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改革開放的實踐與啟示③|三次產業齊發力,轉型一直在路上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③|三次产业齐发力,转型一直在路上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③|三次产业齐发力,转型一直在路上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③|三次产业齐发力,转型一直在路上

江蘇,依然是那個江蘇。

江南依然保留的連綿水稻田、歷經千年而更加輝煌的絲綢產業……無不昭示著這個魚米之鄉延續至今的錦繡繁華。

江蘇,已然不是那個江蘇。

作為改革開放的一名排頭兵,歷經40年發展轉型,從鄉鎮企業的萬千細流,到外向型經濟的澎湃之勢,再到第三次轉型發展的創新航程,江蘇始終處在發展迭代、產業升級的潮頭浪尖。

一產:從傳統向現代躍遷

改革開放的40年,是江蘇農業飛速發展的40年40年間,我省農產品供給數量和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實現了從傳統小農經濟向市場化、高效化、規模化、機械化、生態化現代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過去一個人一天頂多插一畝秧,晚上回家後腰酸背痛。現在,機器幾天就把500畝地的活幹完了。”談起改革開放以來種糧的變化,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紅星村種糧大戶黃亞惠感慨萬千。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③|三次产业齐发力,转型一直在路上

基礎設施與裝備水平,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硬件基礎。2009年,江蘇率先制定省級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截至2017年底,全省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4000萬畝以上,佔耕地比重從2008年的35%提高到2017年的59%,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隨著農業生產穩定發展,我省農業產業內部結構也在不斷優化調整,由以較為傳統的種植業為絕對主體,調整為種植業、林牧漁業並駕齊驅,呈現出多種經營均衡發展的良好態勢。

統計顯示,從1978年到2017年,我省以種植業為主導的農業比重逐年下降,林牧漁業及農林牧漁服務業比重逐年上升。在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種植業比重由1978年的80.4%降至2017年的52.8%;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比重由19.6%上升至47.2%。

在農業現代化工程不斷推進下,我省農業發展方式也發生著深刻轉變,生態農業、綠色農業蓬勃發展,新業態不斷呈現。

2002年,從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崗位退休的趙亞夫,選了當地最窮的戴莊村,完成自己“沒有做完的事”——讓一個最窮的村實現真正的小康。

“我們當時探索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引進日本技術,結合實際再創新,將戴莊村加上緊鄰國有林場合約13平方公里小流域的山、水、田、林、湖生命共同體,作為整體的生態系統開展試驗研究、示範推廣。”趙亞夫說,戴莊村採用健康的栽培和飼養方法,在傳統農業基礎上,植入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設施、裝備和技術,比如水稻種植已10年不用化肥農藥。體現在效益上則是,有機大米畝均收入2000-2500元,草莓、藍莓畝均收入3萬-4萬元,雞、鵝每隻100元以上,均顯著高於常規。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③|三次产业齐发力,转型一直在路上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業作為我省鄉村主導產業,如今正朝著優質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轉型升級。

儀徵市馬集鎮屬於丘陵地貌,傳統種植成本較高,種水稻、小麥等收益較低。馬集鎮黨委書記邵士翔說,通過調整發展思路,馬集鎮將重點放在高效農業上,發展出黑莓、瓜蔞、甜葉菊、茶葉、碧根果等特色種植項目近萬畝,並推動一產接“二”連“三”。百匯園集團正是當地通過招商吸引來的黑莓生產企業,將投資10億元,打造集果蔬種植、食品加工、產品銷售、商務休閒、農情觀光為一體的特色產業觀光園區。

正是這些與時代發展同步、積極轉型升級的村莊、農民與產業,共同推動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躍進。“傳統產業向新產業新業態轉變,低端農產品向高端農產品轉變,一產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轉變。”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雲這樣概括我省農業產業內涵與外延的升級變遷。

二產:從小到大,從大向強

11月21日,《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18年)》在北京發佈。江蘇在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前十強榜單中佔據6席幷包攬前4名,領跑全國。“中國製造業第一縣”江陰再次蟬聯榜首。

江陰市副市長趙強介紹,從率先探索“蘇南模式”實現“農轉工”,到主動搶抓浦東開發機遇實現“內轉外”,再到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量轉質”,改革開放以來,始終著力實體經濟讓江陰創造了發展奇蹟。

江陰,是江蘇作為工業大省四十年發展的縮影。

省工信廳相關人士介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江蘇製造業先行探索、接力攀登,逐漸發展壯大,在擴大就業、改善民生、創業創造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極大推動了全省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從根本上奠定了江蘇經濟大省的地位”。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③|三次产业齐发力,转型一直在路上

回首來路,江蘇製造業通過“四次轉型”,塑造了今日之“筋骨”——

改革開放至上世紀90年代初,以發展鄉鎮企業為標誌,實現由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的第一次轉型,這是“開天闢地”階段;至90年代末,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為標誌,實現全方位對外開放的第二次轉型;此後至21世紀初,以深化所有制改革為標誌,實現公有制為主向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第三次轉型;從2008年至今,以重視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發展為標誌,著力推動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的第四次轉型。

