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的高強度間歇運動真的要比長時間有氧運動更減肥嗎?

PlightFlower


這個還真的不能簡單說誰比誰好,因為每一種運動都有其特點,有相應的適應範圍。

高強度間歇運動,簡稱為HIIT,是最近兩年非常流行的一種運動模式,在很多媒體中多有很多正面的報道,讓人感到“如果沒有參加過HIIT鍛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健身”!那麼HIIT運動真的那麼好嗎?

HIIT運動是大強度運動,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能量肯定比慢速的有氧運動大很多,這是最為符合現代人的特點的: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能量,提高效率。但由於是短時間內的高強度運動,需要身體快速的提供能量,而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需要更多的步驟,供能速度是遠遠達不到要求,因此更多是利用無氧代謝以及糖的分解來提供運動所需要的能量。而且通過不同的動作組合,讓不同身體部位肌肉中的糖儲備(肌糖原)都大量的消耗,並調動肝臟中的肝糖原參與消耗。因此,在運動過程中糖的供能佔絕對的優勢。在兩個循環間的休息時間及訓練結束後,隨著對能量需求速度的較弱,此時脂肪供能才會佔主導,同時身體會啟動糖異生途徑,利用脂肪及蛋白質分解的中間產物作為原料,重新合成部分的糖和糖原。在運動結束後,進食補充的時候,對糖的吸收也是非常高效的,目的就是補充運動消耗。這就導致通過食物吸收的糖分更多是去補充身體的“虧空”,沒有多餘的糖份去分解供能了,這樣在安靜時身體的能量供應就主要靠脂肪分解來提供,加上運動中的消耗,總體能量處於負平衡狀態,從而起到減脂的效果。

但是,HIIT運動的特點是利用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衝擊訓練者的身體承受能力,包括心臟功能、呼吸功能、循環功能、代謝功能等,尤其是對心肺功能的衝擊是非常大的。在短時間內使心臟功能達到90%以上,甚至100%的輸出,並維持一定的時間,這對心臟是非常大的挑戰,如果有心臟問題(包括一些隱匿的問題)或者心臟功能不算優秀時,會很容易發生危險,嚴重時直接威脅到生命。所以沒有半年的心臟功能鍛鍊就貿然去進行這樣的鍛鍊,是很危險的。

同時,HIIT運動屬於高強度運動,對肌肉的刺激自然會很大,刺激肌肉的增加。這對一些女性來說就會帶來圍度增粗的麻煩,雖然肌肉增加對健康是好事。男性這方面則相反,更希望肌肉能多些、圍度能更粗壯些。

而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可以長時間的堅持,運動的時間比HIIT要長很多,總的消耗算下來沒準會更多,在運動過程中,脂肪的供能比例也比較高。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身體的刺激相對溫和很多,同時也更方便控制強度,使運動的安全性更高。所以對心臟功能等就沒有那麼高的要求。也因此對肌肉的刺激沒有那麼強烈,不會導致肌肉圍度的明顯增加。

所以,高強度的間歇運動和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哪種更減肥,需要看運動的總時間。短時間內高強度的間歇運動肯定消耗的要比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多,但有氧運動能持續的時間要長很多。另外還有看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住高強度運動帶來的衝擊,這個對身體的要求非常高的,需要有一定的運動基礎,比如長時間有氧運動的基礎。


之心老師談健身


答案是肯定的,短時間的高強度間歇運動的減肥效率肯定是高於長時間有氧運動的。有氧運動的最大心率在60—65%之間,而高強度無氧間歇運動的最大心率在70—85%之間。


伯明翰大學老年生物系主任詹米·提蒙斯教授研究中說到6個星期的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和20周的傳統耐力訓練達到的有氧代謝能力是一樣的。


但是高強度無氧間歇運動需要的要求也更加嚴格:要提高人體代謝率和增肌肌肉耗能速度,在短時間內,達到無氧運動的狀態才能達到減肥的目的。

明顯的是,高強度無氧間歇運動與有氧運動之間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二者都具有減肥的作用,但如果是針對效率的話,那麼高強度無氧間歇運動是更高的;但論難易程度的話,就是有氧運動更加輕鬆了。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才是最好的!!



