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美國公司支付的62億美元關稅,比去年同期的31億美元翻一倍,大家怎麼看?

價投相對論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國際社會倡導全球化、共住地球村有幾十年了,當然全球化過程確實帶來了很多好處,很多國家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富裕起來,我國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全球經濟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的時候,各國都樂見全球化,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大夥都在忙著做大蛋糕,分享喜悅,貿易過程中的摩擦都是雞毛蒜皮,不值一提。

可是近些年,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有些國家還出現了經濟衰退甚至崩潰。矛盾就凸顯了。

以美國為例,近些年,其一度仰賴的朝陽產業和支柱產業增長開始受挫,回頭一看,曾經被忽略的產業居然想扶也沒得扶了——因為已經轉移去別的國家了!這就是產業空心化的美國。

怎麼辦?

我的朝陽產業和支柱產業沒得增長都是因為你進口太少了,你要是不開放進口,我就對你們出口過來的產品加徵關稅!——這是特朗普的對策。其實邏輯上也沒毛病,只是美國出口的大都是價格昂貴的高技術含量產品,進口的大都是價格低廉的、沒啥技術含量的日用消費品。產品不同,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更是不同,要短時間內實現雙方貿易平衡,難度不可估量。

於是,互相加徵關稅的過程和結果大家也都見識了,雖然最近有所緩和,雙方又願意回到了談判桌上,只是,這個摩擦過程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前面也說了,兩國的產業結構和消費者承受能力不同,要短時間內實現雙方貿易的均衡也不可能。只能摩擦著、溝通著逐步解決……

在兩國摩擦的過程中,最難熬的是兩邊的進出口企業,要承受高昂的關稅,要承受需求下降,甚至要承受消費者另做他選的後果。

而難熬的企業背後,是難熬的眾多員工及其家庭,God bless you!


節米財稅


美國關稅總額一直微不足道

1913年美國稅法實施之後,收入所得稅成為美國政府的主要來源,關稅已經變得微不足道,現在關稅大概佔政府收入不到2%。現在美國進口產品中大約30%需要繳納關稅,去年關稅總額不到400億美元,據世界銀行報道,近三十年的時間裡平均關稅稅率是3.8%,特朗普上臺前最近幾年平均關稅稅率僅為1.6%。特朗普上臺後,關稅總水平又達到30年曆史新高,美國企業今年10月份支付的關稅從去年的31億美元上升到今年的62億美元,雖然翻番,因為基數小總量還是很小。

特朗普說:我是關稅人;我徵了這麼多關稅,美國人變得再次富裕。

美國公司10月所支付關稅翻倍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美國為了提高談判要價,保護國內產業,對中國甚至是他的盟國的部分產品徵收不斷升高的關稅。

其中對中國2000億美元進口產品在原來關稅基礎上加徵10%關稅,今年初對中國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徵了25%的關稅,美國還已經對許多國家徵收了10-25%的鋼鋁稅,從今年開始中國和美國一部分盟國對來自美國的部分進口產品採取了同等的反制措施,都對美國產品提高了關稅,美國企業在總量上多支付關稅是自然的,當然其他關稅互徵國家的企業與同期相比也會多支付關稅。

二是美國很難做到精準徵稅,也會傷及自身。

很多產品在全球供應鏈條上都是你只有我,我中有你,美國產品越是全球化,它越有可能在更多的環節被多頭徵稅。

三是美國對別國徵收的關稅,是對進口美國的商品課徵的稅收,關稅的負擔最初由美國的進口商負擔,他們必須向國內政府支付稅款。

美國關稅徵的越多,美國進口商負擔就越重,想想美國對中國的2600億美元已經徵了關稅,不過美國進口商一般都以提高價格的方式把增加的成本轉嫁到國內消費者身上,不僅如此,最終還對美國出口商造成傷害,因為出口商購買的進口投入品通常要繳納關稅,由此增加了投入品的成本,出口商往往在競爭市場銷售產品,既沒有能力制定價格,也不能將關稅增加的成本轉嫁給購買者,較高的出口成本導致了高昂的價格,從而減少了海外銷量,所以美國單方面徵收關稅 一方面能起到保護本國企業免受外國競爭,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國內的出口,是得不償失的。

閱後請加關注奧


國經觀瀾


更多的數據增長主要是懲罰性關稅的增加,還有一小部分屬於我們的出口增長。



焦點點擊


這是因為美國的企業搶在加關稅之前囤貨,關稅自然顯得比去年同期要多,貿易戰如果繼續,接下去的幾個月進貨量就會斷崖式的下跌,寒冷的冬天正式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