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大餘鎢礦!

“同一個日頭曬穀”,這是大餘人與南康人相見時都會有一句話,表示兩地人的親近。大餘與南康相鄰,大餘人與南康人之間的淵源,除了歷史延伸之外,很重要的是因為兩地的資源互通,使得兩地交往密切。


再見了,大餘鎢礦!


大餘發跡較早,擁有著“世界鎢都”的美名。比較出名的鎢礦有西華山鎢礦,下壠鎢礦,漂塘鎢礦,蕩坪鎢礦等等。今天,小野就帶大家回到那個轟轟烈烈的年代,領略當時的盛況。


再見了,大餘鎢礦!


“西華山”,很多南康人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在上個世紀,大量的南康人來到這個地方“搞副業”、“打砂子”,當時上山的農民,多不在山上長期居住,只帶少許糧食和簡單炊具及工具,風餐露宿,挖揀鎢砂。除了南康,周邊縣市的民工加起來幾萬人,山上工棚鱗次櫛比,店鋪到處可見,盛況一時。

再見了,大餘鎢礦!


再見了,大餘鎢礦!


再見了,大餘鎢礦!


採礦工人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華山鎢礦在全國都是響噹噹的存在,被譽為“北有八家子,南有西華山”。計劃經濟時期的西華山鎢礦,擁有醫院、學校、糧管所、派出所、稅務所......儼然是一個小社會。當年採礦工人的工資相對較高,還有米、油、肉等各種福利,當時流行“嫁人就要嫁礦工”之說。整個廠區環境非常好,地方上的學校還是土坯房時 ,子弟學校是窗明几淨的樓房 ,師範院校畢業生也都爭著來子弟學校當老師。


再見了,大餘鎢礦!


蘇聯專家居住遺址


再見了,大餘鎢礦!


工人文化館

再見了,大餘鎢礦!


厂部大樓

到了90年代,國家慢慢向市場經濟過渡。尤其是1997年以後,西華山鎢礦徹底放開開採權,熱鬧的採砂大軍蜂擁前往西華山豪取“黑金”,有人形容是“開拖拉機進山,開寶馬出山”,伴隨而來的是有人成為了江西首富,但也有人因鎢礦成為窮光蛋。


再見了,大餘鎢礦!


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湧向西華山。採礦這個工作雖說危險係數很高,但是高風險意味著高回報。很多人都是拖家帶口的長駐礦山,丈夫採礦、妻子打打零工,甚至很多人在礦山出生,在礦山長大,在礦山奔跑著度過自己的童年。


再見了,大餘鎢礦!



再見了,大餘鎢礦!



這些場景你還有印象嗎?


再見了,大餘鎢礦!



裸露的礦山

白茫茫一片

再見了,大餘鎢礦!


檢查口

再見了,大餘鎢礦!


民工住的庭院

晾滿了小孩穿的衣服

再見了,大餘鎢礦!


這棟大樓

還記得嗎

再見了,大餘鎢礦!


當時走的下山路

再見了,大餘鎢礦!


房子都蒙了一層灰

一到下雨天

路難走的很

再見了,大餘鎢礦!


在這裡

很多工友的孩子一起成長嬉戲

等待著大人回家

再見了,大餘鎢礦!


那時候的西華山

熱火朝天

再見了,大餘鎢礦!


西華山“芳華”的謝幕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到了新世紀,鎢礦由於礦山老化,礦產資源日漸枯竭,採選成本日漸升高,企業虧損嚴重,機械化程度變高以及環境汙染等諸多問題,南康越來越少的人到西華山“打砂子”,西華山也更少被人提及。反而到了後面南康傢俱產業“無中生有”,許多大餘人紛紛轉向南康,投資創業!


再見了,大餘鎢礦!


遠眺西華山

2013年4月,大餘被列入國家重金屬汙染防治示範區。為此大餘縣關閉小礦山40多個,取消大型礦權證32個,2017年12月,百年鎢礦分別被工信部、國土資源部評定為全國首批工業遺址、國家級礦山公園。大餘開始向旅遊業發力,西華山,也最終褪去光華,成就一段光榮歷史!

再見了,大餘鎢礦!



再見了,大餘鎢礦!



再見了,大餘鎢礦!


再見了,大餘鎢礦!


大餘西華山鎢礦國家級礦山公園效果圖

南康人

你有關於大餘採礦的經歷嗎

你還記得那座礦山嗎

你記憶中的礦山是怎麼樣子的

歡迎大家文末留言評論!

(資料蒐集於網絡,如有不妥,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