建制,並且可以上一級指揮機關保持聯繫,那麼這個軍一般是不會被撤銷番號,重建軍部就是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皖南事變以後,新四軍軍部被端掉,軍長被捕,但是新四軍的近10萬人馬還都在,共產黨方面直接就在江蘇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

不過新四軍的例子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在裡邊,現在一般來說,如果一個軍的軍部被端掉,但是下邊的作戰部隊還都健全,那麼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是,這個軍的番號不會取消,但是下邊的作戰部隊會先由其他軍指揮,等到了條件允許的時候,在重建這個軍部,到時候所需要的部隊很有可能就是重新組建,或者調動別的部隊編入這個軍,原來的老部隊有可能還會回來,也有可能不會回來了,這個需要看具體情況了。

不過要是在民國時期,由於軍隊的軍閥屬性,如果是一個軍的軍部被端掉了,下邊的師長有可能就是自立山頭,然後擴編自己手下人馬,自己再打一塊地盤出來。不過在解放戰爭中,國軍方面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要看是不是中央軍,如果是嫡系部隊,肯定是會重建,而且下邊的部隊也還是保持原來的番號不變,如果是所謂的雜牌軍就要看情況了,就算重建也會大量補充中央軍校畢業的中下級軍官,完成所謂的中央化,這個時候原來的雜牌軍軍長很有可能就指揮不動手下的師長團長,從而被擠走。


有痰


這個問題問的還是有些含金量的,大家也有必要了解下,這個涉及到部隊番號的問題,根據題主的這種情況,如果說軍長被俘虜或者被殺,甚至整個軍部,也就是指揮部都被一鍋端了,其實這也算是一種恥辱了,畢竟手底下的師旅團都還在,面對這種情況,這個軍的番號很有可能會被取消,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如果說師的戰鬥力還在,甚至指揮得當還將敵人打敗,這個軍很有可能還在,也就是番號還在,只是會重新提拔適當的人任職軍長以及重建軍部。

在這裡我們先看看什麼情況下會取消部隊番號?

一:戰爭中全軍覆沒,也就是該部隊沒有戰鬥力,指揮機關完全被摧毀;

二:部隊遭受重創,嚴重損害部隊榮譽,比如軍旗被敵軍搶奪,被敵擒獲主將等;

三:裁軍、整編、改編;

但是所有事情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有的部隊別說軍長被抓,軍部被端,就算是生下最後幾個人,但是因為這支部隊打過許多勝戰,或者說在敵我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最終完成了抵禦任務,為主部隊贏得時間,那之後很有可能還會重建這支部隊,增加兵源,沿用原來的番號,為的就是將這支部隊的精神傳承下去。

接下來舉幾個例子

一:部隊丟失軍旗,但是部隊保存完整,這也會被取消番號,也就是說這個隊伍不存在了,因為被繳獲的軍旗一般會在敵人國家的軍史館、博物館展示,即使是這支隊伍被重建,那也得不到國際上的認可。

比如志願軍繳獲了韓國首都師“白虎團”的旗幟,美國步兵“北極熊”的旗幟,他們最後都取消了番號,用新的番號代替或者併入其他部隊。

二:整個部隊全軍覆沒,只剩下幾個人,但是軍旗仍在,依然可以保留番號,重新組建。比如解放戰爭時新組建的整編七十四軍和第十八軍,他們就保留了原有的番號。

三:在打戰的基礎上,看誰的敗績比較多,尤其是在裁軍的時候,這種部隊番號被取消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總得來說還是根據實際情況定奪,僅僅是因為一個軍長或者軍部被端,並不能代表這支軍隊就不存在了,只要這支軍隊的番號還在,這支隊伍就一直在,哪怕裡面的人全部都換了,就算是剩下幾個排的兵力,只要上級覺得這個軍隊有必要繼承下來,他們自然會沿用番號,從其他地方將兵源納入,重新組成這支軍隊。

個人觀點,如有誤請斧正。


羽評郡主


1.軍部、軍長不在了,只代表這個單位的指揮機構不在了,並不能說明這個軍不在了,軍還有很多的單位,很多的兵馬,沒有指揮機構了,可以重建指揮機構,沒有軍長了,可以再任命軍長,這不是一碼事!

2.比如一個連隊,只要有一個人在,那就說明這個連隊依然沒有全軍覆沒,就得保留著番號。不要小看一個連隊,一個連隊的建制,這可不是師、團說取消就取消的,集團軍也沒有這個權利。

3.更不要說一個軍級單位了,比如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一個軍如果要裁撤,那必然也是要國民黨的總部才能研究確定的,而不是說你打仗還剩下多少人,就算沒有人了,也不能說你這個單位沒有了!


