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俄羅斯為什麼銷燬氫彈?

一德格天1


其實現在網絡上書籍上文獻上流傳有關的大國氫彈的信息都不可靠。每個大國的核武器,尤其是氫彈都是國防利器,不可能將自己的數量與當量告訴別人的,其實就算告訴了對面國家也不一定信。現今核威懾戰略的研究中,就曾建議國家將自己的核武器情況透漏給別的國家,特別是對手國家,讓它相信有比讓它不相信有,更能維持和平。

冷戰的時候,美蘇雙方都知道對方有完全可以毀滅自己的核武器,這才使得雙方一直沒有越過紅線,從來沒有直接軍事對峙過。這種情況使得其他國家都有動機研發核武器,搞不來氫彈也要搞原子彈,只要有了國家安全就可以得到根本保證。

今天幾乎只有主要國家可以堅持研發氫彈,這其中不只是當武器。可控的氫彈爆炸,更可以當作未來的能源來源,取代不環保的化石燃料,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新載體。


琺大庶吉士


第一,氫彈的維護成本太高,因為氫彈是核聚變,原料很不穩定,而且半衰期只有12年,也就是說,造出一枚氫彈,12年後就過期了,花巨資造出來的武器壽命太短,有點不划算在這裡我們不能不提到一個民族英雄,那就是于敏,于敏院士提出的于敏構型,讓我國的氫彈穩定性大增,得以長期保存。

第二,氫彈威力太大,是原子彈的幾十倍甚至數百倍,在信息化條件下的今天,有核國家連原子彈都不敢輕易使用,更別說氫彈了,美俄等國都在發展戰術級別的核武器,有朝一日用來配合常規作戰,大當量核武器只能用來威懾,實戰的時候不一定用得著,也就是說,全球範圍內都在追求精準打擊的時候,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越來越不適應實際戰爭需要。

第三,美俄心虛。雖然美俄都叫囂著具備毀滅對方的能力,但喊得越兇,心裡越虛,拿著一個自己都不敢用,又要花錢維護的武器是沒有意義的。


毒刺劍客


圖注:氫彈爆炸形成的蘑菇雲

不光是美國和俄羅斯銷燬了氫彈而沒有了,聯合國五大國當中的英國和法國也因為早就不再生產而沒有氫彈了。這些擁有過氫彈的國家,最終選擇放棄氫彈,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氫彈生產出來以後,在服役期間的維護和保養成本太大。原子彈也是核武器,但生產出來後只需要在特定的恆溫環境條件下進行存儲就行了,而氫彈則不然,氫彈採用的是聚變材料,穩定性不夠,壽命短,因此它在服役期間需要有大量的專業人員和專業設備對其進行定期檢測、維護、保養,費用太大,成本太高。

其次,氫彈威力太大,不適應精確打擊時代的作戰需求。核武器發展的早期,一味追求爆炸威力的巨大,蘇聯時期甚至開發過爆炸當量達到5000萬噸的氫彈,但戰後人們認識到,太大的爆炸威力勢必造成濫殺無辜的惡果,尤其海灣戰爭後精確打擊概念逐漸興起並大行其道,威力巨大、動輒幾百萬噸甚至上千萬噸當量的氫彈反而沒有了用武之地,擁有核武器的幾個國家開始追求核武器小型化,競相展開了小型當量核武器的研製工作,而原子彈的最大特點就是爆炸當量可控,想要達到多大當量都可以通過計算進行設定,實際產品的威力既不會大於,也不會小於預先的設想,可以很好地滿足人們對核武器可控的使用要求。氫彈就不是這樣了,聚變反應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不可控的,可能開始是按100萬噸當量來設計的,但實際爆炸的結果卻大不相同,有可能超過預先估計當量的幾倍或幾十倍,完全不可預料,對設計者來說,設計一個東西結果適得其反,這當然是很討厭的事情。

