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寶寶就被綁手綁腿,這對孩子有何影響?

甜寶愛學習


以前怕孩子受涼著寒,習慣用毯子、小棉被之類的把新生兒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甚至怕他手腳亂動,還要用帶子把手腳捆綁起來,裹成了嚴實長長的小包裹,形狀像蠟燭一樣,就稱之為“蠟燭包”,蠟燭包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

1.新生兒時期孩子生長是很快的,嚴實的包裹不但會限制四肢的運動,還會限制胸廓的運動,不利於新生兒的發育。

2.嬰兒的腿是彎曲的,自然仰躺在床上,是M形的,而蠟燭包要把寶寶的腿拉得直直的,違背嬰兒的身體發育規律,可能稍不注意會造成髖關節脫位,包在裡面又不容易發現,等要站要走的時候,才發現腿有問題。

3.嬰兒新陳代謝旺盛,本來出汗就多,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就更容易出汗,通氣不良細菌滋生,容易發生尿布疹、褶皺處糜爛等。

所以,為了嬰兒的生長髮育,儘量不要用蠟燭包,就讓嬰兒自然躺在床上睡,保持身體乾爽。

如果晚上睡覺怕著涼,用襁褓式包被,把寶寶放在一塊大方巾的對角線上,左右一折,下面一折卷在後方,這樣的包法既不影響寶寶手腳,又能睡得舒適。


甜甜圈伐木累


剛出生的寶寶就被綁手綁腳,是老式傳統育子方式之一,我們要了解下過去的人為什麼要這麼做。

老輩人之所以要對新生兒綁手綁腿,有兩個原因

1.認為新生兒一驚一乍,被綁上以後就會安穩的多。把寶寶固定在帶子中,寶寶睡覺的時候不再一驚一乍,能夠很平穩的進入睡眠,寶寶可以睡的香甜。

2.認為寶寶的腿不直,需要用布帶把孩子兩腿拉直捆好,防止羅圈腿。

這樣做的利弊是什麼呢?

1.利

寶寶確實睡眠安穩了,不再一驚一乍了。

其實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一驚一乍,只是因為神經系統還沒發育好,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隨著寶寶的長大,這種現象會緩解直至消失。我們不需要為了防止寶寶的一驚一乍而把她捆綁起來。

2.弊


用布帶捆綁寶寶,限制寶寶在睡覺時的動作,使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對寶寶的運動能力發育不利。而且阻止了寶寶身體血液循環的速度。

羅圈腿是佝僂病的症狀,不是捆綁可以預防的。如果預防羅圈腿,要補充維d,還要幫寶寶把腿伸直揉一揉,也不要讓寶寶太早站立。如果寶寶骨骼正常,腿彎的問題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變直。

希望我認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回答會對您有幫助。

我是J媽,碩士,翻譯+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經驗,現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關注我的朋友,會在五月免費得到我錄製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視頻課程,同時組建學習打卡團,讓我們共同前行。

J媽學堂


小雪因為寶寶是橫位,所以不得已要剖腹產,剛生娃時沒有奶給寶寶吃,所以小雪產後傷口也比較痛,時睡時醒,都是婆婆在幫孩子,換尿布溼,餵奶粉。

因為是冬天,婆婆給寶貝裹上小被子,還蓋了一條被子,小雪就看到寶寶的臉而已。,第二天醫生查房要孩子的肚臍消毒,一打開被子才發現寶寶像個棕子一樣被五花大綁著。

醫生說:阿姨你以後可別給孩子這麼包了,這樣阻礙孩子活動,孩子想動動不了很難受,還是妨礙寶寶的骨骼發育啊。

婆婆聽了沒吱聲,接下來的一幕更讓小雪和醫生嚇到了。包被打開了,寶寶的腿部被纏著兩條布條,胳膊也用布條綁住了。婆婆說:你們年輕人不懂,你看他爸爸小時候就是這樣綁的現在腿多直啊,小雪你看看你自己的腿,小時候肯定是沒綁吧,搞得現在腿這些曲。而且你沒發現孩子睡覺容易嚇到嗎,亂動的,綁住就不會亂動了。

