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區老人的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老農民說事


有句古詩"畫家不知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城裡人但只見農村景美空氣新,沒見著戴笠雨中溝塍勞作日日出。家裡有個幾畝田,搞點生養殖出力做個小工,年輕點的農民兄弟,只要沒病沒災,也算安逸悠哉。老病殘弱真是難啊!幾畝田租出去沒幾個錢,糧價隨年降低,更是雪上加霜,租金降了又降,快無人問津,到撂荒地步了!農村生活成本低,但必須的吃穿住電費醫保…也是筆不菲的開支。國家對農村養老政策,隨老齡化的日趨加重,也不斷加大投入。但希望對一些確無勞動能力,弱老病殘鰥寡無靠的老年人,進行精確、統一的保障措施。


王軍95141


農村地區老人的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農村老人養老難的問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的在討論了,但是討論來討論去這個問題仍然還是沒有解決,農村來人依舊過著年紀了還得下地幹活的日子。

農村養老困難的主要原因就是一點:窮!

咱們都說農村沒有城市那麼高的退休金,每個月靠著一點養老保險無法滿足日常生活!可是說到底還是因為沒有掙錢,沒能存下養老用的棺材本,所以就只能靠著養老保險補貼過日子。如果手裡有錢,能夠保證晚年不愁,還有人還在乎養老保險和退休金之間有什麼差異嗎?

現在農村養老,靠的就是子女,子女孝順的老人,雖說不能保證老年生活要什麼有什麼,但是最起碼的衣食無憂總是能滿足的。可若是子女不孝順,老人無家可歸也不是一句玩笑話。

而且農村現在的養老保障體系很不完善,所以想要真正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就要大力發展農村的經濟,只有經濟上去,人們掙上錢了,能存下來養老的本錢,才能保證養老不在是問題。當然,農村保障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繼續加強完善!

等到人們手裡有了養老的本錢,加上國家的養老補助,子女的孝順,農村的養老問題將不再是難題!

駿景——殷


駿景農業


城裡人最晚的是60歲退休就能拿到養老金,對於我國廣大的農民而言,農民根本沒有退休的概念,大部分農民不管你幹到多少歲你都要靠自己的錢來養老,幹不動了就是靠子女養。城裡的老人國家有各種各樣的養老措施,養老金額每年都在上漲,讓城裡老人能夠度過一個優渥的晚年生活,可農村地區的養老問題該怎麼辦呢?

在過去十幾年來,我國退休人員的工資每年都有一定的漲幅,現在已經漲到了每人每月有一千多元,對於城鎮退休人員來說肯定是美滋滋的,可是對於農民來說差距不止一點。

在有些地區,超過60歲的老人每個月可以領到60-100塊左右的養老金,在這個物質飛漲的年代,60塊錢能幹嘛,一袋米都要九十塊錢左右,還要菜水電費油鹽等等,農村老人每人每月100塊都是養不活一個人。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說,城裡人有養老金那是因為他們每年都繳納了養老保險,這是他們的存款,農村的農民又沒有交能有一百塊也不錯了。可是,不管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也好,在農村種地的農民也好,他們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很多農民辛苦一輩子都是沒有積蓄的,哪來的養老金呢?要是他們也能跟城裡老人一樣有退休金,這是對他們勞動成果的肯定,對他們貢獻的認可,讓他們也能安心享受自己的晚年。


答題助理:白衣


新農大視野


我就是老農民,今年七十歲了。年輕時為國家建設也做了貢獻,修橋築壩,參加三線國防建設,把最好的糧食給城裡人吃,就連自家養的豬,雞蛋也得賣給國家,自己的口糧夠不夠三百六。當時講工農聯盟,農業是基礎。可是現在國家富了,各系統都在漲工資,退休金都成千上萬,而農民七八十元,太可憐了,老無所養,老無所醫,每年交240元合作醫療費,到了醫院七扣八扣,所報無幾。什麼都漲價就是糧食不漲價,我們年老體衰去哪裡掙錢?盼望國家儘快解決老農民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問題,給我們城裡人退休金的四分之一,就可以解決我們的溫飽。


