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農村支付市場 中國銀聯助力鄉村發展振興

在幅員遼闊的內蒙,科左後旗巴胡塔嘎查包金海助農金融服務點是草原牧民烏日根達來經常光顧的地方,在這裡,他可以直接在助農金融服務點辦理小額取現、農牧民貸款的查詢、還款、申請以及手機話費、水電繳費、社保查詢及繳費等業務,同時還能每月通過服務點POS給上大學的兒子轉賬生活費。而在服務點建成之前,每次辦理業務都需要前往距離嘎查村幾十公里的農信社網點,助農金融服務點的建立極大節省了農牧民的時間和財務成本,使農牧民足不出村即可辦理各類金融支付業務。像這樣的助農金融服務點,內蒙古全區已建成11043個。依託服務點,銀聯大力創新“互聯網+農村牧區電子商務+遠程涉農信貸+社保繳納等政務服務+N”等多個應用場景,陸續將助農金融服務點智能化升級,為廣大農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在湖北腹地農村,2018年7月,銀聯與潛江市衛計委簽訂了移動支付縣鄉村三級全覆蓋合作協議,該市5家市直醫療衛生機構、14家鄉鎮衛生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櫃面受理銀聯全產品改造,當地衛計委已組織協調新增自助繳費終端的醫療機構進行銀聯二維碼改造,銀聯湖北分公司對全轄424個村衛生室投放了受理銀聯移動支付的簡易終端,滿足了信息化集中管控需求,也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百姓的醫療條件,惠農實踐步伐堅實。

在大連莊河、遼寧撫順清原縣、浙江嘉興嘉善縣、湖南邵陽新寧縣、廣東惠州惠東縣、黑龍江大慶安達縣、廣西桂林全州縣、安徽太和縣、四川西昌、山東長島縣、陝西寶雞成倉區等約120個縣級市,2017年以來,中國銀聯陸續開通公交移動支付服務,縣鄉百姓無需再隨身攜帶乘車所需的零錢,也不用再有趕到充值點排長隊的困擾,只需一張帶有閃付功能的銀聯卡或綁定銀聯卡的手機靠近公交讀卡感應區,即可“一揮即付”,或者打開雲閃付APP,出示銀聯二維碼“掃一掃”購票,享受便捷、高效的乘車支付體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城鄉融合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農村金融服務實現了質的飛躍。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中國銀聯聯合產業各方不斷完善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加快農村支付業務推廣及創新,推動我國普惠金融發展。

不斷完善農村地區支付受理環境

多年來,中國銀聯聯合各商業銀行、非金融支付機構及供銷總社、中化集團、中國人保等各類涉農機構共同建設農村地區銀行卡受理環境,加快布放農村金融自助終端,推動銀行卡受理網絡向縣鄉及廣大農村地區延伸。同時,銀聯積極推動各級政府出臺財政補貼、稅收減免、通信優惠、專項資金等扶持政策,與各地省農委、當地農業協會探討合作並爭取相關支持,聯合成員機構對“三農”商戶受理銀行卡實行手續費扣率優惠,降低農村地區支付服務成本。截至2018年6月末,接入銀聯跨行交易網絡的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共約1137家,銀行卡受理網絡覆蓋全國所有縣區,縣域及以下活動POS終端達551.34萬臺,服務農村居民超過6億人。2018年上半年年實現POS交易筆數11.89億筆,交易金額6.5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64%、88.29%。

積極開展農村支付產品創新

大力推廣“福農卡”系列產品。為解決農村地區長期存在的融資難和支付不便等問題,中國銀聯響應中央服務“三農”的號召,聯合商業銀行和涉農機構面向農村居民、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大戶、涉農領域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業主等推出 “福農卡”系列產品。該卡除擁有銀行卡基礎功能外,還具有國家和地方各項涉農補貼代發、小額循環貸款、農資農具直銷、涉農產業聯盟等多項特色功能。如今,“福農卡”已成為農村地區廣受歡迎的非現金支付工具。2018年上半年實現跨行交易筆數2.46億筆,交易金額7438.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20%、53.02%。

