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艦載機和垂直起降戰鬥機,建造新型兩棲攻擊艦作為航母艦隊的助攻,大家怎麼看?

黑土地一介書生


這個問題不對,實際犯了一個思路上的錯誤,兩棲攻擊艦與航母不是一類艦艇,它們之間怎麼可能存在什麼助攻關係。

兩棲攻擊艦的核心任務不是制海作戰,而是支援兩棲作戰行動,主要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打擊地面目標等等,並非什麼海戰裝備,如果在地位來說,兩棲攻擊艦的噸位僅次於航母,但是在各國海軍中的地位不高,只能說是一種專用於兩棲作戰艦艇/

現代航空母艦為現代海戰的核心力量,主要任務是進行制海制空作戰,兩棲作戰並非其主要任務,可以說開發兩棲攻擊艦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支援兩棲部隊的任務具體分擔出去,避免航空母艦浪費在這裡頭。

雖然美國的兩棲攻擊艦上搭載有垂直起降戰機,但是美軍沒有因此把兩棲攻擊艦作為航母的補充力量來使用,僅僅在構想當中存在著相關的想法,但是沒當大事辦,應該說這是一個兼職的工作而已。

從現代艦艇的要求不同,它們的設計自然也有所不同,不管怎麼說,他們沒有想象的助攻關係,也許當需要兩棲攻擊艦來支援航母時,也許另一個意思:己方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位了。

大家應該更多從需求考慮問題,而不是從技術上架空某個問題,天馬行空不等於可以脫落現實。


麥田軍事觀察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的核心任務和用途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航空母艦主要負責奪取制空權,並根據情況執行對地攻擊或者對海攻擊任務。簡單的來說,航母相當於海上浮動機場。兩棲攻擊艦的主要職責是執行兩棲登陸任務,專注於兵力投放和對登陸部隊的對地支援,並不涉及制空能力。

圖為“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兩棲攻擊艦雖然在經過一定的改裝後在甲板上也能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但是這種戰機本身有一個最明顯的缺點:作戰半徑短。在起降的過程中,飛機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以維持需要的大推力。與艦載機相比,垂直起降戰鬥機只能有限深入距離較近的戰區,沒有執行長航程任務的可能。

圖為鷂式戰鬥機


另外,垂直起降戰機有一個普遍的缺陷:空戰能力差。在奪取戰區制空權之前,這些戰機面對空優機毫無優勢可言,必須得到友軍的保護。而這樣可能會造成空中力量的進一步浪費,效費比太低。

圖為X47B艦載無人機


無人艦載機在作戰半徑和載彈量上會比垂直起降戰鬥機更好一些,但是它們用於空戰還是有些勉強。另外,如果是中小型無人機,可以直接在航母的倉庫內儲存拆卸好的部件,使用時組裝起來即可,不需要專門為它們尋找戰艦進行搭載。而大型無人機難以使用火箭助推起飛,需要的跑道長度可能又是兩棲攻擊艦無法提供的。


歡迎大家關注本號,提供更多的軍武知識科普。


軍情解析


美國本來就是這個配置,F-35B早就上黃蜂級兩級攻擊艦了,作為兩棲進攻的主要力量。它和航空母艦完全是兩種作戰概念,根據任務的不同可以靈活搭配。

黃蜂級最早搭配“海鷂”垂直起降戰鬥機



兩棲攻擊艦的主要看家本領是兵力投送,美國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上除了F-35B戰鬥機之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直升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主要用來制空和對地面目標打擊,兩棲攻擊艦才是進行兵力投送的工具,它上面的F-35B以備不時之須,可以用來主要支援登陸的地面部隊作戰。

黃蜂級上的海鷂將會被F-35B取代



但是兩棲攻擊艦可以理解為“準航母”,因為它畢竟有寬敞的飛行甲板,而兩棲攻擊艦在執行任務之前早就會根據此次的任務來進配置需要的作戰平臺。毫不誇張的說美軍的兩棲攻擊艦配置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是有絕對性誘惑的。而美國的兩棲艦再加上預警機配合的話,其戰鬥力可能不會亞於其他國家的航母。

碩大的魚鷹也是兩棲攻擊艦的主要客戶



怎奈我們的075兩棲艦不知道什麼時候下水,我們的FC-31什麼時候能驗證出垂直起降型號,屆時如果實現075搭配FC-31垂直起降飛機,那我國的兵力投送能力和兩棲作戰能力又將提升一個大大的層次!

