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关注“Amelie注目深圳”,将文艺进行到底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 ♪~♬..♩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点 击 音 频 收 听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约1665,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一般来说,曲折离奇、扑朔迷离的故事几乎总是伟大作品的标配,比如像《蒙娜丽莎》,自诞生之日起便有数不清的传奇故事围绕着它,多一个故事也为作品多添了一层华彩,最后这件作品“登上神坛”成为地球上最著名的作品,这些故事也确实出过不少力。也正因为如此,大家对伟大的作品也就生出一些特别的期待,希望它们的身世能多一点传奇色彩,多一点可供众人八卦的资料。

大多数杰作确实很能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但这件荷兰17世纪最美的肖像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却实在很让人扫兴,不仅画作本身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传奇,连画家维米尔本人的一生也全无故事可作为谈资。

不过,这样完美的作品,其实也并不需要任何故事渲染气氛了吧?

只说这张简单纯粹的脸,和这惊鸿一瞥的神情,便已经牢牢抓住了我的心。

她素淡的脸上没有什么修饰,五官也就显得更加分明起来。眼眸黑亮如漆,两点高光清透如水,只有涉世未深的眼睛才能如此干净啊。

嘴唇是整个画面中最明亮娇柔的一抹艳色,像被露水濡湿的花瓣一般润泽柔软。嘴唇的轮廓并不分明,尚未饱尝人世的艰辛,也就还没有被磨蚀出凌厉分明的轮廓来吧。

她匀净的脸颊上一抹红晕淡得似有若无,散发着健康明朗的光泽。

整张脸线条极为温柔,没有一处棱角,甚至还带着一丝尚未完全褪去的婴儿般的圆润憨态。这样一张脸上,包含着关于少女和青春全部内容。

或许她的脸细看之下谈不上完美惊艳,她的眉毛淡得几乎看不见,眼睑还略略有点肿,但这些微小的不完美让这张脸变得格外生动饱满。

她的脸在发光啊!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她究竟是谁?

实在是可惜啊,关于她的身份,关于绘画的创作过程,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可靠的记载,甚至找不到任何记载。

不过,这或许并不是坏事。

对于脑洞大开的人来说,越神秘就越有趣,1999年,美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她创作的同名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译为38种语言全球销量达到500万册。其实要说起来,作家仍然沾了画作的光。

大家既然喜欢听故事,也就不妨说一说吧。

这样的故事,爱情为基调是无疑的了。说起来也真是俗套,只不过因为男女主人公是那么伟大的画家和那么干净纯美的女子,大家也就能忍受俗套了。

这个女子名叫葛利叶,故事是第一人称,少女视角。

家境贫寒的葛利叶来到维米尔家做女佣,画家和他善妒的妻子和尖刻的岳母生活在一起,为了供养家庭,维米尔只能不断地为赞助人作画,但他的妻子却从不理解他的艺术,甚至连他的画室都不愿意踏足。这个看似平静美满的家庭里,其实矛盾重重。

一个偶然的机会,葛利叶走进了画室,进入到了一个奇异的艺术世界。她对艺术天生的敏感让维米尔大有知音之感,于是她开始进入画室为他磨颜料,给他提建议,甚至成为他的灵感源泉。

接下来的事不用说了吧,画家在葛利叶那里得到了家庭中从未有过的温柔和理解。用故事里的话来说,“一切从未发生,却一切已经发生”。但这是多么可怕和危险,多么不道德、不可能的事啊。

妻子发现了某种端倪,画家只能隐忍痛惜,而她,只能默然离去。这一去便是永诀,临别的最后一瞥,她献给了他。她坐下来,画家为她戴上了他妻子的珍珠耳环……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女演员斯嘉丽·约翰逊已经是全球公认的数一数二的美人,但仍然无法还原少女那不谙世事纯净如水的样子

说实在的,这个故事和结局都不算太坏,但我实在是不愿意相信,除了我并没有在画中少女的眼里看到多少爱意以外,这么一张青春明朗的脸上,本不应该带有太多人世的沧桑啊。

所以有人认为这是画家14岁的长女。

我倒更喜欢她是个神秘的女子。

我猜,或许她只是个陌生的少女,某天下午从维米尔窗前经过,她像一阵清风,搅动了那个时光悠长、空气宁静的画室,维米尔于是请求她坐下来,为她画下了这样的惊鸿一瞥。

你看她的打扮,带着东方的情致,这并不是维米尔的家乡代尔夫特的寻常装束,也不像是当时荷兰的装束。她来自哪里,去向何方,我们并不知道,或许维米尔本人也并不知道。

或许她只能停留片刻吧,所以他也只是急急地拿起笔,生怕错过了一分一秒,多说一句话,都唯恐浪费了时间,也破坏了她安然恬淡的表情。

当然当然,这也全是我瞎猜,一切都是谜,我们永远得不到答案。

不必得到答案。

光从左侧打过来,这是他画面上永恒不变的角度,所以,她也一定坐在那个固定的地方,只是这一次,她实在太美,所以画家放弃了他一贯对画面细节精确谨严的描画,他的重点只放在那只硕大的珍珠耳环上,珠光娇柔清润,和这张脸多配啊。

维米尔真是捕捉光感细节的圣手,珍珠下端那一道微白的色泽实在妙极,比真实更加真实,这是少女白色衬衫的领口在珍珠上映出的一道反光。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只这一点便已足够了。

