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全民風險意識迫在眉睫

提高全民風險意識迫在眉睫

家住北京的郭先生說,2012年,他和妻子參加了一家名為“杏壇春熙”的教育機構舉辦的講座,主講人魏犀錕宣稱,可以把孩子培養成影響歷史的與世界的偉人;2014年,郭氏夫婦第三個孩子出生後,魏犀錕稱其為“神人轉世”,是來統一世界的。但需要購買歷史文物對孩子進行培養,結果從郭氏夫婦索得3900萬元教育經費,但實際購買文物僅花費539萬元。近日,北京一中院一審判決魏犀錕犯詐騙罪,判處其無期徒刑。(北京晚報)

那句話怎麼說來?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被騙3600萬?不能說這機構騙術高明,只能說被騙者貪心太大。大到把自己孩子培養成統治世界的領袖,歷史上的超人,神人,這都相信?上當受騙3600萬確實不多,也說明被騙者家庭很有錢,有被騙的物質基礎支撐。

把話題引深到這幾年來的金融領域的被騙案例。P2P、高利貸、非法集資、各種以高息為誘餌的理財產品、莫名其妙的數字貨幣、區塊鏈證券代幣、A股市場等,搞噱頭、炒作概念、講個無邊海沿的故事,就能把幾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投資吸引來?我既感到驚訝,又從來搖頭不相信。只可惜勸說許多人不要投資,他們竟然不相信我的話。驚訝於這麼多容易上當受騙的人,驚訝於風險意識如此之差。

怎麼辦?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培養風險意識最好的做法是讓投資者長長記性:付出血的代價,就會一生一世銘刻在心。建議監管部門一定要下決心打破剛性兌付。只要是市場化的投資,投資者自覺自願的自主投資,自己對自己的投資結果負完全責任。當然,對於金融等各類騙子機構政府要堅決打擊。

政府捂著包著,擔心影響穩定等思想應該改變。現在風險意識差,一定程度上都是慣養出來的。一個行政手段干預導致的市場風險意識低,是市場經濟之大敵。一定要讓市場機制自由發揮作用,讓市場交易雙方各自承擔交易結果,讓自由市場自由徹底出清均衡,這樣才能培養起一個良好的市場。

提高全民風險意識迫在眉睫

誰的孩子誰抱走,誰的風險誰承擔。這樣才能迅速培養起全民的風險意識。只要大家稍加警惕,就沒有騙子的生存之地!

政府需要做的是,不斷的、持續性的根據市場狀況與風險苗頭,給投資者通過包括網絡在內的傳播平臺與媒介提示風險。同時,根據舉報或其他渠道獲取的行騙機構和個人信息及時查處打擊,抓捕和制止行騙者及其行為。

再者,監管部門要加大對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培養與教育,用活生生的案例現身說法教育投資者提高風險意識。通過專家高頻次舉辦講座演講講課等形式,較為詳細地講解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貨幣、證券代幣交易等,把基本的知識點告訴投資者,讓投資者對新經濟新科技新金融有一個大概的認識,防止被忽悠而上當受騙,損失辛苦掙來的財富。

一個要把孩子培養成神的騙局竟然能夠得逞,足以看出一部分民眾是多麼愚昧與無知,風險意識是多麼的低下。令人不解的是,改革開放40年了,這四十年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然而沒有想到的是藉助新經濟新科技為噱頭的騙局比比皆是,而諸如把孩子培養成神的愚昧騙局也能得逞。

培養全民的各個方面的風險意識已經刻不容緩了!

提高全民風險意識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