基於上述兩個原因,美俄兩國在進入新世紀後相繼放棄了氫彈。目前聯合國五大國中,只有中國保有氫彈,原因就在於中國氫彈設計採用了獨特的于敏構型,最大特點就是既實現了氫彈武器的爆炸威力,又省去了後期繁瑣的維修保養難題。


兵工科技


氫彈,至今為止,是這個世界上威力最大武器,曾經是人們夢寐以的戰勝對手的法寶,或者說是最後一張王牌。

最終也只有中、美、蘇、英、法五國真擁了這種傲視天下的絕世武器。但那幾家自從有了這寶貝,興致勃勃地把玩了段時間之後才發現,這家的威力固然大,但他奶奶的脾氣更大,太難侍候了,還有毒,一旦稍有疏忽,不是廢了,就是炸了,這可就攤上大事了。

關鍵是這傢伙中看不敢用,花了天價維護它多少年,原來就是個嚇唬人的玩藝。還是美國佬腦袋精,夠轉兒,養這花錢不中用的東西,虧大了,不要了。所以他最先把傢伙消滅了。倒出錢兒來去玩那小的戰術用的核蛋蛋去了。他感覺那蛋蛋不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隨時可用,物有所值。

蘇聯人不計代價,只要能壓住美國佬一頭,花多少代價都認。可沒想到一九九O年他敗家了。國破家亡,再也養不起這個嚇唬人傢伙了,無可耐何,忍痛割愛,拆了。英、法兩家一看毛子都把那傢伙拆了,也就都覺得沒意思,也不玩了。

美國佬踅摸一圈,看大家都不玩了,就剩中國沒啥動靜。心裡犯滴咕,中國人那麼窮,他家咋養起了呢?後來中國人告訴他說:俺中國玩的是于敏院士設計另外一種氫彈構型,從聚變材料製備開始,一直到成形氫彈的儲存養護,全都跟你們不是一個路子。俺家東西沒那麼嬌貴,它還避邪鎮宅,俺得一直養著!


鐵嶺鋒


美國可是現在世界上氫彈保存量最多的國家。美國現役核彈全部都是氫彈以及三相彈,以及沒有純粹核裂變的原子彈了。

美軍甚至還有400枚可以使用巡航導彈發射的小型氫彈,也就是W80型氫彈。最大威力為15萬噸級。美國最出名的就是W88氫彈,美國一直汙衊我們得到了W88氫彈的技術資料。這是T-U型氫彈的進一步升級版。

也被美國稱為現在最先進的氫彈,主要安裝在核潛艇配備的核導彈上,一枚潛射核導彈可以安裝12枚這樣的氫彈。另外,現在最大的氫彈B83型,美軍也在保留。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美軍還計劃使用這種氫彈將小行星炸偏軌道。

B61氫彈是美軍的小型氫彈,主要是戰機和轟炸機掛載,現在的F-22和F-35隱身戰機也可以在內置彈倉掛載。從1954年開始,美國就已經開始淘汰核裂變原子彈。美軍現在的4500枚核彈都是氫彈和三相彈。

說美國沒有氫彈,那就和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認為:該夷大炮不能登山施放,夷刀不能遠刺,夷人腰腿硬直,一擊便倒”,是一樣的。


深度軍事


真的想不明白為什麼會有美俄英法等國銷燬了全部氫彈只有我國保留氫彈的說法。

首先,難道還真有人覺得俄羅斯和美國那數以千計的彈道導彈之中裝的是落後的原子彈?威力很小的原子彈承擔得起戰略核反擊的任務?

的確氫彈的維護與製造是要比原子彈的麻煩很多,但是氫彈的威力更是全方位的碾壓裂變彈,你覺得美俄會為了一些金錢方面的不足而選擇落後去威力小的原子彈?!



要知道對洲際彈道的要求非常高的出現,他也能裝上一群彈頭,並且這個彈頭的單發彈頭的當然都不能小於三四十萬噸。像這種要求,原子彈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說中美俄英法五國,他們根本不會選擇落後的原子彈。

之所以有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國擁有原子彈的說法,無非就是一些別有用心之徒為了捧殺而已

更何況如果僅有我國用氫彈其他美俄英法等國僅僅有原子彈的話,那麼他們面對某個不可描述的國家試爆原子彈的時候可能這麼淡定嗎?

