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亚斌:知止,幸福生活的密码

什么是幸福?

在一个饿殍遍地的饥荒年代,你能保证哪怕一天可以吃上一顿饭,不管你吃的是高粱米、还是地瓜面,你就是幸福的;在一个饱经战乱,随时可能面临骨肉生离死别的国度,你能做到一家人相守、不用面对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威胁,即使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你就是幸福的;对一个患病生命垂危的人来说,看到别人能活着,就会觉着是一种幸福。

看看,相比上面的那些人,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幸福是一个多么简单、多么容易获得的事啊!可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的人,在无忧无虑地和家人一起吃完一日三餐之后,却感觉不到幸福,仍然说自己不知道怎样获得幸福,甚至 说自己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幸福?

“幸福”本身就是就是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心理体验,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人们在一定时期、一定生活状态下心理、生理方面需求的一种满足——能得到满足人们就会觉得幸福,反之就会觉得不幸福。而这个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关键就要看我们自己如何设定这个“度”,要合理的设定自己的需求这个“度”,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不能“妄念”丛生,否则达不到的话只会让人空生烦恼,幸福也就无从谈起——此便为“知止”。孔子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当我们“知止”后,我们的心便能静下来,此时,我们便会察觉我们平时没能察觉的那些幸福,我们便会知道,其实,我们何尝不是时时都处在幸福之中呢——实际上,它就隐含在我们每天无忧无虑的一餐饭中、隐含在饭后和家人无忧无虑的一次散步中,亦或是隐含在你可以每天健健康康的出来为家人、为生活奔波中······

其次,“知止”是不是就是让我们随遇而安,不知奋进、不知追求了呢?

否矣!

曾子曰: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孔子曰:于止,知其所止,人可以不如鸟乎?翻译如下——曾子说:纵横千里的一个国家,它的首都就是这个国度里的百姓所向往的一个地方;欢快叫着的小鸟,山顶就是它所向往的一个地方(意思是说,人们应该有一个适合于自己的高尚的或者说是远大的理想和追求的)。孔子说:在设定目标这个方面,人们要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的目标,(如果不知道或者说不设定自己应该去追求的目标)那人难道还不如鸟吗?

人的能力有大小,当你具备较高的能力的时候,你就应该去追求较高的目标。对于这些人来说,这种追求就是一种幸福。

我们的开国伟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他们追求的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追求改天换地。当他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那就是他们的幸福;大将军,八面威风,他们的目标就应该是御敌千里、保家卫国。当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之上的时候,那就是他的幸福;当我们讨论最近去世的李咏是不是幸福的时候,假定他就是因为竭尽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而造成的“过劳死”的话,对他来说,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他的幸福。当然对于自己的“过劳死”,他是不能预料的,这便又隐藏着另外一个哲学道理——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个咱们暂不谈它。

总之,知止,就是要我们知道什么是我们可以追求的,或者说是应该去追求的;什么是不可以追求的或者说是不应该去追求的。我们追求了对自己来说应该去追求的,那便是幸福;我们追求了对自己来说不应该追求的,我们便无法获得幸福!

知止,是为一种大智慧;知止,便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密码。

闻亚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