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眾如何評論中國的抗日神劇?

徜徉在空氣中


日本人看完抗日神劇後不但沒有反省歷史,還把中國拍攝的抗日神劇當做喜劇片在看。


甚至有日本人還專門出了一本介紹抗日神劇的書,還別說,效果真不錯,剛剛推出就已經是日本亞馬遜新書榜第一名了。




不過人家是把抗日神劇當做喜劇在看。


書名叫:《中國抗日ドラマ読本: 意図せざる反日愛國コメディ (中國ドラマ読本)》,翻譯過來是《中國抗日劇讀本:意想不到的反日愛國喜劇(中國電視劇讀本)》。


作者詳細地梳理了21部電視劇的劇情,把678集、總計30180分鐘播放時長的故事濃縮成圖文,並且劃分各方勢力,繪製人物關係圖表。



再把人物關係以更加錯綜複雜的故事線串聯起來,繪製劇情梗概主、支線,最後才逐個分析劇照,並在劇照旁邊進一步解釋劇情,穿插吐槽,還幫劇組捉了數不盡的蟲。



說句老實話,日本人出的這本吐槽抗日神劇的書,作者用心程度都要超過我們的《抗日神劇》。


在這本書裡面,“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俠》被日本作者譽為“如金字塔般令人戰慄而又光輝璀璨的超大型娛樂作品”。



這裡我再說一下,一位長居中國的日本朋友對抗日神劇和抗日電影的看法。


經常關注我的網友就知道,我一個好朋友的妻子就是日本人,我也曾經問過她,如何看待中國的抗日神劇和抗日電影。開始不熟,她不願意正面回答,後來大家熟了,她也越來越像東北大妞了(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人說中國話總有一股東北的味道,她老公可是南方人),後來有一次我們約著去他家吃日式壽喜燒,然後去朋友家的時候兩口子正準備好的東西一邊看電視,一邊等我們,正好電視裡放的是某抗日神劇,我就問她,我說你看得進去這種電視劇嗎?


她說沒問題,習慣了後當喜劇片看也挺好玩的;後來多說了兩句,說她最開始接觸抗日神劇的時候挺震驚的,覺得這邊輿論天天讓日本正視歷史,但是這邊抗日神劇本身就不算正視歷史啊,完全是惡搞。


後來又一次大家喝咖啡的時候,她說真正讓她看了後能反思日本二戰最新的中國抗日電視、電影,只有一部《鬼子來了》。


後來我去日本電影網站去看,發現《鬼子來了》下面確實有好多日本人留言,認真反思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的傷害。


我這裡摘錄幾條日本雅虎《鬼子來了》的日文留言:


1、本作と比べると、客観的視點で名をあげた、あの『硫黃島からの手紙』でさえも理念先行で、現実面は表層をなでただけの映畫に思えてくる。


翻譯:本作電影具有相當的客觀性,相比於硫磺島的家書的那種理想主義,鬼子來了更富有深層意義。


2、圧倒的に優位な立場に立つと、 傍若無人にいばり散らす日本人


翻譯:佔據壓倒性優勢,欺壓他人的日本人。


3、普段は良識があり友好的だが、 感情が暴発するとブチキれる日本人


翻譯:平時友好善良,但是動怒之後就會殺人如麻的日本人


4、集団全體の空気に逆らえず、 保身のためにイジメに參加する日本人


翻譯:從不敢反抗集體的看法和意志,為了保身會果斷參加到虐待和屠殺的隊伍的日本人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抗日神劇其實無助於讓日本人反省歷史,反而會讓日本人覺得我們對待歷史不嚴肅;真正要讓日本人從內心反思侵略罪行,從影視的角度講,我們應該多拍《鬼子來了》這樣的好的抗日題材電影,電視劇。