拾影運動匯


之前曾經有個跑步方面的專家來我們這做講座,我當時就問了這個問題,專家給我的答案是,有一些相關論證能證明高強度有氧更能消耗熱量,但是這些證據經不起推敲,HIIT也並不是神話。



高強度間歇最主要優於有氧運動的優點在於,它能在你運動結束後,還保持一定時間的高能耗狀態。但是這個消耗的狀態只比安靜狀態下高出一點,而且只維持了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所以高強度間歇並不能帶來特別大的能量的消耗。



另外,想進行高強度間歇,也要特別注意這麼幾個問題:

1要有一定的體能水平

2有良好的心肺功能

3有一定肌肉能力

4不是特別超重的或者是虛弱人群


跑步的胖紙



研究表明:高強度運動如無氧運動如舉重、短跑,身體動力來源主要由肌糖原分解供應,而且往往強度越大,初期消耗的肌糖原就越多;低強度運動身體動力來源注意有脂肪分解供應。


研究指出:無論強度如何的無氧運動,都要在消耗盡體內的肌糖原,機體才會分解脂肪酸供能。而研究所得,中高強度的無氧運動,都要持續30分鐘左右才可把體內儲存的肌糖原消耗盡。雖然極量高強度運動能快速消耗肌糖原,但肌糖原消耗得快的情況下,體內乳酸產生的也越來,反而抑制肌糖原的分解,所以越往後肌糖原消耗則越慢越小。


研究指出: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健身操、慢跑等,十分鐘開始後就開始動用脂肪酸供應能量,運動到30分鐘時,體內脂肪燃燒、消耗則最活躍,且即使停止運動了,體內的脂肪燃燒功能仍然持續達六小時,所以,平常建議有氧運動減肥時,都一定囑咐要至少運動達半個鍾就是這個原理。

短時間的高強度的無氧運動,雖然段時間內不能很好消耗體內脂肪,但無氧運動勝在能增加機體肌肉質和量。當肌肉積蓄到一定量時,能有效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能力,體內熱量就不會輕易轉化脂肪儲存,長持堅持,一樣有健身保健減肥功效。


但高強度運動對身體素質要求相對高,不適合年老體弱者。而且相對於無氧運動,有氧運動更能有效鍛鍊人體心肺功能,強身健體作用更佳。

看完了,建議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時間來選擇運動強度和方式。


用臨床知識傳播愛心


脂肪代謝的生化過程是生物特性,形式是固定的,跟運動和不運動,做什麼運動做多久都沒有關係!高強度間歇訓練與長時間有氧訓練兩種方式,因為脂肪代謝的形式本身就是固定的,如何分解都是一樣。不過分解的量是有微小變化,請注意僅僅是微小!

通常大家是不是覺得,跑的越快,運動越激烈脂肪燃燒就越快。對於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有這種認知,甚至包括一些教練也會這樣認為!

看了很多答主也是這樣認為,好遺憾哦!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世界上沒有哪個人能研究證明出脂肪分解是可以快速的。除非通過生化科技(藥物)。

糖、蛋白質、脂肪是人體能量來源的基礎物質,簡單講三物質的主要功能:

糖——提供能量;
蛋白質——修復細胞;
脂肪——儲存能量。

在運動中只有糖的分解供能是快速的,脂肪分解供能的速度是緩慢而相對勻速的,蛋白質是按照運動階段變化以及糖和脂肪分解情況,有條件的的慢速或加速分解。

短時的高強間歇只是消耗總量會大,但脂肪的消耗並不大。

下面按三種情況打個比方:

1、5分鐘快速運動,消耗100卡

2、5分鐘中速運動,消耗60卡

3、5分鐘慢速運動,消耗30卡

單位時間內運動速度越快消耗就越多這是毋容置疑的,數據僅供示例。

如果你認可這個前提請繼續往下看

第一種糖的消耗佔比最大,消耗量分配——糖85卡、脂肪10卡、蛋白質5卡;

第二種糖的消耗佔比最大,消耗量分配——糖48卡、脂肪9卡、蛋白質3卡;

第三種糖的消耗佔比最大,消耗量分配——糖21卡、脂肪8卡、蛋白質1卡;

以上的消耗分配是基於對生物學基礎的理解,以及訓練教學結果的分析而來,數據僅供示例(事實上數字是動態的)。

為什麼糖的消耗無論哪種情況都是最大呢?

這是由糖(提供能量)的功能決定的,當你肌糖原消耗並下降,如果你繼續保持快速運動,血糖消耗就會加快,會容易造成低血糖,大腦缺氧頭暈眼花嘔吐不適就在所難免,導致運動終止。如果保持慢速運動,雖然單位時間內脂肪消耗略少,但你的血糖可以一直維持在正常範圍,讓你持續更長時間來分解脂肪,達到更高的消耗總量,同時也會減少蛋白質過多

分解

結論:

如果是相同時間內,採用高強間歇會比低強度有氧的消耗總量超出很多,但消耗的脂肪僅僅略多點而已。但高強間歇不能維持長時間,而長時有氧消耗的脂肪總量就會大大超過高強間歇!

