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五羊牌雪糕,廣州還有另一個五羊牌曾風行全國

除了五羊牌雪糕,广州还有另一个五羊牌曾风行全国

廣州真的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城市。

在此次“潮起珠江”徵文活動中,我們收到了約1100人投稿,從各行各業,到各式生活的變遷“回憶”中,我們逐漸拼湊出這座千年古城在改革開放40年中的點滴變化。

有人回憶起風行全國的“五羊”牌

教室裡厚厚的粉筆灰

廣州畫院當年的“有為青年”

隨著年歲增長“悟”出了“先生之道”

而即便是殘疾人

也能在改革開放中“疾行不止”

廣州在這些年裡究竟有哪些變化,不妨跟著這些來稿,一同重溫這些廣州回憶。

風行全國的廣州“五羊”牌

對於廣州人來說,“五羊”牌雪糕如雷貫耳,但你可知當年廣州還有另一個“五羊”牌鋼材,也曾風行全國。

回想當年,廣鋼的“五羊”牌鋼材從白鶴洞生產出來後,撐起了改革開放期間林立的無數高樓大廈。

唐承斌來自廣州鋼鐵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他在《我們用心培育著“五羊”不老松》的投稿中說:

廣鋼,曾經是廣州國企的一面旗幟。自1958年投產以來,周恩來、朱德、江澤民、吳邦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來到廣鋼視察。

除了五羊牌雪糕,广州还有另一个五羊牌曾风行全国

“不過在改革開放之前,廣鋼卻只生產鋼材不賺錢。”唐承斌憶述道。

直到1983年,彭韶輝就任廠長後,這家不賺錢的企業逐漸發生改變。彭韶輝大膽實行“系列承包”,帶領一萬多職工摘掉了廣鋼連年虧損的帽子。5年後的1988年,廣鋼在全國冶金行業第一個實行中外合資。

1996年3月,廣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成為全國地方鋼鐵骨幹企業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直到2013年,廣鋼人“棄小家為大家”,親手把白鶴洞鋼鐵生產基地關停。

除了五羊牌雪糕,广州还有另一个五羊牌曾风行全国

唐承斌說,廣鋼自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大量鋼鐵冶煉人才找不到施展才華的地方,另一方面公司失去了支柱產業。

“擁有數十年良好口碑的‘五羊’牌鋼材,眼看著就要在市場消失了。”

除了五羊牌雪糕,广州还有另一个五羊牌曾风行全国

一家三代都在廣鋼的工人說,廣鋼已經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大部分。圖片來源:廣鋼官網

所幸在2014年1月1日成立的廣州廣鋼新材料有限公司,宣告承接“五羊”牌建築鋼材品牌,旗下70多名員工一肩挑起延續廣州鋼鐵產業輝煌的歷史重擔。

“雖比高飛雁,猶未及青雲。”唐承斌說,“五羊”牌鋼材雖不在廣州生產,但還代表著廣州,在用心講述著“五羊”的故事。

廣州畫院裡的“先生之道”

沙河頂 “先生畫館”掛牌成立那天,40年來為廣州畫院奔走呼籲、餐風露宿,如今已白髮染鬢的功臣們,被重新請到聚光燈前,追憶曾經歷的風雨時節,和曾共享的閃耀時刻。

“嶺南繪畫大師關山月、賴少奇、黎雄才,三大才女蘇華、陽雲、吳海鷹……這些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在進畫院剛滿十年的我心中,漸漸有了溫度。”廣州畫院的筱卉以《先生之道》,講述了一段關於廣州的文化歷程。

1982年,廣州畫院成立,卻沒有屬於自己的辦公樓。畫院集合了當時廣州最頂尖美術人才的創作團隊,卻只能暫時“寄居”在位於越秀北的雕塑院三樓。

除了五羊牌雪糕,广州还有另一个五羊牌曾风行全国

位於沙河頂的廣州畫院先生畫館。圖片來源:詩意花城生活圈

那個年代,大多人的“家”都窄小擁擠,一擺開畫架,空間便捉襟見肘。陳永鏘就在不足10平米的房間裡,白天當畫室,晚上用布簾一隔成了一家三口的臥房。其他畫家的作畫條件也大抵這般窘澀。

