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統一天下把巴蜀當糧倉用,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巴蜀就成了蜀中貧弱呢?

無聊感悟人生


為什麼巴蜀在秦一統六國時發揮作用但在蜀漢時成為了雞肋?原因很簡單:

巴蜀只能起到糧倉的經濟作用,不能成為用武之國。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佔據巴蜀的政權,可以北上或者東出佔據其他地盤,更不用說以巴蜀而一統。秦國之所以能夠一統六國,根本原因在於秦國佔據關中,巴蜀並非關鍵。

這也是劉邦、諸葛亮為什麼拼命都要佔據關中的原因——巴蜀太山了,交通不方便!別人打不進去,你也打不出去。

巴蜀在秦國一統中的作用

巴蜀在秦國一統中的定位,其實在司馬錯和張儀爭議伐韓還是伐蜀時就已經給出了定位:

“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

疆域廣一點,財力多一點——這就是司馬錯對巴蜀的定位。

巴蜀在軍事上的意義只有一個——順流攻打荊楚一帶。《華陽國志 蜀志》記載:

“蜀王別封弟葭萌於漢中,號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與巴王為好。巴與蜀仇,故蜀王怒,伐苴。〉苴侯奔巴。求救於秦。秦惠王方欲謀楚,群臣議曰:「夫蜀,西僻之國,戎狄為鄰,不如伐楚。」司馬錯、中尉田真黃曰:「蜀有桀紂之亂。其國富饒,得其布帛金銀,足給軍用。水通於楚。有巴之勁卒,巴〈浮大舶船〉以東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惠王曰:「善!」”

秦國唯一一次從巴蜀出兵就是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領20萬隴西兵浮江而東攻打楚國,逼迫楚國割讓漢北和上庸。

此外秦國就不再見有從巴蜀出兵的記錄,都是從關中出兵。

秦國併吞巴蜀,最大的價值在於拓展了秦國國內市場,有助於增強關中的商業繁榮,僅僅達到廣地、富國的目的,無法實現司馬錯所認為的“強兵”目的。交通不便而導致的輸送成本,讓巴蜀在政治價值和軍事價值上就是雞肋。雖然有經濟價值,但因此而增加的戍守費用足以抵消巴蜀所帶給秦國的經濟增值。


劉邦以關中為基礎一統天下,蜀漢爭奪關中失敗而被滅,北周以關中為基礎滅北齊,唐朝以關中為基礎一統,李自成據關中而滅明朝等等,都足以說明關中在中國歷史地位上的重要性。

關中可富可強,巴蜀可富不能強。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秦統一時把巴蜀做糧倉,是因為巴蜀只負責供應糧食即可;諸葛亮北伐時蜀中疲敝,是因為蜀中既要出糧食,還要出兵。

巴蜀之地即今天的四川重慶,在很長時間其特點是,有大片良田沃土,水源充足,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獲得大量糧食等物資,但民風相對懶散。對外交通,除了水路到湖北(荊楚)外,其餘方向比較麻煩。

秦國統一天下的時候,其基本盤是關中地區,沃野千里,民風彪悍,又有易守難攻的函谷關。而關東六國則是力量分散。可以說,秦國即使單憑關中這塊根據地,也能對六國構成巨大壓力。這種情況下,秦國奪取巴蜀之後,相當於額外獲得了一個大糧倉,既可以對征戰天下的糧食需求進行補充,同時從地理上又能夠順流而下攻佔楚國,對於統一大有好處。

而諸葛亮北伐時代,情況卻完全歐不同。

首先,諸葛亮時代只有巴蜀漢中的地盤,憑藉巴蜀這塊地盤,既要提供糧食,還要出壯丁當兵,一身兼二用,人口和勞動力非常匱乏。

糟糕的是,這幾塊地盤裡面,漢中人口還全被曹操搬走了,等於是有地無人。而蜀中經過劉備三年征戰,以及漢中爭奪戰時候竭盡全力,本身損耗也很嚴重。所以,從人力充沛來說,完全沒法與秦時相比。

實際上,諸葛亮北伐期間,主要問題就是人口不夠,人口不夠造成軍隊不夠,運力也不夠。蜀中糧食自給自足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要把糧食翻山越嶺運到秦嶺北面的關中前線,這個不但沿途損耗(畢竟運輸隊自己也要吃),同時也要擠佔勞動力。蜀漢滅亡時全國人口不過一百萬出頭,而蜀漢的軍隊就有十萬之眾,再要把這些軍隊吃的糧食千里迢迢運過秦嶺,算算需要佔用多少勞動力?