不就是因為世界五大常任理事國用的全都是戰略氫彈?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真心別聽路邊攤的軍事作家來BB,什麼氫彈養不起、什麼世界上只有中國還有30枚氫彈,只有于敏構型氫彈才可以長時間保存……聽起來是不是特別自我感覺良好呢?其實都是扯淡。


唯一一個和美國和蘇聯銷燬核武器的事情就是《中程導彈條約》,其中規定了美國和蘇聯需要銷燬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導彈,其中美國為859枚,蘇聯為1752枚。


但要注意的一點是——銷燬的是中程導彈而非導彈彈頭。


這是美國和蘇聯第一次實質性的銷燬核武器,後面銷燬核武器還有一次,則是美國協助烏克蘭銷燬掉了蘇聯遺留在其境內的所有“核彈頭”。


《中導條約》中銷燬的就僅僅是導彈:

導彈拆下核彈頭放空燃料毀掉外殼就算是銷燬了一枚中程導彈。而拆下來的核彈頭,主要是W-80核彈頭則全部都回收了,裝在了B-61自由落體炸彈中

這個是W-80

這個是B-61的分解圖:

可以看到相同的東西嗎?


後期美國還有大量的W-84核彈

被填充到新的B-61 Block 12 中。


這些W-80或者W-84是什麼呢?——氫彈


為啥要用氫彈而不用原子彈?倒不是因為氫彈威力大,而是——氫彈便宜。

如果要達到10萬噸當量的爆炸,用鈾-235製成原子彈需要濃縮鈾170-210千克。而製造一枚10萬噸當量的氫彈,用鈾-235的需求量只有20多千克。

對於熱核材料來說——氘化鋰甚至比TNT炸藥都便宜——才幾十美元一公斤!


很多人說氫彈不好保存。其實真的是臆斷。前幾天一粉絲髮私信:

那啥拜託W君沒時間回答不經過大腦的問題。


咱們說美國的核彈大體上經過了5個代次。第一代的小男孩、胖子,第二代的W-4核彈。到了第三代核彈W-5上設計就已經成為這個樣子的了:

W-5是一枚氫彈採用了開門設計。

從正面看內部的空間就是為了安放熱核芯材所設計的,當年W-5核彈利用這個設計可以使用不同當量的芯材完成從6萬噸-120萬噸的不同爆炸等級。


從W-7核彈開始,向戰術化發展:

這是美國倒數第四個型號的原子彈輸出當量為8千到六萬噸。和普通的內爆式核彈不同的是W-7內爆部分做成顆粒膠囊狀態,根據不同的任務加裝不同數量的膠囊。用這種方法調節當量的不同。


由於W-7的設計,對美國有了一個新的啟發就是通過調節熱核裝藥的位置以取得不同的爆炸效率。這時候很有代表性的W-27核彈就被製造出來,以至於到最新的W91彈頭都採取這樣的思路進行設計。


回頭看看W-84上面的調節栓,通過轉動調節栓氫彈就可以在不同當量直接設置。

因此在美國的氫彈早在40年前就已經成為了武器庫中主要的核武器,而原子彈則真心的是鳳毛麟角了。


所以,現在提到核武器默認是氫彈,並且于敏構型真心沒太大優勢。只不過一個TU模型是反射模型、于敏模型是折射模型而已。


對於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有氫彈的國家來說,如果拆了氫彈實際上就等於解除了核武裝了。


