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這兩個地方,都是清朝詩人留下的地名,讀音竟然也一樣

天津以"樓"為名的地方很多,如"西樓"、"南樓"、"小白樓"等等,上一篇文章咱講過了"吳家窯",這篇咱聊的地方跟吳家窯挨著,也帶個"樓"字,它就是"佟樓"。

天津這兩個地方,都是清朝詩人留下的地名,讀音竟然也一樣

佟樓、吳家窯、八里臺這三個地方,在清道光《津門保甲圖說》中是自東向西排列的三個村子,吳家窯村昨天講了,就在今天吳家窯大街中間、春光樓對面;八里臺村位置在八里臺立交橋處;佟樓村在今天圍堤道和馬場道交口處的東北角,大致是天津市水務局位置。

其實河西區的佟樓,最早叫"童家樓",在清康熙年間,有名為童葵園的詩人在此隱居,蓋了一座"閒閒齋",天天在裡面吟詩作賦,這座閒閒齋就被人俗稱為"童家樓"。在乾隆年間《天津縣誌》中明確記載有"童家樓"地名,正和今天的佟樓位置相符。

(下面這張照片有人能認出來是哪裡嗎?認出來的絕對是老佟樓人!)

天津這兩個地方,都是清朝詩人留下的地名,讀音竟然也一樣

至於童家樓為何會改為佟樓,這就要說到紅橋區的一個老地名"佟家樓"了。

同樣是在乾隆年的《天津縣誌》中記載:"豔雪樓,詩人佟鋐妾趙氏,字豔雪,工詩,鋐築樓貯之,因名。俗呼佟家樓,在浣花村旁。"

天津這兩個地方,都是清朝詩人留下的地名,讀音竟然也一樣

紅橋區的這個佟家樓,就在南運河北岸,現在應該還有與之相關的地名,芥園清真寺就在佟家樓大街上。《天津縣誌》中這段話寫的很明確,佟家樓是清代津門詩人佟鋐為他名為"豔雪"的小老婆蓋的私宅。看意思當年天津寫詩的都挺有錢的……

這個豔雪別看是個女人,但是也擅長作詩。在清代袁枚所著的《隨園詩話》中載:"有佟氏姬人名豔雪者,一絕甚佳,其結句雲: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豔雪這句詩的意思是說,美人和名將一樣,沒幾個能活到壽終正寢的。由此可見,她這日子過的也挺抑鬱的。

天津這兩個地方,都是清朝詩人留下的地名,讀音竟然也一樣

但是到了清末時期,佟家就敗落了,佟家樓也就沒了,光留下個地名。道光年間天津詩壇公認的"老大"梅成棟,在天津水西莊與其他文人開設"梅花詩社",就曾寫過一首名為《豔雪樓》的詩:水西莊外綠波生,欲訪佟家買棹行。春草已蕪高土宅,畫樓猶溢美人名。

可見佟家樓當年確實是天津名噪一時的私人"別墅",就算沒了,大詩人也要憑弔一下。

所以說到這就明白了,天津當年其實是有兩個讀音相同、字卻不同的地方,但因為佟家樓地理位置優越,離老城也就三五里,還是個大別墅,而河西的童家樓不過是城郊村莊裡的一座樓臺,所以童家樓名氣遠不如它的"哥們兒"。以至於早在乾隆時期,就常被人搞混。很多資料中顯示,在給乾隆皇帝遞送的奏摺中,官員就常把童家樓寫成佟家樓。

天津這兩個地方,都是清朝詩人留下的地名,讀音竟然也一樣

正因如此,重修天津府志時,修志人員也稀裡糊塗,直接就把"童家樓"改名為了"佟家樓",後直接簡化為佟樓,並且一直延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