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的國產綜藝,根治了我想內在升級卻又懶得看書的毛病

不止電影小組


“讀書,獲取人生經驗,讀書,在面對未知的可能時,不同的人生境遇時,提升可供選擇的空間。書裡的話語,書裡的教訓,書裡的故事,都在一點一點幫助一個人穩住世界觀。所以,有詩書者氣自華的道理,就是以更多倍的人生經驗,來看這個世界,與世界與自己相處。

所以,讀書人,心不慌。”

精神升級,每個人都想,只是通過讀書來達到的精神升級,初看起來耗時耗力,平淡而不刺激,和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收穫精神快感的電影不一樣,讀書的樂趣,還需要顛簸地走那麼一段好像才能似有似無的揣摩得到。

簡而言之,讀書,對於很多人而言,好像是有個不低的門檻的。

讀什麼書對自己幫助更大或者自己對什麼書會更感興趣?常常是意識到不能做個忙碌的庸人,可是選錯了書,讀一兩天就又放下了。

所以這部豆瓣評分9.3的國產新綜藝,或許就是這類人的救星,以及無數潛在讀書愛好者的新啟蒙。

豆瓣9.3的國產綜藝,根治了我想內在升級卻又懶得看書的毛病


《一本好書》,以舞臺劇的形式演繹書籍的內容。節目設置了360°沉浸式舞臺化場景,以舞臺戲劇、片段朗讀、影像圖文插播等手段,將書中的情節衝突、人物性格、優美語言呈現出來。

每一期節目讀一本書,也就是每一期節目將一本書改編成一個小時長度的舞臺劇。這非常考驗編劇的功力。頭一期就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通過賦予了毛姆(趙立新扮演)以書中人、說書人、評論者、對話者等多重角色,有效地濃縮劇情、放大沖突、過渡情節,讓書籍的精華內容得到呈現。

節目中還設置了“第二現場”,第一期由陳曉楠、蔣方舟、朱大可三位嘉賓將這一主題延展至與大眾相關的話題。

要說有什麼不足,估計就是點評環節吧,放在這裡顯得有些多餘和“打擾”。

為了還原書中細節,節目中重現了《月亮與六個便士》中的巴黎酒館。

豆瓣9.3的國產綜藝,根治了我想內在升級卻又懶得看書的毛病


以及作者初來巴黎找到斯特里時的那個小屋子。


豆瓣9.3的國產綜藝,根治了我想內在升級卻又懶得看書的毛病



“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麵包。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黃維德飾演斯特里,演技沉穩超神,他從一開始身份高貴的證券經紀人,演到後來貧困潦倒的巴黎流浪漢。對於斯特里來說,畫畫這事,就像天上的月亮。即便有滿地的六便士,他看到的,只有月亮。他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拋棄家庭、勾引別人家的妻子、之後再隨意拋棄,他或許是所有人眼裡的“壞男人”,不顧及社會責任,沒有同情或廉恥心,他是一個純粹熱愛畫畫的人,除了那之外一切都不在乎。

“我必須畫畫!一個人掉進水裡,不管他游泳遊得好不好,他必須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豆瓣9.3的國產綜藝,根治了我想內在升級卻又懶得看書的毛病


有評論說他的表演比任何一篇書評都有力量。

而作者毛姆,由老戲骨趙立新飾演。他畢業於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是首位考入瑞典國家話劇院的亞洲人,精通四門語言。在本片中,他以作者毛姆的口吻,從2018年穿越到1919年,講述《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故事。

節目的彈幕裡也還有很多人在一味地尋找“標準答案”,這個人太“渣”,“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他老婆”,中國的教育觀念習慣這麼做,我們追求“三觀正”,但三觀向來只有合不合,沒有正不正。

《月亮與六便士》是非常好的作品,關於平權,關於人性,關於天才,關於愛情,很多衝破禁錮的思想。不過還是有太多受眾對這種“衝破”的過程視作不良引導,其實只是帶你“衝破”,當我們開始讀開始看,看得多了,就不會再被某種思維所禁錮。

在節目組的第二現場,蔣方舟就談到了對這本書的一個啟發:

“不是所有人都應該去從事藝術,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那麼一次”。

在節目錄制結束以後,黃維德也表示:

“我特別理解斯特里這個角色,他讓人又愛又恨。每個人心中都有想要逃離現實一心追夢的衝動,天才能完成常人不能完成之事,這次表演也帶給我很多思考。”

事實上錄製一次這樣的節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節目組的資金只能支持一期節目錄制兩天。

“大家每天工作超過20小時,每期卻都是一出大戲,堪稱奇蹟。”

進入投入狀態有以下幾種因素。一是書的節奏,就像是現在的電影、音樂、電視,一切與感官有關的,節奏越來越重要,而書的節奏也很關鍵。有些書開門見山,引人入勝,閱讀性非常強,這樣你投入的時間就會相對縮短,讀完整本書的概率就會增加。

二是閱讀時的環境,為什麼圖書館是讀書最佳的地方,因為安靜,因為書香,因為當時平靜的心態特別適合閱讀。

三是你想閱讀,前面兩種因素是在你有空閒時間閱讀的情況下,進入投入狀態的因素。而你想閱讀,才是進入投入狀態最重要的因素。古話說的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不是所有的好書都有很強的閱讀性,會讓你開篇就進入狀態,很多書,細嚼慢嚥才會品出滋味,所以當你真真切切的有想要探究的慾望時,投入將變得相對容易很多,而《一本好書》就如同領路人一般,帶你最快的找到深林中的奇景,帶你體驗探索中的快感,當這種快感沒有消失時,你會想要探索整片森林,那麼《一本好書》節目的目的就達到了,他想讓我們都能多閱讀,多思辨。

豆瓣9.3的國產綜藝,根治了我想內在升級卻又懶得看書的毛病


“讓人看懂”是在這個時代是最簡單,但又最不容易做的事,特別是像這類文化類型的綜藝節目,會讓一部分人唯恐避之不及,怕極了自己文化不夠,內涵不深,看不懂這類節目。這一問題,在《一本好書》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把一本書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有點有面的完整的呈現給大家,樸素又紮實。以舞臺劇的形式去演繹一本書的精華,讓書中的內容被大家瞭解,降低了閱讀門檻。並以一種“欲說還休”的方式推薦一本名著,激發讀者的興趣,這無疑是節目的價值所在。

也許你喜歡這個被劇本化演繹的故事,也許你不滿意把一本書處理成如此濃縮提煉的情景式摘要——沒關係,只要你因此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願意立馬找來一睹為快,那麼這個節目的嘗試就是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