好期待這一天早點來到

我是軍武奇兵,謝謝你的關注與支持,歡迎發表您的寶貴看法!


軍武奇兵


把遼寧號航空母艦改成兩棲攻擊艦這個思路不一般,但實際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的是兩個不同類別的水面艦艇。航空母艦主要利用搭載的艦載機來進行包括對陸和對海的作戰,另外也進行一些防空作戰,但是主要是用於遠距離打擊作戰。

兩棲攻擊艦主要是用於支持登陸作戰等任務,本身許多兩棲攻擊艦是攜帶有大型登陸艇的,包括大型氣墊登陸艇,可以攜帶主戰坦克進行遠距離的登陸作戰,另外兩棲攻擊艦配備的最多的還是直升機之類的旋翼機,美國海軍陸戰隊則配備魚鷹傾轉旋翼機,在這些旋翼機中還有不少武裝直升機。

對於遼寧號航空母艦來說退役之後無法攜帶大型氣墊登陸艇,這是結構所限,另外這艘航空母艦的設計就是主要使用固定翼艦載機,因此具備了滑躍起飛甲板,當然也具備使用直升機的能力。所以說從攜帶機型的能力上是比純粹的兩棲攻擊艦有優勢。



雖然遼寧號航空母艦具備大部分的兩棲攻擊艦的功能,但是航空母艦還是航空母艦,其各種功能的設置是為了固定翼艦載機而來,如果只為直升機使用就太浪費了。另外就算當作兩棲攻擊艦使用,在與航母配合的之後很難發揮作用,配備這麼多直升機沒有多大的作用。


航空視界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想的很好,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主力航母和兩棲攻擊艦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美軍建造兩棲攻擊艦的本質,並不是作為輕型航母使用,而是可以在航母戰鬥群保護下進行強行登陸,或者在低強度戰場獨自完成兩棲作戰。

說白了,兩棲攻擊艦的本質就是兩棲,而不是攻擊。

兩棲攻擊艦必須具有垂直登陸能力,一般最好還需要灘頭登陸能力。


那麼,雖然原則上遼寧號是可以作為兩棲攻擊艦實用的,可以搭載垂直起降戰機和直升機,但就莫名其妙,必須做根本性的改造,花費會巨大,而且改造效果還很難預料。

那麼,為什麼不乾脆造一艘全新的兩棲攻擊艦?

這會造價更低、性能更好、作戰效能更高、使用壽命也更長。


髮長文一個

薩沙談:沒有這個東西,就永遠別想收復臺灣





上個月,日本、美國和印度三國海軍在位於九州,啟動代號為“馬拉巴爾2016”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號兩棲攻擊艦、美軍“約翰·斯坦尼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印軍一艘導彈驅逐艦等參加為期一週的演習。時至今日,兩棲攻擊艦已經成為登陸作戰必不可少的東西。自從遼寧號航母開始服役以後,軍迷的眼光就全部放在了兩棲登陸艦上。以幾十年來的國際戰爭的經驗,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大型兩棲登陸艦,根本就不可能在登陸戰中獲勝。去年有風傳中國開始製造高達4萬噸級的兩棲登陸艦,但消息到了今年就沒有後文,是否是謠傳並不能確定。即便這不是謠傳,因為缺乏重型直升機、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等必需品,中國新的兩棲登陸艦也不能形成戰鬥力。聽薩沙好好說一說吧。

---------------諾曼底登陸時,美軍在灘頭被德軍重創的慘狀。平面登陸有很多問題,敵人如果有準備,你的傷亡絕對不會少。

早在二戰期間,美國就進行了多次兩棲作戰,對手是德國和日本。當時的登陸戰完全是所謂平面登陸,也就是首先乘坐運兵船到近海,然後官兵換乘小型登陸船搶灘。這種打法如果遇到地方設防鬆懈的海域,還可以有比較大的突破。但如果敵人有備而來,尤其是修建了完整的岸防工事,登陸一方就會有極大損失,甚至登陸失敗。為什麼呢?因為防禦一方修建了完整的工事,將依靠船隻平面登陸一方壓制在狹窄的灘頭,每一寸沙灘都是射擊和炮擊的靶子。當年沒有專業的所謂兩棲登陸艦,官兵登陸的時候實際並沒有有效直接火力掩護,完全暴露在敵人優勢炮火下。

