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永泰,是福州面積最大的縣城,因建縣於唐朝永泰二年,便以年號為地名,雅稱永陽,因境內多植樟樹,簡稱樟。我對永泰的瞭解不是很深,二十年前曾在福州求學期間,去過永泰的青雲山景區,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到過永泰。但這些年來,因為從事文旅相關工作的原因,我對永泰的關注與日俱增。

大家都知道列入世遺的福建永定土樓,也聽說過上過《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三明大田古堡,但對於永泰莊寨,初聽這個名字,確實有點普通。一個莊或是一座寨,在福建及至全國範圍內,比比皆是,永泰的莊寨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莊寨是永泰縣獨有的民間傳統建築,這種建築群四周是具有良好軍事防禦功能的高大圍牆,中間構築普通的傳統民居建築群。防禦與居住性能並重的特點,使莊寨明顯區別於居住為主、防禦為輔的土樓和防禦為主、居住為輔的土堡。正因為此,永泰先民們在營造莊寨時,不僅考慮到了的軍事防禦功能,更是將之作為棲息莊園和理想住所來精心營造。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1:航拍白雲鄉竹頭寨全景(志遠翻拍)

據史料記載,永泰莊寨始建於唐朝,明清持續發展,晚清幾乎遍及各村鎮。歷史上莊寨總量超過2000座,大部分慘遭損毀。儘管如此,扣除遺址和破壞較為嚴重的,已經調查出來的現存莊寨有152 座,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年代100年以上98座,被譽為“南方民居防禦建築的奇葩,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傳統鄉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2:愛荊莊左側邊房曾經失火,僅存地基

上週末,在永泰縣鄉村復興基金會會長張建設的帶領下,我們走訪了永泰其中幾座具有代表性的莊寨。永泰莊寨大多是就地取材的土木石結構的建築,但是因為年代久遠,大多損毀嚴重。幸好當地政府高度重度古建保護,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古村寨保護修繕,兩年間永泰縣已有16座莊寨從普通民居躍升省保名單,目前還將12座莊寨捆綁申報國保,莊寨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永泰莊寨這個古建築藝術瑰寶,一定會大放光彩。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3:行走在月洲村寧遠莊

月洲村寧遠莊——“捷報頻傳”譽美名

寧遠莊位於南宋愛國詞人張元乾的故里月洲村,距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永泰縣嵩口鎮城區約5公里。是乾隆皇帝御批建造的“四井拱梁”大寨堡,由文林郎張謙建於雍正年間,歷時五年竣工,佔地面積5100多平方米,堡內建築奇特,結構雅緻,裝飾精緻,遺留眾多名言佳句。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4:從月洲村張聖君祖殿前遠眺寧遠莊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5:廳門上的名言佳句

寧遠莊建在一個山包上,四周圍著厚實的土石牆,圍牆上築有槍眼及斜的窄窄的望窗,還築有高高的內通廊,雖許多地段已圮,但仍可看出當是為夜間回周巡視之方便所築。四圍包得嚴嚴實實牆體上只留四個不大不小的門,門扇板選用厚厚的不易燃著的木材,其中向東的正門裝有兩重木門,兩重門中間的寬厚的門楣石條上留著可以從上面灌下沸滾水的孔,當是防備當頭重門被破這個地方成槍銃打不著的死角。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6:寧遠莊角樓

寧遠莊廳堂採用了御賜的“四梁扛井”結構,即縱向兩道房梁與橫向兩道房梁相互交錯,成井字迴廊狀。在正門小廳和正廳的兩邊牆上,貼滿了清朝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年間從京城各地發來的捷報,印證著月洲科舉聖地的美名。儘管字跡已斑駁難辨,近百張大規模的捷報能保留至今,在國內亦少見。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7:“捷報”頻傳

站在向東的正門外平臺,居高臨下,月洲的村落盡收眼底。月洲,因桃花溪在村中繞了個大彎,流成“月”字一地,又分隔出一個沙洲而得名。月洲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從唐朝末年得名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這裡走出了永泰縣第一個進士張沃,宋、明、清三朝共出了一個狀元、兩個尚書、五十位進士,演繹了張肩孟父子六人六進士六同朝,祖孫三代十八條官帶的絕無僅有的科舉輝煌,是名副其實的八閩文化第一村。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8:俯瞰月洲古村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9:張元幹故居