蘭臺


關於日本民眾對中國抗日神劇的評論,絕對出乎你的想象,不是氣憤,而且哈哈大笑,他們把我們的抗日神劇當成娛樂片來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位在日本的國人,就此採訪了讓日本人,得出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在採訪中,日本人說,剛開始看這些抗日神劇的時候,他們感覺怪異和荒誕。一些不懂中文的日本人,都一臉懵逼,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看到人人都是超級賽亞人,武林高手,個個身懷絕世神功,而日軍不堪一擊,醜態百出,感覺怪異和荒誕。而一些懂中文的日本人,感覺怪異和搞笑,不可思議。

抗日神劇的話題在國內外預熱之後,日本人開始在抗日神劇中找茬玩,完全將抗日神劇當成了娛樂片。他們把抗日神劇當成娛樂工具,對裡面的場景和物品手畫腳地逐一品頭論足。而日本網友的留言更是出乎意料,“希望快些翻譯到日本來!太有趣了!我喜歡這類B級劇。”、“中國人真是生活在魔幻之中啊!”、“說是抗日劇,但完全是SF劇啊,真的很想看……”等神留言,讓人啼笑皆非。

更有甚者,一些日本人還模仿抗日神劇中的情節,自娛自樂。在採訪中一位日本人中文雖然沒學好,但卻記住了抗日神劇裡的好些“鬼子”臺詞。他說他在跟中國人的朋友一起去居酒屋喝酒時,喝到興頭上,會說:“你的米西米西,我的鬼子死啦死啦的!”說完拿起筷子指著自己的腦袋,嘴裡“叭!”的一聲槍響之後,自顧自地應聲歪倒在自己的餐座上,表示他已經被自己的筷子“殺死”了。

在日本人對抗日神劇的留中,有一個日本網友的留言,令人深思。他說:“中國和韓國這兩個國家都是反日的。作為日本人,我的看法是:韓國人是反日原理主義,而中國人是反日機會主義。”各位,你們怎麼看呢?


密探零零發


首先不要管日本如何看待抗日神劇,日本曾經全國人民看好萊塢大片珍珠港,看完的第一個反應盡然是問號?我們日本曾經和美國人打過仗?



所以再來看看我們的神劇,八路軍戰士像撕魷魚片一樣徒手將敵人撕成了兩半,‘鬼子’血肉橫飛,英雄凜然一笑。八路軍女戰士被一群日軍侮辱後,騰空躍起,數箭連發,幾十名鬼子兵接連斃命。繡花針、鐵砂掌、鷹爪功、化骨綿掌、太極神功輪番出現,取敵人首級如探囊取物。

而日本有份報紙報道過神劇,主要是翻譯了《人民日報》的一篇神劇文章,並轉載到了日本的各大網絡媒體,於是日本人也終於如夢初醒:原來所謂“抗日神劇”,居然是這樣子的!這些抗日劇貌似在表達愛國情懷,卻原來如此不尊重自己的歷史啊!



請XXX局尊重下歷史,記得今年8.13我去上海唯一留下帶有歷史痕跡的抗日戰爭建築四行倉庫,遺憾遺憾遺憾!用三個遺憾表達我的內心。

沒有人知道今天是8.13紀念,沒有人知道這是抗日戰爭中最大規模的戰役,沒人知道為什麼謝晉元最後投降,沒有人?多麼可怕的事實,如果日本是鴕鳥,那我們又是什麼?



大家有空可以看我置頂的文章,我為四行倉庫英雄寫的,不為點擊,不為閱讀,更不為廣告,為了國人能把眼前的遮羞布拿開!尊重歷史尊重自己!照片是現場拍的,老人是河南抗日老兵,向你們鞠躬,慚愧的80後,90後,00後……


原來還有這事


關於這個問題,日本記者中島恵專門寫過一篇報道,下面我來給大家解讀一下日本人真實的想法

抗日ドラマとは、主に日中戦爭を時代背景として、中國人の日本軍に対する抵抗がテーマ。通常、日本軍や日本人は“極悪非道”に描かれ、中國でどれほどの悪事を働き、中國人をどのように痛めつけたかを、さまざまな演出で見せるものだ。ドラマには「あり得ない名前の日本人」や、「変な色柄の著物を著た日本人」も登場する。もともとは中國國民が経験してきた苦難の戦爭の歴史を再認識させます。

