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兒嫁給親王一個女兒嫁給國公,這位國公為何難逃死罪

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潁國公、太子太師傅友德被處死。第二年二月,宋國公、太子太師馮勝也被處死。兩位太子太師的下場,和前一位太子太師李善長一樣。

馮勝也是安徽定遠人,原名馮國勝,又名馮宗異,最後改名馮勝。

一個女兒嫁給親王一個女兒嫁給國公,這位國公為何難逃死罪

元末時,馮勝和哥哥馮國用一起起兵,屬於一支獨立的力量,然後投奔朱元璋,時間比常遇春要早。馮國用深受朱元璋的信任,擔任中軍的指揮,但早早死於軍中。

馮勝接替了哥哥的職務。和哥哥一樣,馮勝是一員猛將,但不是常勝將軍。比如他率軍攻打高郵的時候,守軍詐降。馮勝信以為真,派部將康泰帶領幾百人進城。城上突然一聲號令,城門被放下的閘板牢牢封死,已經進城的幾百人全被砍殺。

朱元璋聞訊大怒,把馮勝召回,痛打十杖,又命令馮勝步行走回高郵。馮勝一路走回去,心中積攢了滿腔的羞辱和憤怒,重新組織人馬四面攻城,迅速拿下城池。

一個女兒嫁給親王一個女兒嫁給國公,這位國公為何難逃死罪

洪武三年,馮勝進封為宋國公,為大都督府右都督,兼太子右詹事,在六位國公當中排名第五。此外,馮勝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周王為妃,另一個女兒嫁給了常遇春的大兒子常茂。從這個意義上說,馮勝在權力高層的根基是非常深厚的。

常遇春、徐達、李文忠等人死去之後,在第一代的開國將領中,馮勝排到了最前面。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派馮勝為徵虜大將軍,穎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為副將軍,率領二十萬大軍出塞,征剿殘元太尉納哈出。

第二代勳臣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景隆、申國公鄧鎮等人跟隨出征,算是參謀,可以說明軍這一次是精銳盡出。

一個女兒嫁給親王一個女兒嫁給國公,這位國公為何難逃死罪

這裡面比較特殊的是鄭國公常茂,跟隨自己的岳父出征,非但沒有立功,還闖了大禍,在酒席上砍傷了納哈出,險些壞了大事,常茂因此被奪爵。

這一次出征降服二十餘萬眾,雖然大勝,中間卻出了太多的問題,顯示出馮勝的統帥能力有問題。朱元璋非常生氣,收回馮勝的大將軍印,打發他到鳳陽居住。

此後,馮勝再沒有率軍出征,但地位依然尊貴。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去世,兒子朱允炆被冊立為皇太孫。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被尊為太子太師。此前李善長曾經享有這個尊號。

但此後的一系列變化驚心動魄。朱元璋對馮勝越看越不順眼,這期間馮勝也沒做什麼大事,根本沒有很大的機會獲罪,都是一些細碎的小事。

一個女兒嫁給親王一個女兒嫁給國公,這位國公為何難逃死罪

歸根到底,馮勝就是功勞太大,讓老皇帝不放心了。藍玉被殺的兩年之後,馮勝和傅友德最終也被處死,公爵被除。

按理說,馮勝最早是繼承了哥哥馮國用的職位,現在可以考慮讓馮國用的兒子繼承爵位。此時,馮國用的兒子還在,在軍中做到了左都督,但朱元璋沒有再給馮家這樣的好機會。

於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