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仍窮!珠三角“大哥”將如何帶富“窮弟弟”們?

廣東2017年GDP依然保持全國第一,但非珠三角地區尤其是粵西粵北山區經濟總量和珠三角差距越來越大。

廣東西部仍窮,珠三角大哥該如何帶動窮弟弟們?

粵西:經濟一般,人口眾多

當深圳廣州GDP已經2萬億的時候,當佛山也衝刺萬億的時候,雲浮(典型的粵西城市)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才剛剛突破800億元,為840.03億元。雲浮人口不到300萬,是廣東省最窮的一個城市之一,屬五線城市。

粵西仍窮!珠三角“大哥”將如何帶富“窮弟弟”們?

2017部分廣東城市經濟總量

其他粵西城市如陽江、茂名、湛江GDP也在1000億--3000億之間。

問題是,粵西經濟不強,但人口眾多。湛江常住人口2018年應該會接近900萬,而茂名也會近800萬。這才是需要亟待珠三角帶動經濟發展,共同富裕的緊迫原因。

粵西仍窮!珠三角“大哥”將如何帶富“窮弟弟”們?

2017廣東各市常住人口

一、交通是大瓶頸

湖南的長株潭地區,江西的昌九地區、陝西的西鹹地區為了一體化,首先就是建設高鐵等快速交通。尤其是長株潭速度很快。

但反觀廣東,除了武廣高鐵(那是國家層面),深莞穗全高鐵全程通車進度也是較慢,而窮山區的粵西,在數年時間內,高鐵建設沒有聲響,直到2017年才有消息傳出。

粵西仍窮!珠三角“大哥”將如何帶富“窮弟弟”們?

高鐵將帶動粵西融入大灣區

深茂高鐵:預計2018年6月建成通車。深茂鐵路是中國沿海鐵路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線全長388公里,加上湛茂鐵路,總長約495.3公里,起自深圳北站,終至茂名東站,分兩期建設。

廣湛客運專線:2017年開始招標建設,時速擬設計為350公里全長約421公里。規劃鐵路線路從廣州出發,途經佛山、肇慶、雲浮、陽江、茂名、終至湛江西站。

相信有了這兩條高鐵,再融入整個珠三角高鐵和軌道交通圈,粵西的交通瓶頸將逐步打破。去往粵西旅遊,投資和經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將匯聚,促使粵西地區更快捷、更高速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交通的便利,較大程度會帶動粵西趕上來,至少開始和珠三角同步。

空港方面,廣州第二機場的選址從2013年至今,仍沒有最終的結果,期間,選址更是多次變動。如果未來能放在粵西或者較為便利地輻射粵西的地址,那對粵西無疑是個大利好。

二,產業轉移正在其時

粵西地區是廣東省工業基地,也是國家新區茂名濱海新區,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陽江濱海新區所在地。

寶鋼,中石化,格力電器,茂名港集團,廣州港集團,保利集團等眾多優秀國企,民企紛紛在此落戶投資。未來還有更大,更多的企業進駐尋求合作發展,粵西也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很明顯,粵西地區未來最大的產業版圖是承接廣東乃至全國的工業轉移,快速實現工業化。

茂名是南方油城,石油化工是支柱產業。隨著經濟發展,茂名正在吸收新的產業轉移進來。如茂南產業轉移園內,廣東煜城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從東莞遷至茂南(長期為迪士尼、沃爾瑪等國際知名品牌製造玩具),2013年底進入茂南產業轉移園發展。

粵西仍窮!珠三角“大哥”將如何帶富“窮弟弟”們?

寶鋼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

湛江為了承接產業轉移,把寶鋼等產業項目吸引到土地人工物流相對低廉的湛江,湛江建設了總面積達到38.18平方公里產業轉移工業園。寶鋼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就位於該產業園,它是湛江承接產業轉移的大項目。寶鋼湛江鋼鐵公司從投產到現在還不到兩年(2012年5月,寶鋼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於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總投資580億元,並與2016年11月全面投運),已全部達產,達到900多萬噸的年產量,2017年就有接近20億元的利潤。

為了延伸、優化和提升鋼鐵產業鏈,湛江還積極倡議和投入推廣更為節省、耐用、環保的鋼結構裝配式建築(如空中自行車高速公路、城市綠道、智能立體車庫等幾類鋼結構新產品),往城市、居住等市場延伸。

此外,全國最大的造紙基地也在湛江逐步形成,這對於日益電紙化的今天,湛江反而在未來有獨特產業優勢。

人才智力短板也在補齊

粵西的振興發展,歸根結底離不開“人”的因素。

毋庸諱言對於人才,珠三角顯然更具吸引力,在粵西目前難以大規模引入情況下,本地培養就顯得格外重要。

為了提升粵西的本地人才資源,省和茂名市未來幾年將更大從資金、政策等方面支持位於茂名的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計劃到2020年,該校石油化工領域相關學科專業水平實力明顯增強,在全國大學綜合排名提升100位左右,併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到2025,爭取辦學綜合實力位列全國理工類院校60位左右。 

而廣東藥科大學雲浮校區正在建設,這也是雲浮建市以來投入最大的教育項目。預計2018年春節前完成全部主體工程建設,2018年秋季正式招生。在專業和人才培養上,對接雲浮市大力發展的新興醫藥健康產業。

除了交通、產業和教育外,珠三角城市對口扶貧也在粵西山區展開,因地制宜,形式多樣。

可以預見,粵西在未來5-1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上,必然迎來一次轉折,而改變的不僅僅是經濟數字,更是當地人們融入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思想觀念、自信心和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