飛翔70750


近日,有專家提出,國家應該也給農民發放退休金。

提案中指出:在我國,城鎮職工達到一定的年齡就可以領取退休金,以維持退休後的日常生計。但是在農村,雖然有繳納新農保,但很多人都還沒達到領取標準,為了生活,一大把年紀還得辛苦種地。子女們孝順還好,可是老人沒人贍養的情況也經常發生,近年來物價上漲,農民的生活成本加大,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也越來越嚴峻。

專家的這個提案並不是空穴來風,據瞭解,國家已經在河南省安陽市設立試點,根據統計,全市有50萬農民符合退休標準,如果每人每月發放400元退休金,那麼每年就需要24億。這就有人要問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國家從哪裡弄來這麼一筆錢?

按照專家的推算,要想在全國推廣這個方案,就得需要中央、省、市政府 三級財政的支持,分別按照50%、25%、25%的比例來承擔。

我國一直倡導勞動光榮,雖然農民是靠種地為生,但是職業不分貴賤,農民耕種土地,為人們提供了糧食來源,社會生活才得以繼續。

專家的這個提案若是能實行,雖然每個人每月只有400元,但對很多農村老人來說,已經能夠生活,還能緩解目前農村的養老困境,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所以很多農民表示都很期待。


卿說歷史


現在城裡人都不會相信,農村老農民以前捱過多少餓,吃過多少苦,為國家作過多少貢獻。

記得七幾年,我們那裡正在搞移河改田工程。早上五點鐘,天外一遍漆黑,媽媽把我從溫暖的被禍里拉起來,一起去修河道。

媽媽把我放在竹箕裡挑著和全村男男女女的大人們一起,走到了十多公里外的河道,把我放在高處乾淨的地方玩,囑咐我不要亂跑,亂動。媽媽就幹起了活,和別人一樣,一擔一擔地挑起河道里的泥土。

中午吃飯時,媽媽領到了一碗稀飯和一個紅薯。我津津有味的把個紅薯全吃光了,媽媽怕我沒吃飽,讓我喝些稀飯,媽媽只喝了剩下的一小碗稀飯,繼續地去挑泥土,去幹那麼重的活。而我全然不知道媽媽沒吃飽,是餓著肚子幹活的。

每當想起,真為當時的不懂事而後悔。

那個年代,父親經常出外修建水庫,一去就是兩三個月。毛主席說,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許許多多的水庫,都是那時修建的。

農民們吃過許多的苦,捱過許多的餓,卻一分錢都沒有的修建著國家工程。

八幾年,我長大了,土地下放了,各家各戶的日子轉好了。可每年上交的公糧,餘糧那麼多。

記得有次,我陪爸爸挑著一百多斤的小麥去交,好點家裡有板車拉,我們只有用肩挑。還好,糧站離我們只有四里路。等我們滿頭大汗

挑到糧站時,前面排了好長好長的隊。前面好幾個人在檢查,包包抽查,擔擔翻看,不是水份重了要去曬乾,就沙子多了,要去風車風,再不就是麥子裡面有小小的藥麥,沒挑揀乾淨。沒辦法,許多的人家只好又滿頭大汗的挑回家,去曬,去風車風,去揀掉藥麥。那個上交公糧難啊!說不出的感受。曾聽說過,一個比較遠的村,那農民挑著走了十幾公里,來回三次不合格,不是這不好,就是那不好,反正就是不收。氣的老農挑到一橋上,全部倒進了河裡,第二年,田地也不種,出去要飯了。農民難啊!