軍校和入伍指導


皖南事變中,我新四軍軍長葉挺被俘(扣押),政委兼副軍長項英被叛徒殺害,軍部被打散,隨軍部行動的九千餘人 ,七千餘人被殲,但陳毅、粟裕及其他將領率領的其他幾個支隊還在。後來,我黨中央、中央軍委 又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委。


我愛我家5620


當然能存在了!只要實力尚存,就不會被取消番號!

分析我軍軍史,不難看到,我軍堅持的毛主席提出的“黨指揮槍”思想,讓軍隊在指揮中心被打破,接近全軍覆沒的惡劣情況下,依舊可以堅持戰鬥!

紅軍時期。

紅軍時期,我軍很多軍很多師設置很多,取消也很多,所以取消一個番號新建一個番號實屬正常。

紅軍時期遭遇的最大規模成建制被殲滅,就是西路軍慘敗了。

西路軍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下轄3個軍:五軍軍長董振堂,政委黃超,參謀長李屏仁;九軍軍長孫玉清,政委陳海松,參謀長陳伯稚;叄十軍軍長程世才,政委李先念。

西路軍在河西走廊戰死7000人,殲敵5.5萬人,幾乎全軍覆沒,但是大部分指揮員回到延安,其中有113位成為開國將軍。

西路軍在1936年冬戰敗,幾乎同時,發生了“逼蔣抗日”的西安事變,第二年全面抗戰爆發,西路軍主要將領都成了129師的骨幹。

抗戰時期。

抗戰時期,我軍唯一一次慘敗來自於皖南事變。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餘人,在皖南涇縣茂林地區,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僅2000人突圍成功。

皖南事變中,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新四軍的軍級副軍級指揮員幾乎全部犧牲。周恩來同志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為葉挺軍長伸冤。

不僅如此,蔣介石趁機取消新四軍番號,而突襲圍攻新四軍軍部的第三戰區司令顧祝同因功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

為了堅決回擊國民黨反動派,我黨決定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為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新四軍散居各地的部隊共編為7個師,9.6萬餘人。新四軍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更加壯大。

到抗戰結束,新四軍發展為一支總兵力30萬人的軍隊,蔣介石反動派的陰謀適得其反!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遭遇的比較上規模的成建制被消滅,是金門戰役。

參加金門戰役的解放軍部隊是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28軍的三個半團,分別是244團,246團,251團,253團,團職幹部中共有12人遇難,犧牲3人,自殺1人,被俘7人,失蹤1人。

現在的28軍,依舊是解放軍中的實力部隊!


歷史知事


這要看情況的。孟良崮戰役戰鬥最緊張時候。有軍長向粟裕建議,外部敵人已經向孟良崮集中,我軍很可能陷入反包圍,建議立即撤離。粟裕說:這時是最關鍵的時候,一定要消滅74師,你們傷亡一千我給你們補充一千,你們傷亡兩千我給你們補充兩千。就是一個軍打光了,我也給你們保留番號重建!


不忘初心hx


關於這個問題先學習一下新四軍的軍史,“皖南事變"中,軍長葉挺談判時被扣押,付軍長項英被叛徒殺害,新四軍面臨滅頂之災。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中共中央軍委發佈重建新四軍的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付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一月二十八日,新四軍軍部在江蘇北部鹽城成立,新四軍下轄七個師和一個獨立旅,在廣大區域展開對日、偽、頑的鬥爭。新四軍的人員後來分別歸入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這個實例說明,軍部不僅可以重建,還可以發展成為十幾個軍。


SirJanzen


只要這個軍的仗打的不是太爛,一般都會選擇重建,任命新的軍長並組建新的軍部,軍的番號會得到沿用。由於作為基本戰役單位的師基本完整,只需要重建一個軍級高級指揮部,所以這個軍的戰鬥力可以很快得到恢復。

例如二戰德國的軍一級司令部和下屬的各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其作戰任務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的。軍級司令部實質已經算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指揮機關,負責協調所屬各師的作戰,隨著任務的不同,更上一級集團軍司令部會為其配屬不同類型的師。這種靈活的指揮機制讓師對軍部的依附性大大減少。



一般在戰役期間軍部突然遭到消滅後,該軍下屬的各師會臨時配屬給附近的其他軍部指揮作戰,或者由上一級的集團軍司令部直接指揮,也可以由其中的一個師級指揮部臨時擔任其軍部的職責進行指揮。待戰事告一段落後,會重新組建被消滅的軍部,沿用原有軍部番號,這主要是出於士氣的考慮,假如冒然棄用原有軍番號則意味著對該軍官兵作戰的不認可,極為打擊士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