她的服色简单鲜明,铅锡黄、铅白和群青,这正是画家用得最得心应手的色彩,所以维米尔的许多画作中都是这几种色彩唱着主角。

不过,少有的是这幅画使用的色彩如此之少,画面却如此新鲜夺目,确实也只有在少女无敌青春的掩映之下,它们方才愈显单纯明净。

我想,少女如此坐在画家面前的时刻,空气一定都发着光。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这是维米尔安静的《小巷》和他的家乡《代尔夫特》

维米尔一生都没有出过国,甚至可能没有离开过家乡代尔夫特,这又何妨,有了这样美好的瞬间,他已经不需要更多。

所以他用尽了最大的力气,把这瞬间凝固下来,因此也像是把她永远地留了下来,他仿佛对时间施了魔咒,一切就此停顿,只剩画家一个人,在代尔夫特小巷深处的斗室里忙碌,留住了人间最美好的一幕。

待他最后一笔完成,魔咒就此解除,被凝固的时间开始加速奔腾,一切倏忽即逝,少女或许也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许多作品似乎都是如此,画中的世界静得像是睡美人的城堡,一切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倒牛奶的女仆站在窗边,连罐子里的牛奶都定住了;称金子的女子站在窗边,手中的天平一晃也不晃;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在窗边拿着他们的科学仪器,也似乎定住了,还保持着探索的姿势;画家和他的模特儿、织花边的女工、拿水罐的女子……他们都站在窗边定住了。

哦,原来这魔咒是来自窗外的那一道光啊!

有了这一道奇迹般的魔法之光,维米尔便把日常生活最朴素的温柔和情致幻变成了永久的丰碑。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倒牛奶的女人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称金子的女人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读信的女人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戴项链的女人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拿水壶的女人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写信的女人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象征信仰的女人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地理学家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天文学家。光都从左边这扇窗户透来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唯有这幅《花边女工》,光是右边来的

生活虽然充满温暖,却不乏艰辛,这才是寻常人生的真实模样。

他画得这样平心静气,却又不厌其烦,他愿意用许多时间一点点一丝丝画桌子上的一块面包,地毯上的一点纹路,水罐上的一个斑点,便是在这一丝一缕当中,拼缀出生活全部的味道来。画得越细,便越能切中生活的内核,活得越踏实,内心越笃定。

在这时光悠长的狭小街巷里,维米尔安安静静地画画,直到他的笔把每一件物品都慢慢地抚摩过,把每一个小褶皱都细细地捻过,才肯走到下一笔。

这样画画很费气力啊,所以他只享年43岁,一生留下的画作,不到40幅。

对于维米尔这个谜一般的大师,没有留下关于绘画技法的只言片语,他的画连草图都几乎没有,所以他如何做到这样的细致温润,如何能落墨成章,都让人们充满好奇。现代研究发现他在绘画时使用了暗箱作为辅助,这就是相机的前身。

这种暗箱一面带有小孔,箱外的景物透过小孔便可以在箱壁上投射出两边相反的影像。后来由于凹面镜的发明,这种影像便可以被矫正,不再颠倒了。现代研究者已经在他的画中找到了确实的证据,还有研究者通过还原他的暗箱,竟然也真的复制成功了维米尔的画作。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暗箱的大致工作原理就是这样的

这些推测和研究应该是不错的,只不过这些只能透露出维米尔的技法,而他真正的魔法,让世界瞬间安静下来,让画面充满迷人的魅力,这便不是我们能够窥探得到的了。

维米尔在代尔夫特家乡很有声望,但名气却流传不远。在他离世后的两个世纪里,几乎被人遗忘,直到19世纪他重被发现,世人才惊讶地看到原来在17世纪的荷兰,有这样一位“代尔夫特的司芬克斯”,既神秘莫测又充满“致命的诱惑”。

是啊,任何面对他画作的人,都要小心了,千万别把心遗落在17世纪代尔夫特的小巷深宅里,沉醉不知归途。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写信的女子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音乐课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拿酒杯的少女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情书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绘画的寓言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军官和微笑的少女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坐在小键琴前的年轻女子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休息的女子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不同装束的女子,都那样安静美好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维米尔早年的作品中左侧那个望向我们的,据说就是画家的自画像

本期作者

罗米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罗米,北京大学文学硕士、艺术学博士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为了不失散,也别忘了置顶、星标Amelie

1.进入“Amelie注目深圳”主页,点击右上角人物标志

2.进入页面后上角点击“···”

3.打开菜单栏,轻松设置星标啦~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往期精选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2018艺术深圳:国际范越来越足了!

这四年,Amelie持续以关注人的形式,来关注艺术深圳,这是我的私人角度,像一个小小的实验项目。

胡亚光:戏剧就是生活中的那道光

金琼:从城里搬到村子,择一处庭院过日子

罗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随 笔

用自己的方式,给喜欢的中年女生写一封情书

山西之美,我们究竟错过和“抱愧”了多少?

“生活越来越好,也是深圳人的一种成功”

艺术展

800件世界级摄影作品来罗湖了!

吉田潔带着《大鱼海棠》的音乐要来深圳了!

在深圳,看梦露展与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观 影

荐 书

在大银幕上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是这个夏天无比美妙的打开方式

一个女人与四个孩子,活成最美好的模样

中国式个人边界,把干涉当仗义,把模糊当亲密

赏画II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

商务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