諸葛亮時代還好,北伐的頻次和損傷都控制住。到了後面姜維,不但北伐比諸葛亮還頻繁,而且大開大合,經常損傷不小,一來二去,蜀中就民有菜色了。


巴山夜雨涮鍋


秦國把巴蜀當作糧倉擁有的大前提,是秦國擁有關中平原的富饒之地,本就具有很強的經濟實力。巴蜀之所以能作為糧倉是因為遠離中原戰亂之地,百姓可以集中於生產工作,而關中的百姓還需要承擔兵役,相對生產比重不如巴蜀,這是從戰略格局而決定了巴蜀專門產糧的地位,並非巴蜀產糧高於其他的地方。

根據《漢書 食貨志》描述,劉邦初統一天下時仍有饑荒,劉邦允許百姓販賣兒女,就食於巴蜀,這都是因為巴蜀遠離戰爭的緣故。

其實秦漢時期對南方經濟發展水平很低,過了長江以南都沒什麼經濟高度,巴蜀的經濟實力整體還不如關中、河東、河內等地區。

秦朝四十八郡,以長江為界,南方就只有十四個郡,北方有三十四個郡,差不多的佔地面積,北方受政府控制人口是南方的兩倍還要多。就算到了東漢末年,南方經濟仍不如北方,南方只有荊、揚、益、交四州,其中荊州北部還屬北方。北方有司隸、涼州、幽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兗州、幷州為九州。

巴蜀和江南經濟高度提升恰恰就是在三國時期,因為北方戰亂,大量人口湧入巴蜀和江南之地,帶來了北方農業科技和人力,諸葛亮和孫權提高了當地發展水平才足以跟中原抗衡。

蜀漢和秦國相比有很大先天性不足,蜀漢沒有關中為戰略前線,只能以漢中為戰略前線,但是從漢中到西側的武都、陰平一帶是沒什麼人口的。當年曹操征討漢中張魯,得十萬戶人口,約為益州二到三成人口,也包含不少北方遷移而來的流民。

曹操對此實施了影響重大的大規模移民。先是張既勸說曹操抜漢中數萬戶充實關中人口。又徙武都的氐族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曹操留夏侯淵駐守漢中,經過安撫開導,又徙八萬人口到洛陽、鄴城。

張郃率軍入巴東、巴西二郡,雖被張飛所敗,卻又掩護了當地巴、賨夷帥樸胡、杜濩、任約等遷移漢中,根據《晉書》記載其中一支部族被遷移到略陽以北,正是五胡亂華之時成漢的建立者李氏一族。

總而言之,劉備昔年徵漢中只得其地不得其民,而人力在農業社會中是最大的生產力,由於漢中的人口基本已被曹操所移走,蜀漢所擁有的漢中也僅僅是一塊戰略前線。諸葛亮無法在漢中建立經濟區,要在前線依靠屯田維持糧食,同時要遠從巴蜀運糧到漢中,再運糧隴西前線。蜀漢有一個官職名為督農,這在三國之中為蜀漢獨有,就是負責督促自巴蜀到漢中的糧草供給。

相當於蜀漢的基本條件連劉邦做漢王時期都不如,劉邦那時的漢中還具有相當的人口。諸葛亮時期的蜀漢就必須通過加強徭役,才能維持得了前線糧草補給。不僅士兵要吃飯,運糧之人也要吃飯,若是糧道越長,消耗就會越多,所以蜀漢的北伐消耗更大。

回到原來的觀點,選擇什麼地帶做糧倉還是依照戰略格局而定,只有遠離戰爭的地區才適合經濟平穩發展,在經濟區之前必須要有戰略前線作為緩衝。

巴蜀之地北有劍閣,東有瞿塘峽,秦國只要防守好東部的三峽口,就足以讓巴蜀不受侵擾。劉邦與項羽交戰時,連關中也成為戰略補給地區,因為有函谷關和臨晉為天險,關中只要努力產糧即可。

劉秀爭天下之時,派寇恂坐鎮河內,依靠傍臨黃河,北有太行山的優勢,且戶口殷實,成為劉秀供糧的戰略要地。朱鮪在劉秀北上之時曾經偷襲過河內,被寇恂所擊退。由此可看出屯糧之地,最需要人口殷實、易於防守這樣的優勢。並會隨著戰略格局而改變,並非特指某地產糧效力更高。


蘇沉船


因為就在劉璋的老爹劉焉在190年前後通過賄賂太監當上益州刺史前後不久,蜀中就爆發了打著黃巾軍旗號的大規模暴亂,據說波及了四五十萬流民,對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破壞極大,是靠和董卓一起討伐過西羌的蜀中老將賈龍,率領幾千人政府軍先拖後打,打垮了二十多萬義軍主力(看數目就知道大部分還是流民),最終才把暴亂平息了下去。賈龍是張任的老師和提拔人,可是劉焉作為河北外來戶,害怕賈龍本土派實力太大,就把他害死了,結果一直就和蜀中地方實力關係很不好,時間和精力都拿去擺平地主和官吏,就很疏於恢復經濟了,這時候都是一九四年了,外面早都打成一鍋粥了,後來稍微好點就鬧起來了劉璋和張天師的爭鬥,所以直到劉備來,二十年也還是沒能恢復元氣。


Bowen26482961


巴蜀本來就不弱好嗎?