  • 抗日劇,是主要以中日戰爭為背景,中國人抵抗日軍為主題的電視劇。通常,日軍或者日本人都會被刻畫得“窮兇極惡”,讓人們知道日軍在中國做了多少壞事、傷害了多少中國人民。劇中常出現「不可能有的日本人的名字」或者「穿著奇怪花色和服的」日本人。這本來就是讓當代的人們體會當年苦難為目的的。


私の個人的な印象でも、中國でテレビをつけると、毎朝毎晩、どこかのチャンネルで放送しているように感じていた。中國のドラマをジャンル分けすると、戀愛ドラマ、ホームドラマ、抗日ドラマの3つだ。抗日ドラマは善人(中國人)と悪人(日本人)がシンプルでわかりやすい勧善懲悪の構造となっている。日本人にとっては驚くことだが、それほど中國のテレビ界で、抗日ドラマは“不動の地位”を確立している。

  • 就我個人印象而言,在中國打開電視機,每天早晚哪個臺都會播放(抗日劇)。如果把中國的電視劇分個類的話,也就“戀愛劇”、“家庭劇”和“抗日劇”三種。抗日劇的構造很簡單,就是善人(中國人)和惡人(日本人)之間懲惡揚善的故事。在日本人看來雖然很震驚,但是在中國影視界,抗日劇有“雷打不動”的地位。


統計があるわけではないが、視聴者のかなりの部分が中高年を中心とした層だと思われる。日本と同様、中國でも若者はあまりテレビを見なくなっているからだ。ちなみに、北京や上海に住む20~40代の私の友人にも聞いてみたが、抗日ドラマを見ているという友人はひとりもいなかった。だが、中高年の視聴者が多いからといって、彼らすべてが抗日ドラマの內容を信じ、日本への憎しみを募らせているのかといえば、もちろん、そんなことはない。私は取材を進めていくうちに、むしろ「あんなもの、茶番よ」と思っている人のほうがはるかに多いのではないか、と感じるようになった。

  • 雖然沒有做過統計,我覺得大部分的觀眾還是中老年人。和日本一樣,中國的年輕人也不怎麼看電視。順便一提,我嘗試著問了一下住在北京和上海的20~40歲的朋友,沒有一個人看抗日劇。但是,儘管中老年觀眾較多,他們也不是完全相信裡面的內容,要問會不會因此產生對日本的憎恨,也沒這回事。在我採訪的過程中,感覺好多人都認為「那東西其實就是個笑話」。


昨今の抗日ドラマは粗製亂造で、時代考証などまったく行っていない作品が多い。脈絡もなく日本の歴史上の人物が突然登場することもあるようだ。そんなとき、日本に馴染みのない視聴者にとっては大いに疑問が殘り、変な誤解をしてしまう。ドラマの內容自體、もちろん架空のものだが、題材はあくまでも抗日戦爭という史実であり、時代は1930~1940年頃に設定されている。時代背景だけは「正しい」ものであるため、返って混亂してしまう人もいるのではないだろうか。

  • 近來的抗日劇好多都是粗製濫造、沒有進行過歷史考證的作品。沒有關係的日本歷史人物會突然登場。這個時候,不瞭解日本的觀眾就會留下很大的疑問、產生奇怪的誤解。電視劇內容本身儘管是虛構的,但是題材到底還是抗日戰爭的史實,時間段設定在1930~1940年之間。因為只有時代背景是「正確的」,所以也有不少人看後會有些摸不著頭腦。


そして、その誤解がどんどん大きくなり、「日本人はなんて殘虐なんだ」と信じて疑わない人も中にはいる。とくに內陸部の農村などでは、都會に比べて情報量が圧倒的に少なく、生身の日本人を見たこともないので、盲目的に信じてしまう傾向があるようだ。

