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與區塊鏈DNA早報 2018-12-14


戰略與區塊鏈DNA早報 2018-12-14

解析DNA 重構底層邏輯



1.首個金融領域區塊鏈標準立項,IEEE和螞蟻金服聯手推進。

2.美國前財政部長Lawrence Summers表示對數字貨幣感到擔憂。

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Lawrence Summers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傾向於對數字貨幣感到擔憂,特別是對一些自由論者的推崇言論,比如,‘眾所周知,政府會讓常規貨幣貶值’,或者‘這將避免嚴酷的監管’之類的話。我非常懷疑這些觀點,我認為區塊鏈有基礎技術,它的使用會有贏家,但具體是哪種加密貨幣,我還不好說。”

3.Block.one 發佈 EOSIO RAM 資源開發補丁聲明。

4.萬向CTO羅榮閣:區塊鏈的特點是去壟斷,一定會走向共享經濟。

據金融界消息,12月13日,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CTO羅榮閣在第三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上表示,在區塊鏈領域真的會出現所謂商業模式的變化,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歷史總結出,“燒錢-壟斷-傷害客戶”的模式是一個悖論。相對於“股票是所有權,債券是收益權”,區塊鏈世界的Token代表使用權,“我個人堅信區塊鏈一定會走向共享經濟,但是它的特點是要去除掉壟斷”。

5.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表示,再保險區塊鏈技術應用試驗推動了前沿技術和再保險實務融合發展。

6.EOSIO智能合約 V1.6.0-RC1預發行版已引入REX。

7.今年8月至今,美國SEC至少公佈了12起ICO相關處罰與審查事件。

據統計,從今年8月至今,美國SEC至少公佈了12起ICO相關處罰與審查事件。在這些處罰事件中,美國SEC實施的處罰金額處於3萬美元至300萬元美元之間;處罰的對象覆蓋面廣,其中有3個加密貨幣交易平臺,3個涉嫌欺詐性ICO的企業,2個進行ICO項目的公司,2個提供資產管理的公司或基金以及一起對個人的訴訟、一個區塊鏈概念公司。

8.羅馬尼亞比特幣交易所CoinFlux首席執行官因洗錢被捕。

據CCN消息,羅馬尼亞比特幣交易所CoinFlux的首席執行官Vlad Nistor已被拘留,正在等待引渡。據報道,Nistor將被指控欺詐、計算機欺詐、洗錢和敲詐勒索。

9.河北省委常委陳剛:雄安新區將超前佈局區塊鏈等技術研發及試驗。

據央廣新聞消息,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近日表示,雄安新區將搭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超前佈局區塊鏈、太赫茲、認知計算等技術研發及試驗等。

10.央行行長易綱:一些違法違規交易場所仍在等待時機捲土重來。

據財聯社報道,央行行長易綱在第349期長安講壇上表示,一些違法違規交易場所的處置工作尚未完成,有些雖然停止了違規交易,仍在等待時機捲土重來。

11.東南亞區塊鏈發展概況:泰國最感興趣,新加坡接受度最高。

據人民網報道,區塊鏈的多功能性和去中心化在東南亞得到了廣泛認同,該地區的許多國家政府都熱衷於推動區塊鏈技術融入商業和公共部門。其中泰國對區塊鏈技術表現出最大的興趣,而新加坡已成為東南亞區塊鏈技術接受度最高的國家。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國或成立了區塊鏈項目孵化器,或啟動了金融技術監管沙盒,或成立了區塊鏈協會以推進區塊鏈應用。在老撾、文萊、柬埔寨、緬甸等東南亞其他國家,區塊鏈技術仍處於早期整合階段,技術應用從提供金融服務到電子政府倡議,這些都表明區塊鏈技術在東南亞逐漸受到重視。

