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雞湯文太猖獗!這些話號稱出自白巖鬆、魯迅,他們根本沒說!

前不久,著名作家餘秋雨先生髮了一條長達600多字的闢謠聲明,對網絡瘋傳的關於他謠言三連否認:

  • 《餘秋雨得肝病住進醫院,感受是:我病了,社會也病了!》這篇文章不是我寫的!
  • 網上流傳的170多篇署有餘秋雨名字的文章和詩句,以及那句著名的“你的過去我無法參與,你的將來我奉陪到底”,都是誰說的,我可沒說!
  • 餘秋雨妻子的“離婚聲明”,以及所謂“前妻李女士”的發言是徹底地偽造!
營銷雞湯文太猖獗!這些話號稱出自白巖松、魯迅,他們根本沒說!

不光餘秋雨老師,很多文化界的名人也飽受謠言困擾,尤其是近年來各種虛假名人語錄在互聯網上橫行,不管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砒霜,只要後面加上名人的名字,似乎就成了真理。殊不知這些被視若珍寶的“金句”,很有可能是不知出自誰人之手的山寨產品。

沒開微博,微博上到處是“白巖松語錄”

白巖松被稱為互聯網上四大“雞湯盆”之一,任何心靈雞湯類的語句,只要倒在這個“盆”裡,立刻風靡全網。例如下面這個“有時候”排比句:

營銷雞湯文太猖獗!這些話號稱出自白巖松、魯迅,他們根本沒說!

開頭加上【白巖松語錄】,末了再配一張老白的照片,讓人不信都不行。

對於這句話,白巖松明確表示:“沒說過。我沒這麼文藝青年。”此前, 他曾對網上流傳的各種“白巖松語錄”親自鑑定,並表示絕大多數都不是自己說的。他還在自己的新書《白說》的封面上寫了一段話:“我沒開微博,也沒用微信。只能確定這本書裡所有的話,都是我說的。”

營銷雞湯文太猖獗!這些話號稱出自白巖松、魯迅,他們根本沒說!

儘管如此,仍有不少白巖松牌雞湯活躍在各大網站、論壇上,把網友騙的團團轉。

活人都有理說不清,逝者更無法為自己辯白。很多名人去世後,網上會冒出一大堆“名言警句”。他們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依舊流傳著他們的傳說。

相信楊絳“百歲感言” ,不如聽句楊絳箴言

楊絳先生逝世後,她的“百歲感言”在互聯網上瘋傳: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有的還以手寫體在網上傳播。不僅網友大量轉發,甚至連一些名人大V也中招了。

營銷雞湯文太猖獗!這些話號稱出自白巖松、魯迅,他們根本沒說!

對此人民文學出版社闢謠,出版社的責任編輯曾跟楊絳先生本人確認過,這不是她的話,手寫體的也不是她寫的。 網傳“百歲感言”前面內容確實是來自《走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但後面諸多人生感悟系拼湊而成。

與其相信百歲感言,不如聽句楊絳先生的箴言:你的問題主要在於書讀的不多而想的太多。沒事多多點書吧,騷年。

魯迅:我實在沒有說過這句話

說起名人的假語錄,魯迅先生可謂是日常背鍋。不管是人生感悟還是兒女情長,只要這份雞湯掛了魯迅先生的大名,很多人都照單全收,喝完還不忘說一句:真香。比如說:

營銷雞湯文太猖獗!這些話號稱出自白巖松、魯迅,他們根本沒說!

魯迅先生竟然轉型為雞湯大師了? 其實是一段自媒體發佈的營銷雞湯文,並非出自魯迅先生之手。唉,先生的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

還有這句:

我即使是死了,釘在棺材裡了,也要在墓裡,用我腐朽的眼睛發出詭異的光。

詭異的光……你是魔鬼嗎?

魯迅先生說:我實在沒有說這句話。小編可沒有瞎掰,這句話真是魯迅說的!

營銷雞湯文太猖獗!這些話號稱出自白巖松、魯迅,他們根本沒說!

魯迅博物館上線資料查詢在線檢索系統,隨後一陣寒風飄過,那些在互聯網上打著魯迅名字的雞湯文瞬間冰凍三尺,並且結滿了蜘蛛網。以後造訊哥的謠栽迅哥的贓,可以說比較難了。

很多名言都是沃(我)·茲(自)基(己)碩(說)德(的)

不僅國內的名人飽受虛假名人名言之苦,很多國外的名人也紛紛躺槍。

莎士比亞說:“第一次見一個人,體溫在38.6℃就叫一見鍾情。”

糟糕,是心動的感覺,我彷彿問到了戀愛的酸臭味。但是,莎士比亞活在16世紀,而攝氏度這個概念是18世紀才提出來的!

營銷雞湯文太猖獗!這些話號稱出自白巖松、魯迅,他們根本沒說!

難不成莎翁在地底下沉睡了200多年,突然靈感迸發,從墳墓裡驚醒,說出了這句話?

我們總愛喝名人牌的“雞湯”,似乎這碗雞湯下肚便可以頓悟人生。而互聯網上信息魚龍混雜,任何一句話,加個破折號,搖身一變就成了名人名言。如果不長點心,很可能就被忽悠。

營銷雞湯文太猖獗!這些話號稱出自白巖松、魯迅,他們根本沒說!

如果這句話不是我說的,那就是魯迅或者馬克·吐溫說的。——莫言

你們儘管編名言,說過一句,算我輸。——宮崎駿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手機是人類進步的電梯!——高爾基

不要因為配著名人的照片,就相信網上流傳的名言佳句。——胡適

這些名人名言通通是假的!

我們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而湊熱鬧轉發太多。與其轉發網上所謂的“名人名言”獲得心靈慰藉,倒不如多閱讀一些經典之作,多培養一些獨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人云亦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