  • 於是,這些誤解越來越大,其中有些人就會深信「日本人如此殘忍啊」。尤其是內陸的農村地方,與城市相比接觸的信息很少,一輩子也沒見過日本人的那些人,就會盲目地相信了吧。


だが、昨今では、さすがにネタが盡きてきたのか、あまりにも突飛なアクションシーンや暴力シーンが多すぎるという理由で、過度な描寫を制限すると発表した。抗日ドラマの娯楽化が進み過ぎているとの批判がネット上に殺到したからだ。いくら日中関係が悪化しているからといっても、さすがに素手で日本人を真2つにしたり、人が空中を飛んだりするシーンには、みんな白けてしまうだろう。まさしく抗日ドラマを製作し過ぎたことによる逆効果、というものだ。

  • 但是近來,難不成是因為沒有什麼可拍的了,由於出現了不少離奇的動作戲或暴力場景,出臺了限制過度描寫的文件。網絡上關於抗日劇過於娛樂化的批評聲也此起彼伏。無論中日關係惡化到何種地步,徒手把日本人撕成兩半、人在天上飛這樣的場景也無法接受吧。這正是抗日劇製作過多出現的反效果。


如果你認為這篇譯文對你有幫助,就請關注一波吧~


七ta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6cf0001cce4a01a46f9\

嘿老外




大秘密麗麗


我爺爺是膠東八路軍五旅十四團的。他說,對日作戰的艱苦,是難以想象的。人家的武器精良,機動性和通訊條件好,特別是訓練有素,槍法很準,作戰隊形配合緊密。他們無論衝鋒或者退卻,都是交替掩護,嚴整有序,絕不是電影上演的,亂哄哄的一窩蜂。相比之下,我們的武器落後,子彈匱乏,一個新戰士只有六、七發子彈,槍法好的老兵也就是十幾發,被日偽軍蔑稱為“土壓五”, 通常不能等打完就得衝上去拼刺刀。通訊手段更是原始。單兵肉搏我們更不是對手,雖然膠東人比他們普遍能高出半個頭,但他們健壯靈活,經過嚴格訓練,我們戰士普遍瘦弱,缺少訓練,只能三四個人對付他一個。所有的勝利,都是用多於敵人三倍甚至四倍的犧牲換來的。 比如在招遠靈山戰役,因為漢奸告密,他們團的二營四百多人被包圍,幾乎全軍覆沒,營長和教導員都犧牲了,只突圍倖存下來三十多人,而且大多帶傷。而日、偽軍只死傷一百多人。 他們是主力部隊,尚且如此。縣大隊、區小隊和民兵的武器裝備與戰鬥素質就更差了。


海上一縷清風


應該大部分日本民眾並沒有看過抗日神劇。因為這些劇目根本就不會在日本的主流渠道播出,普通日本人其實對中國也沒有那麼主動去關注。雖然中國的存在感在日本方方面面陡升,但不少日本人對中國懷著複雜的情感,不大願意去主動了解,是不少民眾中不容忽視的一個民意。


但前不久,有一位日本人,名叫巖田宇伯,是個上班族,自2011年的秋天第一次去中國旅遊後,就決心學習中文,而他選擇的方式就是看抗日神劇。這也是“劍走偏鋒”,他專門觀看中國的抗日神劇,一共收錄了21部雷劇,678集,看完之後出了一本書,叫做《中國抗日ドラマ読本》的書登上了暢銷榜第一名。翻譯成中文是《抗日神劇大百科——出乎意料的愛國喜劇》。



在這本書裡,巖田指出了神劇從武器,服裝,到邏輯性的荒謬之處,其實這跟中國人自我反省都差不多。但是專門費時間把這些劇收集編錄成書,事無鉅細的進行分析,還是讓中國觀眾再次領略了日本人的精細。


那麼日本一般讀者怎麼領會這本書呢?


