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與書法的淵源

醉酒之嗜,激活了千餘年不少書法藝術家的靈感,為後人留下為數眾多的書法藝術精品。從王羲之酒後寫《蘭亭集序》到張旭醉後狂草,再到懷素酒後狂書,留下了一個個動人的傳奇。

酒與書法的淵源

酒不僅能催發詩人和畫家的創作靈感,它對於書法家,也具有激化興奮的功能。東晉時期,大書法家王羲之和好友在蘭亭雅集,曲水流觴之中,他於微醉中揮毫書寫了《蘭亭集序》,成為千古佳作。後來,他在清醒時又試寫了數百次,都不能達到那種上乘的效果。

酒與書法的淵源

1.張旭與酒

張旭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他的草書連綿迴繞,起伏跌宕,線條厚實飽滿,極盡提按頓挫之妙。當時的人把他的草書和李白的詩歌、裴曼的創舞稱為“三絕”。

酒與書法的淵源

唐代文學家韓愈在《送高閒上人序》中,也對他的草書推崇備至。張旭極喜歡喝酒,每次大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好像有神靈在幫助他一樣。據唐人記載,張旭每次飲酒後就寫草書,在書寫的時候,揮筆大叫,把頭浸在墨汁裡,用頭髮書寫。

酒與書法的淵源

他用頭髮書寫的字,飄逸奇妙,異趣橫生,連他自己在酒醒之後,都大為驚奇。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對此有描述: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筆如雲煙。

2.懷素與酒

懷素是唐代名僧,著名書法家,字藏真,精通禪理、禪趣。懷素的狂草,與他創作時嗜酒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他常常酒酣興起時,在寺院牆上、器皿上,甚至衣服上任意書寫,不盡興不罷休。他終日不離酒壺,以酒為伴,酒已成為他創作的必需品。

酒與書法的淵源

懷素在《自述貼》中就說到自己在寫書法時: 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欲書書不得。興來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宜和書譜》中對懷素醉書的草書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聳動當世,則後生晚學者,不啻羶蟻之。可見懷素出類拔萃的書法藝術和精妙的墨跡在當時引起的轟動,並且給予後學以強烈的影響。

酒與書法的淵源

3.元明書家與酒

元代有一位叫郭界的書法家,他和當時最著名的書畫家趙孟顯、鮮于樞交往甚密。他的書法受趙孟頻影響。俞希魯撰寫的《郭天錫文集序》中說,郭界身長八尺,有美須,善於辯論,是個堂堂然的大丈夫。郭界的酒量更是大得驚人,時人稱他有“有鯨吸之量”。他在醉後,信筆揮灑,墨神淋漓得之者如獲至寶。

酒與書法的淵源

明代的祝允明嗜酒毫無拘束,筆跡天真縱逸,不可端倪。狂草學古人懷素、黃庭堅,他在臨書的功夫上,同代人沒有能和他比的。他是一位全能的書法家,能寫古雅的行書、精緻的小楷、篆隸、大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