即便條件如此艱苦,現在的“先生”、當年的有為青年們,依然胸懷凌霄之志,才情迸發,作品接連不斷地在國內、省內大展獲獎。

經十年艱苦跋涉,廣州畫院終於在沙河頂有了固定辦公樓,畫家們也有了獨立工作室。就在這棟大樓裡,誕生了中國最早的藝術博覽會。幾經變遷,如今化身為中國美協和廣州市政府主辦的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仍保持著國內最具規模最具影響的藝博龍頭地位,中國藝術市場也在百花齊放中,躍居全球第三。

筱卉說,無論年輕的人們是否在此找到了“來處”,看清了應去往的“方向”, “先生”們開疆拓土勇於創新的精神,永將如燈如炬,輝映歷史,照亮未來。

那時的老師,上完一堂課就落滿身粉筆灰

“採蘑東隅下,推門見青山”,這是不少人40年前小時候生活的真實寫照。

雖然看似詩意,但鄉間的路下起雨來滿腿的泥巴,有時雙腳陷進泥沼就會真切地感受到什麼是“不能自拔”。

村民是靠天吃飯的,所以暴雨狂風真的沒有半分的浪漫。番禺區東湖洲小學老師何杏萍的投稿,就帶我們回味了一番這些年的風雲激盪。

何杏萍回憶,那會兒,每個教室黑板的上面都用紅色油漆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她說,盼望帶紅領巾,期待拿“三好學生”的獎狀是孩子最純潔的追求,五講四美三熱愛,做新時代的“四有”新人是小夥伴們當時共同的宏偉志向。

長大後的何杏萍考進了番禺師範學校,畢業後順利成為一名教師。

她坦言,那時教書很簡單,只是傳授知識,課講得細一點,學生掌握的多一點就可以。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便是教學的所有武器,整塊黑板寫滿了就用黑板擦擦掉再寫。一堂課下來,嘴裡、頭髮上、衣服上沾滿一層白白的粉筆灰。

除了五羊牌雪糕,广州还有另一个五羊牌曾风行全国

“那時候的我們哪能想到有一天粉筆和黑板會被現在的多媒體所取代。”

從粉筆加黑板到幻燈片、錄音機,再到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設備開始走進教室。

不僅如此,除了傳授基礎知識,素質教育被提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尊重學生的個性張揚成為老師的教學重點,“一言堂”式教育真正成為了過去。

何杏萍感慨,在改革長河的每個拐彎處,中國作出了攸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重大歷史抉擇;恢復高考、立德樹人、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每一朵浪花都折射出中國教育40年的壯闊波瀾。

廣州開放後會“為富不仁?偏見被一件事扭轉

在廣州度過了青少年與中壯年的前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王新憲,把憶述這段年華的86篇文章,結集為28.8萬字的《疾行記》。

而來自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的梁左宜,將王新憲的人生經歷結合殘聯的發展歷程,當作回望廣州改革開放的一扇窗。他首先提出一個思考。

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年代,或被歧視恍如廢物,或受重視啟用為棟樑,究竟是個人把握了機遇,還是時代改變了環境?

王新憲正有幸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國家華章,在甩開膀子大幹的同時,成長為社會工作者,更堅持學習外語職業中學的英語課程,並順利通過經濟師級別的英語考試,還完成了中山大學工商管理在職研究生課程。

除了五羊牌雪糕,广州还有另一个五羊牌曾风行全国

王新憲。圖片來源: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

在王新憲的幫助下,廣州殘疾人事業用短短几十年,走過別人花上百年所走的路程,創造了多個全國、全省第一:

最早創建無障礙環境的省會城市;全國第一個實行“殘疾人按比例就業”的省會城市;全國最早成立殘疾人職業介紹所;全國最早建立設備先進的盲人圖書館;全國最早成立殘疾人事業理論研究會,最早創刊殘疾人理論研究雜誌……

1992年,廣州市成功承辦第三屆全國殘運會,“愛心滿花城”的氛圍感動了來自各省市的領導和來賓。

“他們說,殘運會是人道主義精神生動的啟蒙教育,也改變了許多人認為廣州開放後會變得‘為富不仁’的錯覺和偏見。”

梁左宜展望,時移世易,殘疾人事業的後繼者面對的是與40年前完全不同的環境,在新時代的普惠發展路上,廣州仍需“疾行”。

留言送購書券

廣州日報大洋網開設專頁,以“改革開放,我想對你說”為題,邀請讀者寫下改革開放以來對廣州發生的變化的感受。留言者將有機會獲得50元的購物書券一份。(獲獎名單請留意網頁上的每期活動報道。)

留言入口戳這裡

出品:廣州日報五號樓工作室

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蓉芳

文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道嵐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方金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