據一些日本論壇網友評價顯示,大家都覺得很驚異。畢竟這是日本國內不曾接觸的資訊,雖然涉及了歷史的部分,但日本人把這些電視劇都理解為“反日電視劇”,就是中國為反日而反日,反而忽略了中國人的民族情感。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樣的電視劇,不但不能打動自己,也無法教育敵人。這是我們該思考的地方。


真正的好電視劇,一定是忠於歷史,發人省醒的。否則只是阿Q勝利法,不但誤了過去,也誤了將來。


北京不冷東京熱


讀過《中國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你就知道日本人是如何評論中國抗日神劇了(可惜沒有中文版)。

本書作者是巖田宇伯,日本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一次來中國出差,他偶然看到一部抗日神劇,為之深深吸引,決定刻苦鑽研。他花費6年時間,觀看了21部抗日神劇,共678集,總時長30180分,終於寫成這本豆瓣8.9分的暢銷書。書中,他精闢地總結抗日神劇的問題所在。

首先,細節充滿錯誤。作者指出,劇中日本武士刀的握法錯誤,和服款式不符合傳統,日軍隊伍還有黑人兄弟的身影。

其次,劇情胡編亂造。比如忽略自身重力,重型摩托車從人群頭頂上飛過;忽略人體生理學,口吐鐵球發射炮彈,且威力無窮;忽略時代背景,夜視儀、紅外線警報器、活體藍光識別系統出現在1938年的中國。

最後,充滿色情誘惑。基本上每一部抗日神劇,都有一位性感尤物。劇中出現過長腿、黑絲等等,尺度之大令人咂舌。

日本媒體這樣介紹這本書:“出發點並不是將這些抗日神劇視為反日宣傳,而是作為一種搞笑的高級幽默。”

對日本民眾來說,是搞笑段子;可對中國老兵來說,卻是無恥羞辱。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人數高達3500萬以上,佔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三分之一。你看,荷槍實彈的日本士兵,正瞄準一輛中國戰車。我軍孤立無援,命懸一線。

就像抗戰老兵馬定新所言:“抗戰哪有這麼容易,幾個人就輕易幹掉鬼子的一個聯隊?如果真的這樣,我們還用犧牲那麼多兄弟,艱難地抗戰8年嗎?”

希望各位編劇和導演,創作時不僅要對得起中國人,更要對得起日本人。如果你用錯誤方式展現歷史,會讓日本人看低中國,更會讓日本人重新質疑侵略中國的史實。所以,我們不能把拍戲當成兒戲,把賣國當成愛國。


看電影週刊


日本人基本上把抗日神劇當成喜劇和奇幻片來看的,畢竟這特效做的,太逗人樂了。還有人專門出了本書,吐槽中國的抗日神劇,這本書在日本還挺暢銷的。大概,日本人也覺得中國人的腦洞特別奇怪吧……


出書的這哥們來自日本愛知縣,從第一次接觸抗日神劇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平時一下班到家就打開電腦看神劇,順便學學中文,現在的口語水平,已經可以在日本唐人街鬼混而不被人發覺是日本人啦。 看多了,他就專門出了本書,名字就叫:



名字翻譯過來就是:《中國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


反日·愛國·喜劇,這三個字基本上可以完美的形容抗日神劇了。


在書中,作者首先選擇的是《抗日奇俠》。這部抗戰神劇,在中國也算是鼎鼎大名,最經典的手撕鬼子鏡頭,讓人看完之後過目不忘,除此之外,更有九陰白骨爪、太極神功、化骨綿掌、輕功、點穴手等各種中華武功,這位作者在書中都一一給列舉了出來,看架勢有點想要學習中國功夫的意思。

手撕鬼子應該是抗戰劇中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死法了,不少看劇的日本人表示,安排自己被槍斃,被炸彈炸死,被活埋,都是可以理解的,唯獨被手撕,是在太重口一些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