月洲境內景觀資源豐富,如清代復修的張元幹故居和張聖君誕生地,還有乾隆帝御批准蓋的“寧遠莊”(即光銀案)及林子伯的故居遺址。旁邊還有“書齋”,“聖人廳”、“水月亭”、“寒光閣”、“雪洞”、“紫竹假山”等遺址。10公里的桃花溪,風景如畫,桃花溪邊的摩崖石刻,引人深思,惹人懷想。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10:風景如畫的桃花溪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11:桃花溪邊的摩崖石刻

同安鎮愛荊莊——“女紳文化”載體的孤本

愛荊莊位於永泰縣同安鎮洋尾村,建於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土石木混合方形寨堡式建築,面闊79.2米,進深67.5米,佔地面積520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閩中土寨堡建築。愛荊莊由正座、下座及後座、邊房、過雨亭、橫樓、書齋樓、後花臺和繞莊一週的跑馬道組成,共有360間房屋,莊前有牛抆池,規模大,保存完整,佈局合理。因建莊寨的石頭呈米色,而又被稱之為“米石寨”。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12:同安鎮愛荊莊

一座佔地數千平方米,供百人大家族居住的龐然莊寨,為何會以“愛荊”為名,這裡面還有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13:同安鎮愛荊莊

據張建設老師介紹,愛荊莊的主人原本是一名放牛娃,名為鮑美祚,因家中貧困,無錢娶妻。當地有一李氏財主的女兒,年方二十,一直嫁不出去,財主便許諾,誰要是用抬轎子將他女兒娶走,財主不但不要嫁妝,還願意陪嫁一份厚禮。鮑美祚聽說此事,怦然心動,但苦於無錢僱轎子,一時愁眉不展。後來一想,當地嫁女不都是出門後雙腳不落地就可以嗎。他頓時有了想法,便來到財主家,背起他女兒就往家裡走。從財主家到鮑美祚家中隔著幾十裡山路,鮑美祚一路都不帶停歇喘氣的。財主和他女兒見鮑美祚體格健碩,為人又忠厚老實,竟也應了這門婚事,並給鮑美祚一大筆嫁莊。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14:從左側角樓俯瞰愛荊莊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15:繞莊一週的跑馬道,可以看出愛荊莊為梯式建築,前低後高

財主女兒從小熟讀儒家經典,知書知禮知性,初嫁鮑家便變賣嫁妝興生財之業,為中興鮑家賺得第一桶金。這位100年前的奇女子崇尚教育,將教育大計寫入鬮書(古代家族分家的一種契約),在莊內辦私塾興學。尤為難得的是,愛荊莊還設有媳婦齋,鼓勵女性包括童養媳就學。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家族奮鬥和繁衍的故事中,女性通常都是配角並且面目模糊,但在清嘉慶自道光年間,永泰同安三洋的美祚嫲無疑是當地鮑氏家族當之無愧的“第一女主角”。

1832年57歲的鮑美祚起建大寨,並且以“愛荊莊”命名。古人將妻子稱為“拙荊”,但鮑美祚卻將之改為“愛荊”,把對妻子李氏的激賞與尊重,大大地書寫在了莊寨正門之上,這在當年男尊女卑的社會極其難得。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16:愛荊莊內的消防水缸,你們知道它的另一個用途嗎

愛荊莊不僅是封建女紳文化載體的孤本,在永泰所有莊寨古建保護上,也是獨樹一幟。雖然愛荊莊廳側邊房曾經由於失火而無存,但近些年,鮑氏後人不僅對現有主體結構進行重修加固,還建有家風家教館、啟蒙教育館、紅色記憶館、鮑氏淵源館等四個展館,目的是挖掘莊寨的歷史文化內涵,希望下一代人能瞭解家族歷史。今年11月份,愛荊莊更是榮獲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優秀獎,是年度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項目。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17:愛荊莊內的展館

同安鎮仁和莊——青石築就的“固宮”

在永泰莊寨中,有一座莊寨因大量採用青石作建築用料而被稱為“青石寨”,人們常忽略了它真正的大名——仁和莊。坐落於同安鎮永同公路邊的青石寨,算是“成名”較早。2009年它就成了永泰莊寨中的首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18:仁和莊全景

