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最窩囊”的戰爭,為什麼不多堅持一會?說不定就贏了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上也是經歷過無數次的分分合合,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國,我們自然也不能忘了歷史上那些為了國家而捐軀的英雄偉人。我想大家在歷史課本上都對我國近代史上的一場戰爭記憶猶新吧,這也是被稱為中國史上“最窩囊”的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當年號稱亞洲最強的清政府北洋艦隊,卻在黃海上被日本海軍全滅。

中國史上“最窩囊”的戰爭,為什麼不多堅持一會?說不定就贏了

可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當時清政府為什麼不多堅持一會兒?因為說不定堅持一下就贏了!首先我們要聲明這裡不是在貶低甲午海戰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而真正值得我們打擊的應該是當時腐朽無能的清政府。甲午年間,清朝雖然國力早已大不如前,但也捨得花重金打造一支近現代的海軍,這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中國史上“最窩囊”的戰爭,為什麼不多堅持一會?說不定就贏了

不過當時的清朝國內上下都是腐敗成風,北洋艦隊後勤補給嚴重不足,不然也不會讓這些將士們敗的這麼慘。但仔細分析你不難發現,雖然當時的日本在經濟實力和科技上是完全碾壓中國。可他們畢竟是一個島國,國家資源本身就不多,而且那個年代也缺乏支撐大型跨海作戰的裝備,不像現在還有登陸艦運輸機啥的。如果當年清政府不那麼軟弱無能,再多堅持一會舉全國之力直接跟日本打持久戰。

中國史上“最窩囊”的戰爭,為什麼不多堅持一會?說不定就贏了

不說完全打敗他們,就算拖也能把他們拖垮,也不至於落得一個割地賠款的窩囊結局。而且日本當年打這場戰爭也是舉全國之力有備而來,不成功便成仁。所以說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只有做到像如今的中國一樣,全國軍民一條心,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