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進攻東方六國的過程中,為何第一個消滅的就是韓國?

小末末末


因為韓國最容易滅,肯定都是先易後難的。其實在進攻東方六國之前,秦國就滅掉了中原兩個諸侯國,一個是西周國,一個是東周國。這兩個國家對於很多人可能陌生,其實來歷也很簡單,就是春秋時期週考王把弟弟封在洛邑附近,本來是為了繼承周公的祭祀。但這個弟弟的國家日後坐大,反而把洛邑附近勢力紛紛吞併,甚至周天子都被架空。甚至韓、趙兩國都看不下去,又強行幫周國一個王子在周國東邊分了塊地,這就是西周國和東周國的由來。

西周國都在今天洛陽王城廣場,東周國都在今天鄭州鞏義。當時中原地區除了戰國七雄,和較弱小的“泗上十二諸侯”,以及一箇中山國外,就只有西周和東周了。《戰國策》前兩篇是《東周策》《西周策》,說明這兩個國家也廣泛參與縱橫活動。公元前256年,西周桓公聯合東方六國抗秦,計劃還沒實施就被秦昭王問罪。西周桓公只好投降,同年依附西周公的最後一個天子周赧王也去世。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又派丞相李斯帶軍滅亡東周。

滅亡了西周和東周,東進道路上最近也是最弱的一個,當然就是韓國了。燕國雖然也弱,但是位置比較遠,所以排在了後門。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文官內史騰就能輕鬆把韓國滅了。但之後的五國都沒這麼容易了,接下來基本都是名將王翦、王賁父子完成的,特別是滅楚還出動了六十萬兵力。


林屋公子


秦國想要一統天下,為何第一個消滅的是韓國呢?原因有五個,請聽小郡主給大家一一分析:

一、韓國地理位置

1.韓國地理基本是平原,連徹南北,戰略意義非常重要,且秦國吞掉韓國以後可以坐望天下五國之地。。

2.韓,趙,魏三國也離秦國都很近,但是韓國比趙國力弱,比魏國易功,趙國又有40萬大軍,所以相比較之下肯定選韓國。

二、韓國的資源

韓國的國力雖然不怎麼樣,但是不得不承認,韓國的武器製造工藝,卻是各國中最強的而且韓國還坐擁鐵礦,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武器。秦國如果把韓國先吞併了,那麼這些資源肯定也是秦國的了,最後事實也證明這些資源在秦統一六國的時候也起來很大的作用。



三、韓國自找的

韓國一直在做牆頭草,當秦國強大時,它便倒向秦國;當楚國強大時,他又倒向楚國;當秦楚都有事忙不過來了,他又出兵滅了鄭國,所以六國對韓國都沒有什麼好印象。再加上韓國本來就是依附秦國的,但突然背叛,秦國上下早就對韓國不爽了,能不第一個滅他嗎?



四、可以試探其他國家的態度

戰國是一個戰亂紛爭的時代,各個國家都磨肩擦掌的想要吞併對方,所以秦國先選了一個最軟柿子捏,以此來看看其他國家的態度。

五、秦國的戰略需求

秦國的遠交近功、先易後難、步步為營的戰略決定了第一個必須攻打韓國

以上是小郡主知道的五大原因,不知道大家還知道其他原因嗎?歡迎大家留言。


蛟潭小郡主


東方各國中,韓國是勢力最弱的國家。除了韓國,戰國七雄中的各國都曾經有過輝煌的時刻。魏國最先稱霸諸侯,可惜政策失誤,樹敵太多,最後霸業終止。齊國的威王與宣王,也一度稱霸一時,因為更多的是軍事改革,最終也沒能延續霸業。楚國的宣威盛世,一度讓楚國成為最強諸侯,不過也因為懷王的無能,國家衰落。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讓趙國成為戰國後期唯一可以遲滯親過客擴張的國家。燕國雖然弱小,但也曾經五國伐齊,一度讓齊國滅國。唯獨韓國,在整個戰國時代始終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名義上是戰國七雄中,實際上和宋國,中山,越國差不多,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

但韓國擋在了秦國函谷關以東,成為秦國擴張東進的第一障礙,因而秦國擴張首先就要吞併韓國。況且韓國地處中原,四戰之地,所以不僅秦國,韓國周邊的魏國,楚國,趙國等,也都沒有對韓國手軟過。

秦王政開始最後統一戰爭之前,韓國可以說已經是名存實亡,和秦國控制下的一個郡實力相差無幾了。柿子挑軟的捏,東滅六國自然也要從韓國開刀。


徽南城意


有三個原因:

第一,韓國處於四戰之地,東、北是魏國,西方是秦國,南方是楚國,都是戰國時期的一流強國,四個方向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第二、韓國在戰國七雄之中最弱。據《資治通鑑》《戰國策》等書記載,“戰國七雄”中的一流強國是齊、秦、楚,帶甲100萬,其次是趙魏,兵力大約60萬。 第三等是韓、燕,兵力20萬左右。



第三, 秦國根據范雎的戰略,實行“遠交近攻”,這樣,離秦國最近卻最弱的韓國就是最好的刷經驗升級的小Boss,出函谷關就開幹。

正因為如此,戰國200多年間,秦國在韓國的PK中保持了100%的勝率,在秦國統一全國前的近百年,秦韓有詳細記載斬首數字的大戰6次,韓國損失兵力30-40萬。 BC317年脩魚之戰8萬,BC307年宜陽之戰6萬, BC293年伊闕之役,和魏國一共24萬,BC275年救魏之戰4萬,BC264年白起伐韓之戰5萬,BC256年陽城、負黍之戰4萬。

正因為如此,韓國在“戰國七雄”中最先滅國,BC230年,秦內史勝滅韓,韓王安被俘。


王者的慈悲


韓國到戰國後期基本上就快變成秦國的附庸了,實力非常弱小。而且地理位置又在秦國進軍的必經之路上,先滅掉它很正常。

韓國實力很弱,而且位於天下腹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又進一步加大了它被削弱的可能性。

等到秦國要統一六國的時候,韓國由於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弱小,自然就會首當其衝的被統一目標。

其實論最想被秦始皇吞併的國家,那肯定先是趙國。在長平之戰之後,趙國就已經無力和秦國爭鋒了,在滅亡韓國之後,秦國下一次就攻下了邯鄲。這個是由秦始皇的個人感情決定的,他小時候在趙國和母親一起生活的時候,估計沒少受當地一些人的氣。攻下邯鄲之後,就命令把之前欺負他們母子的人全殺了,也是為了洩這口氣。當然趙國並沒有在被攻下邯鄲之後滅亡,而是遷都到了代地又挺了一陣子,才被秦國滅亡。

既然從個人感情上講,韓國並不是秦始皇手要滅掉的國家,那麼韓國第一個被滅掉,一定就是因為其地理位置和實力了。

柿子先撿軟的捏,攻下來之後又可以試驗用秦法來治理六國的可能性。並且韓國地理位置特別好,通過韓國可以侵略魏國、楚國和趙國。只要拿下了韓國,全取中原就在望了。又因為韓國實力弱小,打下韓國也不需要費太大的力氣,所以韓國就成了首當其衝的被滅國目標。相對的楚國比較難打,所以放在後面一些。


地球知識局


對於戰國時期的歷史,我認為沒有地圖,怎麼說也說不明白,怎麼看也看不明白!

在下面的解答中,我將用高清的地圖給大家解釋這段歷史,以及秦國為何第一消滅韓國!

這張圖,是春秋時期的地方,秦國被排擠在中原之外,晉國是超級大國。

這張圖是戰國初期,晉國分成趙,魏,韓三國,其中魏國是超級霸主,四處出擊,給秦國的打擊也很大!其中佔領了秦國的河西等地區。

這是戰國中期,秦國不斷髮展,西南將巴郡和蜀郡戰領,東面收復了河西郡,牢牢的擋住趙、魏、韓三國,並且由東出之勢力,現在就可以看出,秦國如果想東出,必須南北擊敗趙、楚,才能出來,如果先南下,或者北出,則佔領的土地更像是飛地,不能牢牢守住,因此,秦國必須先從韓國下手。

第一個目標就是韓國的上黨郡,就是上圖中,韓國上面的部分。韓國割地給秦國,又將上黨郡獻給趙國,從而禍水北引給趙國,為了爭奪上黨郡,秦國和趙國發生了長平之戰,最終秦國坑殺趙軍40多萬,算是打出來了!

這一時期是長平之戰後,有打敗了楚國,佔領了楚國的國都郢(ying),除了韓國丟失上黨郡外,(看地圖,韓國從豎著的變成扁著的,就是上黨郡丟了)趙魏都喪失了很多領土。

於是在秦始皇開啟統一六國戰爭前,就形成了這個樣子,可以說,從春秋到戰國,秦國是逐漸強大,而且版圖一點點增多的,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到秦始皇的時候可以說,各國早都打服了,就差最後一下子了。

這就能看出來,為什麼秦國先滅韓國,因為從國家實力上,韓國最弱小,因此最好滅,一直以來秦國都是碾壓韓國,沒說的;從地勢上來說,秦國東出,必經韓國可以,韓國就像秦國東出的一個障礙,在秦國弱勢時,韓國是一個攔路虎,在秦國強大時,還不如一隻螞蟻!最後就是距離上的,很可能當時秦國出征是按照遠近來規劃的,韓國最近啊!