醫生和小雪也無語了

想想寶寶真可憐在媽媽子宮裡的時候沒辦法,沒有地方伸手伸腿,縮成一團。出來好不容易有大把的空間讓自己伸手伸腳,卻一下被奶奶把自己的路給塞死了。

給寶寶綁手綁腿,不但不能讓寶寶的腿直還可能適得其反導致寶寶的腿不直,嚴重的甚至可能留下終生殘疾。

給寶寶綁手綁腿主要有以下三大危害:

一、造成外傷

我們大人被綁都可能會造成外傷,更何況是嬌嫩的小朋友。特別是有些綁得比較緊,解開就看到孩子的皮膚上有很多淤青,導致寶寶血液不循環。長期這樣可能還會引起壞死。

二、導致發育性髖關節脫位

使寶寶患“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風險增高,如果嚴重脫位,會導致寶寶以後走路都會覺得腿疼,一邊腳高一邊腳低。

三、生長髮育和大腦發育受限。  

寶寶出生後會經常動手動腳,而這些動手動腳的過程才能刺激寶寶的大腦的發育。

所以綁手綁腿不但不會讓孩子的腿變直,反而極有可能會毀了孩子的未來。


菁媽育兒


每當看見一個剛出生的小嬰兒被毛巾包裹起來,形成「襁褓中」的可愛畫面總是融化人心,還可以讓寶寶感受到宛如在子宮中被包覆著的安全感,據說對於安撫寶寶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呢!然而,這自古以來看似非常奇妙的方法其實對寶寶真的好嗎?

▼來自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克拉克教授(Prof Nicholas Clarke)日前就這一股再次受到爸媽歡迎的「襁褓蠟燭包」的傳統做法做出了聲明,表示這看似安全的方法其實是在危害著孩子們的發育。

▼克拉克教授指出,許多人都在傳說著用「蠟燭包」的方式可以減緩孩子們哭鬧、預防疝氣、還能幫助寶寶安然入眠。然而事實上,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因為關節的吻合度還不穩定,因此不應該用毛巾束縛著寶寶的雙腿,阻礙發育的進展。

▼此外,有些父母誤以為用毛巾把寶寶穩穩地包裹起來時,可以防止寶寶長成O形或是X形腿,然而在長期蠟燭包受力不當的情況下,反而會造成寶寶的髖關節發育不良。

▼克拉克教授樂為,嬰兒的腿部必須要有可以足夠的空間去伸展和彎曲,不應該被緊緊包住,壓迫在一起,這樣才能讓孩子的髖部得到良好的發育。但是,如果你的寶寶喜歡身在襁褓中的安全感的話,那不妨就試試只包著寶寶的上半身,下半身則是由寶寶可以自由地伸展和活動,這樣才是最安全的方法哦!

原來大家都以為寶寶必備的「蠟燭包」其實是在危害著孩子的發育,一個不小心還會讓寶寶悶得過熱,所以包的太密實的蠟燭包並不是那麼理想。

別再把寶寶緊緊地包裹著,反而適當地讓寶寶有活動的空間對於他們的發育會更有幫助!


心連心好月嫂


對新生兒綁手綁腿,民間叫“打蠟燭包”。打蠟燭包是非常不科學的,這是一項陋習,應該嚴厲禁止!

民間給新生兒打蠟燭包的陋習,主要是擔心寶寶長大以後出現O型腿,實際上從出生到1.5歲之間寶寶都是O型腿,一歲半之後腿型慢慢自我矯正,到寶寶3~6歲的時候又會變成X型腿,一直到寶寶7歲時腿型才會恢復到正常的生理狀態。

如上圖所示,這就是寶寶腿型生長髮育的基本規律,所以對新生兒打蠟燭包綁手綁腿的做法,完全是畫蛇添足,根本沒有必要。而且這種做法很容易造成寶寶四肢關節錯位,同時也影響寶寶血液循環,從而造成生長髮育遲緩。

比如說寶寶大動作和精細化動作發展緩慢,大腦發育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寶寶智力發育也會受到影響。寶寶長大以後的動手能力,也要比一般的小朋友要落後一些,這些都是給新生兒打蠟燭包的弊端。

如何正確的給寶寶打襁褓呢?