廣泛開展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及助農取款業務。針對農村金融網點少,金融服務較為薄弱的情況,中國銀聯聯合各家商業銀行推出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農民工在打工地辦理銀行卡並存入現金,返鄉後可在家鄉就近的郵政儲蓄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營業網點提取現金或查詢餘額。2018年上半年,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業務共計實現交易筆數119.68萬筆、交易金額25.59億元,受理點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同時,中國銀聯聯合銀行卡收單機構推出助農取款業務,在農村地區助農服務點布放銀行卡受理終端,極大便利了農民日常的現金取用和賬戶查詢,也大幅緩解了銀行櫃面壓力,減少了現金往返押運等管理成本。2018年上半年,累計實現助農取款交易筆數1720.42萬筆,交易金額114.48億元。

全面開通助農轉賬、現金匯款、便民繳費業務。在人民銀行政策指引下,中國銀聯聯合數百家商業銀行在助農取款終端上全面開通助農轉賬、現金匯款業務,推動收單機構積極拓展農村電力繳費、手機話費充值等便民繳費業務,農村銀行卡受理終端利用率大幅提升,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的業務功能不斷豐富。2018年上半年,助農轉賬業務實現交易筆數164.14萬筆、交易金額68.28億元,同比增長達2.2%、4.7%;助農現金匯款和便民繳費業務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探索發展涉農行業合作及增值服務

試點推廣“福農通”農產品收購業務。基於對農村市場的深入調研,中國銀聯結合農產品收購實際需求,設計推出了“福農通”農產品收購業務。農資經紀人向農戶收購糧食、牲畜、藥材、經濟作物等農牧產品時,通過智能POS終端現場快速完成雙方銀聯卡收付款操作,實現農戶所得資金實時入賬,有效解決了農資經紀人攜帶大量現金下鄉的安全問題和排隊、非營業時間存取款、交易點鈔等效率問題,也降低了農戶收到假幣的風險,得到產業各方廣泛認可。2018年上半年,農產品收購業務交易筆數達77.45萬筆,交易金額約1345.20億元。

助力金融機構開展農村信貸業務。近年來,中國銀聯與商業銀行積極合作開展農村信貸業務,通過對農村商戶交易數據進行加工分析,為商戶提供徵信依據,為商業銀行提供貸前風險評估、貸後還款和商戶交易監控等增值服務,推動實現農信貸款的遠程申請與發放、貸款查詢及還款。以內蒙古地區為例,中國銀聯內蒙古分公司攜手內蒙古農村信用社,基於遍佈12099個行政村的 “助農金融服務點”及銀聯雲POS智能終端,推出農牧民遠程信貸產品,使得原本由於缺乏抵押、財務及信用記錄不全而借不到款的農村小微商戶及農牧民獲得了新的融資機會,延伸了商業銀行服務“三農三牧”半徑,提高了農牧民信貸服務的效率與精準度。

領先的中國支付產業離不開發達的農村支付市場。在公平、開放、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下,中國銀聯將聯合產業各方積極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切實提升科技服務普惠金融水平,更好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進而實現農村支付市場高質量發展。

首先,推動助農服務網絡智能化升級,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支付業態從實體卡支付向無卡支付及線上線下一體化支付發展,其背後所蘊含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商業模式正是實現農村支付市場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國銀聯將聯合產業各方打造技術驅動型助農服務網絡,推動農村支付服務智能化進程加速。

其次,打造農業供應鏈數據閉環,完善農村信用體系。順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於一體的農業供應鏈體系逐步形成。支付連接著供應鏈的起點和終點,既是農產品銷售的“最後一公里”,又是農產品生產的風向標。中國銀聯將聯合商業銀行、互聯網公司等產業各方提供行業專屬支付解決方案,使農產品順暢銷往各大城市,形成資金和信息數據的閉環,基於大數據平臺生成各個城市農產品消費結構偏好分析並及時反饋給生產方,引導其進行選擇性生產,以滿足個性化、綠色化的消費需求。同時,向農村金融機構輸出信用服務,彌補農村金融服務短板。

第三,建立完善開放服務平臺,賦能農村合作伙伴。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支付機構在技術研發、運營管理、風險監控等方面普遍存在能力侷限,對其深度服務農村支付市場形成制約。針對這一情況,中國銀聯將在自身網絡架構全面升級的基礎上,向成員機構、合作伙伴開放服務平臺,協助其提升業務技術能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支付產業全方位服務農村市場指明瞭方向。中國銀聯將繼續加快支付創新步伐,不斷提升科技、數據運用能力,進一步推動農村支付服務智能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