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賣酒瓶”衝擊上市 才府玻璃粉飾業績“忽悠”投資者?

靠“卖酒瓶”冲击上市 才府玻璃粉饰业绩“忽悠”投资者?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韓永先 北京報道

玻璃瓶罐業務收入佔主營的比例持續上升,今年上半年已達96.65%,貢獻毛利佔到主營業務毛利90%左右,其中酒水瓶毛利貢獻已佔到玻璃瓶罐業務毛利的近80%,也就是說浙江才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才府玻璃”)憑藉“賣酒瓶”業務盈利,準備衝刺A股主板市場。

讓人倍感詫異的是,上市還未通行,實控人已準備好套現,公司此次將公開發行新股和股東發售股份,合計不超過2400萬股,其中發行新股數量不超過2400萬股,公司股東發售股份不超過1200萬股,即使按照2015年6月公司最近一次定增發行價5.8元/股測算,公司股東通過發售1200萬股可套現6960萬元。

募投預期如此虛誇

才府玻璃主要從事日用玻璃包裝容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包括玻璃瓶罐和玻璃器皿。此次招股上市,公司拿出 “年產18萬噸玻璃包裝容器項目”和“年產6萬噸玻璃包裝容器項目”兩個擴產項目,計劃分別投資3億元和1.2億元,計劃全部使用募資。

才府玻璃測算稱,兩個項目完全達產後,前者可實現年新增收入7.55億元,年新增利潤總額9200萬元,年新增淨利潤6900萬元,投資回收期 6.5年(含5年建設期);後者可實現年新增收入1.6億元,年新增利潤總額2746萬元,年新增淨利潤 2052 萬元,投資回收期6年(含2年建設期)。

等待5年全部達產以後,兩個募投項目將可以實現年新增收入9.15億元,年新增淨利潤8952萬元。而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報告期,才府玻璃實現營收分別為1.94億元、2.11億元、3.09億元、1.98億元,淨利潤分別2882.23萬元、3233.61萬元、5010.67萬元、3134.77萬元。

照此計算,募投項目完全達產年將可以貢獻相當於2017年3倍的營收,淨利潤近乎增長2倍。

才府玻璃回覆《華夏時報》記者採訪表示,募投項目是在結合了實際情況並充分考慮了風險因素的基礎上作出的投資決策,可以提升公司產能、擴展業務,為將來的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生產空間。募投投產,一方面能進一步增強公司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能擴展銷售運輸半徑,將銷售區域覆蓋到東北,產能具備合理消耗的市場前景。

對於如何保障募投項目預期收益的實現,公司經營面臨哪些重大的經營環境不利因素,才府玻璃卻是閉口不談。

對比同行業已上市公司德力股份(002571.SZ)和行業龍頭山東華鵬(603021.SH)上市後的業績表現和市場困境,不難發現,或許正是基於對市場前景不樂觀的預期,此次包括實控人陳平安在內的股東才準備捷足發售套現。

德力股份2011年上市時,募投項目吹得天花亂墜,上市7年後,募投項目的預期收益都未達成,2015年和2016年,公司連續兩年虧損6000萬元以上,2017年公司被披星戴帽,目前已陷入賣殼的尷尬境地。

年銷售玻璃瓶罐產品近6億元的行業龍頭,山東華鵬2015年登陸資本市場,產能全國佈局,但是上市後即出現業績變臉,2017年扣非後直接虧損,上市時各種“承諾”碎了一地,目前正謀求轉型重組。

德力股份、山東華鵬在業績變動說明中,均指向了行業比較突出的老問題,低水平供給過剩,高水平供給不足,弱小散、低質低價、同質化造成不理性競爭,地區性產能結構性過剩以及生產綜合力成本不斷增加;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的壓力呈有增無減的態勢;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應對突發危機的能力和手段仍然比較薄弱。

《華夏時報》記者諮詢某大型券商分析人士獲悉,根據國家“十三五”日用玻璃行業發展目標,遏制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複建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嚴格控制東中部及產能較為集中的地區新建日用玻璃生產項目,嚴格落實節能減排措施將是行業面臨的長期政策壓力。

對於後來者的才府玻璃來說,這些都將是不得不邁過的門檻,公司也承認面臨著行業競爭較為充分、同質化競爭、產能過剩的市場風險和環保節能政策趨嚴的監管風險。

粉飾業績之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才府玻璃同樣面臨行業的各種困境,但是招股書的財務指標卻明顯優於行業甚至上市公司,遭到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公司粉飾業績的猜疑。

報告期內,公司絕對主產品玻璃瓶罐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30.07%、30.93%、29.23%和30.93%,大幅高於玻璃瓶罐產品用途、類型、生產流程和材料構成上具有較高相似度的行業龍頭山東華鵬。

2015年至2017年,已上市的山東華鵬玻璃瓶罐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 25.40%、25.69%和 20.52%。需要指出的是山東華鵬2015年至2017年玻璃瓶罐產品售價每噸分別為1848.89元、1683.61元、1993.50元,才府玻璃分別為1690.15元、1615.10元、1659.98元,才府玻璃的單位售價不及行業龍頭,但是毛利率卻大幅領先,如何做到的呢?

才府玻璃回覆《華夏時報》記者的疑問稱,公司的業務模式、客戶結構、銷售規模、銷售區域等與同行業上市公司存在一定差異,毛利率存在差異是合理的。而記者查閱公司的招股書發現,合理性存在於公司高明的成本控制手段上。

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收入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9.09%、46.09%和 51.55%,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期間費用上,報告期才府玻璃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090.94萬元、941.20萬元、1506.56萬元、1071.19萬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6.37%、4.95%、4.88%和 5.40%,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銷售職員薪酬費用率近乎僅為行業均數的十分之一左右;管理費用分別為511.96萬元、674.62萬元、673.02萬元、285.93萬元,管理費用率分別為7.95%、7.37%、5.20%、4.76%,而同期山東華鵬為8.33%、8.70% 、9.19%、10.23%,德力股份為13.29%、12.97%、13.34%、10.55%,管理人員的薪酬費用率僅為行業平均數的三分之一左右。

招股書顯示,包括公司董事長陳建剛在內的董、監、高人員的薪酬均在每年10萬元左右,整個公司領導層的年薪才不過100多萬元甚至不足其他公司一個高管的年薪。

營收和利潤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公司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卻不見增加,費用率甚至不及具有可比性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數的一半,單此兩項才府玻璃就可以每年減少近2000萬左右的成本。

市場分析人士直指才府玻璃存在通過薪酬調節、存貨管理等手法粉飾業績報表之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