史論縱橫


因為在秦昭襄王時期,丞相范雎為秦國的統一大業,指出了一條戰略性的建議,那就是遠交近攻。

遠交近攻的好處就是,秦國只要打下一片和自己相鄰的土地來,這一片土地就能併到秦國的版圖上來。

這樣的話秦國就會變的越來越強,六國的國土就會縮小,就會變得越來越弱。之所以先把韓國拿下來,是因為韓國距離秦國最近,在秦始皇滅韓國之前,韓國的一半土地就已經是秦國的了。另外的這一半,秦國只要想要,也就是舉手之勞而已。

所以,滅掉韓國,秦國也就是僅僅用了個吹風之力。可見,當時的韓國已經成了個什麼樣子。

滅掉韓國之後,秦國又開始打趙國了,趙國也是因為距離秦國比較近的緣由,但是,當時的趙國依然是一個強國,秦國不得不派出名將王翦,來攻打趙國都城邯鄲。

趙國之所以令秦國忌憚,是因為趙國有名將李牧,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即使是王翦這樣的名將來攻打趙國,他也是不敢輕易和李牧對陣的。

王翦打仗比較靈活,來到趙國的領土上,當他看到李牧的身影之後,他沒有選擇和李牧硬拼,而是選擇了離間計,他先是買通了小人郭開,讓郭開離間趙王遷和李牧的關係,結果趙王遷真的上當了,李牧被殺,王翦就輕而易舉的把趙國給滅了。

滅掉趙國之後,緊接著就是魏國了。

這時候的魏國也僅僅是一個空架子了,王翦的兒子王賁的大軍開到魏國來的時候,他們看到魏國的國都,大梁正好在黃河邊上,所以,他們就把黃河掘開了一個口子,把大梁城給淹沒了。魏國也僅僅是用水攻擊了一下,魏王就投降了。

下一個秦國要滅的就是燕國,燕國雖然小,但是,他們還是派了一個刺客去刺殺秦始皇的,這個刺客就是荊軻。當然,我們也知道荊軻的刺殺失敗了,但是,這件事給秦始皇留下了抹不去的陰影,這也是秦始皇一生中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秦始皇徹底的怒了,燕國也就被他們給滅了。

最後的楚國和齊國,這兩個國家也是距離秦國最遠的。

為了滅楚,秦王嬴政給了名將王翦全部的秦國兵力六十萬,讓他前去滅楚。這時候楚國抵抗王翦的是名將項燕,項燕是項羽的祖父。

項燕因為是名將,所以,王翦也不敢貿然的進攻,他選擇避其鋒利,先是讓大軍在楚國的邊境駐紮起來,吃喝玩樂了一年的時間。等到楚國的防備鬆弛了之後,王翦找準機會,才給了楚國猛烈的一擊,結果項燕兵敗自殺,楚國滅亡。

最後一個要滅的是齊國,齊國雖大且富庶,但是他們是最沒有骨氣的一個國家。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抵抗秦軍,就主動的選擇了投降。

齊王建投降秦國之後,就被秦始皇給圍起來活活的餓死了。秦國滅六國正是用的這一套遠交近攻的辦法。


史學達人


三家分晉後,韓國無論人口,土地都是三家中最弱的一家,北面的趙國長期與北方蠻族和燕國有戰事,趙武靈王前期還中興了一把,所以對於秦國來說趙國是個難啃的骨頭先放一放。戰國大部分時期魏國並不與秦國接壤,加上三分天下後魏國一度維持強勢,魏武卒也名震一時,所以不可能成為秦國首先打擊的對象。

秦國自連橫破合縱起就開始忠實的執行遠交近攻戰略,地理位置來看,韓國國土是個東西窄南北長的狹長型國家,其西面直接與秦國接壤,趙魏韓三國在沒有秦國威脅時,也時常各自混戰,韓國都沒有佔過什麼便宜,作為一個地區性弱國,韓國只能在謀略上儘量通過搞大國外交,挑撥離間各家關係來彌補自身國力的不足維持局面或者針對大國執行間諜戰略,著名的鄭國渠工程就是韓國耍的疲秦手段,只不過手段終究是手段不能影響大局,短期看疲秦的目的達到,然而長期看卻是秦國的百年大計工程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反而滋長了秦國的實力。

當秦國尚未強大到橫掃一切時,這樣的弱國利用平衡外交和間諜策略尚可維持國家的基本統一,一旦周邊大國崛起,則韓國立即首當其衝的成為第一個被蠶食和練兵的對象。說起來韓國的情形有點類似今天的新加坡,當然韓國最後亡國之前,還是成功攪動了一下波瀾,順帶把秦趙提前推上了滅國戰的舞臺,也算是最後輝煌了一把。希望今天的大國吸取歷史的教訓,不要給小國、弱國機會攪亂盛世!