12.上海文匯報:比特幣下跌為區塊鏈技術發展創造好時機。

上海文匯報最近發表評論文章稱,比特幣近期上演“大跳水”意味著“比特塔”的倒塌,對區塊鏈創業者而言,長久縈繞的“父子”問題解決了。每談區塊鏈必談比特幣的古怪關係宣告結束,從此區塊鏈可以擺脫比特幣的陰影而獨立發展。文章指出,泡沫逐漸出清之際,正好是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深度挖掘與豐富的最好時機。

13.全球56%企業計劃到2020年使用區塊鏈。

據itproportal12月13日報道,根據最近的一份報告,全球56%的企業計劃到2020年使用區塊鏈,或將依靠區塊鏈,解決他們其市場效率低下問題。區塊鏈技術的採用將使許多行業的業務方式發生巨大轉變。據報道,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中國銀行、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和瑞銀等金融機構正在轉向區塊鏈技術,以幫助加速、簡化和降低與全球16萬億美元年度貿易相關的風險。銀行希望這種技術的分散性能可以吸收和驗證來自數千個不同來源的信息,這將消除大量的紙質文檔,並在八年內解鎖高達20億美元的額外融資業務。


數字資產所有權依賴密碼學技術,認“鑰”不認“人”,與不記名資產相似,因而私鑰的保管,一開始就是數字資產應用的關鍵。目前,私鑰保管有自保管、交易所託管和獨立第三方託管三種模式,並涉及“冷儲藏”、“多重簽名”兩種重要手段。

當前,數字資產市場在:(1)資產發行背書;(2)資產託管;(3)流動性、清算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傳統投資者的介入。合格託管人將有助於解決後兩種問題,且從傳統資本市場看,合格託管人本就在“資產管理—經紀—託管/存管—交易—清結算”環節中極為重要:(1)“資產管理”與“託管”分離是前提,只有合格託管人可託管各類資產、金融產品(2)託管方提供銀行類服務是常態,託管人業務張力強(3)數字資產市場“存/託管+清算”和“交易”可能效仿傳統資本市場實行分離,獨立託管重要性凸顯。

數字資產託管市場目前分成“To C消費級市場”,“To B企業級市場”兩塊,其中,企業級數字資產託管已正成為競相爭奪的重點,且根據業務傾向性,託管人可分成:(1)純託管服務(含企業錢包)類;(2)託管+技術輸出類;(3)託管+衍生服務三大類。而企業級數字資產託管典型的業務流程包含:(1)私鑰生成及錢包創建;(2)私鑰保護;(3)私鑰簽名或協助簽名;(4)資產報告;(5)私鑰備份與恢復。並且我們認為,安全、合規、靈活、服務、團隊是評估託管項目好壞的核心因素

數字資產託管正不斷走向合規化,促使託管實際包含“合規資質”和“私鑰保護”兩個層面,目前有兩種主要監管路線:(1)全面監管傾向,必須獲取牌照方可提供服務,以美國、香港為典型;(2)分類監管傾向,根據託管行為的業務實質,決定是否需要牌照資質,

以瑞士、列支敦士登為典型託管合規化趨勢下,牌照資質將成為戰略性資產,並以銀行、信託牌照為最有價值。但目前合規數字資產託管的發展仍舊面臨:(1)協同託管法律層面存在不確定性;(2)“託管”與“交易”環節的合規銜接存在缺陷兩大問題

關於數字資產託管現狀和未來,我們認為:(1)目前“To C消費級市場”和“To B企業級市場”各自為政不可持續,未來兩個市場會被打通,並存在競爭、協同關係;(2)目前“託管”與“交易”環節在合規上的割裂,未來會有三種潛在方式予以銜接,而目前數字資產交易模式很可能發生重大改變;(3)目前數字資產託管業務模式單一的現狀,亦會在未來傳統金融機構入局的大勢下改變,區塊鏈銀行有望湧現,“一級託管+次級託管”模式將出現

詳細內容:【火幣區塊鏈產業專題報告】合規基礎設施系列(中) ——資產託管


戰略與區塊鏈DNA早報 2018-12-14

浴火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