新生兒出生後隨著臍帶被剪斷,母子之間最緊密的聯繫也被打亂了。再加上新生兒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這樣很容易造成寶寶安全感不足。表現為:寶寶驚跳反射增多,睡眠不踏實,比較愛粘人,動不動哭鬧不止。

給寶寶打襁褓的目的,是模仿寶寶在子宮裡面的環境。特別是在寶寶發生腸脹氣和腸絞痛的時候,打襁褓也有助於寶寶增強安全感。給寶寶打襁褓要保持上緊下松,具體方法請參考上圖,這裡就不重複了。


爸爸不講理


剛出生寶寶就被綁手綁腿,這對孩子有何影響?


剛出生寶寶就被綁手綁腿,弄成蠟燭包,主要是人們擔心寶寶會對自己造成傷害:


1.新生兒的指甲不能剪掉,而是等它自己慢慢掉落,所以為了防止寶寶的手將臉部抓傷,造成臉部的感染,所以要把寶寶的雙手捆起來。


2.新生兒睡覺會比較不老實,身體轉動的時候,容易把身上的被子弄掉,所以要捆住雙腳。

3.為了讓寶寶睡個好頭型,避免寶寶扁平頭。


4.讓寶寶的腿型更直,避免羅圈腿。


蠟燭包的好處是確實能避免寶寶抓傷臉部,寶寶睡覺更安分了。羅圈腿是嬰兒缺乏維生素D或者是佝僂病引起的,跟蠟燭包並沒有關係,蠟燭包也沒有預防羅圈腿的功效。





蠟燭包有哪些害處?


1.讓寶寶的呼吸不順暢,影響寶寶肺部和胸部的正常發育,特別是心肺功能,導致寶寶的體質下降,容易生病。


2.阻礙寶寶腦部的發育,寶寶的手部和腳部被牢牢包裹起來,不能自由活動,這樣寶寶的行為就無法刺激大腦的發育。


3.蠟燭包如果包得過緊,那麼寶寶的腹部就會受壓迫,這樣就會影響寶寶的正常消化,導致便秘。


4.長熱痱子。寶寶身上的熱量和汗液沒有及時消散,寶寶身上容易起熱痱子。


5.蠟燭包用外力把寶寶的腿部拉直並固定,這樣會影響寶寶腿部的正常發育,導致寶寶髖關節脫位。



如何正確地包裹寶寶?


育兒專家建議包裹寶寶時要”見風月“,不能包得過緊和過暖,鬆緊要適宜,讓空氣能在抱被內外順利流通。


1.抱被平放於床上,沿一角折下15釐米,把寶寶頸部放在折角處,然後把抱被兩側沿相反方向,分別放於寶寶身體的左右側。最後把寶寶身下底部的那一端折起,塞入寶寶脖子後方,就算完成了。


2.如果寶寶不喜歡雙手被包住,那麼媽媽可以把寶寶的手部放出來。或者是給寶寶選擇適合的睡袋,睡袋有可拆卸袖子或褲腿的,根據季節選擇厚薄適中的睡袋或包被。


3.室溫較高時,寶寶的頭部和雙臂可以裸露,室溫較低時,寶寶的頭部和雙臂可以稍微包裹起來。我家小寶從小都是用寬鬆的抱被包裹著睡覺,抱被如果不折起來,就能剛好形成一個帽子,包裹頭部。





星星媽育兒說


只要不是用綁帶或自制的布繩,從胳膊到腳把寶寶像綁粽子似的結結實實地捆著,就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但我的建議最好還是不要綁。