以《拯救大兵瑞恩》的發生地點奧馬哈海灘為例,德軍僅僅一個團的兵力,重創登陸的美軍近2個師,美軍僅僅被當場打死的就有3000人。

二戰結束以後,隨著直升機的逐步使用,美軍開始考慮垂直登陸。垂直登陸相比平面登陸好處眾多,其中之一就是不用在請君入甕,自己衝到敵人設置好的灘頭陣地做靶子。直升機可以在敵人縱深上百公里甚至幾百公里內任意空降,敵人根本防不慎防。

除此以外,美國人還開始考慮建造專門的兩棲攻擊艦。在二戰期間,灘頭登陸的火力支援五花八門,有戰列艦、重型航母、護航航母、驅逐艦、炮艦、武裝登陸船等等。到了二戰後期,逐步意識到直接兩棲支援火力重要性的美國,開始編組護航航母和老式戰列艦為主的兩棲支援編隊。這可以看做兩棲攻擊艦的雛形。老實戰列艦並不做海戰,而是利用艦炮24小時給予登陸部隊及時的火力支援,做浮動炮兵陣地使用。但它仍然遠遠不如護航航母。護航航母多是由民船改裝或者民船標準制造,無防禦能力和攻擊力,但可以搭載20到30架飛機。這些飛機多攜帶小型炸彈、人員殺傷炸彈等作為灘頭殺手,專門攻擊敵人岸防部隊。換句話說,這個護航航母其實就是一個小型浮動機場。

------------------垂直登陸有著很多優點,但前提是你有制空權。這就要求垂直登陸的直升機編隊,時刻處於己方火力網的保護下。

事實證明,這個編組非常聰明。

但二戰以後,又經歷了朝鮮戰爭仁川登陸,越南戰爭登陸戰等,美國方面越來越認為專業兩棲攻擊艦的重要性。

1957年,美軍正式裝備一艘老式護航航母改造的兩棲攻擊艦。隨後的幾十年,他們一直期望建造一種能夠將護航航母和兩棲登陸船合二為一的,新型兩棲登陸艦,這種登陸艦要具有平面和垂直登陸雙重能力。

就技術上來說,這沒有什麼難度。能夠製造航母的國家,製造這種不到航母十分之一技術難度的兩棲登陸艦根本不算什麼。於是,各國開始大量建造。

------------------目前美國海軍中堅力量,“美利堅”兩棲攻擊艦。它的排水量高達4萬5000噸,可以搭載20架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具有相當強大的兩棲攻擊力。

1983年,美軍進攻格林納達,第一次使用了專業兩棲登陸艦。結果非常成功!關島號兩棲攻擊艦搭載2000人的海軍陸戰隊,利用直升機進行垂直空降,繞過了格林納達部隊的海岸工事,直接奪去了敵軍縱深幾十公里外的機場。在這種防不慎防的直升機登陸下,格林納達部隊很快崩潰。格林納達主力部隊,僅僅支持了3天時間。

這種兩棲登陸還有很多,比如馬島戰爭、海灣戰爭。事實證明,兩棲登陸艦已經成為各國不可取少的登陸利器。如果哪個國家不裝備這種武器,他就根本不可能在現代兩棲作戰中取勝。

目前,歐盟有5個強國都裝備了兩棲登陸艦。尤其重要的事,東亞的五個軍事力量中,日本和韓國都先後裝備了獨島號、出雲號兩棲登陸艦。

僅有不存在主動登陸作戰的朝鮮和臺灣,沒有裝備這種武器。

韓國和日本的兩棲登陸艦都相當先進。隨著科技的發展,兩棲攻擊艦已經逐步脫離以往的模式,轉變為輕型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為一生的混合體。

目前兩棲攻擊艦已經廢除傳統的火炮、導彈、火箭等掩護武器,而是清一色的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在現在戰爭中,戰鬥機可以提高有效的防禦和攻擊力,控制範圍極大,足可以滿足兩棲登陸火力掩護的作用,甚至可以奪取戰場局部制空權。

以我們的老對手日本的出雲號為例,它不但可以搭載4000名士兵和50輛裝甲車,具有一次投送400人的能力,還可以搭載高達至少10到15架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能力。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作戰半徑860公里,可以搭載7噸各種武器,具有相當的作戰能力。有了出雲號以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就一改防禦性部隊,開始有了主動攻擊能力。

------------兩棲攻擊艦的支柱是這些直升機。上圖的V-22傾轉旋翼機是一種非常先進的飛機。美軍從試飛到正式使用,花費了長達17年的時間。它的速度、運輸量、航程均遠遠超過普通重型直升機。平面登陸受到的限制太多,垂直登陸才是未來!

