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知我已等了您八年吗?天王幼儿园教师王雨的善行义举

您可知我已等了您八年吗?天王幼儿园教师王雨的善行义举

“生命接力·大爱无疆”系列报道:

王雨: 您可知我已等了您八年吗?

■杨莹

怀揣一个执念,历经8年等待后,竟让她成了句容第6例、镇江市第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31岁的王雨是一名来自内蒙古的姑娘。2008年,外公因白血病去世后,她切身体会到白血病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的伤痛和打击。每当她回想到10年前外公罹患白血病的情形,王雨就会伤心难过,情绪久久难以平复。那时候,为了给外公治病,家中债台高筑,却仍然凑不齐继续治疗的费用,而王雨又在外面读书,未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外公,陪伴外公……她眼睁睁地看着化疗过的外公被病痛折磨得不堪一击,悲哀地看着69岁的外公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您可知我已等了您八年吗?天王幼儿园教师王雨的善行义举

因为这段经历,王雨每每遇到患有白血病的人,总想着去帮助他们,有次看到一家义工团里有个白血病的患儿捐款,王雨毅然把钱包里所有的钱都捐给这位病孩的妈妈,希望能多少帮助一点。在一次学校的献血活动中,她听到造血干细胞的有关知识后,脑海里当下就浮现出外公化疗时痛苦的表情。当她知道造血干细胞如果配对的话可以治疗白血病,并对自身健康没有任何影响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时刻准备着为需要她的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延续他人生命尽自己的力量从而帮助到更多的人。

您可知我已等了您八年吗?天王幼儿园教师王雨的善行义举

阳光王雨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8年。在此期间王雨来到句容,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并在这里安了家。2015年6月2日,一个让王雨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接到了句容市红十字会的捐献动员电话。十天后,参加了高分辨血样检测,结果显示,她与患者HLA配型相合。得知配型成功后,王雨非常意外,也格外高兴。自从外公去世后,她一直关注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王雨心想,通过她的捐献,拯救一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挽救一个可能破碎的家庭,何乐而不为呢?“救人一命,无损己身”,骨髓捐赠的心愿她心里早已扎根太久。

2015年6月29日,在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陪同下,王雨在江滨医院进行了捐献前的体检,各项检查均符合捐献指标。她一面积极锻炼身体,一面主动给家人做思想工作,王雨的爱人以为她开玩笑,当时并没反对,甚至还调侃她做好事。当镇江红十字会第二次来电话,与王雨确认捐赠骨髓的时间,她爱人方才明白王雨是动真格的。太多的医疗事故让他为王雨的健康担心,他坚决阻止妻子的行动。王雨遂不断地向爱人讲镇江捐献骨髓志愿者的故事,从江苏省首位女性捐献者戚熙娟、省首例涉外捐献者马海涛、省首位武警战士捐献者费枫宇到省首位媒体人捐献者沈菲……王雨还四处找人来劝说,爱人的同学,远在内蒙的爸爸都成了她的同盟军。

第二天,镇江红十字会、句容红十字会和戚熙娟来到了王雨家中,戚熙娟现身说法地讲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分享了自己捐献的心路历程,解开了王雨爱人心头的重重疑惑。戚熙娟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惠泽人间的大爱之举,镇江自2002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志愿者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点燃生命的希望———镇江青年骨髓捐献志愿者行动”已成为镇江志愿服务十大品牌之首。镇江也成为全省第三个突破捐献50例的城市。王雨的爱人这才知道,截止目前,镇江已有1.4万人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成功实现捐献52例,句容范围内完成骨髓捐献的爱心人士已有6位。

您可知我已等了您八年吗?天王幼儿园教师王雨的善行义举

参加镇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活动

2015年9月9日,王雨在爱人、女儿和婆婆的陪同下,来到南京中大医院做捐献前准备工作,并在9月14日进行采集。王雨住在东南大学附属医院的头三天,每天都要注射一针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动员剂对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反应,王雨打第一针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到第二天打第二针时,晚上出现了身体酸痛、难以入眠的状况。好在医护人员告知说,这是正常反应。第四天,正式从体内抽离白细胞,针管扎入右胳膊,再从左手臂静脉处把血引渡到血液分离机中,因此,抽髓、取髓的过程中,王雨的两只胳膊一直不能弯曲,就那么笔直地配合医生。特别是右胳膊,从早上十点半到下午两点半,整整四个小时就基本没动过。取髓结束,她才感觉到自己的臂膀早已麻木。

如果说骨髓抽取是一场战斗,那骨髓运送工作不仅是与死神搏斗,更是与时间赛跑。护送者沿途要像摇小孩般定时摇晃骨髓箱,因为骨髓不摇动便有可能凝结,一旦凝结将会损失大量细胞,直接影响到移植的成功与否。王雨造血干细胞的受捐人是位四十多岁的母亲,有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当时移植得非常成功,受捐过后,她给王雨亲笔写了封感谢信。她在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你好!虽然我们素昧谋面,虽然我们是茫茫人海中的两个普通人,但是因为你的热情和善良,我们相识了。请允许我称呼你为朋友!2014年7月,我被确诊患有急性白血病,这对于一个为人妻子、母亲和女儿来说,整个家庭都感到惊恐不安。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痛苦化疗后,病情虽然得到了初步控制,但医生建议应尽早做骨髓移植来进行彻底治疗。无奈家人的配型都不成功,我们报着微小的希望在中华骨髓库里进行查找。”

“没想到,竟然有捐献者和我配型成功。并且,从医院处获知,捐献者非常热心,愿意配合进行骨髓移植。这个消息一下就散去了一年多来一直笼罩在我们全家心头的阴霾,因为这意味着我有可能获得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的命运可能因此而好转。正是你,我的朋友,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我衷心地感谢你的善良、慷慨和无私,让我和家人感到无比的温暖、感动和开心。我也要感谢你的家人,是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成全了你的善举……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唯祝好人一生平安!”这封信王雨一直珍藏着,出于对捐受双方的保护,虽然彼此后来联系不多,但她们成了朋友,成了亲人,她们之间有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特殊因缘。就像在《在第六对相遇》的歌中所唱:“随着生命的安排/让爱缘续在这世界/你在天涯我在海角/不须言语不求回报……”

您可知我已等了您八年吗?天王幼儿园教师王雨的善行义举

带幼儿园孩子做游戏

您可知我已等了您八年吗?天王幼儿园教师王雨的善行义举

心髓相连,生命接力。成就生命的交融骨髓配型是白血病主要的治疗方法,配型一种是在亲人之间寻找,父母子女之间配对成功的概率是二分之一;兄弟姊妹配对成功的概率也只有四分之一。另一种,是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寻找,但配型相符的概率是几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王雨和这位母亲相遇在“第六对”,是因缘更是生命的接力。正因为有像王雨这样具备大爱胸怀的骨髓捐赠者,带着坚定的勇气与毅力,那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重症患者才有了延续生命的希望。王雨的善举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展示句容市民博爱的胸襟和大爱句容的人文底蕴,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生命开出了丰美的花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