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審計大學(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南京審計大學(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南京審計大學(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南京審計大學(Nanjing Audit University),簡稱南審,是中國唯一以“審計”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與國家審計署同時誕生,與中國審計事業同步發展,是中國審計高等教育發源地之一。2011年學校變更為三部一省共建高校(審計署、教育部、財政部和江蘇省)。

南京審計大學起源於1983年的南京財貿學院。1987年更為南京審計學院,由審計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聯辦。1991年轉製為審計署直屬。2000年辦學體制調整為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審計署合作共建,以江蘇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2002年南京金融高等專科學校併入,組建新的南京審計學院。2015年11月更名為南京審計大學。

截至2015年1月,南京審計大學佔地面積2178畝,建有浦口、莫愁兩個校區;設有18個院(部),擁有29個本科專業;有全日制在校生15237人,其中普通本科在校生14094人,碩士研究生243人,留學生90人。是一所以審計為品牌,經、管、法、工、文、理等學科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財經類院校。

南京審計大學(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文化傳統

校訓:“誠信、求是、篤學、致公”

“誠信”——發己之誠,得人之信;“求是”——去偽存真,探索創新;“篤學”——敏而好學,慎思明辨;

“致公”——致力奉公,公平公正。

“誠信、求是、篤學、致公”的校訓,既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融合了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既傳承了南審人的創業精神,又吸納了當代中國審計文化的精神內核。詮釋校訓的“誠信品質、科學精神、追求卓越、致公情操”成為學校廣大師生員工的行動指南和核心價值追求。

校徽

標識含義:該LOGO運用了“審”字的手寫體突出了審計學院的特色,“審”字字體的張弛穩健、四平八穩意為“誠信 致公”,體現了審計的公平公正、透明嚴謹的辦學特色,也體現了審計學院錯落有致,端莊秀美的建築風格。

內部圖形運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了一個“鍾”的形狀,意為學校秉承“求是 篤學”的校訓,督促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體現了大學文化。同時寓意審計人要警鐘長鳴,維護國家財政國家財產的安全和有效。

“審”字的藝術處理使其外框與“南”字相似,表明“南審”之意,中英文的結合體現了學校國際化的特徵。

南京審計大學(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1月,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江蘇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2個,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4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全國審計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5人、財政部“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對象”1人、司法部“全國優秀教師”1人、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1人、江蘇特聘教授3人、江蘇省教學名師2人;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35人(其中第二層次2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10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9人、“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59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4人;審計署先進集體2個,先進個人2人。截至2012年10月,學校有教職工1340人,其中,專任教師881名,教授109名,博士(含在讀)420名。

院系專業

截至2015年4月,南京審計大學設有12個二級學院、3個教學部,1個繼續教育學院和獨立學院金審學院;共31個本科專業,共計44個專業(方向)。

南京審計大學(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學科建設

截至2015年1月,南京審計大學擁有3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有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2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重點序列學科1個,“十二五”江蘇省重點(培育)學科1個,“十二五”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3個。

重點學科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2個):審計科學與技術、現代審計科學。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重點序列學科(1個):應用經濟學學科。

“十二五”江蘇省重點(培育)學科(1個):理論經濟學。

“十二五”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3個):法學、公共管理、統計學。

碩士學位授予學科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個):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1月,學校有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5個,江蘇省品牌專業2個;江蘇省特色專業6個;江蘇省高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教育部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項目和江蘇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各1個。

江蘇省高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審計模擬實驗室、金融實驗教學中心、企業管理、信息管理。

南京審計大學(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科研機構

截至2015年1月,學校擁有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培育點)1個,“公共工程審計”、“審計信息工程”、“金融工程”等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現代審計發展研究中心和金融風險管理研究中心。

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培育點)(1個):審計信息工程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3個):江蘇省公共工程審計實驗室、江蘇省審計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金融工程重點實驗室。

對外交流

截至2015年1月,學校與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OSAI)、最高審計機關亞洲組織(ASOSAI)、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等國際行業組織,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最高審計機關以及歐、美、澳、非等四大洲的高等學校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被IIA認證為中國唯一的全球內部審計教育夥伴(IAEP)“合作級”高校,與全球夥伴高校開展學生互換、教師互聘、學分互認、科研合作;被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評為“全球培養ACCA人才最多大學”、授權為“全球白金級培訓機構”。

五年來,赴海外一流大學及最高審計機關進行學術交流、訪學培訓的師資逾650人次;赴海外參加聯合國審計的教師達62人次;1800餘名學生赴境外高校或機構學習交流,或參加國際會議、學科性競賽、海外志願者活動等;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萊茵哈德·澤爾騰教授和麥倫·舒爾茨教授,世界審計組織秘書長、奧地利審計院院長約瑟夫·莫薩博士,美國審計長基恩·多達羅,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秘書長兼總裁理查德·錢伯斯等870餘名境外專家學者來校訪問,開展學術交流。

南京審計大學(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為始建於1983年的南京財貿學院;

1987年,更為南京審計學院;

1991年,學校改由審計署直屬;

1993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

2000年,調整為江蘇省與審計署合作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

2002年,原南京金融高等專科學校併入,組建新的南京審計學院;

2007年,學校以“優秀”等級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09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被列入新增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2011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全國首批審計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

2011年,教育部、財政部、審計署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審計學院;

2013年,學校正式獲批為碩士學位(學術學位)授予單位,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3個一級學科被批准為授權學科;

2014年,學校獲批為金融、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

2014年3月,學校設立書院,探索書院和學院“雙院制”育人模式。

2015年11月17日,教育部批准同意,南京審計學院更名為南京審計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