我曾經做過整年的生產投資開支記錄。辛辛苦苦一年下來,留下來年的糧食,油,和種子,把公糧一交,餘糧所買的錢與投資的化肥,農藥相抵,根本就沒有結存的錢了。每年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接不上的家裡總是拿著碗去借米,拿著茶杯去借油,拿著酒杯去借鹽!農民就是那樣,一天一天望著田地裡,早點收穫,早點變點錢,早點能接濟家裡的開支。

除了大隊提留,每年還要出去做45天義務工,沒要國家一分錢。我曾去修建紅華公路。

這就是農民的真實生活。勤快的,幹得好的,一年辛苦到頭,只留下來年的口糧,但卻沒有結餘的錢。幹不好的,沒錢投資的,年年吃的都在盼望。靠望,靠借,靠欠過日子。

直到取消農業稅,農村受到了國家的扶持,農民的生活逐漸好起來了。但那些農村蓋樓房的,都是出外打工,回家改變的。

農村肥料漲價了,農藥漲價了,種子漲價了,農民要靠在我們山區裡種田種地去蓋樓房,想都別想。

現在年青的都出外打工了,一村村都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有能力點的蓋樓房,沒能力的成了光棍,這就是農村現象。

可農民老了,農民沒有退休一說,農民幹到七老八十還得幹,直到幹不動了。還哪裡去想著旅遊,去想著釣魚,去想著悠哉悠哉的逛公園?農民最害怕的是生病,哪怕苦點,累點,都無所謂,就是不能生病,因為手裡沒有積存的錢。

現在國家富裕了,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穩中上升。應該不能忘了曾為國家作過貢獻的農民。農民群體龐大,雖然不能象城裡人一樣拿退休工資,但就目前國家發放的88元錢,確實太少了。農民是最知足的。不一定需要去旅遊的,去觀光玩樂的,只是需要老有所依,無後顧之憂,就會滿足了。希望國家多多考慮農民的養老問題,儘量提高農民的養老費,不說1000元,就算是800塊,也能解決農民的日常生活開支,帶給農民老來安心快樂的生活!




中原夜談


提醒農村無養老支撐的農友們,你們希望社會有公平的養老金沒有錯,但筆者倒認為,"不公平的社會待遇"反而會"無心插柳成蔭",你們可知否,現在城裡的老人"退休金"每月數千元,這錢單從養老來理解能用得完嗎?其實產生的“附作用"己在社會中“發酵"。城裡人的養老金已有兩個方面去處,一是其後代的依賴不思進取,遊手好閒,卻完全依賴父(母)輩的退休金生存;二是有父輩們的高額退休金,儘量爭取出國留學,力爭跳(逃)出"中國圈";當然,更有人拿著每月數千元的退休金整天泡在麻將館打發時日,在醫院檢查的病歷表上寫著∴高血壓丶糠尿病灬等等"富貴"病,結論:無法治癒。而農村這些農民們呢,因沒有養老金(那每月不足百元的國家補給根本不應定義為養老金)必須用僅存的生命生存力每天每月每年永無止境的勞作,卻成了老年人的"免費煅練身體"的“天然本錢",而他們(農民)的後代基本上無依賴性,並是窮人的孩子會早當家,這些農村的孩子會象父輩們學到吃苦耐勞,勤儉生存的能耐,也許,說不定那一天,這些農村人的優點會遠遠超出城裡現有的“高額退休金"的社會生存價值。"五一"時的有關電視臺的一席話就道出了箇中"社會主義的幸福中國是幹出來的"!


老毛還會在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一代農民交了四五十年公糧和農業稅!還為國家義務工挖河修路等幾十年!種的糧夠不夠吃必須先把最好的交公糧,先讓黨,政,軍及全國人民吃飽飯!糧食剩少了自己餓著肚子!國家今天的富強是和老一代農民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辛苦貢獻分不開的!他們吃的苦太多了!理應該給他們一個幸福的晚年!突顯黨和政府的溫暖!