存在的既是合理的。以前人們把寶寶綁著,是因為當時的現實環境所致。以前住房條件普遍不好,尤其是農村。老人們把寶寶綁著,主要是怕寶寶著涼,還有就是提防寶寶抓傷自己。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怕寶寶長大以後腿不直,但不論怎樣也不會把寶寶綁傷的。什麼胯骨脫臼,四肢血液循環不好,影響大腦發育,那得綁的有多緊才會造成這樣的後果。

現在不同了,我們住的房子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寶寶也不必再像以前一樣一定要綁著。剛出生的寶寶怕驚著,用薄一點的包裹單把寶寶包裹好,但寶寶的手要露出來,然後用寬的綁帶在寶寶的腿處綁一兩圈即可。

如果覺得寶寶被綁著很受罪,那就讓寶寶睡在睡袋裡,這樣寶寶不但活動自如,還不會著涼。剛出生的寶寶,護士把他們從育嬰室裡抱出來的時候,不都是綁著的嗎,只要是適當的捆綁,寶爸寶媽們不必擔心。

願新手寶爸寶媽們在養育寶寶的道路上,齊心協力,努力求索。


對著太陽笑98518


剛出生的孩子就被綁手綁腳,看起來似乎很合乎傳統老人的育兒規矩。但是,這樣做其實很落伍,因為這對孩子幾乎是沒有好處,只有壞處。


1 容易導致孩子生病

孩子這樣被捆著,容易出汗潮溼生熱痱子、糜爛等,對健康沒有一點好處。畢竟,肌膚還有散熱、促進新陳代謝等功能呢,孩子免疫力降低了,很容易就會生病。

2 容易導致孩子發燒

孩子體溫調節功能還不完善,這樣把孩子包裹得像個粽子,真的很容易讓孩子體溫升高,嚴重的還會感冒發燒。

3 容易導致孩子腿部變形

很多給孩子這樣五花大綁的家長,其實就是想讓孩子的腿更直,其實這樣綁著,倒是更容易導致孩子腿部變形,因為孩子會用力掙脫被子的束縛,腿部向外側用力,捆綁天數過多,孩子還真的容易形成O型腿。

4 容易影響孩子腦部發育

正常的孩子可以伸展四肢,讓精神放鬆下來,可這樣被綁起來,不僅四肢無法運動,連心裡都可能會充斥著不開心的情愫,以至於會影響孩子的腦發育。

5 不舒服

誰的孩子誰不心疼,這樣綁著孩子能舒服嗎?換做這樣被綁,大人能舒服嗎?換位思考下,就明瞭了。


動動手指,您評論一下,關注我一下唄,謝謝您。


母嬰全知道


剛出生寶寶就被綁手綁腳,這對孩子有何影響?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想到了,女兒剛出生的時候,老家人那邊的人就說:應該給孩子包起來,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腿比較直,個子會比較高!



這種包法就叫“蠟燭包”。是傳統育兒習慣中最常見的一種嬰兒包裹方法。會把剛生下來的嬰兒兩腿伸直,兩隻手臂緊貼著身體的兩側,然後用小被子把寶寶緊緊的包起來。然後在外面用一根繩子紮緊。



當時我是沒有聽取這個建議的,我覺得這樣肯定不舒服。就像古代給女子裹腳一樣,都把骨骼裹變形了。

對於應不應該給自己的孩子包蠟燭包呢?聽聽媽媽們是怎麼認為的?

