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两个地方,都是清朝诗人留下的地名,读音竟然也一样

天津以"楼"为名的地方很多,如"西楼"、"南楼"、"小白楼"等等,上一篇文章咱讲过了"吴家窑",这篇咱聊的地方跟吴家窑挨着,也带个"楼"字,它就是"佟楼"。

天津这两个地方,都是清朝诗人留下的地名,读音竟然也一样

佟楼、吴家窑、八里台这三个地方,在清道光《津门保甲图说》中是自东向西排列的三个村子,吴家窑村昨天讲了,就在今天吴家窑大街中间、春光楼对面;八里台村位置在八里台立交桥处;佟楼村在今天围堤道和马场道交口处的东北角,大致是天津市水务局位置。

其实河西区的佟楼,最早叫"童家楼",在清康熙年间,有名为童葵园的诗人在此隐居,盖了一座"闲闲斋",天天在里面吟诗作赋,这座闲闲斋就被人俗称为"童家楼"。在乾隆年间《天津县志》中明确记载有"童家楼"地名,正和今天的佟楼位置相符。

(下面这张照片有人能认出来是哪里吗?认出来的绝对是老佟楼人!)

天津这两个地方,都是清朝诗人留下的地名,读音竟然也一样

至于童家楼为何会改为佟楼,这就要说到红桥区的一个老地名"佟家楼"了。

同样是在乾隆年的《天津县志》中记载:"艳雪楼,诗人佟鋐妾赵氏,字艳雪,工诗,鋐筑楼贮之,因名。俗呼佟家楼,在浣花村旁。"

天津这两个地方,都是清朝诗人留下的地名,读音竟然也一样

红桥区的这个佟家楼,就在南运河北岸,现在应该还有与之相关的地名,芥园清真寺就在佟家楼大街上。《天津县志》中这段话写的很明确,佟家楼是清代津门诗人佟鋐为他名为"艳雪"的小老婆盖的私宅。看意思当年天津写诗的都挺有钱的……

这个艳雪别看是个女人,但是也擅长作诗。在清代袁枚所著的《随园诗话》中载:"有佟氏姬人名艳雪者,一绝甚佳,其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艳雪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美人和名将一样,没几个能活到寿终正寝的。由此可见,她这日子过的也挺抑郁的。

天津这两个地方,都是清朝诗人留下的地名,读音竟然也一样

但是到了清末时期,佟家就败落了,佟家楼也就没了,光留下个地名。道光年间天津诗坛公认的"老大"梅成栋,在天津水西庄与其他文人开设"梅花诗社",就曾写过一首名为《艳雪楼》的诗:水西庄外绿波生,欲访佟家买棹行。春草已芜高土宅,画楼犹溢美人名。

可见佟家楼当年确实是天津名噪一时的私人"别墅",就算没了,大诗人也要凭吊一下。

所以说到这就明白了,天津当年其实是有两个读音相同、字却不同的地方,但因为佟家楼地理位置优越,离老城也就三五里,还是个大别墅,而河西的童家楼不过是城郊村庄里的一座楼台,所以童家楼名气远不如它的"哥们儿"。以至于早在乾隆时期,就常被人搞混。很多资料中显示,在给乾隆皇帝递送的奏折中,官员就常把童家楼写成佟家楼。

天津这两个地方,都是清朝诗人留下的地名,读音竟然也一样

正因如此,重修天津府志时,修志人员也稀里糊涂,直接就把"童家楼"改名为了"佟家楼",后直接简化为佟楼,并且一直延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