所以題主說的事情真心不存在。


軍武數據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很簡單。

第一,核武器只是威懾用的。

現在世界各國達成共識,核武器只是一種威懾性武器,是一個國家的軍事戰略砝碼。

但稍微有正常理智的國家,無論如何不會使用核武器。

為什麼?因為你用核武器,敵人必然報復,兩國傷亡和損失不談,還會造成全世界可怕的連鎖反應。

大家可以看看切爾諾貝利和福島事件,前者的核心地區今天都不能進入。

而我國的羅布泊核爆區,今天也是被封閉的。當年彭加木團隊10多人穿越羅布泊,後來很多人患有嚴重的癌症,一說還是和輻射有關係。

第二,既然只是威懾用的,就沒有必要太多。

打個比方,我是一個黑社會老大,我有100個小弟,只是為了嚇唬另一個有100個小弟的老大。

現在我和這個老大都明白,我們是不會讓小弟去砍人的,只是威懾。

那麼,大家都有100個小弟,和大家都只有10個小弟甚至1個小弟,也就沒有任何不同。

既然如此,就可以適當銷燬一下。

相比原子武器、中子武器,氫彈的維護更為複雜,花費更高,那就自然被優先銷燬了。

第三,氫彈維護成本太高

而核武器的製造和維護都需要巨大的資金。

當年烏克蘭為什麼銷燬所有核武器,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沒錢維護了。

烏克蘭計算,維持核武器需要大量的高技術人員,還需要每年付出數億美元的經費。

當時烏克蘭媒體這麼說:

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的176枚核巡航導彈、2500枚戰術核武器、1200枚洲際導彈核彈頭和170個核彈發射井,以及洲際彈道導彈的設計生產技術。

  在烏克蘭遺留下大量的核武器,使烏克蘭一度成為第三大擁有核武的國家,當時烏克蘭的核武器數量甚至超過了中國。這些核武器的維護和保養需要巨大的財政支出,甚至要佔到烏克蘭財政預算的三分之一,對於烏克蘭是個嚴重負擔。

當時烏克蘭連軍人工資都發不出來,哪有這種閒錢,只能由美國出錢加給援助,將核武器全部銷燬了。

而即便需要核武器的國家,一般會優先銷燬威力過剩,維護價格高昂的氫彈。

歐美的“泰勒-烏拉姆”構型的氫彈需要大量維護人員和維護設備進行定期維護保養,這就造成了該型氫彈的維護和後期保養費用極大。

由於氫彈中的聚變材料和裝藥的壽命都很短,這就導致了氫彈的儲存壽命也很短,成本太高。

目前歐美基本淘汰了氫彈,將它們一一銷燬。

第四,氫彈已經過時

說白了,氫彈已經過時。

大規模的核戰既然不可能爆發,相對實用,也就是還可能用到應該是威力小的戰術核武器。

幾千萬噸幾百萬噸當量的氫彈,現在看來已經沒用。

連我國最小型氫彈爆炸當量約300萬噸TNT。

歐美都在開發這種戰術核武器,當量一般都在1000噸以下,最小的甚至可以降到幾十噸;制導炸彈的精度在5米以內、巡航導彈在10米以內、彈道導彈在100米以內,配合百噸級、千噸級的爆炸威力和正中靶心效果相當。

這種戰術核武器,也就是一次可以摧毀一個團一個旅,又不會造成嚴重損壞,能夠符合戰術需要。

比如美軍的B61-12核彈,估計在2020年問世,它的當量在300噸到50千噸之間可調節,可以由隱形戰鬥機投擲,該彈圓概率誤差不超過30米。

這才是核武器的未來。


薩沙


美國和俄羅斯銷燬氫彈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持有成本高,其次是持有不必

氫彈是人類數千年文明創造出的威力最大的武器,沒有之一。相對於原子彈是用核裂變原理釋放能量,氫彈則是用核聚變原理釋放能力,其爆炸產生的破壞力比原子彈大一個量級。但同時,氫彈的製造難度也更高。舉個例子說,為了引爆氫彈,需要先爆一個原子彈。

