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生戰爭時出現糧食危機,該怎麼辦?

用戶76477003742


這個問題我感覺是否分二個層次,一是如果發生戰爭,對我國來說,會不會出現糧食危機?第二個是發生戰爭了,已經出現了糧食危機的情況下怎麼辦。我不知道問問題的人的想法是什麼。字面上看是後者,但從大家的回答來說是前者。這裡談談我的看法。

一、對於第一層次的擔心來源於公佈的我國向外進口大豆、玉米等農產品非常多,比如大豆近1億噸。這裡要了解我們所說的戰略貯備糧食,或大家心中戰爭時的糧食是不一樣的。進口的大豆主要用於壓榨,生產豆油和豆粕。而豆粕是我國飼料蛋白的主要為源。玉米是飼料碳水的主要提供者。說的白一點,進口這些是為了養雞養豬,因為社會發性生活好了,要吃肉,總不能光吃白米白麵加蔬菜吧。當然如果戰爭發生,那麼就少養或不養了。因此不進口大一豆也能過的。而油最近國家支持發展油茶,這在上世紀60年代稱為炸不爛的油庫。


二、我國的戰略糧食貯備還是非常好的,能夠保證一個生長季時間的供應是沒有問題的。其次是土地紅線和大家熟知的藏糧于田和藏糧與技術。當下很紅火的海水稻,為什麼要弄這個,因為我區有數億畝的鹽鹼地,而這個技術在未來的時候能夠利用這數億畝地生產糧食,而當下並不需要大面積推廣。還有是沙漠裡種水稻,從生態學的角度講這個也是不科學的,但現在也在小面積的種,這就是技術,知道什麼地方可以種,怎麼種,也能在必要時大面積的種。這裡還包括我們的雜交水稻技術,超級稻技術,一年三熟技術等等,以及能夠代替主糧的馬玲薯、雜糧等。以及現有一些經濟作物在特定的時期也可以進行套種,只要有土地,種子和勞動力等因素,這18億畝耕地能夠產出養活中國人的基本糧食。

三、那麼真正在戰爭時期的話,會有戰時的管制,中國人向來都是一致對外的。因此這個時候只要大家齊心,我認為還是不必提心出現這樣的危機。

說個題外話:其實這裡也有一個危機,其實最大的危機就是恐慌而造成的搶購。比如中國出現的搶鹽等事件。關鍵是來源人們的心理的對於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對未來沒有預期和恐懼。


悠果農藝


如果發生戰爭時糧食出現危機該怎麼辦?

糧食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早在六七十年代,偉大領袖毛主席就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備荒為人民"。

作國家高層應該是做好了準備。我家親戚是一位老糧食人了,從事多年的糧食管理工作,他跟我講過:國家糧食儲備很重視,據他說,國家儲備的糧食為三年,第三年的糧食國家調不出去的話,由糧庫自行處理,前兩年的糧食不經國家允許,任何單位和地方部門不能調拔儲備糧。這兩年的儲備糧是專門用於賑災和戰備的。



國家對戰略物資儲備是非常重視的。每年都是步款收購儲備糧,並且對農業生產也很重視,時下對農民的種糧也進行了補貼,種子、化肥、農藥也進行了補貼。同時對糧食收購也非常重視,比如前些年交公糧,我是親身經歷的,對收購的糧食檢驗非常認真,一般情況下每個村的糧食都會用計量器測量,水分在12%以上的是拒絕入庫的。


從我個人觀點來看,一旦發生戰爭,糧食保障是應該沒有問題的,儘管現在的糧食市場放開,囯家也每年都會按時按量入庫的。


XGC上善若水


再不要進口糧食了,不然會害了國民的,一旦發生戰爭,就象我們停止進口洋拉圾一樣,美國及其他國家謊了,我們得天獨厚的農業大國,研究好的品種,種好自己的糧食,比什麼都重要,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才能保證國家穩定,安全……


學良161665726


個人以為,雖然短期內我國遭遇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但是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筆者就結合我國的糧食供給形勢以及我國的糧食儲備狀況來為大家設想一下,一旦發生戰亂導致糧食危機,國人應該怎麼辦。