心平氣和163075742


農村地區老人的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中國已經開始進入老年化社會,截止2016年底,我國年滿60週歲以上的人口總數已達到2.3億,到2025年將會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這將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在農村這問題更為嚴峻,很多老人存在老無所依的情況,子女全年不在家,全靠子女寄回的生活費或一定的社會救濟來養老,這一方式已經完全不符合當今社會的要求,所以現在解決好農村老人老有所依問題迫在眉睫。

加強居民養老保險建設。隨著城鄉一體化的建設,農村老人領取的養老金將逐步與城市養老金水平同步,能參加城鄉養老體系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這不僅能有效解決老人老有所依的問題,還能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的發展,另外還能有效的減輕子女們贍養老人的負擔,讓子女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為老人的生活添磚加瓦。

加強養老相關硬件與軟件上的建設。

在農村留守老人也是普片存在的一種現象,所以需在農村大幅度加強養老院等相關設施的建設,從硬件與軟件上來滿足農村老人的安全養老生活。再者可加強鄰里文化教育與志願者隊伍建設,當生活在家裡的獨居老人有個什麼問題時,前後左右的鄰居可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老人解決一下生活中遇見的小問題;組建一個長期有效的志願者隊伍,對當地需要照顧的老人進行定時定期的上門服務,及時的解決老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加強醫療衛生教育與隊伍建設。

人老的時候最怕的就是有個頭痛腦熱,生個病住個院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我們需在農村繼續加強農村醫療保障系統的建設,讓農村老人看得起病,不為生病而犯愁,讓病情得到及早的治療,避免其後的龐大的個人開支。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尊老愛幼,當社會層面的問題逐漸得到緩解後,作為子女的我們還是應該多多關心自己身邊的老人,起到贍養老人的義務,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幸福的過上自己的老年生活。

文 | 漫話農桑答題助理:南瓜籽


遇鑑好物


養老是我國農村目前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在農村,5、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種地的主力,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朋友老齡化現象也越來越明顯。而他們之所以不敢停工,主要還是因為自己的養老問題沒有解決。

與城市裡的工人和上班族不同,對於農民朋友來說,根本沒有退休這一說法,也沒有養老保障,而國家每個月90元的補貼只能算得上是杯水車薪。

農民之所以沒有養老金,是因為並沒有繳納養老保險,雖然如今農村開始實行養老制度,比方說繳納15年的養老保險就能領取養老金,可每月幾百塊的養老保險已經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承受範圍。而且提到養老保險,也有不少農村人提出了一個問題:雖然沒錢繳納養老保險,可在過去的純農業年代,自己也給國家上交了不少的公糧,如今自己年紀大了,能不能把它們換算成養老金呢?

對於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農民來說,交公糧是一件最熟悉不過的事情。以前每年夏秋兩季,農民都需要在自家的莊稼收割曬好之後,挑選出品質最好的一批糧食送到鎮上的糧所,上交的數量是根據家裡的人數和人均土地,按照規定的比例繳納公糧。據村裡的長輩們說,那個年代大多數工人每天的工資還不到20元,可家裡每季繳納的公糧重量就有好幾百斤,換算下來,對農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錢了。

從2006年開始,國家取消了農業稅,才算正式減輕了農民的這項負擔,可農民畢竟已經交了幾十年的公糧,而當年交公糧的農民如今也到了養老的年紀,眼看著農村每年的各項費用連年上漲,不少農民才有了這樣的疑問。

對此,專家的解釋是兩件事並不能相提並論,在過去,交公糧對農民而言更多是一種國民義務,本質與如今的社保體系也截然不同,因此並不能抵掉養老和社保費用,也不可能換算成錢退回給農民。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以前的經濟體制和落後的經濟條件之下,農民上交的公糧為國家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即使在現在,農民也養活了全國的大部分人口,更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大多數農民朋友可謂是辛苦了大半輩子,如今年紀大了,也理應得到更多的照顧。

好在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農村的養老問題,在今年的政協會議上,就有專家提出農民也應該每月享受國家的退休金,甚至還提出了具體的補貼措施:65歲的農民每月可以領到400元的養老金,支出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

雖然這個建議目前還沒有正式實施,但落實的可能性確實很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村老人們的晚年生活都能得到基本保障,畢竟,農民為國家的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付出了不少心血,如今為農民提供養老保障,也是國家對農民的一種反哺,相信在國家的支持下,農民朋友都有老有所養的一天。對於農村的養老問題,你還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