巴蜀之地基本就是現在的四川省和重慶,四川省可是擁有八千萬人人口的大省,重慶也是四個直轄市之一。巴蜀自古以來都是個糧倉,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四川的來歷就是古代在當地的八條河流。在秦以前,當地就有了高度的文明,著名的三星堆遺址就是代表。

秦惠文王時,秦國乘巴蜀兩國交戰之際,一舉攻入巴蜀。其後派李冰父子前去擔任太守,治理當地。李冰父子興修水利,改善良田,使得巴蜀之地成為富饒之地。而秦國在統一戰爭中,兵源主要來自關中,所以巴蜀之地只需要提供糧草即可,生產力並未遭到破壞。

即使到了漢末三國時期,巴蜀依然是富饒之地。曹魏滅蜀漢時,蜀漢呈上的人口簿記載,益州有百姓90萬。同時期的曹魏人口有450萬,東吳有230萬。曹魏可是佔據了9個州啊,平均下來每個州才50萬人而已,東吳佔據了荊州、揚州的大部,整個交州。平均的話每個州才80萬人左右。益州的富饒絕對名列前茅。

那麼何來蜀中貧弱的說法呢?可能是因為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有一句“今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句話需要結合時勢來理解。蜀漢政權的建立頗具傳奇色彩,劉備本是涿郡(北京附近)人,在亂世中受盡磨難,最終跑到成都站穩了腳跟。鼎盛時的劉備集團跨有荊益,北據漢中,已經成為曹操和孫權的巨大威脅。所以二人聯起手來,共同消滅了關羽,孫權奪取了荊州。劉備為了洗雪前恥,大張旗鼓討伐孫權,結果在夷陵被陸遜大敗,劉備集團大起大落,蜀漢徹底淪為了三足鼎立中的最弱者。諸葛亮所說的意思是,咱們現在跟那兩條狗比,差太遠了,想要一統天下,難度很大。所以才有了諸葛亮的諄諄教導,希望劉禪可以不辱先輩遺業。

導致蜀漢集團貧弱還有諸多原因,比如北方的漢中沒有老百姓,諸葛亮北伐都得從成都運糧,糧草供給艱難。諸葛亮多次北伐都是因為糧盡而退,並非巴蜀缺糧,而是蜀道艱難,糧食難以及時運到前線。還有內部矛盾,蜀漢內部各種派系傾軋,徒徒損耗了國家財力。總之,巴蜀從古至今都是天下糧倉,只是蜀漢集團不是北伐就是內鬥,最終使得百姓皆有菜色,蜀漢被曹魏所滅。


歲月石痕


這個問題,其實說到了巴蜀地區在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及戰略地位問題。

我們研究歷史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現象。在亂世的時候,如果一個政權,政治中心在中原地區,同時它又擁有巴蜀地區,這樣的政權往往能夠實現全國性的統一。如果一個政權只擁有中原地區,或者只擁有巴蜀地區,這樣的政權,通常可以建立一個割據性的國家,但是卻很難統一全國。也就是說,必須要中原和巴蜀強強聯手,以中原為主,統一全國才可能成為現實。

(秦軍進攻巴蜀)

只擁有巴蜀地區而沒能實現全國統一的非常多,比如三國劉備所建立的蜀漢政權、東晉李特李雄父子建立的成漢政權、五代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權、五代孟知祥建立的後蜀政權、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等等,前後有接近十個。不過都沒有一個能實現全國的統一。

擁有中原,同時還擁有巴蜀地區,最後實現了全國統一的政權也非常多。比如戰國時期的秦國,以關中之地為基礎,又佔領了巴蜀,這讓秦國最終實現全國統一。宋太祖趙匡胤,也是以中原地區為基礎,拿下巴蜀,最後實現統一。

三國時期的魏國,如果後來沒有拿下巴蜀,要實現全國統一,也很難。而劉邦擁有漢中及巴蜀,後來他也是通過暗度陳倉,獲得三秦之地,才擁有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資本,最後實現天下統一。如果劉邦沒有三秦之地,他基本上就死在漢中了。

至於只擁有中原,卻未能實現全國統一的政權,實在太多了,在此不贅。

為什麼必須要同時擁有這兩個地區,才能實現全國性的統一呢?

