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劍的殺傷力遠不及大刀,為什麼武俠劇裡大俠用的全是劍?

狂人日記65054256


在古代冷兵器中,從殺傷力來說,刀的殺傷力肯定遠遠大於劍。一者,刀一般都比劍重,越重的東西,在戰爭中給對方造成的傷害越大,這是符合力學原理的。二者,刀的著力點比劍好,掄起來砍下去,力量都在刀刃上。三者,古代戰場上打仗,士兵們會選擇刀槍之類,但是肯定很少選擇劍。

(古代拿刀的大俠)

既然如此,為什麼在古代的小說筆記及當下的影視作品中,大俠們都是用劍的呢?古代實際的大俠,是不是也是這麼佩戴的呢?

我覺得古代的大俠,應該也是這麼佩戴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劍是最方便帶在身上的武器。

古人配備防身的武器,都會首先選擇劍。選擇劍,主要是劍好佩戴。如果是一把彎彎的沉重的刀,帶在身上肯定很不方便。若是一根棍子或者銅錘之類,帶在身上也很不方便,在屁股上打來打去,也很不好看。而劍可以裝在劍鞘裡,插進去容易,取出來也方便。如果一定要佩刀,刀的形狀,一般都和劍差不多,比如日本浪人的那種刀。

古代的大俠,雖說武器對於他來說,不僅僅是防身,而且還是他工作的工具。不過,就算是他工作的工具,他也不可能隨時隨地都在使用,還是要講究一個攜帶方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古代大俠首先選擇使用寶劍。

(古人多用劍)

第二,劍是最容易使用的武器。

劍雖然不著力,但是它有一個好處,就是它的兩面都是刃口。一旦拔出來,橫著豎著都可以攻擊,都可以刺傷別人。不像刀,你必須要掄起來,砍下去才有效果。如果不掄起來,比如說刀背碰著人,那也是傷不了人的。棍子和銅錘,都需要有一個掄起來的動作。

在古代搏擊中,最重要的就是“快”。劍拔出來就可以傷人,刀則需要一個掄的過程,作為大俠,要想更快,顯然最恰當的是選擇是劍。

第三,劍是一種身份的標誌。

古代的貴族都會佩劍。佩劍不僅僅是一種防身的武器,更重要的是身份的象徵。劍越鋒利,越貴重。“削鐵如泥”“吹毛得過”那就是最貴重的。“劍”字的前面,往往會冠一個“寶”字,就是這個意思。另外,劍鞘上的配備,也是一種財富和身份的標誌。劍鞘上面是否鑲金嵌玉,雕龍畫鳳,以及劍鞘使用什麼材質,都是很講究的。

所以說,古人佩一把什麼劍,都是其身份的表現。

古代的江湖世界,那也是一個社會。在這個社會里,身份、地位這些,也是很重要的。江湖的世界,其實就是世人的世界,是世人世界的一個影子。因此,大俠們也是通過佩劍,來表現自己身份地位的。

(君子佩劍)

第四,劍是一種文化。

劍在其歷史發展中,已經成為一種文化。

古人有很多研究劍的文章,還有很多關於鑄劍的傳說,可以說,劍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兵器,不僅僅是一種身體佩件,而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劍代表一種“謙謙君子”,才華萬丈,卻又深藏不露。

劍代表一種“智慧”,與刀、錘這些代表“力量”的相對而言。

劍代表還一種“正義”,其“直”的體型與“利”的刃口,都是正直正義的標誌。

而古代的大俠,既然叫“俠”,他們就是謙謙君子,是正義和智慧的象徵。因此,他們身上配備一把寶劍,是最恰當不過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其實這個原因超級簡單,就是劍在古代不屬於國家管控的管制刀具,而刀則是被嚴令禁止出現的武器。


中國的刀劍出現都很早,刀一開始作為工具被人類使用,後來還揹負著武器的重任。而劍從一出生就成了殺人利器,可以說,到好歹還能再日常生活中當工具使,可是劍卻只能作為武器了。這樣看來,禁刀不禁劍似乎很不合理。

在青銅時代,刀屬於匕首級別的長度,其殺傷力自然是趕不上威力強大的劍。但是由於生產力的約束,以及劍的製作成本太高,所以青銅劍這種武器是不能被用於普通士兵的,只有貴族級別的武士和將官,才有資格使用劍(也是他們用得起)。因此從西周開始,劍不僅僅作為武器被使用,還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即使是到了秦漢時期,生產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劍依舊不能在軍中普及。