具體來說,應該有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儘可能的保證糧食生產正常穩定,確保每年都有足夠大量的新產糧食作為供應。

其次,要做到節約糧食,不浪費,這樣才可以儘可能的做到糧食自給自足。

中國糧食主要靠自給自足

雖然我國每年的糧食進口量位居世界第一,被很多人詬病,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了一點,這個前提是我國每年有大量的糧食都是自產而來的,以2017年的數據為例,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1億噸以上,為了確保國人吃的更好,我們才不得不進口糧食總量1.3億噸。

在和平時期既是如此,如果發生了戰亂,進口糧食這個渠道肯定會大為受阻,那麼在這個時候,保證國產糧食的自給自足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所以,一旦發生了戰爭,我們一定不能放鬆國產糧食的生產與供給。

戰亂期間,節約糧食至關重要

在鍾情三農看來,在和平時期,出現一定的浪費糧食問題還可以理解,畢竟我國有足夠多量的糧食供給,但發生戰爭的話,浪費糧食就沒有理由了。

筆者做過粗略統計,以目前我國的糧食生產現狀,如果我們可以做到不再浪費糧食,即便是不進口糧食,我們也可以保證基本的糧食供應。


我國現在每年的糧食產量不過是6億噸,再加上超過兩億噸的庫存量,保證國人每年的基本糧食消費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有人鋪張浪費的話就說不過去了。

所以,努力做好國產糧食自給,杜絕糧食浪費非常的重要。


鍾情三農


說句實在話,不用發生戰爭,糧食危機離我們也並非是杞人憂天的事兒了。

2013年,FOA就公佈報告:2050年地球人口預計將達到90億。

到那個時候,全人類都將面臨糧食短缺、肉類食品不足的困局;

要是維持現在的飲食結構,未來是壓根沒法養活新增的數十億人。

抱著居安思危的態度,聯合國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法,那就是:多吃蟲子。

下面先讓我們欣賞來自全世界的重口味蟲子宴:

2010年就有科學家提出:“想要養活全世界嗎?那就吃蟲子吧!”

吃蟲子可不只有豐富蛋白質,它們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甚至比肉類還要豐富先。

重要的是口感還不錯,種類又多,每個人都能找著最適合的口味。

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如果發動戰爭出現糧食危機,那就吃蟲子吧。

順便說,這可是我們國人最為拿手的一項技能,戰爭能不贏?


SME科技故事


不請自來。一旦發生戰爭,必然導致糧食減產,食物緊缺, 這已被世界歷史所證明。所以,必須未雨稠繆,提前作好準備。毛主席曾經教導中國人民,要‘’備戰備荒為人民‘’,要‘’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現在看並未過時。問題在於現在有些人吃得肥頭大耳的不算,還要浪費糧食 。據測算,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養活兩億人口,真是太不應該了。國家應該有相當數量的糧食儲備,以現代局部戰爭週期為限,保證軍民在戰時有足夠的糧食。其它物資同理。‘’軍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戰時糧食等物資出了問題 ,國家就危險了。除了糧食等戰略物資,在戰時還必須作好反特鋤奸工作,國內有一批臥底、漢奸、’’民主‘’派,到時候他們一定會跳出來造謠生事,裡應外合搞破壞,其危害不亞於糧食危機。要給予迎頭痛擊,格殺無論。


Wwbing


人一轉眼都快50歲了。也吃過缺錢缺糧食的苦。現在國家有錢了。家家戶戶都生活吃沒問題。就是農民種糧食沒有錢。城市修得太漂亮了。土地也站了很多。萬意有戰爭。糧食有錢會買不到怎麼辦。到那時農民糧食就值錢了。錢在多也不能吃。只有糧食最重要。


收穀子1


你倒不如說發生戰爭,彈藥不足什麼辦。目前中國糧食根本就沒有短缺的現象。農業部進口美國轉基因大豆,無非就是想製造中國糧食短缺的假象,完了大張旗鼓研發轉基因。再說你打仗要跟對手打,那對手也要吃飯,對手的糧食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要真徹底沒有糧食,那就啃樹皮唄。在非洲部分地區,人們寧願捱餓,都不吃轉基因食品。