仁和莊由張序儀與兄序捷、弟序光兄弟三人合力建於道光庚寅十年(公元1830年)。莊佔地超過六千平方米,由並列的三大院落組成,房間共計378間,最多住過200多人。從高處俯瞰,仁和莊呈九宮格狀,共有十九個天井,院落以風火牆相隔,外部圍以齊整青石砌建的高大寨牆,莊寨四角均建有碉樓,巡防用的跑馬道繞寨而行,寨牆上槍眼密佈,構成了嚴密的防禦體系。在百多年前,這座莊寨可以說是“固若金湯”。因此,青石寨又被形容為中國南方“民間固宮”,“固宮”之說幾經流傳,便誤成了“故宮”。儘管此“固宮”非彼“故宮”,但仁和莊的確是瑰寶級的民居建築。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19:青石寨又被形容為中國南方“民間固宮”

參觀仁和莊的時候,張建設老師特意讓我們留意幾處獨特的事物:一是仁和莊的大門入口處厚厚的青石門柱上,有一條明顯的裂痕,據說這是當年土匪圍攻仁和莊時,莊民用自衛的槍炮對著自家大門轟了一炮,土匪一看,竟然有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也不敢再來打仁和莊的主意了。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20:仁和莊大門的青石柱上有一道明顯的裂痕

二是進入仁和莊內的第一個天井內,左右各放有一個石槽,這不是兩塊普通的石槽,而是燈柱石,在以前沒有電燈的年代,仁和莊就已經用上燃氣照明瞭。每到夜晚,高高的燈柱,將整座仁和莊照得燈光通明。可惜這兩根燈柱早已流失,只留下這兩塊青石燈柱見證仁和莊的輝煌。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21:石燈柱

三是仁和莊的木刻楹聯,與其它莊寨有明顯的不通,莊內的十幾幅楹聯都是左為陽刻,右為陰刻。陰刻為水,代表莊內女人,要勤儉持人,寓意肥水不留外人田。陽刻為山,代表莊內男人,要肩負重任,寓意撐起整個家族的事業。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22:陰陽刻法楹聯

四是仁和莊內的掛瓦牆,也就是大家所俗稱的封火牆,被專家稱為是最精美、保存最為完好的永泰莊寨掛瓦牆之一。掛瓦牆是一種獨特的建築形式,除了防火攻能外,中間突出的瓦片上,還挖有一個孔,便於固定在牆體上,然後用粘土封住,起到裝飾的作用。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23:獨特的掛瓦牆

五是仁和莊的外簷彩繪,雖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仍舊鮮豔如初,穿越時空地留存下來了,仁和莊的古建彩繪,多為地方做法,古樸拙重卻又生動活波,有著自己的風格和傳承。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而且承載著優秀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人文信息,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24:外簷彩繪保存至今

仁和莊曾做為村辦小學和村部辦公場地,現在已經歸還張氏族人做為宗祠祖厝,後續還會改造提升為集當地民俗展覽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之一。如果說青石築就了青石寨固若金湯的傳奇,“仁和”則可以說是這座百年老宅風雨不衰的精神內核。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25:仁和莊內的一口泉水井,長年湧泉不斷

同安鎮嘉祿莊——孝友傳家風

嘉祿莊位於同安鎮同安村,建於1852年(清朝咸豐二年)。系張昭乾、昭融兩兄弟同心而建,建築佔地4200㎡,前方有水池360㎡、花園2640㎡,總佔地面積近萬平方米。嘉祿莊是一座呈方形佈局,共有11個埕和8個天井的大莊寨。莊內有182個房間,最多時200多人同住在莊內,如今嘉祿莊繁衍的子孫已有1000多人。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26:同安鎮嘉祿莊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27:同安鎮嘉祿莊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28:嘉祿莊共有11個埕和8個天井

嘉祿莊被周邊的人們稱為同安寨,足見當年它在同安人心目中的地位。這裡面也有幾個神奇之處。

嘉祿莊依山傍水,池前一溪似玉帶環腰;面向輔弼洋,千頃良田鋪展於視野;遠處群峰連綿,雲臺仙山,儼如筆架。而在莊內卻隱藏了十八部樓梯,每一部樓梯可獨立,又與環廊相連,可謂四通八達,如果不是熟悉的本莊人帶路,根本找不到出入口,簡直就是一座迷宮。據說當年國民黨抓壯丁,莊內年青男子無需外逃,只需躲在莊內,任憑官兵搜查,竟一無所獲。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29:莊內隱藏了十八部樓梯

