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真無線耳機的熱點?「瘋米」想用性價比在紅海中站穩腳跟

國內消費者對於國產耳機的刻板印象仍然是“質量不高”、“沒有品牌”、“音質不好”,一部分消費者不加選擇地購買幾十塊錢的耳機,另一部分則奉國外品牌如森海塞爾、B&O、AKG 為圭臬。

實際上,近兩年,市場上已經湧現出了一批國產耳機品牌。根據鯨準的融資信息,從 2016 年到現在,已經有 15 個國產耳機創業公司獲得融資。其中像小米手機耳機供應商 1More,汪峰創辦的品牌 Fiil,主打降噪的 Linner等品牌,也在不斷地被大眾所熟知。

如何打造品牌和產品差異性一直是國產耳機廠商們的困惑。我們曾經報道過耳機行業的幾大趨勢和熱點,潮流化的熱點已經過去(所以 Fiil 沒有成為第二個 Beats),真無線的熱點剛剛被 Airpods 點燃,智能化的趨勢定義尚不明確,目前主要有語音助手、智能翻譯和聽覺增強幾個賽道。

真無線耳機,即將傳統藍牙耳機進行分體設計。從 2014 到 2016 年,kickstarter 上有幾十個真無線耳機項目,其中代表包括 Earin 和 Apollo 7。隨著蘋果推出了 Airpods,巨頭們如三星,Bose,Sony,B&O 紛紛推出了真無線耳機,大部分產品都支持 Siri 等語音助手的使用。

當經典品牌,國內外的初創企業都在佈局真無線耳機時,如何進行產品定位和用戶畫像分析?國產耳機品牌「瘋米」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9 月 20 號,瘋米發佈了兩款產品,瘋米 W1 無線藍牙耳機和瘋米 AI 無線智慧耳機。性價比是瘋米主要的優勢和賣點。

在功能和性能參數和競對沒有顯著差異的情況下,瘋米的價格是傳統耳機品牌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瘋米 W1 售價分別 99 元,AI 無線智慧耳機售價 299 元。

如何抓住真无线耳机的热点?「疯米」想用性价比在红海中站稳脚跟

瘋米和其他品牌全無線耳機性能對比

根據瘋米產品經理,發佈會主講人苗景偉的介紹,瘋米主要定位的用戶群體是原來購買意願在 0-499 元之間的用戶,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注重性價比,對於外觀和性能有一定要求,品牌認知相對模糊。因此這次推出的兩款耳機在最大限度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重點保證了延遲、續航時間和防水性能等幾項指標。

另外,這次推出的兩款耳機中,W1 主打運動場景,AI 無線智慧耳機支持 Siri 等語音助手的使用。苗景偉認為,較低的購買門檻會吸引一部分沒有耳機使用習慣,但是經常運動或者使用語音助手的用戶開始嘗試智能耳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市場空間。不過,真無線耳機的市場空間還沒有完全展開,用戶習慣的養成也需要漫長的時間,瘋米能否起到教育市場的作用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談及盈利預期,苗景偉表示,這兩款產品的利潤空間並不高,主要的意圖還是以低價觸達更多的用戶。公司後續會推出價位較高的耳機,來匹配不同需求的用戶群體。

關於未來的發展,苗景偉認為,初創公司的入局點仍然在於性能的打磨和性價比的提升。

耳機品牌的用戶黏性很高,初創公司想靠格調或者潮流取勝的難度很大。另外,在智能家居不斷滲透的背景下,耳機作為總的語音輸入入口,可能會和更多的智能家居硬件建立聯繫,目前瘋米也在和騰訊叮噹等企業進行相關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