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上海的華為體驗店和蘋果店客流量存在巨大差異?

跟著大神學套路


蘋果零售店可以說是蘋果公司的一個標誌性的存在,說遙遙領先其他大多數公司也不為過。

之所以蘋果零售店可以大獲成功,主要有兩方面的願意,一是蘋果產品吸引人,二是蘋果商店給人的體驗也是比較不錯的。

至於後來者,包括華為,小米和OPPO等等,目前為止跟蘋果的差距都是顯而易見的。去華為體驗店的人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僅僅是國內的蘋果零售店人流量較大,在國外很多地也是這個情況。雖然蘋果零售店名字是“零售店”,給人的體驗卻更像體驗店,各種蘋果公司的產品可以隨便試玩。

至於店員,並不會過於粘人,通常也不會表現出很強的推銷意願。而很多國產手機的“體驗店”卻更像是零售店,店員的推銷意識很強,店內可以試玩的產品不多。

除此之外,蘋果商店成名已久,去的人更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剛剛起步沒多久的華為體驗店,能否獲得市場的認可還需要時間驗證。

但至少在用戶心目中,還不存在一個“華為體驗店”的清晰認知。很多人路過可能就覺得是一家裝修風格比較特別的手機店,而不會考慮進去體驗。

除了商店本身的運營和市場定位帶來的差異之外,兩家公司的產品吸引力也對人流量產生影響。蘋果公司基本專注於旗艦市場,該公司的產品普遍售價昂貴,給人的感覺也是比較炫酷。

因此,想要去嘗試一下,玩一玩的人會比較多一些。尤其是新品發佈的時候,新鮮感比較強。

相比之下,儘管華為公司在旗艦產品方面也有佈局和突破,但是跟蘋果公司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華為的品牌形象可能比較適合用“強大”來形容。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華為就是一家很強大的公司,並不是什麼很“炫酷”的公司。與此同時,華為的產品大多數都是比較大眾化的產品,比較親民,但不會激發人們去試玩,去體驗。

至少傳統的華為給人是這種印象,而品牌印象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因此,華為體驗店並不會讓太多人有想要去體驗的衝動。


鎂客網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去華為和去蘋果體驗店的是兩撥人。

去蘋果體驗店的

以年輕人為主,而且以體驗和比較新發售的iPhone、iPad等電子產品為主,因為蘋果的產品更新換代很快,所以每次購買都免不了一番比較,然而最好的方式還是到線下體驗店去親手嘗試。

而且有很多年輕人把購買和逛蘋果體驗店當成了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

年輕人都比較享受蘋果店裡帶來的那種時髦感,就算不買去玩玩過癮也好。

去華為體驗店的

一般都是去買手機的,真正說到體驗的很少。

因為從安卓系統來講,各類手機都是差不多的使用方式,與ios不同,因此也沒有多加體驗的必要。

說白了,華為現在有些宣發都是走蘋果的路子,相對於蘋果而言,華為自身的設計並不是那麼出眾,勝在國產的結實耐用。比較平價。這是本身的市場定位所決定的。

所以去體驗的人也比較少。

雖然華為這幾年在代言人上下了功夫,但是收效還是沒有不請中國代言人的蘋果來得好。儘管蘋果也在走下坡路,但是本身底子過硬有顧客基數。華為發展的道路還是挺漫長的。

打個比方好了,你和朋友去外面玩,遇到買得起的華為店和可能需要賣腎才能買的蘋果店,是去哪家店體驗手機,答案一目瞭然吧。

年輕人當然會選擇最IN的那種生活方式。


❤魔都小資城市生活指南,帶你過有態度的小資生活~快來關注我的頭條號吧!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從銷量來看,華為的銷量並不差,根據 IDC 的排名,全球範圍內,蘋果和華為的銷量分別排在二三名。



因為華為銷售的主場是在國內,所以比國內銷量,華為肯定是超過蘋果的。那為什麼華為體驗店人少於蘋果店呢?


