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企改革中職工權益保障問題

淺談國企改革中職工權益保障問題

當今我國正大力開展國有企業改革,國企改革是中央實施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方針的戰略步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是國有企業改革中必須要關注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貫徹改革始終。但是從現實情況看改革中存在國企職工合法權益保障不足的問題。

國外研究現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彌補戰爭創傷,緩和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各資本主義國家都採用創辦社會公共事業的方式,構建一套社會福利政策與架構,對國民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國家宏觀干預,來調節與緩和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群眾之間的社會矛盾,保障社會秩序與經濟秩序的正常進行,保護壟斷資本家的經濟利益與政治統治。構建高福利國家,緩和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階級矛盾已經成為許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國策。保障職工利益,強化社會保障作為政府的職責之一,己基本達成共識,但各國保障工人利益的具體政策有所差別。從德國的企業讓職工獲得“共決權”、日本的企業對其僱員採取的終身保障、瑞典的企業對員工採取全面社會保障等方式來看,各國在保護職工基本生活權益和提高職工生產積極性等方面都採取了大量有效的措施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舉措都是結合本國特點和國家經濟實力來制定的,具有鮮明的國家特色,但也存在著其他國家無法模仿的缺點。

國內研究現狀

國有企業改制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對於國有企業改制,學術界基本上取得了共識,大家都指出國有企業改制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此過程中要保護好職工各類權益。有的學者認為“企業改制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企業民主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出了新的課題。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必須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知情權,引導職工積極支持和參與企業改革改制;加大制度落實力度,用好表決權;加大參與力度,落實參與權”。還有的學者指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構建與完善,許多國有中小企業進行了改制、改革,但在國企改革後卻出現了許多企業中的職工合法權益長期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維護,出現了社會保障政策不落實、《勞動法》等法規不遵循、職工民主政治權益得不到貫徹等問題;因此政府一定要通過構建與完善維權機制,包括職工與工會的自身維護、國家與政府的法律維護、社會與群眾的輿論維護等方式來解決”。對於國有企業改制中職工權益保障的薄弱環節,大家也普遍指出主要存在於職工安置、經濟補償、職工民主權益以及政策法規的缺失等方面。有學者指出“職工安置一般是國有企業改革最難的問題,同時也是決定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有的學者指出“企業改制不僅要提升企業的效益與活力,更應該進一步實現員工的利益,實現企業與職工的雙贏;保護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的根本舉措就是建立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健全廠務公開制度,深化職工民主管理”。對於如何保障好國企改革後職工的基本權益,許多學者都指出工會組織應該在職工權益保障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的學者強調“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是國有企業改革的痛點,分化出來的閒置工人數量龐大,出現了許多侵犯職工利益的若干問題。對此,工會應構建起有效的維權機制,做好分化職工的再就業工作,加緊探索企業職工的持股機制”等。

綜上所述,國外學者對於職工權益保障問題的研究出發點是緩和階級矛盾,其理論僅是為了粉飾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國內學者對於保障職工權益的問題已經從多方面進行研究,但是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矛盾日益突出。理論研究需要不斷與現實發展跟進。因此對於國有企業改革中職工權益保障問題的研究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淺談國企改革中職工權益保障問題

總結

改革必然觸及利益,遇到各種複雜關係的羈絆。我國國有企業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國企改革涉及國家、國企以及國企職工三方利益。現階段國企改革側重於保護並擴大國家、國企利益,在實際利益分配上國企職工的利益得不到重視,甚至在改革中出現了侵害國有企業職工合法權益的情況。正因為對於國企職工合法權益的保護不到位,才會造成了國企職工上訪等問題,這不僅對於職工合法權益保障有害,它對社會安定乃至國有企業改革的質量都會產生影響。在改革中保障國企職工合法權益對於維護、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效益;解決在改革中出現的社會問題;保障國企職工合法權益;落實勞動法精神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