相比起來,中國目前卻還沒有這種先進的兩棲攻擊艦。我們建造的2萬噸071型船塢登陸艦,主要依靠登陸船,僅能攜帶兩架直8直升機,無法進行有效的垂直登陸作戰。而且,這些登陸艦都不具備局部制空權的爭奪能力,也就不能有效掩護登陸作戰。

是我國現在不需要兩棲攻擊艦嗎?

當然不是的。我們目前主要的戰爭焦點在臺灣海峽、東海釣魚島和南海。

這三點無一不是急需兩棲登陸艦的地域,尤其是臺灣海峽。目前臺軍花費半個多世紀時間,在沿岸解放軍可以登陸的地區都修建了繁複的工事和火力網。各種火炮、輕型坦克、快速裝甲車、武裝直升機、垂直起降戰鬥機以及各種步兵武器覆蓋灘頭,是極難突破的。

如果僅僅依靠傳統的平面登陸,即便成功,也會傷亡慘重,付出重大代價。採用兩棲攻擊艦的垂直登陸,幾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至於東海和南海海域遼闊,也是適合兩棲攻擊艦使用的場所。

------------071型船塢登陸艦已經具有相當的平面登陸能力,但垂直登陸能力過於欠缺,不能適應現代戰爭。至於蘇聯的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只是試飛過而已,隨後項目取消,發動機技術轉賣給中國。老式的蘇聯雅克31垂直起降戰鬥機,航程僅僅200多公里,被西方譏笑為只能繞著航母飛幾圈。目前為止,中國仍然沒有成功的垂直起降戰鬥機。

目前中國卻沒有兩棲攻擊艦,原因也不復雜。

就建造上,我們有這個能力。既然可以建造航母,建造只有直甲板的兩棲登陸艦就是小菜一碟。就造價上來說,一艘先進的兩棲登陸艦造價不過3億到5億美元,不過相當於航母的三分之一而已。以中國雄厚的國力,這點錢算不了什麼。不是我們沒能力沒錢造艦,還是其他因素決定的。

第一, 是理念問題。目前中國軍方首要考慮的還是臺灣問題。但臺灣海峽距離很窄,軍方認為不需要專業的兩棲攻擊艦,只需要傳統登陸艦就足夠了。為什麼呢?他們想當然認為,噴氣式戰鬥機飛躍海峽只要幾分鐘,完全可以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而直升機飛躍海峽也不過20分鐘,這樣還需要兩棲攻擊艦幹嘛呢?

其實,這是和所謂航母無用論相同的一種謬論。

就是因為軍方意識到這是謬論,才開始計劃建造兩棲攻擊艦。

第二, 我們缺乏重型直升機。兩棲攻擊艦登陸依靠重型直升機,但中國目前沒有。目前我軍最大的直8,最大起飛重量才13噸,載重才3噸,同美軍V-22傾轉旋翼機最大起飛重量24噸相差太遠。況且,直8的仿製於法國的超黃蜂直升機,那是60年代產物,至今已經50年,早已過時。雖我們目前在奮力研究重型直升機,但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即便研發成功,性能如何也是未知數。目前比較現實的是,購買俄國的米26直升機暫時頂一頂。

第三, 我們缺乏垂直起降戰鬥機。沒有垂直起降戰鬥機,兩棲攻擊艦就不具備現代化的攻擊能力,等同於無用。目前我軍沒有這種武器,甚至俄國也沒有成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網傳所謂2015年服役的垂直起降戰鬥機J18,也基本被證明為謠言。

根據內部消息,目前軍方在鷂式和F35B之間搖擺。前者從技術上來說,到時可以實現。不過鷂式是30多年前的老技術,研究成功也大大過時,恐怕很快又被被淘汰。後者前景輝煌,但美國也花費了近20年時間,期間幾次差點就放棄計劃,技術難度可想而知。薩沙個人覺得,先解決有無的問題吧,不要好高騖遠了。別再整個10年所謂新技術,最終還是沒有成型的作品。實際上,解放軍確實在2015年開始了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最新研究計劃,早出可靠的樣機最少要5年甚至8年以上。