1. 蘋果店的綜合服務更好

我逛華為體驗店的感受就是,雖然店裡裝修得不錯,但是服務態度有待提高。上海聯洋廣場的華為體驗店,我進去,店員懶懶散散的,問一些手機上的問題,也無法給出專業的解答。


相比之下,蘋果店的服務態度就好很多,店員也比較專業,提出諮詢都能得到很好的答覆。


在線下門店的建設上,華為還是要多投入啊!


2. 蘋果店很多遊客


上海淮海路、陸家嘴和南京東路這三個地方,都是遊客聚集地,那裡的蘋果店人流量很大,但很多都是遊客,進來隨便逛兩下,根本就不會消費。


如果你在熱門景區的蘋果店多呆一會,就會觀察到,雖然人來人往,但實際促成的銷售並沒有那麼多。


而像華為、魅族等國產品牌的線下門店,雖然人流量沒有蘋果店高,但會進店遊覽的,都是對手機品牌感興趣的粉絲,潛在消費者多,促成的銷售比例並不低。


3. 華為的銷售渠道更多元,分散了門店的客流

座標上海,如果想在線下體驗蘋果的產品,第一想法就是去 apple store。


相比之下,我身邊購買華為的朋友,購機渠道就很多:有從華為官網買的,有從京東天貓買的,也有從運營商線下店買的,還有從蘇寧國美買的。可見華為的銷售渠道很多,分散了線下門店的客流。


陸家嘴文青


媽的,為了支持國貨我買了某國產手機,高速路上導航,按了下電源健突然死機了,高速上沒有導航,完全不知道怎麼走!真他媽的坑啊?還好有一個用了3年的果6.不是不愛國,關鍵時候還是蘋果手機!


文一丁1


在上海有人過來談業務,不用開口問,打老遠的就能看出誰是本地小夥誰是外來打工仔。打扮氣質確有不同。一般外來的表情凝重,喜歡手握蘋果手機把商標漏在外,雪白襯衫愛系根領帶,西褲下有雙鋥亮的仿牛皮鞋,肩上的仿名牌皮包晃晃的給人感覺是塞滿了錢。本地小夥就不同了,為了區別自己不是外來務工人員,往往辦事不帶蘋果手機,儘管都用了厭了,就是帶也不會揣手上。他們不愛穿正裝更不會沒事系領帶穿硬底亮鞋,他們可能有一塊父母給的好表,手腕上有手串或戴一枚精緻的白金鑽戒,他們迎面過來往往面帶自信微笑。

在上海,用或不用蘋果的確反應出不同的氣質。在沒錢的人眼裡蘋果是輕奢,在有錢人眼裡蘋果是底層的標配,為了與那些人區分開來,所以故意選擇其它品牌。



畫家俞果


全國崇洋最兇的兩個地方:(一)長三角;(二)珠三角。上海大部分人都崇洋貨,特別是上海女人,珠三角人買車非外國品牌不買,特別喜歡日本車,中國最早開放的兩個地方,經濟富裕了,精神卻窮了!


邊走邊笑邊遊邊嗆


本人經常在南京路吃飯溜達,經常路過蘋果店和華為店,說兩個感受,讓大家瞭解真相:

1、蘋果店獨門廣戶,高大敞亮,非常氣派,讓人不明覺厲,有去看一看的好奇心。華為店就在一個大商場的一樓,店面很小,門頭就像小區生活廣場街邊的手機專賣店,手機維修店一樣,和吉野家這種低端便餐店一樣的位置,比較小氣,確實不吸引人。

2、幾年前蘋果店裡確實人不少,這兩年看也沒有多少人,比華為店好不了多少,以上海的收入水平用蘋果機裝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還記得14年在百聯世貿吃完飯乘電梯下樓,電梯裡還有兩個保潔阿姨,人手一個水果5s,然後我朋友回家就把手上的水果5s給了媽用,自己買了個vivo。當手機慢慢迴歸它的本質的時候,實體店的吸引力就沒那麼大了。


