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方政府積極構築外國勞力共生環境 期待有效預算和政策支持

日本地方政府積極構築外國勞力共生環境 期待有效預算和政策支持

儘管日本政府一錘定音,通過了《入國管理及難民法》修正案,然而如何安頓2019年4月即將大舉前來的外國勞力,則落在日本地方政府的肩上。行政指南、生活指南的多語言化,災害時信息提供、諮詢窗口的設置,醫療保險的負擔等,為了實現穩定的共生社會,日本地方政府需要面對的課題還有很多。

福岡縣苅田町是2017年外國勞力人數增多最為明顯的地方町村。在該町內居住的多是從事汽車產業的外國人技能實習生,佔到了全町人口的3.57%。該町的行政窗口正在緊急製作包括英語、越南語在內的四國語言的生活信息指南。為了促進當地居民與外國勞力的相互理解,該町還從18年8月開始定期舉辦包括花藝在內的文化體驗講座。有外國勞力提出希望開設免費的日語課程,但從預算上來看,尚且難以實現。苅田町負責人表示,“希望中央政府能夠明確一下地方政府究竟在行政上和在預算上需要負擔多少。”

大分縣別府市是外國留學生居住較多的地方城市,目前災害信息指南、垃圾分類指南等已經實現了多語言化,在積極打造與外國留學生的共生環境上走在了前列。但在《入國管理及難民法》修正案通過後,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了擔憂。“畢竟外國勞力和外國留學生是不一樣的,留學生的話,我們能得到校方的協助與配合,另外醫療保險上的負擔也會增重。”

考慮到將來會有更多的外國勞力協同家屬一起來日,福岡市在四所小學和四所中學新設了日語教育定點課程,由於沒有專項預算,所以主要靠義工和志願者。大分縣內的市教育委員會相關人士也表示,“中央政府應該指派從事日語教育的人才到地方城市來,地方上很難找到合適的勝任者。”

日本原本為解決某些特定領域的勞動力不足而修改的法案,恐怕又會在新的領域出現人手不足的問題。不過從地方城市提出的問題來看,他們已經開始為明年四月的“勞動力開國”做準備,而不是一味地等待中央政府下指示。如果能夠得到中央政府在財政預算和政策方針上的有力支持,相信日本的地方政府能夠更快的構築好有利於外國勞力的共生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