“規模大、門類全、企業多、支撐強”成為江蘇製造業取得巨大成就的集中體現。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1978-2017年我省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4%,總量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擁有機械、電子、輕工、石化、紡織、冶金等6個“萬億行業”;截至去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4.81萬家,佔全國近13%,超百億元工業企業超過130家,行業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超過2000家;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到90%,R&D投入佔GDP比重達2.7%,科技進步貢獻率62.0%,均居全國前列。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著力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探索走出一條“江蘇路徑”。

——強創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神威•太湖之光”連續第三次位列全球超算500強榜首,天合光能研發的晶硅電池組件輸出功率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徐工研製出全球最大噸位、技術含量最高的全地面起重機,亨通海底光纜交付量突破1萬公里……一個個“大國重器”的背後,是我省1.3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超過220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的合力攻關、創新突破。

——提質效,拉長短板重塑優勢。一場“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專項戰役向縱深推進——我省培育國家質量標杆17個,全國質量獎企業18家;全國工業品牌培育示範企業43家,居全國首位。從江蘇製造到“江蘇創造”“江蘇智造”“江蘇優造”“江蘇精造”,對標製造強省建設,我省步伐越走越快,道路越走越寬。

——激活力,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依託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新興產業加速崛起,集成電路、物聯網和雲計算、生物醫藥等領域突顯領先優勢。依靠堅定不移的去產能,傳統產業鳳凰涅槃 。2016年,我省全面啟動新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行動。三年來,累計壓減煤炭產能836萬噸、水泥產能1232萬噸、平板玻璃產能1290萬重量箱、船舶產能330萬載重噸,四大行業新一輪去產能任務全部提前完成。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③|三次产业齐发力,转型一直在路上

“江蘇是名副其實的製造大省,江蘇製造是全國樣板。”正在梳理江蘇製造業40年發展歷程的省金融研究院院長吳先滿這樣高度評價。

“我們將瞄準製造強省建設目標,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做強龍頭骨幹企業、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大規模實施技術改造、深化兩化融合等為重點,不斷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加快建設自主可控的先進製造業體系,奮力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著眼未來,省工信廳廳長謝志成信心滿滿。

三產:現代服務業成主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體系逐步形成。

作為當前我省產業升級的重要著力點、發力點,現代服務業著眼“支撐江蘇製造業高端攀升”和“滿足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兩大目標,近年來持續領跑GDP增長。

梳理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史,2015年、2016年是兩個標誌性的年份——

2015年,全省實現服務業增加值首次超過3萬億元,達3.4萬億元,佔GDP比重達48.6%,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佔比,全省經濟結構實現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根本性轉變;

2016年,江蘇省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首次超過50%,服務業首佔“半壁江山”。

“十三五”期間,江蘇大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雙百工程”,提出通過5年時間,培育形成百家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以及百家在重點鼓勵行業引領先進發展水平的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③|三次产业齐发力,转型一直在路上

賽特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新型ICT(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邊緣計算方案提供商。董事長逯利軍介紹,他們可以為全球用戶、企業和政府機構提供涉及雲、管道、終端等多個業務環節的解決方案與服務,“包括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單位,均已與賽特斯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目前我省服務業集聚發展效應日益彰顯,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在江蘇13個設區市中,擁有省級服務業集聚區最多的為南京(20個)和蘇州(20個)。2017年,江蘇省125家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合計實現營業收入約2.7萬億元,吸納入區企業約16.5萬家。集聚區中科技、軟件和信息類服務業創造的營業收入已佔到全省科技服務和軟件業總收入的40%左右。

地處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南京軟件谷的億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6月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主板掛牌上市,成為特種機器人領域第一家主板上市公司。公司設計研發生產的智能巡檢機器人,承擔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場館保電任務,34座與全運會場館相關的配電房智能巡檢機器人系統,保證了全運會用電順利。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③|三次产业齐发力,转型一直在路上

當前,我省正全力打造互聯網平臺經濟的競爭優勢,提出互聯網平臺經濟“百千萬”工程——“十三五”期間培育壯大100家互聯網重點平臺企業,實現千億元利稅收入水平,形成萬億元級產業發展規模。

2017年,五星控股集團銷售突破350億元,躋身中國服務業百強第70位。董事長汪建國說,今年五星控股旗下的匯通達打造了農村版的“雙11”,“1.2萬家鎮一級的夫妻店線上線下參與‘雙11’,累計銷售額達10.2億元,同比提升79.6%,超過2.5萬農村居民成為夫妻小店在村裡的代理人,一張農村數據信息的網絡已具雛形。”

撰稿:新華日報記者 吳瓊 付奇 宋曉華 杭春燕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③|三次产业齐发力,转型一直在路上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