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之薪ll有嶺荷塘仙(散文)

釜底之薪ll有嶺荷塘仙(散文)

我們家鄉是丘陵地帶,大小山頭到處都是,比較著名的有古瀟湘八景之末的昭山。三千年前,周昭王路過此處不慎落水身亡,後人為紀念他,因而得名昭山。昭山海拔其實不高,區區數百米,卻也雄奇峻峭巍巍挺拔。昭山峰頂有一古寺,叫昭陽寺,距今有千三百年曆史,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題詞賦詩,隨處可見。

其實,在我們那裡像昭山這般挺峻的山峰頗多,叫得出名號的有法華山,牛練氹,荷塘仙嶺。其中又以荷塘仙嶺名號最響。荷塘仙嶺與昭山一樣,都是位於湘江東畔,只是離得稍遠一點。若是以海拔高度計算,應在昭山之上。

荷塘仙嶺沒什麼文化底蘊,其名氣自然無法與昭山相比,但也有很多的故事和傳說。在荷塘仙嶺接近峰頂的地方,有一洞穴,深達數丈,洞口一米見方,洞內常年泉水叮咚之聲不絕。我們那裡一直稱呼它為龍洞,即龍住的洞穴。相傳很多年以前,有一條赤色火龍蟄居洞中,集天地山川靈氣,經過千年修練,終於得道成仙。後來,這條成了仙的赤龍,順著山腳下一條清澈溪流,入湘江,過洞庭,經浩浩長江,最後歸於東海龍宮。

我想,荷塘仙嶺的名字,應該就是這麼得來的。

傳說總是傳說,無法考證。不過,我的家就在荷塘仙嶺山下,可以說是荷塘仙嶺這方山水養育了我。關於龍洞存在的真與偽,沒什麼辦法論證。我小的時候去過幾次,山上確有這麼一個一米見方的洞穴,只不過並沒有傳說中的神奇。洞深三四米,裡面塞滿了坍塌下去的泥石,小孩子經常在裡面玩躲貓貓的遊戲,僅此而已。

洞穴往北五十米山坡處,有一個廢棄了的建築物,泥牆青瓦,建築面積若四十平米,部分牆體出現剝落,木質的柴門早已不知去向。據老輩子的人講,此處是山神土地廟,之所以建在高山之巔,是因為仰慕龍洞傳說,想沾得龍王靈氣,祈求龍王庇佑一方山水風調雨順百姓安生。後來,龍王得道成仙遠走,才逐漸冷了香火,幾成廢墟,這是年久失修無人照看的結果。

畢竟,山高路險,往來不便。

荷塘仙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曾名噪一時。那時,湖南鬧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派系鬥爭,紅造聯和革造聯兩派政治勢力鬧得水火不容,雙方動起各自的武裝力量,兵戎相見,彼此已經拉開陣勢,要準備大幹一場。對陣的地方,就是荷塘仙嶺和牛練氹這兩座山頭。荷塘仙嶺與牛練氹隔空相對,空中隔了大約一千米距離。我那時已經四五歲,清楚記得生產隊隊部駐紮著一支騎兵小分隊,有十幾匹棗紅色的軍馬吊在牛欄周圍的梧桐樹上。兵士們穿著草綠色軍裝,每個人身上斜挎著一支衝鋒槍。傍晚時分,士兵們騎著高頭大馬在村道上來回走動,“噠噠”的馬蹄聲十分有趣,樣子十分威風又滑稽可笑。因為我們這裡從來沒有出現過成建制的武裝部隊,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這個騎兵分隊分屬什麼陣營?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這是一支高射機槍連。高射機槍屬於重兵武器,是用於對付空中飛行的敵機。為什麼會如此肯定?後來,長到十八歲的我,也入伍行軍,見識過相同的部隊,人員裝備一模一樣。

關於那場派系鬥爭,詳細的資料,地方誌和檔案館都有記錄,決非杜撰。這場武鬥演變到最後,出動了裝甲戰車,死傷了若干人員,幸好中央出面調停才沒有釀成更大的悲劇。

這是歷史的沉溝。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我們那兒生火做飯,都是用山裡砍下來的柴草。那個時候蜂窩煤球都是稀罕事物,更別說液化天然氣。因此,秋冬兩季,家家戶戶都要備很多原柴,準備充足一年所需。所以,每到這個時候,砍柴是每個家庭的主要工作。荷塘仙嶺範圍廣,土質肥沃,每年生長著大量的落葉灌木和地表植物,既是天然的牧場,又為當地人提供大量的柴源。我小時候和一幫同齡人,在讀書放學或者是星期天,一邊看牛一邊砍柴是常事,把牛往荷塘仙嶺一趕,聽之自由覓食,我們幾個童年的小玩伴就找最好的地方砍柴。所謂最好,就是柴質堅固,火力好,耐燒,又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父母交待的任務。餘下來的時間,幾個玩伴一起做做童年的遊戲,或者到山裡找能吃的野果子。黃昏臨近,太陽就要下山,每人肩上挑一擔柴,一邊把耕牛往牛棚裡趕,關好牛,各回各家。

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每一個地方都會有一些山川河流讓我們印象深刻,都會在歲月的清流裡定格成永恆的回憶。時光荏苒,日月如梭,童年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荷塘仙嶺,不再像過去,一到深冬季節,必定會被砍得光禿禿,而是樹木蔥蘢,植被豐富。遠看葳蕤黛綠,如一尊沉默安靜的大佛。近觀生機盎然,各種樹木雜生其間,四季展示不同的豐彩。過去了的年代,國力衰弱,迫於生計,人們只能廣泛向自然索取,伐薪燒炭,生火做飯,解決了一時的民生需求,卻大面積破壞了生態平衡。現在,國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新能源走進千家萬戶,環保意識已家喻戶曉。放眼神州大地,處處青山綠水,就連千百年來困擾人類的沙漠,也正在得到治理,正在逐漸變成綠洲造福人類,而且已經在沙漠上成功種植水稻,這是中華民族之幸!荷塘仙嶺僅是一個側影。我們有理由相信,偉大的中國,在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努力奮鬥下,一定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釜底之薪ll有嶺荷塘仙(散文)

作者簡介:言輝煌,筆名釜底之薪,湖南湘潭人,詩韻墨語簽約作家、主編,遼寧丹東文學院第一期進修結業。早年當過兵,從小愛好文字,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已有數百篇文字在各網絡平臺面世。

總顧問: 田彬 潘瑜

總策劃: 任瑞新

主 編: 莊筱濛

副主編: 牧哥 翁袞山 國豔

編 輯: 葉子 隱逸 靜子 白墨 席雍 空谷幽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