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生如何規劃2019年的自主招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dt198125


高三以後才考慮關注自主招生有點晚,但也不是絕對不行

一般來說,一位高中生如果從未關注過自主招生,到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之後才開始規劃備考下一年的自主招生,確實有點晚了。為什麼這樣說?這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流程是什麼?

關於自主招生按照教育部的官方說法是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也就是所謂的“偏才怪才”。如果從考生和家長角度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解釋一下自主招生,那就是符合一定條件的考生在高考前可以報名申請某些學校(全國90所試點高校)的自主招生,經過材料初審合格後,可以在高考後參加該校的一項自主招生考試,考試通過的考生在填報該校志願時候享受一定幅度的降分錄取優惠。歸納一下自主招生有五個要點:

1.考生符合一定條件

2.只有試點高校高校才有資格自主招生

3.申請材料初審合格

4.高考後參加自主招生考試

5.通過資格認定的考生享受降分優惠

對考生來說自主招生的實質就是用一個考試換取一個降分優惠,讓考生能夠進入比自己高考成績更高層次的學校。

考生要符合什麼條件呢?自主招生的考試與高考有一點不同在於,高考報名成功就一定有資格參加考試。而自主招生則不同,自主招生申請提交後有一個初審,只有初審通過的考生才能有資格參加自主招生考試。那麼什麼樣的考生才能通過初審呢?那就是從考生提交的申請材料中看是否具備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那麼,什麼是學科專長和創新潛質呢?學科專長就是考生在某一個學科表現出具有十分突出的專長。就是所謂的偏科奇才。比如考生在數學學科表現出卓越的才能。而創新潛質是考生在某一個領域具備卓越的潛能,比如具備科學發明創造能力。嚴格說鑑別一名學生是否具備“學科專長和創新潛質”,應當是高校設計一個科學的測試方法對學生進行測試,選拔出具備“學科專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來。由於報名考生數量很多,高校不可能對每一位報名考生都進行測試來決定是否具備考試資格。因此各個高校就根據考生的申請材料對報名考生進行一次初審篩選,只有初審合格的考生才有資格參加自主招生的考試,從而減少了自主招生選拔的工作量。不測試僅僅看申請材料如何識別考生是否具備“學科專長和創新潛質”實際上是一個十分困難的事情。比說一名考生在申請材料中申明自己具備卓越的數學才能,高校如何相信他是真的還是假的具備數學才能呢?於是高校就偷了一個懶,在申請報名條件中要求考生自己提供已經在某些數學競賽中獲獎,以此證明其具備數學專長。這樣很多自主招生高校都把各種學科競賽或者科技創新活動的獲獎證書列為自主招生的申請條件,獲獎證書被稱為自主招生的敲門磚。

我們回到開始,為什麼說到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之後才開始規劃備考下一年的自主招生,確實有點晚了。因為如果考生在之前沒有參加過學科競賽,沒有獲獎證書,要通過自主招生的初審是很困難的。在幾個月內準備也不太可能的。所以參加自主招生最好從高一開始關注,並且要有意識地多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活動。

那麼沒有任何獲獎證書,是不是就絕對不能報名申請自主招生?也不是這樣說。任何一所高校都沒有這樣的明確規定,沒有獲獎證書就絕對不能報名自主招生。但是作為考生自己要衡量一下,自己申請通過初審的可能性有多大?具體說,就是當你的申請材料擺在高校評審老師面前,老師憑什麼會給你通過初審,給你一個考試機會呢?很明顯,那就是看你在所有申請該校的考生中,是否具備足以讓老師通過你初審的閃光點。所以沒有獲獎的考生需要通過申請材料體現“學科專長和創新潛質”。 讓你的材料從大量的申報材料中脫穎而出,讓審核老師從堆積如山的材料裡看到你的“閃光點”而選中你是關鍵所在。因此申請材料的主要作用是讓你通過初審。因此申請材料的主要作用是讓你通過初審。沒有獲獎證書的考生要格外重視申請材料的個人陳述(自薦信)、推薦信。如何寫出與眾不同的特色。這需要仔細推敲。儘量挖掘自己的特殊才能和潛質。例如雖沒有獲獎但是參加過某些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足以證明你具備學科專長和創新潛質。還有以其他方式來說明學生的特殊才能。例如:出版過小說、發表過論文、獲得過專利等。這些也能證明你具備學科專長和創新潛質。