------------------日軍的出雲號兩棲攻擊艦。其實,這就是一艘輕型航母。軍事板塊的軍迷懂歷史的不多,也許不知道出雲號到底是什麼意思。薩沙卻咬牙切齒。所謂出雲號重型巡洋艦,是抗戰期間日軍揚子江艦隊的旗艦。什麼叫做揚子江艦隊?就是專門在長江作戰的內河艦隊,是侵略中國的急先鋒。現在大家明白出雲號的假想敵,是什麼人了吧!我軍目前的直8直升機,也不足以完成兩棲攻擊任務。

目前,兩棲攻擊艦已經成為中國海軍最大的短板。只要一天沒有這個東西,我們就很難在臺灣、東海、南海的爭奪中獲得絕對上風。

傳說中,4萬噸的兩棲登陸艦於去年開始建造。可惜,網上各種謠傳太多,究竟有沒有這回事很難說。即便有,由於缺乏配套的重型直升機和垂直起降戰鬥機,這艘兩棲登陸艦也不能形成較強的戰鬥力。

我們要追趕的東西很多,要腳踏實地,一步步的來。


薩沙


兩棲攻擊艦和航母外觀有相似之處,但用途截然不同。航母以奪取戰區制空權為第一要務,其次是空面打擊。兩棲攻擊艦的航空力量主要用在由海向陸的兩棲攻擊中的空面打擊。且其裝備的機型一般航程較近,主要是負責灘頭和淺近縱深的空中打擊。換言之,只有在兩棲作戰時,兩棲攻擊艦才能對航母有輔助補充作用。當此時,航母負責奪取制空權並進行縱深打擊和遮斷,兩棲攻擊艦負責灘頭打擊和近距離遮斷。這可能不是題主所設想的那種輔助作用。

另外,遼寧號是一艘純血統航母,它不具備登陸塢艙,沒法兒在退役後當成兩棲攻擊艦。如果只執行兩棲攻擊艦的航空功能,題主或許覺得是變廢為寶,但其實航母的使用維護費用高於兩棲攻擊艦,用一艘退役航母客串兩棲攻擊艦或直升機航母,成本上未必划算。


錫兵中士


航母和兩価攻擊艦完全是兩碼事,因為兩価攻擊艦是屬於輕型航母,內有無人艦載機和垂直起降戰機,所謂兩倆攻擊艦是指登陸沙灘作戰任務,包括戰機,坦克,步兵等掃平前方敵區設施。作為航母戰鬥群護航是指:驅逐艦,護衛艦,掃雷挺,核潛艇,組建航母戰鬥群。


改希望


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航母艦隊是大洋作戰編隊。兩棲攻擊艦,顧名思義,可以同時兼顧海陸兩棲攻擊。問題是,畢竟是兼顧,主要攻擊方向還是在陸地目標,它的空中力量以武裝直升機和垂直起降固定翼為主,這樣的裝備能力顯然針對的目標不是具有強大防空能力和強大地空作戰能力的對象,在早期對兩棲攻擊艦的定義就是協助登陸艦隊登陸作戰,並且清除陸地反登陸攻擊能力。

在無人機盛行的時代,武裝無人機的長時間制滯空能力針對航母艦隊來說,其最大用途不是作戰而是空中偵查。當性能優良的無人機編隊成為航母編隊的眼睛,其能力將快速有效的補充固定翼預警機的非工作時間。當然了,針對兩棲攻擊艦編隊的空中偵查打擊一體無人機來說,在艦地導彈的攻擊尾聲,由查打一體機進行的定點清除必然是灘塗陣地防守的天敵。至於登陸行為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要指望兩棲攻擊艦編隊作為航母編隊的輔助,那是不現實的,反過來,航母編隊給登陸編隊作為輔助倒不是不可能的事。

至於航母當兩棲攻擊艦來用,應該是不太現實的,除非敵方實力差的太多,沒有強大的對海攻擊能力。


長空雄鷹46


兩棲攻擊艦艇就是“廉價”的小航母,正是大型航母的有力補充。


孔乙己亂彈


數據共享,指揮系統是關鍵,電子機預警機發揮出潛力才行,要不再多幾艘也沒太大意。航母現階段要做的還是多軍種,各類艦機配合一體指揮,形成高效高能作戰體系。這方面離美軍還是差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