漢代之後,中國的金屬冶煉技術得到飛昇,西漢的鍛鋼法使得鐵器可以被大量裝備于軍中。同時匈奴的入侵促使著中國騎兵裝備的進化,借鑑於遊牧民族的單刃直刀很快就進入了中原武器研發者們的法眼,直刀相比於劍,成本低,也能穿刺,而且韌性更好,因此很快就成了漢軍中的制式裝備。也是從這之後,刀就成了中國古代軍人永遠脫不開的趁手夥伴。


秦漢之際,劍的形制也有改觀,為了增強韌性,劍鋒變得更加厚重,同時劍身變窄,長度變長,更適於雙手揮動。這種改觀為以後中國的劍的形制定下了基調,但是其造價依舊高昂,只能是富貴人家裝備。也正是因為太貴不能普及,劍對於社會治安起不了多大風浪,再加上劍的使用方法複雜,很難學好。相比之下,刀就要可怕的多了。因此古代政府都是嚴格禁刀,除了個別的工具用刀可以登記使用外,非法持刀,就是犯罪。這也是為什麼宋代的農民起義軍所用的朴刀,多是工具刀和木棍困紮在一起,也是實世所迫。


至於俠客為什麼多用劍,這就反應了一種文化寄託。俠客多少仗義、除暴安良的形象,代表著正義,而劍意味著尊貴、正朔、嚴肅,就多少和俠客能沾上邊。再者古代確實有很多俠客用劍,比如唐代的李白,那就是仗劍走天涯,好不快活的生活態度。


火器工坊


題目明顯是錯誤的,只能說用劍的容易引起注意而已。

武俠小說很多主角都不用劍

以金庸小說長篇為例,用劍的主角其實不多,只有令狐沖和袁承志。

1、郭靖、喬峰、張無忌、石破天都不用劍,都是空手。

2、韋小寶用的是火槍和匕首。

3、胡斐、胡一刀、狄雲用的是大刀。

4、陳家洛用的是劍盾珠索。

5、楊過的重劍其實算不上劍,更像鐵棍,只能算半個。

用劍的主角其實只佔主角的1/6。

除了金庸小說外,還有很多大名鼎鼎的大俠也不用劍,比如李尋歡、陸小鳳、大刀王五等。

拿劍更帥,所以成為俠客標配

1、很多人認為大俠的標配是劍,恐怕還是來源於《射鵰英雄傳》,原文提到;“武學中有言道:百日練刀,千日練槍,萬日練劍。劍法原最難精。武學之士功夫練至頂峰,往往精研劍術,那時各有各的絕招,不免難分軒輊。”

這段話足以從這段話可以略窺金庸對於劍術的推崇,用他的話說就是劍術最難精。

從實戰上來看,劍能刺,能挑,能削,能砍;而刀,只能砍。練刀者,大部分仰仗的是刀本身的威力,而劍術練到到最高境界就是獨孤求敗的無劍,一花一葉一草都可為劍,這就又到了大象無形,大音無聲的境界了。這也是金庸所一直推崇的。

2、刀和劍給人的感覺都是不同的。刀給人感覺霸氣、魯莽,像浪子或野蠻人用的,所以練刀的胡斐比起練劍的苗人鳳總是多了點霸氣,少了點斯文。

君子講究溫潤如玉。劍是兵器中君子,多了幾分從容,所以在小說裡大俠們都是帥氣和武功兼併的,劍就是最好的選擇,而一些莽夫的想象就更加適合刀。


散仙讀史


沒有的事。

來,元芳告訴題主:刀是什麼樣的刀?





宋律師法說水滸


用劍的是法師,屬於魔法攻擊。

劍氣聽說過吧?

比如高漸離的水寒劍,可以讓空氣中的水蒸氣迅速結冰,冰封千里!