自強不息and正能量


我是科技數碼隨時答,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今年的iPhone從發佈之後人們眾說紛紜,但是其實說起來說的最多的還是價格。雖然這次發佈的iPhone XS售價超過8000元以上,iPhone XS Max售價超過9000元,很多人也是揚言不要購買,但是京東和天貓的官網訂購的人還是絡繹不絕,人們嘴上講著不買,但是一顆熾熱的心是最誠實的。

而華為手機,雖然現在很多人說華為手機是國產手機的老大,是國產手機的代表,一直把華為和愛國聯繫起來。雖然最近幾年深的人心,而且人們的口碑都不錯。但是畢竟還是國產手機和使用安卓系統的手機。

雖然華為和蘋果手機都是使用的是自家的處理器,但是不管是從手機品牌的價值還是手機的科技含量來看,華為和蘋果的差距還是蠻大的,雖然現在華為手機手機不管是子品牌還是產品都比蘋果手機的產品多,但是無奈真正的差距不僅僅是在處理器,更是系統的差距。

雖然現在安卓手機發展越來越快,而且華為手機口碑不錯。但是在人們心中蘋果的手機是任何手機都比不了的,而且蘋果手機的價格昂貴,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中,有錢人眾多。蘋果手機又是一直走高端路線的,所以華為的手機品牌營銷和形象都始終比不過蘋果。

不止是上海,廣州,北京,雖然不像題主說的蘋果專賣店的人那麼多,但是去的人基本上都會購買手機。而且今年因為蘋果手機的價格增加了不少,很多人雖然說價格貴不買,但是看還是要看的。但是相比往年,人還是算少的。

不管是用什麼手機,其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就好。


回答完畢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和觀點,如果你有不同的觀點或者是更好的答案可以留言,我們互相交流和學習,我是科技數碼隨時答。也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到正在看問題的你,如果有幫助到你,可以點贊關注證明你曾經來過

科技數碼隨時答


我來回答你 我在成都 蘋果體驗店人流也是很大 我自己用過華為 現在用的蘋果 說實話 在我感覺 真正買華為旗艦機的人會去體驗店的真心應該不多 必定華為手機用下來給我感覺做工確實國產裡數一數二 拍照也還行 檔次說實話不低 但是真心不適合年輕人和非商務人士 還有我這種喜歡玩玩遊戲的人 而去蘋果體驗店的年輕人多一些 我覺得用蘋果的屌絲比用華為旗艦機型的屌絲多 本人也是屌絲一枚 只有屌絲有時間玩玩遊戲對吧 再加上蘋果體驗店賣的還有筆記本 臺機 平板 和很多品牌音響耳機 所以人多很正常 這並不能說明蘋果比華為厲害多少 但是目前說蘋果確實還是各方面都做的很好的最強手機 希望華為加油 早日真正超越


Wo愛數碼


華為,為中華而為之。

我觀察華為多時,也跟華為華南區線下店有所合作。現在是上海華為專賣店與蘋果專賣店客流量的問題。地標上海,那麼這個現象是比較正常的。

線下店起源

線下店最早起源於愛立信,記得92年時,第一家愛立信手機線下店在哈爾濱開業,人滿為患。我還買過一部愛立信鯊魚手機R310s,至今這部消耗掉1980元的手機還在保留著,是不是造型還很潮?

發展到現在,國內手機品牌首先是TCL、金立後面是OPPO、華為再到現在的小米之家。我可以說是一個見證者。那麼,洋品牌發起的專賣店模式註定吸引更多國人的眼光。所以,從逛街及消費心理來看,國人更願意進這種高大上的手機店。畢竟,逛街就是一種心情。


產品吸客

華為雖然在全國開遍了專賣店,但品類幾乎是以手機為主,再加一點配件。所以在逛街時,人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可看的,雖然他不一定買,但也不想看。而蘋果專賣店就不一樣,進去的人有三種心態:



1.好奇

進去總是想找到一些新產品,看看有什麼值得買的

2.時尚

逛街其實就是一種時尚的表現,很多人上街前要打扮一番,穿潮一點的衣服。進蘋果店也被看做時尚的表現。

3.消費能力和麵子

能進蘋果店,自然代表有這種消費能力,即使不買東西,被店員寒暄幾句也有一種存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