在嘉祿莊中,一塊“孝友”牌匾,最為其家族子孫所珍視。這塊匾頒自朝廷,受頒的人是建起嘉祿莊的張昭乾、張昭融兩兄弟。褒獎張氏兄弟在“孝友”這項德行上,為世人樹立了一個標杆。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30:“孝友”牌匾

據流傳故事,張昭乾、張昭融有位堂弟在四川即用縣任職,這位堂弟英年早逝,留下遺孤張昭年。張昭年當時年方二三歲,竟被管家賣與人家,換錢供其花天酒地。消息傳回家鄉,身為堂親的昭乾、昭融兩兄弟寢食難安,商議之後,由昭融千里奔赴四川,贖出遺孤並帶回撫養,視為己出,照顧至成年,還為他置家娶妻,使得堂弟一脈得以繁衍。

張昭年的後人感於昭乾、昭融挺身撫養遺孤的義舉,請求四川即用縣的鄉紳名士向朝廷推薦“孝友”,得到禮部的批准。清丁丑三年,光緒帝頒聖旨賜“孝友”匾。

一百多年後,張氏後人翻閱族譜,還發現一處說明張家兄弟情感的不尋常之處。過去有錢人家多數在生前就已修好陰宅,並且大多是夫妻同塋。但據族譜記載,張昭乾、張昭融兄弟倆死後,葬於同一處。而兄弟倆的妻子,妯娌也同葬一處。莊主人兄弟同塋、妯娌同塋,連續三代,堪稱奇蹟。這一細節或可說明張家不僅兄弟感情深厚,妯娌相處也非常和睦。這種親族友善的家風,在後代依舊延續。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31:嘉祿莊一角

同安鎮九鬥莊——儒學禮教的殿堂

與嘉祿莊相鄰的九鬥莊,也由兄弟合力建成。起建者是張昭融的三個兒子明良、明恪、明起。

九鬥莊始建於1895年,建造時間長達14年。而九鬥莊名稱由來,據說是因為它佔地之大,足可播種九鬥稻種。

族譜記載,九鬥莊建造時,明良、明恪、明起三兄弟已步入晚年。因此九鬥莊的建築“個性”處處可見穩重大氣。它的圍牆很樸素,並不像嘉祿莊寨牆高聳,有槍眼有碉樓。光從外牆看,人們並不能想見內裡是怎樣一座深宅大院。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32:九鬥莊不起眼的大門

外牆雖樸素,但九鬥莊內卻像一位飽讀詩書的長者,雕樑畫棟間盡顯智慧。走進九鬥莊圍牆側邊的門,便見老宅院牆高大,內部用材碩大,廳堂的左右廂房的隔扇窗和下絛環板上,全是楷書木刻,書法筆力端莊厚重,語辭氣勢雄渾磅礴,令人歎為觀止!最叫人讚歎不已的是大廳前廊上的捲棚,抬頭仰望,大約有30多米長的捲棚上以鏤空雕的手法,刻滿了吉祥圖案,樑架則以浮雕透雕工藝,雕刻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花卉等,在捲棚上精雕細鏤,永泰眾多古民居中,九鬥莊也是唯一,可謂不惜工本。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33:九鬥莊廳堂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34:九鬥莊散發出著濃濃文化氣息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35:捲棚上精雕細鏤

而板壁上大大小小鐫刻著儒家經典的名句名段,內容全是宋、明、清三代理學名家有關勸學家教方面的“語錄”,九鬥莊主希望子孫好學習典之心昭然在目,日常居家儼然裝修成了一個儒學禮教的殿堂!讀這些名句,對九鬥莊的主人不得不肅然起敬,可想而知,當年響徹在這裡的讀書聲是何其嘹亮!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36:板壁上大大小小鐫刻著儒家經典的名句名段

九鬥莊的書卷氣,當然與明良、明恪、明起三兄弟重視傳承耕讀家風密切相關,尤其是曾經中舉的張明恪。

據族譜記載,張明恪其人頗有仙風道骨,行事如同閒雲野鶴。他雖考取功名,但因看透晚清官場的腐敗,拒絕了官職,選擇留在同安創辦私塾學堂,傳課授業、教書育人,前後長達十多年。

可貴的是,由明恪創立的私塾並不“私”,除了嘉祿莊、九鬥莊的後人,鄉里的孩子不論貧富,也都可入學。窮人家的孩子只要向先生交些家中種的黃豆、大米,甚至幾棵蔬菜,幾天勞力,就可入讀這所同安私塾學堂。後來張明恪長子張高泉將私塾擴建,成為輔弼學校,西洋風格建築的校舍,最盛時招收有六七百學童就學。