而刀是物理攻擊

古代的人大部分不懂魔法,當然只能用用刀,或者用戟,或者用矛。



話不白說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並不複雜的,兵器對於人來說主要是適合,一把合適的武器對於戰場士兵來說,就是最好的保命符。

刀槍劍棒,論資排輩來說,刀與槍的名頭會更響亮,用的也非常多。

刀主要是殺傷力更大,對於力量型選手更加合適,這點是非常關鍵的事情,殺傷力在戰場是決定性的作用,一刀砍下去人馬俱碎,這種血腥的畫面,一下子就能鎮住很多敵人!

槍的用處就比較容易解釋,一寸長一寸強,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作為一個用槍高手來說,只要練好一把長槍,一般三兩個人是很難被人近身的,不能被近身攻擊安全就更高,所以戰場上用的最多的,常見武器應該是槍而非劍。

這點在軍事大戰中就很明顯,一般衝在最前面的士兵都是長槍手,因為他們可以把來犯的敵人,格擋在一定範圍之外。

至於,我們我們今天說的劍,為什麼用的人非常多,我想劍本身最大的好處就是攜帶方便,而且製造款式比任何武器都優雅美觀,使用起來能擋能砍能刺,綜合實力算是非常均勻的一種武器,這種武器只要是個人都能用,隨手拿起來就能造成傷害,重又量非常輕便。

經過我上面的闡述,對於劍為什麼很多人用,而且是隨處可見別人攜帶,大家應該都懂得。

劍的的幾個要點就是:重量輕,上手度高,攜帶方便,這就是它能夠受人喜愛的原因。



道道品談


不要說大俠,我要在古代也佩劍。

刀的運用方式主要是削砍,需要從左至右或者從上至下揮舞,優點是攻擊範圍大、力量大,缺點是動作幅度大,動作意圖很容易暴露,同時也較容易格擋。適合在戰場混戰時使用。

劍的主要運用方式是刺和削,優點是速度快、很難格擋、動作隱蔽。缺點攻擊範圍小、力量沒有刀大。適合單挑使用。

劍和槍一樣,以刺為主要攻擊方式,刺的速度快,而且很難格擋,只能躲閃。所以歷史上的武將單挑高手大多都是使槍的,但槍和劍的使用門檻比刀高,一般人更容易練好刀,而要練好槍不易。

刀可以砍一大片,槍只能挑一條線。所以戰場上的士兵除了特殊兵種大多都是裝備刀,有利於混戰。

但平時上街嘛,還是佩劍好,主要是對手單一,在對手是刀的情況下,明顯劍要更快,更難防。而且對手的刀一揮出來,也比較容易格擋。

那些將軍上陣殺敵用大刀,但腰裡別的大多還是劍。


0屎粑粑0


就這麼說吧,刀劍不同點在於。刀更容易是對方受傷,劍更容易殺死人。戰爭的目的不是殺人,是擊潰對方,也就是讓對方受傷流血。傷病對於敵方來說是負擔,不能上場,又要吃飯,還要照顧。再說,對於軍陣來說,用劍是不實際的,第一劍的攻擊距離太短,只能近身;第二劍的主要殺傷力為刺,難以學習;第三,劍身太薄,容易折斷;第四,沒有連貫性,劍在刺中對方後,沒有那麼容易抽出;第五,造價高昂,鑄劍沒有那麼簡單,要在剛性與韌性間找一個平衡點;第六,無法防禦,劍與重武器相碰必然劍毀人亡。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所以,對於軍陣來說,是不太可能給士兵佩劍的


稀飯79032201


劍其實是槍的縮小版,在高手手裡威力比刀大。但是太難練,對技戰術要求很高,。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劍。


游擊隊長11119


劍在古代主要作用不是武器,是禮器。佩劍不僅是一種禮儀,憑藉劍的式樣,劍裝,長度,佩劍方式可以清晰表明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荊軻刺秦王過程記錄,秦王的劍長7尺,而且殿上除秦王無人可佩劍,導致了秦王拔劍反擊不利而且無人有武器可以護駕。這也因為要劍突出秦王的至尊地位。此外,佩劍禮儀在古代歐洲也出奇的和中國相似,像三個火槍手中描述的,明明輕薄的法式佩劍並不好用,遇到拿著鐵揪的就被打斷,近身搏鬥不如短劍靈活,但他們就要配著,表明自己的劍客武士身份,而且有一種高貴的傲氣。所以,劍,在古代主要不是用來增加武力的,而是類似今天的軍隊軍服,軍銜,表明一個人的身份等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