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就業何去何從

馬雲曾經說過,互聯網前30年是IT時代,後30年是DT時代,通俗的可以理解為互聯網從技術時代進入應用時代。

人工智能時代,就業何去何從

從互聯網誕生在美國開始的三四十年,美國在互聯網技術上遙遙領先,在PC互聯網的應用上也遠強於中國,然而從2007年智能手機出現之後,中國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應用上,卻後來居上,4G網絡的普遍使用,大大的提高了智能手機上網的效率,也催生出一大波的手機應用軟件,移動支付的問題解決之後,更是打通了各種生活應用場景,極大的提高了生活便利,讓中國數字經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互聯網技術與社會生活的深度融合,也讓AI人工智能站到了風口。人工智能的發展讓機器更好的服務於人類,生活上可以替代人類做一些家務活,比如說掃地機器人,按摩機器人,智能視聽系統,智能家居等等,工業上如各種流水線機器人,送快遞的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現在很多大的科技公司都已經提前進入了人工智能領域,人工智能大勢所趨,很快就會落地一大批人工智能服務項目。

人工智能時代,就業何去何從

隨著工業智能化的提升,需要的流水線的工人將大大的減少,未來普通人或許真的無工可打。前幾天看到一個美國媒體的文章,中國有巨大的人口基數,充足的勞動力,為什麼還在大力的發展人工智能?對,這不光是美媒的疑問,也是國內很多人的疑問。

人工智能時代,就業何去何從

其實在三年前,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中國大量的60後70後80後文化程度並不高,靠著勤勞能吃苦,兢兢業業的在各行業的流水線上,一天十多個小時的辛勤工作,養家餬口的同時換來了中國經濟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一旦人工智能特別是工業智能大規模的應用,中國那麼多的普通勞動人口該何去何從?國家肯定有相應的規劃和部署。

在這裡,從我等屁民的角度去觀察,人工智能是歷史趨勢,誰也無法阻擋,只有跟著趨勢走,就像汽車的出現,讓馬車和人力車伕無活可做,但卻大大的提高了社會的效率,也催生了別的新的行業,比如駕駛員,駕校,汽車修理,汽車美容,公路建設,公路維護,加油站等,也就是說總的崗位沒有減少,是轉換成了別的新的行業崗位了。那麼流水線的作業被人工智能替代了,未來會催生其他的什麼樣的行業和崗位呢?

人工智能時代,就業何去何從

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從物質匱乏年代,過渡到商品大豐富的過剩時代,隨著工業人工智能的發展,效率更加提高,對大多數人來說,生產商品已經不是主要的任務,人們從繁重的商品生產中解脫出來,消費和享受生活將是我們未來生活的基本內容,加上中國逐漸進入老齡社會,未來服務業在生產結構中的比例將會越來越大,由此發展出許許多多的服務細分行業,有以年齡劃分的,有以性別劃分的,有以愛好劃分的,等等各種滿足於人的感官和心理需求的服務。

人工智能時代,就業何去何從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人們思想觀念有了很大改變,越來越關注健康的需求,從現在到處都在跳廣場舞,到處都是跑步的健身的就可以看出,未來健康行業將會大發展,並孕育出許多細分行業;還有美容,愛美是人之天性,自古以來皆是如此,男人希望更帥氣,女人希望更漂亮,而且為了這個,花 起錢來毫不心疼;另外保健,母嬰,旅遊,文化娛樂等都是消費升級的朝陽產業,只要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點,順著這個趨勢走,不管是打工還是創業,都會有自己的位置。當然,如果有一定的資本的話,供給側(包括商品的生產製造和流通)領域還是會有一些開放性的機會,比如生產和流通領域的股權投資等等,將來投資應該比現在容易得多。(流通領域的變革,我將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詳細闡述,如感興趣,請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