還有一個可能的向高校展示學科專長和創新潛質渠道,充分利用高考前最後一個寒假,去捕捉和參加高校舉辦的中學生學科競賽或冬令營。從往屆部分自主招生成功的考生反饋的的情況看,參加高校的中學生學科競賽和冬令營活動不僅是瞭解高校的好機會,同時那些表現出色的考生難免已經受到了高校的關注,對未來申請該校自主招生會有很大幫助。建議考生如果看準了某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該校舉辦的學科競賽或者冬令營等,能參加儘量參加。比如清華大學每年寒假期間都舉辦為期4天的“工程科學創新挑戰營”,報名時間在上一年11-12月份,報名條件和報名材料與自主招生非常相似,也有初審環節。營員分學科以參賽的形式從事三四天的測試和實踐活動,充分展示個人才藝。主辦方承諾“獲獎營員將被推薦給學校招生辦公室”。這實際上已經在暗示被推薦的考生可能視同為自主招生初審通過。

除了學科專長和創新潛質意外,考生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也有助於通過初選。因為當一所高校報名考生中沒有足夠多的人具備獲獎證書,那麼就有可能依據學習成績(成績單)篩選初選名單了。然後再在自主招生考試中考核你是否具備學科專長和創新潛質。

考生一旦通過了初審獲得自主招生的考試機會,就將與具備獲獎證書的考生在自主招生考試中進行平等競爭了。

解決了自主招生的初審問題,後面就可以根據自主招生的流程按部就班地規劃你的自主招生考試了。自主招生的大致流程是:每年3月中下旬報名申請,通過陽光高考平臺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提交申請材料。4月分高校審核材料並在4月底五月初公示初審通過學生名單。6月7日-8日考哦省正常參加高考。高考後的6月10日-22日高校組織自主招生考試(含筆試和麵試)。高校在高考成績發佈之前確定並公示獲得自主招生選拔資質的考生名單。高考出分後考生在特殊批次填報自主招生志願,高校錄取並公示錄取名單。有幸被自主招生高校錄取的考生就不再參加正常批次的高招錄取了。沒有被自主招生高校錄取的考生不影響參加正常批次的高招錄取。

自主招生考試都是各個高校自行命題。一般來說命題難度要比學科競賽題目容易,但是比高考命題要難得多。更主要的特點是題目很活,有筆試有面試,“書呆子”性考生難以適應。有選擇地適當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培訓還是有必要的,目的不是猜題蒙題,至少能見識熟悉考試(特別是面試)的形式。


晨霧


此時,針對高三學生的自主招生,分為兩種情況:

1、學生已經擁有省級以上獎項或是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過論文,此時可以查詢自己目標學校與自己所擁有的背景資料是否匹配,如不匹配尋找其他匹配學校,並製作自薦信等材料,遞交資料申請,進行初審;如果父母沒那麼多時間,也可以找機構進行

2、學生目前沒有任何背景資料:孩子,好好學習吧,現在不論是藝考還是獎項,背景提升都來不及了,一心一意抓緊文化課吧


老熊和你聊教娃


自主招生不是現在規劃的,高一就得開始,現在沒辦法規劃了,因為自主招生所需要資料已經來不及準備,比如大賽,如果手裡頭已經有大賽的證書,那麼就結合證書等級及成績來合理規劃,如果沒有證書,那就只能看成績,有些學校是認可成績的,比如華南理工,哈工大等,如果成績也不夠那就就沒辦法參與,只能把成績搞上去,填個好志願了


a陸國


現在這個時間點高三學生應該在準備自己的資料,準備申請書等,如果你沒有獎項的話目前還有一個北大新世紀杯,明年遞請材料前還來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