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電:堅持綠色開發 共享改革成果


農村水電:堅持綠色開發 共享改革成果


近年來,水利部堅持以綠色小水電站建設為主線,以扶持貧困地區農村水電開發為重點,以農村水電安全生產和水庫水電站安全度汛為核心,全力推進民生水電、平安水電、綠色水電、和諧水電“四個水電”建設。通過推進綠色發展,推動農村水電轉型升級,在農村水電規劃、設計、建設和運行的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中小河流生態改善明顯,小水電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5年累計新增裝機約1300萬千瓦,累計發電超過1.1萬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3.7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9.6億噸。截至2016年底,農村水電總裝機容量已達7800萬千瓦,年發電量2680億千瓦時,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均佔全國水電的1/4。農村小水電,照亮了鄉村,改善了生態,改變了生活,幫扶了貧弱。

加強規劃設計 堅持綠色發展

從加強頂層設計入手,積極探索綠色小水電建設。首次在全國開展中小河流水能資源開發規劃修編,全國25個省份的3400多條河流的水能資源開發規劃得到修編。水利部印發實施推進綠色小水電發展的指導意見,並頒佈《綠色小水電評價標準》,啟動綠色小水電站創建工作。

增效擴容改造 電站煥發新春

2012年以來,中央財政共投入85億元支持開展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4300多座1995年之前建成的老舊水電站煥發了生機和活力,改造後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分別比改造前增加20%和40%以上。鞏固和新增的發電量相當於每年替代1100多萬噸標準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800萬噸、二氧化硫24.8萬噸及其他有害氣體和粉塵,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同時,通過增設生態流量洩放設施,加強梯級優化調度,加大對河流的生態修復力度,改善了近2000條中小河流生態環境。

創新扶貧模式 助力脫貧攻堅

2016年實施的農村小水電扶貧試點工程,充分利用貧困山區豐富的水能資源,採取中央預算內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產收益量化給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的方式,建立“國家扶持、市場運作、貧困戶持續收益”的扶貧模式,使230多個貧困村2萬多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

開展標準化建設 夯實安全生產基礎

深入開展農村水電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農村水電安全生產水平。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國已建成安全生產標準化電站1182座。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農村水電站形象面貌和職工精神狀態煥然一新,安全生產製度和操作規程進一步完善,夯實了農村水電站安全生產基礎。

來源:《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7日 09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