🅰️ 給自己孩子包裹蠟燭包的媽媽這樣說

  1. 這樣寶寶才不會長成羅圈腿。長大之後腿會比較直。
  2. 不容易踢被子,避免受涼。
  3. 包起來可以更好的抱住寶寶,防止滑落。
  4. 喂寶寶固定小手,防止抓傷臉。

🅱️ 覺得不應該給寶寶包的媽媽這樣說。

  1. 如果包起來的話活動不開,影響寶寶肢體的發育。
  2. 包裹太緊的話,還會引起寶寶呼吸不暢。
  3. 手腳固定,寶寶翻身的時候無法支撐身體。
  4. 不容易散熱,這樣很容易引起長痱子或者溼疹。

針對以上兩種媽媽的認為。其實我是偏向不贊同給寶寶包蠟燭包的媽媽。因為我也是這樣選擇的。

給寶寶包“蠟燭包”的傷害有哪些:

  1. 寶寶活動受限。其實這個時候,寶寶多動動胳膊腿兒,是很有好處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季節,如果活動減少產熱減少,就很容易導致硬腫症等寒冷損傷。
  2. 蠟燭包不經常打開,很容易滋生細菌,就比較容易引發尿布疹,皮膚感染等一些問題。
  3. 不利於寶寶散熱。這樣就很難控制寶寶的體溫。
  4. 會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

我們瞭解了蠟燭包對寶寶的危害。那什麼才是包寶寶的正確方法呢?

寶寶正在生長髮育的事期,不要去用包被去限制寶寶。 要給寶寶留出一定的空間,讓他活動。

這樣寶寶才會更加的開心健康!


笑笑媽談育兒


很多家長在看到寶寶出生後腿有點內彎或者外翹,就擔心長大之後腿不夠直,所以從寶寶一出生就把寶寶的腿拉直,用布帶捆起來,來防止O型腿和X型腿。

為什麼寶寶會有O型腿或X型腿?

小寶寶還未出生前,在媽媽的肚子裡都是保持著蜷縮著的姿勢,所以當寶寶剛出生時,腿型會呈O型的狀態。這種暫時的生理性彎曲會維持到孩子1歲半左右,隨著寶寶肌肉、骨骼的逐漸發育,他們的腿部有足夠的力量來支撐體重時,就會慢慢變直。而之後3-4歲又會呈現出X型,直到6-7歲時才逐漸接近成年人的腿型。大部分人在嬰幼兒時期,都會在O型腿、X型腿和正常直腿之間來回切換,不可能從一生下來就一直是筆直的

除了這種正常的生理性原因之外,還有一些情況是疾病引起的下肢彎曲,比如佝僂病、顧著、感染等等,都會造成O型腿。

綁腿是否就真的有用?對孩子有什麼傷害?

事實上,新生兒綁腿不但不會有任何好處,無法矯正腿型,還有可能會給新生兒的正常身體發育帶來無法預知的傷害。

1. 血液循環不暢通。用布帶綁腿可能會壓迫到血管,讓下肢缺血,如果綁得過於嚴實,寶寶有不適也無法表達出來,特別是晚上睡覺時更可能會因為肢體缺血導致肢體壞死。

2. 增加發育性髖關節脫位風險。人體的髖關節主要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在嬰兒期,寶寶雙腿外展可以讓股骨頭處於髖臼裡,互相刺激發育,當綁住雙腿時,寶寶的髖臼會變狹窄,股骨頭和股骨頸也會變形,容易出現發育性髖關節脫位(DDH)。

3. 寶寶的活動受到限制,對以後大腦的發育和身體的發育都極其不利。寶寶需要通過視覺、嗅覺、觸覺等來探索、認知世界,肢體的自由活動對於運動發育非常關鍵,坐、立、爬、行都需要下肢的參與,如果綁住腿寶寶接觸不到外界事物,對發育是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的。

所以在2歲之前有點O型腿,2-8歲有點X型腿都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們不需要過於煩惱,甚至是去綁腿,以免造成肢體缺血、皮膚損傷、髖關節脫位等問題。如果寶寶雙下肢不對稱、彎曲角度過大,或者是2歲之後O型腿越來越嚴重、8歲後X型腿沒有改善,那就要去醫院檢查,切勿盲目綁腿耽誤治療。


我是知食君,海龜奶爸,對食品有嚴格要求的資深媒體人,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兒童餵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