迷彩飛行俠


韓國雖小,也曾一度強大,名曰“勁韓”,威震列國。

從體量上來講,韓國無疑是最弱的,地盤最小,人少最少,四周都被六國包圍,沒有任何緩衝地帶和發展空間。

但戰國初期的韓國,也一度風光無限。首先是公元前375年滅鄭國,鄭國可是老牌的諸侯中等強國,這一下使得韓國奪取了戰國發達的工業中心。

還有一件就是韓國軍隊力挫戰國中前期的天下第一步兵—魏武卒,在公元前369年,韓國和趙國支持公仲緩爭奪魏國王位,出兵與魏國交戰,韓軍一路大敗魏軍,一度圍城魏國都城,魏國差點就亡了國,只是後來韓國主動撤軍,魏國才轉危為安。

韓國富有鐵礦,在戰國諸國裡,韓軍首先換裝鐵器兵器和鎧甲,極大地加強了韓軍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

鐵器兵器比青銅器更輕、硬度更強,用鐵器製造的刀劍能輕易刺穿當時士兵們的皮質護甲,加強了軍隊戰鬥力。

韓國在戰國中前期,軍事實力尚可,雖然地處四戰之地,地緣環境惡劣,四周強敵環伺,但只要君主賢明,軍隊保持好戰鬥力,政治和外交上不要犯錯誤,自保還是可以的。

到了戰國後期,面對秦國的步步逼近,韓國不斷地打不過就割地、再割地……最終它的體量只相當於秦國一個郡,最終,被秦國第一個掃滅,其國土改為秦國的潁川郡。

范雎當年為秦王獻上“遠交近攻”的統一謀略,逐步蠶食六國土地,最終統一天下。

韓國在六國裡綜合力量最弱,但它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並滅六國,必須首先滅韓。

韓國擁有天下聞名的鐵礦資源,加上其精良製作工藝,韓國的兵器製造水平很高,一種是強弓勁弩。《東周列國志》說:韓地方九百餘里,帶甲數十萬,然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強弓勁弩,能射600多米之外;另一種就是刀劍,《史記·蘇秦列傳》說韓國刀劍能: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對於秦國來說。攻滅韓國,就能用韓國的戰略資源,加快推進其統一天下的步伐。

面對秦國的步步緊逼,韓國的土地不斷縮小,韓王一味地割地求全,甚至向秦表示願為藩屬,但這些行為無異於抱薪救火,最終,秦王決定徹底滅韓,一路打到韓國都城,韓國無力抵抗,最終被秦軍所滅,韓王安在被俘4年後就被處死了。


雲中史記


秦一天下,從各方面看來,第一個滅的必須是韓國

首先從地形上看,秦國南面是秦嶺,跟燕國之間又是黃河太行山的,秦要一統天下必走函谷關,不走就繞遠,而且很遠。這函谷關門口就是韓國,所以說韓國是其他六國的守門員,不滅韓國,秦軍的行程就很受影響。

再從戰略上看,秦取秦相范雎“遠交近攻”,以此為國家發展基本政策之一,韓國離得最近,完全符合這一戰略。

從國家實力上看,秦為當時的超級大國,韓國在他面前就是毫無反抗能力的孩童一個,事實也是如此,韓國被滅亡甚至都沒有組織一次正規的反抗戰爭,就投降了。

從資源上看,韓國雖然小,實力也弱,但是韓國確實是當時天下盛產精鐵的國家,而且有大量的技術性人才,古代著名鑄劍大師歐冶子就是韓國的,秦國需要大量的武器裝備以及鐵,這兩種打一個韓國就全有了。

還有一些恩怨糾葛,韓國之前把上黨給了趙國,從而引發了趙國史上最慘烈的長平之戰,雖說秦國贏了,趙國直接被打攤,但那一仗秦國損失也是極大。後來又玩“疲秦計”,送鄭國去“消耗秦國國力”,這個就不談了,太蠢了。鄭國是秦國的重臣,你韓國之前還綁人家人,這不就是找打?韓國人才不少啊,即使是滅國之前,還有韓非子,張良這兩牛人。

由此說來,韓國是大秦征戰第一站乃是天命所致,眾望所歸。是輕鬆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