九鬥莊散發出的濃濃文化氣息,至今還能感受到主人濃厚的文化修為與耕讀思想。站在廊道上凝望,廳堂左右廂房的雕飾,迎面而來的書卷味,讓人沉醉。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37:九鬥莊一角

白雲鄉竹頭寨——現存楹聯最多的一座莊寨

坐落於兩重屏障之間,地形是壠中一侖凸起,因形如竹頭,建在其上的寨所以被稱為竹頭寨。當地人傳說此處是三獅拱衛的祥瑞之地,這是因為莊寨東北方向的山形生動如同三隻獅子,三獅守望之說由此得來。過去竹頭寨曾有上、中、下三個寨,如今上寨僅存門樓,中寨留存有幾座普通民居建築。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38:白雲鄉竹頭寨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39:莊寨東北方向的山形生動如同三隻獅子

而建於約光緒十年(1884年),落成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的下寨,保存較為完好。始建者黃萃容,號明官,故下寨又被名為明官寨。相傳,明官父黃試有自幼喜愛養狗,賺了錢後買牛,牛養多了,就“借”給周邊勞力強的貧困戶,等貧困戶作物收成賺了錢,再從中分成。這種模式很受農戶歡迎,黃家也漸漸積累了財富。黃試有一生勤勉,這種家風也傳給了下一代,其子黃萃容克紹箕裘,勤儉持家,到45歲始籌建竹頭寨,直到65歲病故,第二進院落才草成。竹頭寨中有一副楹聯:“兩世積儉勤願子子孫孫勿忘先業,一朝新甲第庶綿綿奕奕長庇後人”,正是感念兩位先祖創業艱辛,寄望子孫傳承家風的寫照。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40:下寨(明官寨)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41:下寨寨門上的泥塑祥獅

如今的竹頭寨(明官寨)佔地3796平方米,建築面積5608平方米。整座寨以戌辰兼乾巽三分為中軸線的軸對稱圖形,為土木結構、二進佈局。全寨進出共有七個門,每條橫向通道溝上都蓋有“過水”相連。由於佈局科學,百年來竹頭寨不論遇上多大的暴雨,竹頭寨內都沒有發生過水澇。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42:竹頭寨一角

竹頭寨中,有雕刻精美的窗花、雀替等,更有數量眾多的楹聯,據說上、中、下三寨曾有百餘幅楹聯,是國內罕見,價值不凡。可惜,由於年代久遠,更由於歷史原因慘遭破壞,原有的百餘幅對聯,目前僅存下寨(明官寨)32幅。即使如此,竹頭寨仍是永泰現存所有莊寨中,所刻楹聯數量是最多的一座,要知道仁和寨也不過才十三幅楹聯而已。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43:下寨(明官寨)正廳楹聯

我們到的時候,正逢工人們在施工,從現場可以看到,竹頭寨的保護修護工作已基本完成,只剩下最後的裝飾附段。修葺一新的古寨,作為中國鄉村復興計劃·永泰莊寨峰會的主會場之一,會繼續挺拔起來,再現昔日風采,讓更多的人感嘆它的頑強生命。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44:正在修繕中的竹頭寨

雄踞深山人未識,撩開面紗驚神州

如果說二十年前的青雲山是永泰旅遊的唯一名片,那麼隨著五年前的嵩口古鎮,以及這兩年的永泰莊寨的知名度逐步打開,永泰旅遊市場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在2018年12月28-31日,鄉村復興論壇·永泰莊寨峰會將走進鍾靈毓秀之地——福建永泰白雲鄉竹頭寨/嵩口鎮月洲村,在百年莊寨、梅花香裡探討鄉村建設,商議鄉村振興大計、莊寨活態傳承,必是一場體驗獨特的莊寨之旅,也將給永泰的旅遊市場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和契機!

穿行在永泰的崇山峻嶺之間,保護良好的古村猶如一幀幀影視畫面奪人眼球,村中巍峨聳立的莊寨,特別令人驚奇、震撼、嚮往。永泰莊寨未來將成為永泰文化的符號,永泰精神的象徵;將成為永泰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永泰莊寨——百花齊放的福建古建築中的又一朵“奇葩”


圖45:永泰嵩口古鎮辨識度很高的鶴形路

圖文:志遠天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