(有專家說高強間歇結束後,還保持一定時間的高能耗狀態進行減脂。我覺得特別的扯!任何運動結束後,機體很快就進入補充能量和營養,進行細胞修復了,還有什麼高能耗!)

長時間低強度有氧減脂是健美運動員的備賽期間廣泛普遍運用的減脂方式,保護肌肉(蛋白質)不被過多分解,很經濟很有效!

高強間歇主要是針對競技類運動員提高心肺功能和綜合運動能力,提高專項運動成績的訓練方式,因為高強間歇的單位時間內總耗能多,所以為了迎合那些急功近利者,希望能快速減重(減肥)的普通大眾,被健身界推廣。

不要以為高強間歇的動作簡單很容易做,如果一個普通人協調性差、肌肉力量差、柔韌差、關節穩定性差、心肺功能差,這種訓練反而會使身體受到創傷!我只建議競技運動員或有一定基礎的人進行這種訓練方式,普通大眾就算了!


個人見解供參考!


天晨健身知產鋪


短時間高強度得間歇運動也叫hit 是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減脂運動。如果說hit比長時間有氧運動更減肥,我並不認同。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hit如果達到減脂目的,也是需要做足時間的,並不是隨便做做就可以強過有氧,hit主要是間歇高強度訓練提高身體持續消耗,它得好處是不依靠器械,不依靠環境,只要有時間隨時可以練習,因此深受大家喜愛。做hit的短時爆發對心肺能力和肌肉強度是一個很大考驗,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完成的,推薦有一定健身基礎的人嘗試。



長時間有氧運動在何時何地都是最為權威的一項減脂方案!即使當下hit流行,也不能勝過長時間有氧,專業的減脂訓練都是建立在長有氧的基礎上的。不要對hit過分追捧,它只是一個偷懶的捷徑,對沒有時間去健身房或者沒有場地進行跑步的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脂肪的消耗絕對遠遠不如有氧。


如果真的只能看hit來做減脂,那我推薦你最好做足30分鐘


文學包子鋪


現在流行高強度間歇運動,因為其花費很少的時間卻能達到長時間有氧運動的減脂效果,且運動後能持續的消耗熱量。

高強度間歇運動能很快讓你的心率達到最大心率。我以前練過一段時間的波比跳。一組15個,做完感覺心跳就加快了,等3組做完,汗如雨下,真的很爽,但累的快要趴下了。我也經常性的跑10公里,跑完10公里也沒有做完幾組波比跳累。



在沒有大量的鍛鍊時間時,做幾組高強度間歇運動真的很不錯,不僅能減脂,也可以增肌,一舉兩得。


思考與獨行


確實是這樣。



原理就是氧虧,運動後大量消耗脂肪,轉變成糖元,補充身體虧空的糖元。

我們把這種運動後恢復期機體的耗氧水平高於運動前(或安靜狀態)耗氧水平的現象稱為運動後過量氧耗(EPOC)。



而運動後過量氧耗的水平及持續時間與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有關,可以持續到運動後的15分鐘到48小時。力量訓練(無氧訓練)高強度訓練1小時,

過量氧耗可持續48小時。

無氧運動的運動後過量氧耗高於有氧運動。而對於有氧運動,運動強度越高,運動後過量氧耗的水平越高,持續時間越長。



除了以上好處,還可提升乳酸閾

在遞增負荷運動中,血乳酸濃度隨運動負荷的遞增而增加,當運動強度達到某一負荷時,血乳酸濃度會急劇增加。血乳酸出現急劇增加的

那一點(乳酸拐點)稱為“乳酸閾”,這一點所對應的運動強度即乳酸閾強度。它反映了機體的代謝方式由有氧代謝為主過渡到無氧代謝為主的臨界點或轉折點,也叫無氧閾。



上圖是,受試者在跑臺上進行3分鐘一次的遞增負荷(速度)運動,每一運動負荷結束後採集指血測定血乳酸濃度。經3個月的有氧訓練,受試者乳酸閾發生右移,表明有氧工作能力提高。從上圖可以看出,

短時間高強度間歇訓練可以提高我們的乳酸閾,讓我們跑步越來越輕鬆,越來越快。

乳酸閾值越高,其有氧工作能力越強,在同樣的漸增負荷運動中無氧代謝供能動員的則越晚,即在較高的運動負荷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代謝而不過早地動員無氧代謝供能使乳酸積累快速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