這樣,氫彈的維護成本非常高,而核聚變的原料也很不穩定,半衰期只有12年。換言之,造出一枚氫彈,12年就過期了。這樣一來,氫彈成為持有成本極高的一種昂貴武器。

當然,如果氫彈本身具備必不可少的意義,那麼成本再高,美國也不會放過的。問題在於,對於美俄而言,已經擁有數千枚原子彈的情況下,再持有氫彈並非是必要的。沒錯,氫彈確實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但如果使用原子彈已經足夠毀滅全球,那麼氫彈再持有也不過是錦上添花。畢竟,美國和俄羅斯的核武器主要用於訛詐牽制,真要到用了,就是一個同歸於盡的局面。同歸於盡的武器大點還是小點,其實差別不大了。

為此,對俄國和美國而言,氫彈成為一個成本高昂,同時意義不大的玩意。放著它不但要耗費巨資維護,還要小心別被恐怖分子給偷走了。與其如此,乾脆毀了算了。

至於咱們中國,有氫彈之父于敏等一批科學家研發的新技術,使得我國的氫彈能夠長久保存。於是,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氫彈的國家——雖然這玩意不能當飯吃,但對核彈數量只有幾百的我國而言,裝備氫彈確實還是能增加國防安全的。


巴山夜雨涮鍋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依然擁有著戰略武器——氫彈!而美國、蘇聯(俄羅斯)、英國、法國都銷燬了自己所生產儲備的氫彈


當然美國和俄羅斯,雖然先後銷燬了自己所生產儲備的氫彈,但是保留了氫彈的生產技術和能力。同時對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彈,進行了廣泛的研製和應用。

之所以美國和俄羅斯在多次談判之後,相約銷燬各自氫彈的儲備,其實背後的原因都是因為氫彈的不實用性和高昂的維修費用。

氫彈是一種比原子彈殺傷力更為巨大的戰略性武器,之所以稱其為戰略性武器,也就是說氫彈在現代的戰爭中,根本不會投入到實戰應用之中,氫彈存在的意義便是維持核大國的威懾能力,進而達到戰略上壓制敵人的目的。因為氫彈爆炸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十分巨大,這對於現代戰爭來說是十分不適宜的。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當年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胖子和小男孩,分別摧毀了廣島和長崎兩座重要的工業化城市。瞬間死的十餘萬人當場死亡,更使的廣島和長期範圍內的土地和所遭受輻射的人們一生飽受疾病的困擾和身體上病變的折磨。我們要知道的是美國當年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還僅僅是最初的第一代原子彈,技術上勉強過關便投入了實戰化應用。

而跨越了數代原子彈的研發進入到氫彈的領域,氫彈爆炸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家可想而知,如果美國當年投在廣島的是一顆氫彈。恐怕今天的日本早已經消失在太平洋的汪洋大海之中,甚至連周邊的朝鮮半島中國都會受到核輻射的影響。這並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氫彈和原子彈的真實實力對比。

因此在現代戰爭中氫彈作為戰略性武器是不會直接應用的,既然失去了實際應用的意義,那麼常備並存儲氫彈的意義也就不大了。因此美國和俄羅斯選擇保留氫彈的生產技術和研發能力,而不儲存氫彈。

另外,為什麼中國依然保留了氫彈呢?在這裡要感謝一個人,便是兩彈一星元勳——于敏院士!

于敏院士為我國的氫彈研製付出了畢生的心血,終於研製出了中國自主研發的氫彈結構,這一結構被命名為“于敏構型”。于敏院士所研製的這種結構可以大大的降低氫彈的維護成本,而且可以有效的延長核原料的壽命。因此中國才藝較低的成本能夠儲存了30枚氫彈。

而美國和俄羅斯則因為高昂的維護成本和實用性先後放棄了儲備氫彈,然後美國和俄羅斯轉而研發的是如何將戰略性核武器轉化成戰術核武器,也就是說,如何將核武器實戰化,其方法很簡單,但又十分複雜。

其目的就是將核武器的當量不斷縮小,使得核武器的爆炸能量可以人為的控制在一個理想的範圍。這便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彈。但是核彈可以往大了研製,但是往小了研發卻十分的困難。但是目前五常都宣佈自己擁有了中子彈。

美國和俄羅斯宣佈放棄氫彈而選擇中子彈,實際上是一種減輕自身負擔的行為。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