(諸侯爭霸)

首先,中原地區一直是古代的政治中心。所謂“逐鹿中原”,這裡的“鹿”,在春秋時期,是一種只有諸侯王才有資格打的獵物。“逐鹿中原”的意思,就是在中原地區競爭諸侯王之位。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中原一直是政治中心。

政治中心就是人心所向,為什麼三國時期魏國的人才最多,就是那裡是政治中心。是政治中心,在統一的過程中,底氣就會足一些。蜀國偏居巴蜀,就不是政治中心。不是政治中心,而蜀國還能獲得天下人認可,根本原因在於劉備是打著漢朝皇室後人的旗號的。如果他沒有這個旗號,那麼別人對他的認識,可能就和前蜀、後蜀這樣的割據政權一樣,不當回事了。

但是,光有政治中心,沒有經濟支撐,要統一天下也很難。比如春秋時期的晉國,屬於政治中心,但經濟支撐不住,就不能實現統一。

(天下分區)

在古代農業社會,作為經濟中心,關中之地、巴蜀之地、江南之地,這三個地方是最重要的經濟中心。秦國當年不是政治中心,但他擁有關中之地和巴蜀之地,有雄厚的經濟支撐,再加上它軍事力量強大,所以最終就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張生全精彩歷史


巴蜀地區,也就是我們現如今的成都平原地區,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在秦朝統一天下的百年征戰中,巴蜀地區基本遠離戰亂,加上這裡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非常適合開墾種植,所以當秦王朝征服巴蜀後,這塊安全地區就被當做糧倉使用,為秦王朝征服天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草。

但等到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巴蜀早就不是當年的巴蜀,首先劉備當年入川之時,和劉璋在持續打了三年多的硬仗,這對巴蜀地區的破壞是非常大的;緊接著,劉備又和曹操在漢中整整對峙了一年,期間所有的糧草供給都來自於蜀中,這個消耗也是非常驚人的,雖然曹操最後被迫撤出漢中,但臨走時卻把漢中地區的所有人口全部遷徙到魏國。沒有人口的漢中平原,即便土地再肥沃又有什麼用!

隨後沒多久,劉備又傾全國之力討伐東吳,這場戰爭又前後持續了大半年,消耗和損失的戰略物資數不勝數。這前後七八年的戰爭打下來,即便巴蜀再富裕,也早被消耗得一乾二淨。更何況,劉備入川時帶了好幾萬人的軍隊,還有這些軍人的家屬隨後也都遷徙到蜀中,面對眾多的外來人口,巴蜀地區物資自然越發緊張。

所以,等到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巴蜀地區成為貧弱狀態再正常不過!


我是趙帥鍋


因為巴蜀地區自有成都平原,在這裡水土比較的豐富,而且土壤也比較肥沃,氣候也比較的優越,地理環境,還有地勢,各方面條件,綜合起來看,都被稱為天府之國,在秦統一天下之後,把巴蜀當作糧倉用,這裡每年所產出的一些糧食都可以說是非常的多,可以供應全國,如果是在打仗期間,也可以供應部隊以及士兵的一些需要,但是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巴蜀其實就成為了蜀中比較貧困的地方,雖然這裡好為天府之國,但畢竟僅僅只有成都平原這樣大的地方,因為整個城市,它所生產的一些糧食,其實是不夠用來北伐的,諸葛亮北伐,浩浩蕩蕩的進行北伐,光有這一個地方的糧食供應是不夠的,所以這裡才會被稱為蜀中比較貧弱的地方,相對於其他地方,或者是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比如說魏國,華北平原,還有東北地區,或者是吳國,長江富饒之地,和這些相比起來,蜀國這一點糧食,還有蜀國這一點平原就非常的弱小了。


南充身邊事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荊州沒了,關中沒有拿下你說個🔨!


秦國對付的是什麼?三晉,燕,齊,所以秦國一直連橫破壞合縱。你換成一個晉試試!

劉邦對付的是什麼?三秦,齊,趙,代,楚等,所以劉邦也是一直分化瓦解項羽陣營。你換成一個楚試試!


諸葛亮北伐對付的是什麼?一個魏國,這不就是三晉,燕,齊合一了嘛!能不貧弱嗎?


目西


首先肯定是因為時代不同,在秦朝那時候秦始皇是沒有戰亂的,而巴蜀之地也相當富饒所以他們當地老百姓是根本不缺吃喝的,而到了諸葛亮的三國時期,則又完全不一樣了,那時候到處都在打仗爭奪天下,老百姓根本沒有心情好好重莊稼,而都想著逃命去了,所以又加上連年打仗,使得老百姓民不聊生,我諸葛亮時期諸葛亮曾今五比北伐,六出岐山逗大大的勞民傷財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他為了國家大局生死存亡又不得不考慮這些夜不得不做這些,所以這也是沒辦法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