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2600株古茶樹之花爭香綻放了

水城2600株古茶樹之花爭香綻放了

蒼勁粗壯的木城古茶樹

“沒錯,就在這個料峭春寒的冬季,在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2600餘株古茶樹之花爭香綻放了。正是這些茶樹,讓當地農戶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也為蟠龍鎮的脫貧攻堅增添了不少新活力。”

12月12日,迎著雲霧、頂著寒風,記者穿梭在水城縣蟠龍鎮木城居委的山間,一縷縷古茶花香撲鼻而來。風吹過,讓人有一種無比的愜意和微醉之感。

上午11時許,經過約20分鐘的步行,在木城居委村民家的屋後,佈滿山崗的古茶樹,便讓嚴寒時節的一抹抹綠意映入記者眼簾。


水城2600株古茶樹之花爭香綻放了


水城2600株古茶樹之花爭香綻放了

讓你意想不到的古茶樹樹幹

近段時間以來,村民們總能夠看到,調查人員的身影在林間穿梭,有的手持捲尺對古茶樹的大小進行測量,並在樹幹上繫上紅色的“標記帶”。

這是一項關於當地古茶樹資源的普查。“20多人從今年9月中旬忙碌到國慶節,總算摸清了古茶樹的‘家底’,僅直徑5釐米以上的一共有2641株,其餘稍小的茶樹數不勝數。”水城縣委組織部在當地開展脫貧攻堅輪戰的相關負責人說。

水城縣蟠龍鎮木城區域十分適宜茶的生長,現有很多百年古茶樹,茶葉的品質好、無汙染。上世紀90年代初期,很多商戶將木城的茶青精選製作,遠銷浙江、上海等地。同時也催生了很多民間手工製作茶坊,帶動群眾致富。

翻閱《水城縣(特區)志》和《六盤水市志·農業志畜牧志》,這是清朝乾隆年間蟠龍木城茶,曾作為貢茶進貢,水城貢茶因此而聞名。


水城2600株古茶樹之花爭香綻放了


成“梇狀”的古茶樹

此前,蟠龍鎮木城的古茶樹,曾經入圍“貴州十大古茶樹之鄉”。但更多的,是憑著“貢茶”的身份,古茶樹究竟有多少株?未作詳細的核查。

為全面掌握水城縣蟠龍鎮古茶樹資源情況,合理開發利用古茶樹資源,促進茶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2018年,六盤水市農科院組織市、縣有關人員,對蟠龍鎮古茶樹開展了全面的取樣、數據核查等工作,這讓當地發展古茶產業有了足夠的信心。

“目前,水城縣茶葉公司已經著手這些古茶樹的開發與利用,包括考慮在當地建茶葉加工廠;我們要將厚重的古茶文化進一步發揚,讓更多的人能品到木城古茶的清香。”蟠龍鎮幹部對多彩貴州網記者說,“好在,大都數古茶樹被保留了下來,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價值。”

與此同時,得知記者前來採訪古茶的當地村民也趕到現場。其中,一位上了年紀的村民說:“小時候我們就在茶樹林中玩耍,也曾聽過上輩人講述,木城的茶葉在清朝時期就被定為貢品上貢朝廷,有專人採摘炒制,然後用馬駝到外地銷售,為此當地還形成了馬店及茶馬古道。”

據該村民還回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木城4個“生產隊”的茶葉年產量超過萬斤,由“生產隊”統購後以每斤2元的價格賣給供銷社。“土地承包到戶後,數千株茶樹就分給了數百戶人家,他們各自管護著自家地裡的茶葉。”


水城2600株古茶樹之花爭香綻放了


水城2600株古茶樹之花爭香綻放了


長勢喜人、枝頭開滿茶花的古茶

站在記者旁邊的一位當地扶貧幹部也指著漫山遍野的古茶樹說:“你看,這些古茶樹的長勢,一點也不顯得枯萎,而且越來越長得茂盛;每到採茶季節,新鮮的嫩芽一長出來,這一帶的風景非常漂亮;這幾年,古茶樹多的人家一年能採摘六七百斤幹茶。”

順著扶貧幹部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村民的房前屋後和山坡地埂上,成片的古茶樹迎著寒風靜靜地生長,樹幹蒼勁粗壯。


水城2600株古茶樹之花爭香綻放了


爭香綻放、茶香四溢

一“梇梇”茶樹,正用冬季特有的深綠裝點著山崗。木城這一帶山坡恰似穿上了節日的盛裝。樹枝交叉盤旋,枝頭開滿花朵。

整個木城的茶山上,被一股濃烈的“茶香四溢”所籠罩。

(文\圖 多彩貴州網記者 胡紹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