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動汽車是不是騙局?為什麼?

暮靄恩於心


從名稱叫新能源就可以稱之為騙局了。首先科普一下新能源的定義: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能源,稱為常規能源。

中國電力的來源絕大部分依然是汙染嚴重,效率低下的火電,但現在把電動汽車或插電混動的汽車叫做新能源車本身就是對人的誤導。雖然電動汽車使用中看不到有任何排放,但實際電動汽車的汙染主要來自兩部分。第一,大部分來自火電的電能而不是新能源,等於把汙染轉移到火力發電廠,可以認定一部分的城市輸入霧霾也包括電動汽車的貢獻。第二,隨著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增大,未來幾年對廢舊電池的處理壓力也隨之提升,如果電池不能妥善處理對環境生態的破壞將是災難性的,對於我們這個連垃圾分類還做不好的國家,前端有垃圾分類箱做面子,後端依然大量是活在一起填埋,生活電池隨意丟棄嚴重,所以電動汽車電池的無害化回收仍然是不容樂觀的,在我國大量再生能源被當作垃圾處理掉並不奇怪。

現在大部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提升並不是電池技術提升帶來的變化,而是為了迎合補貼要求,往電動汽車中塞入更多電池,普遍電動汽車的自重都接近甚至超過了2噸。現在即便續航最長的電動汽車電池的能量密度也無法和燃油相比,更不用說冬天電量衰減或製冷、取暖帶來的里程縮水。

電池的容量衰減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它會隨著使用逐步變得嚴重。人們對汽車的油耗有著很理性的認識,但對電動汽車的能耗就瞭解比較少了。如果只簡單的拿它和燃油方面的花費對比當然都是合算的,但續航里程焦慮症帶來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電池達不到目標續航里程更換的費用,自家如果沒有充電樁或外出遠門使用公共電樁繳納高昂的服務費和停車費,這些長期的投入算下來電動汽車就未必經濟。雖然現在力推電動汽車讓燃油車已經被排放標準打壓的很貶值了,但至少比電動汽車還好一些,電動汽車到電池嚴重衰減的時候基本上也沒什麼殘值和更換電池延續生命的價值了,至少前幾年出的電動汽車無論在續航和性能方面來看今天都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誰還會花上好幾萬塊錢去給它換電池,電動汽車的壽命遠比燃油車要短很多,盲目普及電動汽車打壓燃油車,其實不是保護環境而是破壞環境,給消費者增加負擔。


感觸汽車影像特效


新能源汽車確實有騙局存在,但不是全部。在中國,由於政策補貼,“PPT”造車興起,很多行業都轉型成為了造車新勢力。不過這其中水分太大,有些就是口頭造車,有些則是給電動車換了一個殼子。所以談到新能源,被詬病最多的就是純電車。它到底算不算新能源汽車其實是個問題。首先,說它新的話,相比於傳統的汽油車,也算是“新的”。但是從環保上來說,純電車其實就是把自己的汙染集中到了發電廠那裡,而且蓄電池壽命短也是一個大坑。環不環保都成問題。只不過中國想發展新能源,想彎道超車,純電車卻是是成本最小的一個。所以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就變成了一個大坑。

至於新能源汽車有沒有真正好的產品,當然是有的。比如豐田和本田已經在氫燃料汽車上花費了20多年的心血,現在已經有了量產汽車,甚至現代汽車也有氫能源車型。除此之外,奔馳現在也推出了一款水動力概念車。原理是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用作染料電池的原料。它們的好處在於,添加燃料方便,不像純電車,需要漫長的等待,續航里程和環保也比電車好上太多。所以我預計,氫能源汽車可能會是以後新能源的主流。

那麼國產在這方面毫無作為嗎?也不是,有消息稱,奇瑞旗下的捷途汽車,在商標註冊時出現了核反應堆等商品研發。這說明奇瑞很有可能會將目標定在核動力汽車上。而核動力汽車在以前也有過國外車企進行過嘗試,造出了概念車型。不過當時人們談核色變,核動力汽車便就此擱置了。作為有軍工背景的奇瑞,發展核動力汽車,我相信有有這個實力。只要可控裂變的技術攻關成功,核動力汽車不是問題。一點核燃料就能跑半個世紀,絕對沒有比這更新能源的汽車了。當然,安全也是一個問題。畢竟,如果一場車禍就要導致核洩漏,地球真就沒法住人了。不過,對此我還是蠻期待的。總之,新能源汽車還在發展階段,所以搞得有點像轟轟烈烈的運動,結果就被懷疑是不是騙局了。我相信市場是檢驗新能源最好的地方,假以時日,好的新能源汽車一定會進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嗯,就說這麼多了。


細思極趣


國際能源在時間的推移下慢慢變得枯竭,而聰明的人類可謂不僅沒有開源節流,反而變本加厲,但與此同時也在新能源的領域中獲得了一些成就。從傳統的石油,到後來的天然氣,再到歐洲慢慢提倡的乙醇汽油,最後到混動輕混,純電。我認為這是趨勢,國家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石油等傳統能源以備不時之需。而隨著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擁堵,道具就那麼寬,阻止汽車的銷售會讓千萬人失業,只有提倡新能源才是最好的辦法


維克兒1


到目前為止,新能源大多用在公共交通,但公務用車上還未發現有用的,所以,好不好,最好還是看領導~


無慾339


是誰在騙?是國家?是廠家?還是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