廣西壯族小夥


10根金條一斤米,老子做農民3代,終於發點小財,別說什麼道德,一不偷,二不搶,公平交易


wangwei78420931


英勇無畏的先輩們早就給出過答案,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南泥灣精神就是中國農墾人的精神。中國是農業大國,曾經也是糧食出口大國,只是這十多年來,一昧依賴進口,才漸漸淪為糧食進口第一大國。

就目前來說,城鎮化當然是好事,但卻埋下了糧食危機的隱患。工業、商業用地不斷侵蝕耕地面積,農業科技、機械的研發熱度持續走低,相當多的農村地區,幾千年來刀耕火種的模式,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儘管農業補貼逐年提高,農村大片土地卻正在放荒,這是不爭的事實。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幾十年糧價上漲幅度,與各種生活成本不成正比,種糧的收入遠遠不足以支撐家庭開支,才會越來越多人離開農村,到城裡務工。長此以往,必將出現種糧人才青黃不接,農技人員和從事農業成為雞肋,甚至斷代,新生代沒有人會種了。

現在其實還來得及,雖然現在城鎮化進程很快,達到百分之六十左右,但這中間還有很多人並未完全脫離農村。中老年一代的經驗還可以傳承,抓緊重視農業科技的研發,農業機械的創新,農業體制的改革,比如合作社,比如將土地集中在會種的人手裡,比如鼓勵資金向農業投資創業,還是大有可為的。城鎮化必然要走,但城鎮化後的農業問題,必須緊緊跟進,不留空白。

如果有戰爭,中國的人口基數龐大,依賴進口糧食,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從哪兒進,戰爭時這些地方的政治立場,運輸通道,糧食品質安全,這都是大難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兵家上千年的智慧和總結。要想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糧食必然還要靠自己。它是同石油,貨幣同等的戰略資源,是國家命脈。

中國有為農業辛勤耕耘的科學家,有廣袤的土地,更有勤勞的人民。有雜交水稻的技術,有幾千年的農墾文化。只要資源配置合理,一定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的。

對於轉基因種植普及,爭論尚很大,中國人不是不相信科學,恰恰這幾十年,就是依靠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崇尚科學,才從解放初的一窮二白,吃不飽穿不暖中走來!兩彈一星,神舟飛船、天宮一號、蛟龍、航母、核潛艇、雜交水稻、高鐵、……這些不是科學嗎?老百姓反對過嗎?沒有!那麼,為什麼反對轉基因呢?一是擔心對健康的安全,二是擔心對土壤的破壞,三是擔心種糧成為別人要挾的條件,最重要的,擔心成為基因武器的受害方。這些擔心當然也不無道理,即便現在安全,也不代表以後,因為轉基因是可以編輯的,尤其真到戰爭時期的話,誰敢保證會不會被利用。

就這一角度來看,中國政府的政策其實是謹慎的,也是合理的。即按非直接食用,飼料階段,再到主糧三個階段進行實驗。即要學習,又要謹慎,不盲從也不保守。先批准了棉花等一兩種作第一階段試驗。除此之外,在國家嚴格控制下進行研究,違規搶跑搶種的都判刑了,比如丹東景希強。這其實也不是反對轉基因,更不是反對科學。而恰恰是對人民負責,堅持要在充分掌握這一技術後才開放種植。至於食品市場,官方獲准的無非玉米,大豆,甜菜之類的權限都是加工原科,證書三年、五年的都有。豆油之類,政府是號召要貼出標識,讓老百姓有充分知情權,選擇權,這是合理也合法的。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就不給點時間給我們的政府,我們自己的專家,我們的人民呢?擔心糧食安全,這是人之常情。與其罵不吃轉基因的就不懂科學,就沒有文化,天天爭論不休,不如極積響應袁隆平教授的號召,去給國家研究當志願者,用實際行動為廣大人民作好科普,這才是推廣之道。

中國人民有著對糧食危機深深的記憶,也有著戰勝糧食危機,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經驗,更有勤勞的品質,只要大家的著力點在於為農業建言獻策,提高農民極積性,科技興農,保護好耕地紅線。一窮二白都過來了,何況農業也取得長足發展的今天。全國人民團結,有信心,共同為農業發展加油鼓勁,就不懼任何糧食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